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神:古人面对天花时的恐慌和安慰

天花,又称痘疹、痘疮,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染,死亡率高。人一旦患病皮肤会出现细疹、斑疹和脓疱等。即便治愈,皮肤上也会留下疤痕,异常凶险。

天花是一种古老疾病。人们在距今3000年前的埃及法老的木乃伊的面具上发现痘疤。在之后的时代里,天花流行于旧大陆各国,造成大量的人死亡。新航路开辟后,天花传入新大陆,造成巨大的伤亡。

中国目前明确最早记载天花的典籍是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其中记载了当时天花肆虐的情景"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差后,疮瘢紫黑,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


痘神:古人面对天花时的恐慌和安慰

《肘后备急方》


明清时期天花成为一种传播广的流行病。治愈后的天花患者会有免疫力,终生不再会感染,因此幼儿易感染此病。因其致死率高,所以天花是幼儿成长中的一道劫难。清代文人许葭村在其著作《秋水轩尺牍》中回忆"自七小儿痘殇之后,大儿、八女、九女,均因出花(天花)而夭。四十日內,丧亡相继"。明宪宗的悼恭太子就是因为天花而死。康熙年幼时也曾患过天花,但是幸运的是他挺过了天花这道劫难。


痘神:古人面对天花时的恐慌和安慰

康熙


天花是一种十分凶险的疾病,古人在与其斗争中只是掌握了预防之法。一旦有人患上此病,古人没有十足的把握可以治愈。面对这种情况,古人便开始祈求神灵。长此以往,为了治愈患者,古人逐渐塑造了一个新的神灵——痘神。痘神是古代普通百姓在面对天花束手无策之时,自发创造出的专门管理天花的神灵。关于痘神有几种不同的记载,其中一个重要的是《封神演义》中讲述姜子牙封余化龙为主痘碧霞元君,封余化龙的五个儿子分别为东南西北中五个主痘正神,封其妻为卫房圣母元君。

尽管文献记载痘神为男性,但是现实生活中古人供奉的痘神为女性,即痘疹娘娘。这或许是因为古时幼儿易患天花有关。因为女性与生育和养育有着密切关系。


痘神:古人面对天花时的恐慌和安慰

痘疹娘娘


痘神信仰在明清时期特别盛行。例如,清末著名大臣曾国藩也曾参与供奉痘神的活动中。同治六年,曾国藩任两江总督,与太平军交战,而此时次子曾纪鸿染上严重的天花。在医生束手无策之际,曾国藩开始祈求神灵。之后,曾国藩在次子彻底痊愈之后,按照南京的旧俗,举行了盛大的送痘神之礼。在其日记中记载,他送给痘神娘娘纸扎的状元牌坊一座,纸扎的彩亭三座,纸伞三十余把,爆竹十余万,之后又出资二千金修痘神庙。


痘神:古人面对天花时的恐慌和安慰

曾国藩


天花的凶险带给人们的是恐惧,而痘神就是在这种恐惧之中诞生出来。它既是人们面对天花时的束手无策,也是面对天花时的一丝安慰。因为它难以治愈,所以古人只能祈求神灵。在祈求神灵之后,患者还不能恢复,古人或许会以"是他福缘不够,神灵都不保他"来安慰自己。



参考文献:

田浩然《与明清民间信仰--以雷神、瘟神、痘神、三皇神为研究中心》

邱仲麟《明代以降的痘神庙与痘神信仰》

张箭《天花的起源、传布、危害与防治》

范广欣《曾国藩“礼学经世”说的宗教仪式渊源——以送痘神与求雨求晴为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