岳飞背上的字不是“精忠报国”,而是这四个字,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岳飞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故事几乎传遍了华夏大地,他忠君爱国,武艺高强,是统帅一方的将领,他带领岳家军所向披靡,几乎无敌于天下,打的金军四散而逃,无比发出“憾山易,憾岳家军难”的口号,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将领,有一件事情竟然被误读几百年,那么这件事情究竟是何事呢?

岳飞背上的字不是“精忠报国”,而是这四个字,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非精忠报国

岳母刺字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所有人都知道岳飞背后刺着四个字,那一年,金军南下,岳飞率军抵抗,打的金军节节败退,岳母都看在眼中,为了鼓励儿子上阵杀敌,岳母亲自在岳飞背上刺了四个字,这四个字是“尽忠报国”,可是很多人不清楚,一直在误读,读成了“精忠报国”,这一误读也有几百年了。

岳飞背上的字不是“精忠报国”,而是这四个字,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那么为何会误读呢?

首先,是因为很多小说、戏剧的渲染,比如《精忠记》、《武穆精忠传》、《精忠旗传奇》等渲染,这些小说、戏剧对岳母刺字进行了渲染,使得人们都觉得岳母刺的是精忠报国,再加上岳飞的形象,所以很多人认为就是精忠报国四字。

其次,精忠报国和尽忠报国仅差一个字,所以很多人读起来就觉得很相似,久而久之,就将尽忠报国读成了精忠报国,这就是其中的原因所在。

最后,尽忠报国似乎没有精忠报国好听,尽忠报国只是尽忠,尽力而为,但精忠报国不一样,精忠报国是全心全意的去报国,不遗余力的去报国,以一颗最诚挚的心去报国,所以一字之差,意义则不同,所以后人将尽忠报国改成了精忠报国,流传起来也十分好听,但事实上,岳飞背后四字确实是尽忠报国。

岳飞背上的字不是“精忠报国”,而是这四个字,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岳母为何刺字?

首先,岳飞有一位好母亲,这位母亲是人杰,在当时那个乱世,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儿子能从前线下来,能平安回来就好,但岳飞的母亲则不这样认为,岳飞的母亲之所以在岳飞背后刺下四个字,目的就是让岳飞在前线勇猛杀敌,尽忠报国,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这样才能使大宋男儿英勇作战,最后上阵杀敌,驱逐金军,还我河山。

其次,岳飞的母亲也想为后世立一个典范,因为大宋朝虽然十分富庶,但奸臣当道,贪官横行,很多人都在那鱼肉百姓,贪赃枉法,没有多少人真正为大宋子民着想,但岳飞的母亲不是这样,他希望自己儿子能成为一个典范,然后唤醒大宋子民,所以他在岳飞背后刺下四个大字,这四个字十分重要,很快便传遍天下,一时间,很多大宋男儿纷纷效仿,全部上阵杀敌,不要小看这样一个举动,这个举动在当时掀起了巨浪,随着岳飞的知名度上升,这四个字也越来越出名了。

岳飞背上的字不是“精忠报国”,而是这四个字,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最后,知子莫如母,岳母的母亲十分明智,知道自己的儿子将来可能会愚忠,然而那时自己已经不在世了,于是岳母留给岳飞四个字,这四个字是尽忠报国,意思是告诉岳飞不要愚忠,你应该报的是国,而不是一个腐败的朝廷,所以是尽忠报国四字,实际上就是提醒岳飞,大宋已经黑暗到极致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你想拯救大宋,就不能愚忠,否则后果很会惨,事实证明,岳母是正确的,因为岳飞最后是被陷害致死,没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手中,这只能说明朝廷太腐败,太黑暗了。

参考文献《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