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故事《白蛇傳》發源地——許溝村

“倚金山而居人傑豈止神仙許,枕淇水以臥地靈盡在幸福溝。”這是矗立於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許溝村口的一對引人注目的對聯。

據當地人介紹,家喻戶曉的《白蛇傳》“白蛇鬧許仙”的故事發源於此地。許溝村的村民們說,許溝村是許仙的老家。他們世代相傳許仙就是自己的本家,是許家的先人。他忠厚善良,勤勞能幹,很招人喜歡。


神話故事《白蛇傳》發源地——許溝村

“一條白蛇精,一條青魚精,她姊妹倆鬧許仙,把許仙鬧走了。”許溝村的許姓老人興致勃勃地講述著許溝村至今仍在流傳的“白蛇鬧許仙”的故事。和現在流傳的白蛇傳說不同,故事裡的小青是洪河裡的一條青魚。而雷鋒塔,甚至傳說中白蛇修煉處的青巖絕、白蛇洞都能在黑山一帶找到。

許溝村南的淇河清澈見底,風景如畫,不時可見白鷺、仙鶴徜徉於水面、灘塗之間。因淇河中有石頭撞擊而發出雷鳴般的響聲,當地村民稱面前這條淇河為響河。許性村民說:“金山寺最早在許溝村內,20世紀50年代,湯陰縣在這裡修水庫挖渠的時候挖出很多的磚頭瓦塊,都是金山寺上的”。水漫金山寺後,オ遷至約25千米外的黑山。黑山位於許溝村村東。山上的千年古剎金山寺內遺存明代刻有《金山嘉祐禪寺建鐘樓記》的石碑及刻有蒙古文、漢文的元朝聖聖旨碑。據碑文記載,金山寺興盛時期,高僧雲集,僧眾五百,廟產千頃,香菸繚繞。

黑山西南,有一個百丈懸崖的“青巖絕”,崖上有一個貫穿山腹、直通河底的幽深洞穴,名曰白蛇洞。傳中,洞中有一條修煉千年得道成仙的白蛇。一天,許仙的先人上山砍柴。見一隻老鷹正捕捉一條受傷的白蛇,便趕跑了老鷹。救了白蛇,並將其帶到家中養傷。待其痊癒後才放回草叢中。白蛇因食了人間煙火,很快便修成了人形。白蛇為報答許家數命之恩.想嫁給許姓後人許仙。一天,她見許仙在西山坡上放牛,便和義結金蘭的小青妹妹扮作主僕並就地作法,讓天下起了大雨。忠後善良的許仙看到兩個姑娘淋得像落湯雞一般。便把傘借給了她們。雨過天晴後,小青信還傘之機當起了紅娘,促成了這柱婚事。婚後,白蛇經常用草藥為鄉里村民治病,這使得黑山上金山寺的香火變得冷落起來。

神話故事《白蛇傳》發源地——許溝村

老鷹轉世的金山寺方文法海大師很惱火,決心破壞許仙的婚煙,置“白娘子”於死地。於是,人們熟悉的白蛇“盜仙草”救許仙,“水漫金山寺”許仕林拜塔救母等故事情節一一登場了。這就是許溝村“白蛇鬧許仙”的傳說。

後金兵入侵,宋室南遷,使“白蛇鬧許仙”的傳說向江南一帶流傳。這一故事南遷的媒體,則是追隨康王(宋高宗)趙構南下的士人及隨岳飛抗金的軍士。宋靖康元年(126),金兵再次南侵中原,十ー月二十五日抵達東京,後趙構在相州出榜起兵,十二月十四日、從相州發兵馳援東京。當地“白蛇鬧許仙”民間傳說隨之在兵伍、市井中傳播開去。後來高宗晚年禪位後駐蹕臨安(今杭州)德壽宮中,喜閱話本,“日閱一帙,當意,則以金錢厚酬”。這使得相州一帶的傳說“白蛇鬧許仙”得以加工潤飾,在宮廷、士人中傳播,使一個原本只具有粗略梗概的人妖故事,與宋、元話本《西湖三塔記》相互融合,演化為動人的人與妖的戀愛故事。後來人們按照自己的思想和審美要求給故事以補充、改造,並以小說、戲曲、彈詞等形式進行了各種版本的演繹。明末清初,馮夢龍收集編撰了“三言”,把這個神話傳說整理到了《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回《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中。

2001年9月2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了孟繁仁先生的《(白蛇傳)故事新探源》一文,多方考證出著名神話故事《白蛇傳》源出許溝村。2006年,“白蛇鬧許仙傳說”入選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