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韌帶損傷丨MRI 徵象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損傷是膝關節常見的損傷之一,可導致膝關節不穩及併發關節內其他結構( 如軟骨、半月板等) 的損傷。有統計表明,70%的ACL損傷發生在體育運動中,一些扭轉、斜切、急停等動作較多的運動,ACL損傷明顯高於一般人群。

解剖及機制

ACL是膝關節腔內一種纖維結構,其外有滑膜包繞,起於股骨外側髁內面的後側,向下、內斜行,終止於外側半月板前角及脛骨髁間嵴前方凹陷處,分為前內側束及後外側束,且與 Blumensaat線 ( 股骨髁間窩皮質線) 平行。

主要作用是限制脛骨前移,並輔助側副韌帶及關節囊,防止脛骨內旋。正常 ACL內氫原子固定於多肽構成的網架上,不參與MR成像,因此,ACL在 V9 各序列上均表現為寬約1cm左右的帶狀低信號。

當損傷發生時,最直觀的表現就是ACL信號及走行的改變,由於肽網架結構的破壞及液體集聚,韌帶腫脹並表現為瀰漫的高信號;韌帶走行發生異常,發生斷裂、扭曲甚至消失。

由於ACL損傷,膝關節穩定性遭到破壞,會發生脛骨前移,導致半月板及PCL等結構的形態及位置出現異常,這些異常可作為診斷ACL損傷的間接徵象。


MRI徵象(直接徵象2個,間接徵象3個),其診斷標準如下:

  • ACL中斷:ACL走行區未見韌帶信號或信號中斷,斷端攣縮;
  • ACL信號或( 和) 走行異常:ACL增粗或者變細,可見瀰漫性高信號; 走行異常,與 Blumensaat線( 股骨髁間窩皮質線) 不平行;
  • 後交叉韌帶(PCL) 指數<3:取PCL兩個附著點做直線,其長度為L,從後交叉韌帶彎曲最高處到L的垂直距離為高度(H) ,則L/H即為PCL指數,本研究取 PCL<3為異常;
  • 脛骨前移:股骨外側髁中部的矢狀面,脛骨後緣垂直線位於股骨髁後緣垂直線前方5mm以上;
  • 半月板后角裸露徵:矢狀位上,外側半月板后角後緣垂直線位於脛骨後緣皮質垂直線之後方。


以下均為PDW-SPAIR序列斜矢狀位:


前交叉韌帶損傷丨MRI 徵象

ACL信號不連續,走行區呈瀰漫高信號,箭頭所示為攣縮的斷端。


前交叉韌帶損傷丨MRI 徵象

ACL部分撕裂,所示信號混雜,僅見部分韌帶纖維低信號。


前交叉韌帶損傷丨MRI 徵象

ACL水腫增粗,韌帶纖維連續,可見條狀高信號。


前交叉韌帶損傷丨MRI 徵象

脛骨前移,脛骨後緣垂直線位於股骨髁後緣垂直線前方約10mm,強烈提示ACL損傷,亦可見外側半月板后角裸露徵。


前交叉韌帶損傷丨MRI 徵象

外側半月板后角裸露徵,外側半月板后角後緣垂直線位於脛骨後緣皮質垂直線之後方。


前交叉韌帶損傷丨MRI 徵象

PCL指示為2.8,提示ACL損傷。


在實際工作中,信號中斷是ACL損傷的可靠徵象,其敏感性低的原因並不是徵象可靠性差,而是在ACL損傷患者中,本徵象的實際發生率並不高。在日常工作中,ACL完全斷裂並不是很常見,更加常見的是部分撕裂,甚至僅僅是水腫


單一的ACL信號分析,有時會出現誤診,原因如下:

  • ACL黏液樣變性會出現類似撕裂水腫的高信號;
  • 由於部分容積效應的影響,ACL中下段會顯示不同程度的高信號,若損傷發生在中下段,則很難判定
  • ACL分束存在,會有一些含水結締組織的包裹,呈現高信號;
  • 斜矢狀位的掃描方向通常為外旋 15°,當掃描線與ACL不平行時,會出現疑似撕裂的徵象;
  • 動脈搏動偽影。

因此,當直接徵象不足以明確診斷時,就需要間接徵象做輔助診斷。


綜上所述,ACL本身形態及信號的改變,即直接徵象,是診斷ACL損傷的主要依據;而間接徵象中,脛骨前移是大部分間接徵象出現的基礎,是與ACL損傷相關性最大的因素,是重要的輔助診斷依據。


前交叉韌帶損傷丨MRI 徵象

前交叉韌帶損傷丨MRI 徵象

前交叉韌帶損傷丨MRI 徵象

前交叉韌帶損傷丨MRI 徵象

【版權聲明】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