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的被捕。从大和民族人性的角度,论美对日核战的必然性。

溥仪的被捕。从大和民族人性的角度,论美对日核战的必然性。

谈及满清末帝溥仪被捕之事,须先从当时的历史背景谈起。

天下真没有免费的午餐,至1943年底,德意志第三帝国的防线已初呈支离破碎的迹象。在这不久,苏联政府就急欲对亚太远东地区下手,以免丢失其参与“二战”后对亚太地区战后利益的分配(对欧洲战区的利益分配,估计没太大问题了)。

然而,苏联政府针对西方在远东战后利益分配预想上的貌合神离,也不多言语,以静制动 ,默默等待英美来央求莫斯科出兵远东。因为苏联政府明白,英美等西方列强,为战后全球利益的分配计,须彻底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而这离不开苏联参战远东的鼎力支持。

当然,也不必夸大苏联参战远东的威力。因为,苏军后来践约参战,即便是日本关东军几乎一触即溃。美国依然需要对日本发动骇人听闻的核战,才勉强得以快速结束这场战争。

可见,日本法西斯作为亚洲的第一强国,若不是盟国当时快刀斩乱麻,这个新晋50多年的世界级列强,后期会给这个世界出什么难题,真得很难说。

要知道,就在天皇宣布投降前的不久,日军军部曾秘密计划过”一亿玉碎“的反登陆计划。欲动员一亿百姓拿着原始及半原始武器,准备与登陆的盟军同归于尽。其实对此战的预估,倒是日本军部多心了。以万众一心的日人对神道教的狂热,到时不用武器,即便是一人一口唾沫,也足以让46万武装到牙齿的登陆美军,淹死在日本列岛之上。

溥仪的被捕。从大和民族人性的角度,论美对日核战的必然性。


按理说,美军登陆列岛一时的成败倒也无关大局,大不了1次不行,就来第2次。但面对自律、勤奋、坚忍、人性、兽性会不可促摸轮回、且不惜以身伺祭坛的日人疯狂的执念,霎时让资源充足,占尽道义的美国领导层手脚冰凉,汗流浃背。遂不惜以发动严厉的核战,来快速摆脱日本以全民命运与盟军相搏的战略纠缠。

从某种程度上说,执迷于"八纮一宇"、历经东、西文化理念整合交融、且为单一民族的大和民族,与富有条顿骑士精神、且认赌服输、干脆古板的日耳曼人相比,日本人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更为难缠和可怕的对手,这个,与普罗大众一贯认为德军更为强大、更为可怕的直觉,是截然相反的。

希望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都能看清日人这种人性、兽性轮回且难以把控的特点。

平心而论,“剑雄品评”不是说日人全然没有善良仁慈和人性光辉的瞬间,不过仅就这个善恶之念的刹那转换,善良的人是根本把握不住的,这就是如果成为这个民族“假想敌”最为不幸的地方。

此刻,美军荣膺为大和民族最主要敌人!

仓促而至的核战,已隐隐说明了美国人畏惧,并深知大和民族之人性底蕴,占尽胜算的美国人不傻,绝不会以区区道义和无尽资源,来换取对当时大和民族人性无端的揣测。他们明白,如若不立即采取对日的高维打击,胜负不一定易手,但在心理卫生的建设上,肯定是追求自由私权、生命至上的美国人先于日本人挂掉。

“一机换一舰”神风的疯狂肆虐,让登陆日本前的美太平洋舰队官兵倒抽一口凉气,他们觉得一直在苟延残喘、负隅顽抗的,决非宣传中的日本人,而是倒霉的自己;对时时要枕戈待旦的戒备,直至在心理上因油尽灯枯而造成的大出血,早已完全覆盖了成为占领军后优越的期权收益。

溥仪的被捕。从大和民族人性的角度,论美对日核战的必然性。


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中,经过与英美在会议上的艰难博弈,西方整体达成了对苏联的迁就。

这种迁就,从本质来说,就是西方列强为达成苏军参战远东,并最终达到英美等西方国家少费资源、多得利益的目的。当然,让战败国充当战后祭品,这谁也没话说。但慷牺牲惨重的战胜国(中国)之慨以为代价。这个,“剑雄品评”只能叹息刀俎与鱼肉悲哀的共处关系了。

一个国家在全球社会食物链中的圈子、层级划分真得很重要,有时处在吃的低圈层,反而比被划入被吃的链级内,还令人沮丧。

所以说苏军进军东北,不仅仅是配合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作战这么简单和高尚,是要有人付出“代价”的,而当时的国民政府,就是被迫来充当那个“代价”的集团。

在会议中,狡黠的丘吉尔重提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修建西伯利亚铁路时的誓言,“铁路能使沙俄脆弱的远东,短时间内达到沙俄的欧洲部分那么强大”。

“因此,”丘老头继续发挥他骄人的口才,“像沙俄帝国这样,有一个巨大陆地的大国,应当有一个不冻港。(这刁老头在暗指中国的大连港)”,此话正中斯大林的下怀,斯大林欲擒故纵、欲迎还拒地说,“这个建议看起来不错,那么远东能为俄国做些什么呢?”

溥仪的被捕。从大和民族人性的角度,论美对日核战的必然性。


2月8日,斯大林同罗斯福秘密讨论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问题。由于是秘密关门磋商,斯大林不再犹抱琵琶羞答答了,他直截了当向美国总统提出苏联出兵的条件,并隐隐约约的威胁道,“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我们将难以向苏联人民解释,为什么我国要参加对日作战。”

然后,英美俄等列强好一阵的巴拉巴拉,就将来谁来充当这个“代价”,给强行定了下来。

1891年,在修建这条铁路时,一位英国人也曾就沙皇建该铁路的意图猜测说,“在亚洲获得一个不冻港作为铁路的终点站,可能是沙俄帝国合理的愿望……拥有一个不冻港,就意味着,这条铁路直达那个港口所穿越的整个地区都将成为沙俄帝国的了。”

是50多年前的英人在胡猜乱测么?“剑雄品评”觉得不是。以沙俄帝国近百年来,在远东的所作所为。不用列举彼时的史实,看看自1945年8月9日起,苏联150万机械化大军如狂风暴雨般横扫末日莅临的关东军时的迫不及待,就不言自明了。

会后,苏联得到了如下利益。

1、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2、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的权益须予恢复,

即,

a.萨哈林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

b.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也须予恢复;

c.对沟通大连与外界联系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中苏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1945年6月27日,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予《雅尔塔协定》以细化和落实。

溥仪的被捕。从大和民族人性的角度,论美对日核战的必然性。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笔墨尚未风干,斯大林就迫不及待的向外长莫洛托夫炫耀俄国和他自己共享的得意万分、趾高气扬的心情,从这里,似乎也能嗅到点在雅尔塔会议前,苏军那种早就想对远东地区下手,却欲迎还拒的想法。

斯大林说,“这边怎么样呢?亲爱的莫洛托夫同志,千岛群岛如今是我们的了,库页岛早就是我们的了。您看,多棒,就连旅顺口、大连,中长铁路都是我们的了,而中国、蒙古却一切正常,我们对这个边界实在是太满意了。”

这里提一下,库页岛是在耽于玩乐的乾隆帝手中丟了,当时的外东北,在雄才伟略的康熙大帝在雅克萨城大败沙俄远征军后,迫使俄罗斯最伟大的帝王彼得大帝与中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以挽救这支有皇家荣誉的远东远征军不被清军全歼。

事实上,彼时“战斗民族”所拥有上千的沙俄远东远征军,已被康熙大帝的雷霆之怒灭得差不多了。余下66人之所以还能狼狈退往尼布楚养伤,完全是拜康熙大帝的仁慈,和中华文化中的“与人为善”的中庸之道所赐予的。

换句话说,能让俄国从中世纪“农奴制”的沼泽地中拨地而起,忝列全球列强的彼得大帝,在雅克萨之战后,完全急赤自脸得遣使乞降,康熙大帝的格局和手段,与彼得大帝比肩甚至跃于其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最为可贵的是,起于少民域外的满清政权,仆立定中原,即归化中华文化,堪称满清历史上大清与列强苟斗后,所签订的唯一一纸稍胜人一筹的条约——《尼布楚条约》(其他条约的签订,都是蘸着中华民族冰冷的泪水,和大清皇权无尽的屈辱来书就的,满清中晚期的政府虽在当国,却大都在误国!),即以“中国”而非“大清国”为专称,落笔定款在该条约上。

可见中华文化这尊熔炉融达万方、汇河携溪、集江归海的浩瀚无垠。

溥仪的被捕。从大和民族人性的角度,论美对日核战的必然性。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苏军突破关东军的东北防线;10日,关东军参谋长秦彦三郎,告知认贼做父的儿皇帝溥仪,日军要退守南满,伪满“国都”要迁往通化,当天即须动身。

是夜,溥仪带着皇后郭布罗·婉容、“福贵人”李玉琴和侍从们开始打包细软钱财和书画玉器,次日,溥仪的逃亡队伍乘火车南下。为规避苏军的空中雷霆,又弃车走了两天两夜,方达吉林通化县。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日,溥仪被迫宣布了“退位诏书”。退位后,将从长春带来的大清王朝历代先皇及皇室的牌位,统统被仓皇付之一炬。

可见,侵淫了3百年的“以仁孝治天下”治国理念的清末皇权,为保吾卿卿性命而狼奔豕突、惊慌失措到连祖宗神位也不敢要的地步。

“复辟满清”和“惜命务实”相当奇妙的焊合在这位日暮西山的总末代帝王身上,一点也不像恬淡大度、无为寓居亦不认日作父的醇亲王载沣的儿子,一向纵横捭阖、以为私用的威权政治家慈禧太后,到底还是老眼昏花了。

随后,伪满朝廷的“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日本陆军中将,通知溥仪一行转道沈阳再相机飞日本;8月16日,溥仪欲先飞到沈阳后,再换乘飞往日本。

当溥仪专机飞临沈阳机场时,有两架飞机尾随而来。溥仪一行被引导到候机楼休息。不久,尾随的那两架飞机降落滑入跑道,成群结队的苏军士兵,奔下飞机后,直接将守卫机场的日军缴械。

苏军军官对溥仪等人经过简略的讯问后,用飞机将溥仪一行带至赤塔。随后,苏联向世界宣布,苏军已俘获中国大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及其多名皇室成员。

溥仪的被捕。从大和民族人性的角度,论美对日核战的必然性。


在这里,不仅能让你读到历史故事、秘闻,在深度分析的同时,毫不费力地让你了解诸多枯燥无比的历史知识点。欢迎关注“剑雄品评文史经济”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