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災之後必有大疫”,談談乾隆二十一年的江南大疫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談談乾隆二十一年的江南大疫

乾隆時期是康乾盛世的巔峰時期,然而乾隆年間多有水災,在乾隆二十年就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水災,水災過後又出現了蝗災。之後乾隆二十一年就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瘟疫,整個江南地區都被捲入瘟疫中。這場江南大瘟疫的導火索是什麼呢?古人所說“大災過後必有大疫”,這句話可靠性高嗎?


乾隆登基後,一直以他爺爺康熙為榜樣,立志成為一個優秀的千古帝王,於是制定了嚴寬相濟的政策方針。在他執政期間,國庫存銀逐年遞增,而且地方各省的存銀也變得充裕。財政實力更強了之後,乾隆開始開闊疆土,遠征準噶爾。他還積極加強各地建設,鼓勵百姓開墾荒地,當時的清朝社會一片繁榮。

雖說皇帝是天子,但天災這事他也管不了。乾隆年間多有水災,在乾隆二十年,一場包括了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湖北以及湖南部分區域的大規模水災發生了。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談談乾隆二十一年的江南大疫

雪上加霜的是,水災過後,一樣的地區又被蝗蟲入侵,“淫雨損麥,蝗蝻生,大水傷禾······”。本來水災導致的莊稼毀壞不算特別的嚴重,被蟲災這麼一鬧,好蠻,這下徹底饑荒了。


乾隆二十年間的水災加上蟲災導致江南地區的農民收成很不好,物品的供不應求,自然會導致價格升高,更何況是百姓們靠填飽肚子的糧食。當時各地米價紛紛飆升,就拿烏青鎮來說,在二月時,米價就是兩千八百錢,到了四月,米價就直接飆到三千四百錢。

百姓們莊稼被毀,沒有收成,米價又漲的這麼恐怖,哪裡還有錢買糧食。百姓們沒有辦法,為了不讓自己餓死就去啃樹皮,挖草根,這些樹皮野草成了他們活命的食物。後來甚至是把妻兒賣了去買糧,百姓們苦不堪言。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談談乾隆二十一年的江南大疫

面對饑荒,乾隆也作出了相應的措施,他下令免除江浙地區的地丁稅,讓地方官員發放口糧籽種,鼓勵農民去耕作,當地善良的富貴人家還會設立粥廠,每日施粥。這些措施也確實讓當時的饑荒有了很大程度的緩解。

本以為在社會的救助下,江南地區會走出困境,但

二十一年春,湖州大疫,蘇州大疫,婁縣大疫,崇明大疫,武進大疫,泰州大疫。夏,通州大疫。十一月,鳳陽大疫。


一場大規模的江南瘟疫在乾隆二十一年爆發了。

其實在乾隆二十年間就已經有了跡象。因為水災和蟲災導致了饑荒,使得太倉州在這一年的冬天就爆發了瘟疫。到了乾隆二十一年整個江南地區都被捲入了瘟疫之中,這場大瘟疫持續了四個多月之久。

“死者無算、病疫者甚重、家無不病”,這場瘟疫的死亡人數極多,對當時社會的勞動力產生了惡劣的影響。加上好不容易緩解了水災和蟲災帶來的饑荒,百姓們對安定的生活是充滿的期待與嚮往的,誰能想到大災之後又爆發了大疫,強大的心理落差使百姓們感到絕望。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談談乾隆二十一年的江南大疫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這句話雖然聽起來很絕對,但是結合這次瘟疫的爆發,也不是沒有根據。當時水災和蟲災嚴重,天氣惡劣,環境也遭到了破壞,加上大災之後導致饑荒,百姓們一直處於飢餓狀態,會導致嚴重的營養不良,免疫力也會下降,這也導致了瘟疫的爆發之快,傳播之遠,傷亡嚴重。


瘟疫發生後,清朝政府對瘟疫也沒有具體的應對措施。儘管沒有具體的應對方法,但是官員們用地方經費設置一些施藥場所,親自招攬名醫積極應對,醫者父母心,醫生們都會盡心診斷病人,尋找解決之道。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談談乾隆二十一年的江南大疫

正是清朝政府與百姓的共同努力,瘟疫問題才能最終被解決。就像現在,只要我們凝聚力量,萬眾一心,這場疫情保衛戰就一定能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