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如何養老?這個國家的老人最幸福,這個國家卻只能靠自己

養老,這個人人終將面臨的問題,也正擺在各國政府面前。在中國,養老院總給人孤老無依的淒涼感,很多老人也都對此心懷芥蒂。

其實,這種排斥情緒並非中國獨有。在養老保障制度起步更早的西方,養老院也不都招人“待見”。

國外如何養老?這個國家的老人最幸福,這個國家卻只能靠自己

自上紀80年代以來,各國政府著力在基礎設施和綜合服務上投入更大的資金和人力,使得老人能在家裡、社區等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安享晚年。

看來,養老這個問題在全球都是一個難題,那麼,國外的老人們又是怎樣安度晚年的……

日本:養老保險制度

日本是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國家,5歲以上老年人目前已有3300萬人,佔總人口的26%,也就是4個人中,就有一位65歲以上的老人。不過日本有大量與老年人有關的養老設施,包括可以利用“護理保險”的“特別養護老人院”和“護理老人保健設施”,以及民間運營的“收費老人院”和“帶服務的老年人住宅”等,服務內容、居住目的、入住條件等各不相同。

國外如何養老?這個國家的老人最幸福,這個國家卻只能靠自己

荷蘭:領先世界的養老制度

荷蘭的養老模式被譽為當前世界最先進的模式之一,其養老制度也讓許多國家競相借鑑。作為一個對各種補貼毫不吝惜的國家,荷蘭的養老金自然也是令人望塵莫及的。一國家養老金,中央政府發放的集體養老金,人人有份,從65歲開始發放;二僱員退休金,按月從工資中扣除,通過養老保險基金積攢的退休金,僱主往往替僱員支付一部分;三私人補充,以不同方式積攢下來的私人積蓄和購買的補充保險,如終身年金保險或遞延年金,個人儲蓄以及資產保險等等。

國外如何養老?這個國家的老人最幸福,這個國家卻只能靠自己

新加坡:以房養老

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體系首要功能是養老保障,並在此基礎上衍生出醫療保障和住房、子女教育等功能。一般家庭養老主要靠老人自己的公積金,也有少數是老人住房的“反向抵押”,即將住房抵押給政府,換取每月支取的款項。因為,新加坡是一個房屋自有率很高的國家,政府推行多種補貼政策,對購買自用房者實行稅收優惠。由於政府的倡導,新加坡國民的房屋自有率高達90%以上。基於以房養老的考量,政府鼓勵國民在年輕時努力工作,儘量擁有自己的房產,等退休後,房子可以作為維持生計的來源。

國外如何養老?這個國家的老人最幸福,這個國家卻只能靠自己

美國:居家養老

最為人們熟悉的一類養老服務是“護理服務設施”。除了一日三餐、個人照料等服務,更關鍵的是可為那些不需要住醫院、但有更高護理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長期專業級別的醫護服務。設施內配有醫療人員值班,也分別受到聯邦或州政府的認證、監督甚至定期檢查。值得注意的是,這類設施服務價格不菲,但也是接受美國政府醫保項目資金的“大戶”。


國外如何養老?這個國家的老人最幸福,這個國家卻只能靠自己

加拿大:公寓養老

最為普遍的是各種檔次的“獨立生活”老年人公寓,接收的住戶是生活能完全自理的退休老人。這類老年人公寓樓中除了一般公寓樓所擁有的私密生活空間和各種鍛鍊活動設施外,還提供醫療監測和應急支持、餐飲、清理房間、洗衣、組織社交和娛樂活動等老年人所需的服務。

國外如何養老?這個國家的老人最幸福,這個國家卻只能靠自己


德國:新型養老村

在德國西部萊茵蘭地區有一個名為福利德納的村落,它並不是簡單的養老院、護理院或精神病院,是一個容納了多種社會服務設施的綜合服務基地。這裡最大的特點,就是將公共設施和文化設施、住房和護理、特殊護理等配套功能,與村子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就像生活在自己家鄉一樣。如果發生緊急護理需求,相應的服務設施和工作人員就會及時出現。

國外如何養老?這個國家的老人最幸福,這個國家卻只能靠自己

在我國養老金是普通百姓的主要養老資金來源,而海外老年人的養老資金來源比較廣,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國家養老金、自身儲蓄和財產性收入、社會捐贈和救助。其中,國家養老金是民眾主要養老資金來源。而在我國,養老金替代率比較低,難以滿足老年生活保障,應儘早完善改革。

除了最基礎的居家養老外,我們應更加關注老年人的身心發展,在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前提下,讓他們走出房門,接觸外面的世界。讓他們的老年生活不再單一。

無論如何,在養老事業方面,都需要通過政府、市場和社會共同參與的方式,為老人提供多元化服務,從而達到積極養老的目標。

我們希望,能夠成功學習借鑑國外成功的養老模式,最終能夠探索出適合中國老人的養老模式。讓每一位老年人都能 " 老有所依 ",幸福地度過人生最閒適的這一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