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有些人評為二戰中最好的“獵豹”坦克殲擊車,為何在戰後銷聲匿跡?

丿Jazzn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獵豹坦克殲擊車被稱為二戰最強悍的坦克殲擊車。

它的性能最為均衡,基本做到火力、防禦能力、機動性的頂尖配置。

大概在1942年,德國決定研製一種性能更為強大的坦克殲擊車。

它使用黑豹中型坦克的車體(按照西方標準是重型坦克),就有更強的防禦力,車體也更大。

獵豹是坦克殲擊車,沒有炮塔,外形低矮,不容易被發現,防彈能力也更好。

獵豹的正面裝甲為80 毫米,但裝甲傾斜55度,弧度很大,炮彈擊中很容易出現挑擔。炮盾部分裝甲厚度為180毫米。

它裝備一門強悍無比的Pak 43 88毫米坦克炮。

它在1000米距離,可以射穿193毫米裝甲,盟軍沒有一種坦克能夠抵抗得住。

更利害的是,這種德國反坦克炮非常精確,試驗中優秀車組1000米可以達到接近百分之百的命中率,實戰中也可以達到近百分之九十,非常驚人。

二戰和今天不同,因為坦克探測能力較差,一般交戰距離就是1000米。

相比故障頻繁的獵虎坦克殲擊車,因為使用黑豹的底盤,獵豹機動性很好,可以達到46公里/小時的速度,最大行程250公里,機械故障相對較少。

自然,獵豹也有自己的缺點,它沒有炮塔,火炮只能做小幅度轉動,想要大幅度轉動必須轉動整個車體。

所以,獵豹反應較慢,不適合用於進攻作戰,適合防禦作戰。

而獵豹開始大量裝備已經是1944年,德軍已經陷入被動防禦中,獵豹也就發揮很大作用。

在1944年至1945年間約生產了392輛獵豹,數量不多,但作用還是比較大的。

1944年7月,少量獵豹參加了諾曼底戰役。

當時654坦克殲擊營的3輛獵豹,同英國第6近衛坦克旅。

結果是驚人的。

在短短2分鐘內,3輛獵豹擊毀了11輛英國邱吉爾坦克。

英軍集中優勢炮火反擊,2輛獵豹因履帶損壞被迫棄車,另1輛逃走。

隨後的戰鬥大同小異!

獵豹以自己低矮的外形,藉助地形和建築物進行伏擊。每一輛獵豹被摧毀之前,都擊毀了多輛盟軍坦克。而且,盟軍坦克在超過1000米距離,就很難摧毀獵豹。

因為獵豹外形低矮,盟軍很難及時發現它的伏擊,也很難擊毀它。盟軍認為,獵豹比黑豹坦克更難對付。

在盟軍眼中,獵豹簡直就是噩夢。

萬幸的是,獵豹的數量不多,45噸的重型坦克殲擊車不是那麼容易製造的。


薩沙


獵豹坦克系由克虜伯公司於1942年1月開始設計,1943年12月17日定型並命名為"獵豹"。

到1945年3月,共生產了384輛。它採用著名的黑豹中型坦克的底盤為基礎,保留了原車的動力裝置和低矮車體,火力強大,外形簡潔,堪稱二戰最漂亮的裝甲車。全車5名乘員一一車長、炮手、裝彈員、駕駛員、機電員等。車內的設計佈局合理周到,操作的過程中不這樣的格局大大增加了作戰效率。

該車全長9.87米,重45.4噸,車寬3.27米,高2.72米,最大速度公路/越野:55/30km/h,最大行程公路/越野:250/100km,機動性相當不錯。有一門71倍口徑的長身管88毫米火炮,在2000m的距離上,可擊穿二戰中除蘇軍IS-2以外的所有重型坦克主裝甲,威力同等虎王。

另外,它的防彈外形非常出色,可以在超過2500米擊穿T34和M4的正面,而這兩個傢伙要湊到500米內才能擊穿獵豹。面對蘇聯重型坦克IS-2也只是稍處下風。 在實戰中有很高的交換比。

同時,它的做工相比豹式簡單又便宜,隱蔽性也很好,炮管制退器能夠緩衝坦克開炮後的坐力,可以迅速揮發掉火焰、煙氣使自己不輕易暴露。到1944年11月,克虜伯公司又設計生產了128mm火炮的“獵豹”改進型。

獵豹絕對是坦克家族的一代名車,也是德國軍事工業體系的傑作。可到它上場時,二戰已到後期,而且裝備數量有限,儘管在戰鬥中取得了好成績,但顯然不能改變德軍在戰爭中的頹敗大勢。

二戰後,隨著冷戰爭霸的來臨,軍事科技工業迎來了井噴式的發展。就坦克而言,也在下列方向上有革命性進步一一

一是聚能破甲武器、反應裝甲還有複合裝甲。

二是觀瞄系統的發展,如車長周視儀和成像裝置。

三是火控系統的進步。

四是合金長杆彈的發展與應用。

五是傳動系統和動力系統的進步。

六是信息化帶來的數字化革命。

最後,武裝直升機的大量應用。

這一切使得戰爭戰場形態發生了鉅變。自然,對坦克的戰術思想,及其技術性能,設計理念,也必須隨之進步。革新就意味著汰舊,作為二戰名車的獵豹在戰後走向沉寂,也是一種必然!!

最後放幾張圖,大家養養眼吧









林林老闆


回答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獵豹”坦克殲擊車吧。

“獵豹”坦克殲擊車是由德國克虜伯公司於1942年1月開始設計的,“獵豹”全車重45500kg

車長:9.87m、寬:3.27m、高:2.72m採用了MaybachHL230P30引擎,最大速度為55km/h,最大行程為250km,可以乘坐5個人。火力裝備了88mmPak43/3L/71、1x7.92mmMG34,它的機動性非常強:可以爬30度的坡、通過垂直牆高0.9m、越過寬2.45m的溝壕,甚至涉水1.6m。

獵豹坦克殲擊車子所以被評為二戰中最好的坦克殲擊車是因為在很多方面具有黑豹坦克的特徵,可它的火力卻要比黑豹坦克強,它裝的是Pak43L/71式88mm火炮,且身管長度和虎王坦克一樣,"獵豹"坦克殲擊車可以在2000m的射擊距離上擊穿除IS-2外所有對方坦克的裝甲,這在二戰期間是很少見的。德軍規定,"獵豹"坦克殲擊車只允許用來執行反坦克作戰任務,由集團軍指揮。可見,德軍是把它當作重要的反坦克武器來使用的。該車的機動性能也不錯,最大速度達到55km/h;正面裝甲的厚度與黑豹坦克一樣,為80mm 55°傾角的裝甲,可以抵禦絕大多數盟軍坦克的正面攻擊,甚至是IS-2、潘興坦克都無法有效的在較遠距離擊穿其正面裝甲,M4坦克和T-34坦克更是無能為力。而它驚人的火力可以在2000米輕鬆擊毀絕大部分的盟軍坦克。

獵豹坦克殲擊車當時是德軍甚至所有參戰國中最優秀的反坦克殲擊車,在1944年6月一次戰鬥中,德軍以3輛獵豹伏擊英軍部隊,取得了擊毀10輛丘吉爾坦克的戰績。從而成為東西線盟軍的恐怖殺手。

如此厲害的坦克殲擊車為什麼在戰後銷聲匿跡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是:

1、產量少:1944年的一月開始,三家工廠計劃中每月生產150輛,但實際上最高的產量在1945年一月,生產了72輛。從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只有392 被生產出來,雖然一些資料說生產持續到1945年四月,產量是413到417輛,也有說生產持續到1945年5月,產量425輛。總體來說由於盟軍對兩個生產中心的轟炸(MIAG 和 MNH),導致了"獵豹"產量的急劇下降。

2、戰術運用的錯誤:由於運輸困難,再加上沒有成立獨立的獵豹營,因此有很多獵豹被編入裝甲師或獨立戰鬥群中,緊急時甚至由附近的戰鬥單位直接從工廠接收,因此不能像虎式重裝甲營或獵虎,象式反坦克殲擊營一樣,以足夠的車輛進行戰術應用。所以獵豹雖然比獵虎數量多出3倍多,單車性能與戰鬥效能也比獵虎強,但是整體戰果不突出,多半都在單車作戰中被消耗。

3、運用不合理與後期維修保養不足;多數部隊的獵豹多半是倉促成軍,再加上訓練與經驗不足,因此在使用上也是混亂不堪,許多獵豹常因為一點點機械故障便被放棄,在被部隊回收前敵軍就已佔領戰場的為了避免被敵人俘獲而自行爆破或者在運用上一些部隊將獵豹當成突擊炮使用,與步兵一起行動,而忽視其專長的防禦戰與遠距離炮戰,由於視角的限制一些受損的獵豹甚至被半埋在地上,當成固定炮臺使用,當敵軍接近便完全沒有脫救的機會時,就由成員自毀。

現在如果有機會大家可以在英國的帝國戰爭博物館、美國的亞伯丁和瑞士的圖恩坦克博物館看到“獵豹”坦克殲擊車。也能在德國的蒙斯特和辛謝爾姆的博物館看到"獵豹"。


陪你狂浪


二戰中蘇德雙方都裝備了大量的無炮塔坦克殲擊車(和突擊炮),這類戰車的特點是沒有可以360度旋轉的炮塔,把火炮直接架設在車輛履帶式底盤上,火炮只能左右做小幅度的擺動,大角度變動火炮方向要靠底盤轉向,有與主力坦克相當的防禦,節省了炮塔的製造成本,裝備比同級別底盤坦克更大的火炮,輸出超過自重量級別的火力。

但是,這種戰車的缺陷也很明顯,因為沒有炮塔,幾乎沒有行進間射擊能力,對車頭方向左右超過15度角(甚至更小角度)的目標都需要短停轉向才能開火,並不適合突擊作咱戰,只適合在固定地點設伏攻擊。

戰後東西方陣營裝甲力量建設,都先後放棄了使用不同級別坦克的思路,而改為裝備一種綜合實力最強的主戰坦克。坦克火炮雙向穩定系統使得坦克的行進間射擊能力大增,邊跑邊打成為裝甲部隊突擊的主要作戰方式,而坦克殲擊車因為此項缺陷太明顯,很快就從裝備序列中退出。

但這種扛著大炮的無炮塔戰車還沒有完全銷聲匿跡,有個異類是瑞典的Strv 103坦克,它被完全定義為一個防禦武器,將105mm的火炮完全固定在37噸的底盤上,靠車體轉向實現火炮轉向,靠液氣懸掛技術進行車體俯仰從而實現火炮俯仰,至今仍在瑞典軍隊服役,算是四號殲擊車、獵豹坦克殲擊車、SU-85、SU-100們的後繼者吧。




躺贏主要靠實力


先來解釋一句坦克殲擊車的概念,再說“獵豹”消亡不遲。自從戰場上出現坦克,怎麼對付它是一大難題,步兵手中的火器,一時一籌莫展。法國打造出反坦克炮,身管長膛壓大,藉助實心彈動量大擊穿能力強的特點,成為一時之選。到了二戰,坦克裝甲厚度增加到120毫米以後,反坦克炮口徑也跟著增加,彈藥種類開始變得豐富,如烏芯、鈍頭和空心裝藥的穿甲彈被髮明出來,打坦克的威力大為增加。所謂世上有矛即有盾,反坦克炮應運而生,正是專門對付坦克的,使用坦克底盤的反坦克炮,即稱為坦克殲擊車,僅從名字即可以看出,稱呼還是蠻形象。德國“獵豹”就是一種威力不俗的坦克殲擊車。

“獵豹”登場

二戰後期,蘇聯的坦克有了質的提高,基本可與德式坦克抗衡。經濟實力礙不能支的德國,於1944年開始裝備“獵豹”,使用的是“黑豹”中型坦克的車體,裝甲厚,賦予了自己較高的防護力,速度快,機動力高對方拿它大多沒有辦法,車體低矮利於隱蔽,上陣即充滿威風,是有坦克殺力之稱。裝一門Pak43L/71式88mm火炮,火力可以虎王媲肩,2000米內可以打穿除IS-2之外的所有坦克,所以威風一時,尤其諾曼底,曾創造了2分鐘擊毀盟軍11輛坦克的戰績。

畢竟強弩之末

“獵豹”的消亡,主要跟二戰以後單兵反坦克導彈的大量普及有關。當年威風只能作用於局部戰役,不只數量少而又少,本身也有較大的設計不足,沒有炮塔的火炮,要轉動車體才能改變射擊方向。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20世紀80年代,坦克殲擊車再次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各種坦克底盤,輪式裝甲車輛形成的反坦克炮,令人眼花繚亂。作戰需求正是最大的需要,除了空中直升機打坦克,地面坦克殲擊車照樣可以威風。


魂舞大漠


主要是產量跟不上去,另外後期蘇軍坦克口徑都達到了122毫米,8特別是斯大林式坦克出現,獵豹76毫米炮根本無法擊穿。


昨日重放


不順應後來坦克發展潮流了


真小人


不適應後來的戰爭環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