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孩不會講上海話,應該怎麼解決這個社會問題?

zwooo


這個問題,是蠻嚴重的。

倒不是所有咯上海小囡講弗來上海閒話,但會講上海閒話的上海小囡比例確實弗高。

在上海這麼多年,越來越發覺這座城市忒小辰光看到的上海是弗一樣咯。

小辰光來上海,到處是講上海閒話的,弗管老少,總歸是一口上海閒話,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情,方言,原本就是我們的母語,上海寧講上海閒話,這是天經地義的。

現在弗對頭了,交刮上海小囡一口普通話,難般有小囡能講一口流利咯上海閒話。學堂也好,社會也好,大概也只有弄堂裡廂和本地寧屋裡廂才能聽到上海閒話。也難怪,這幾年一直在喊保衛上海閒話了。

這個現象是從啥辰光開始的?從大力推廣普通話開始的。推廣普通話本沒有任何問題,問題在於推廣普通話的同時是否打壓了方言的生存空間?

上海是一座海納百川的城市,這種城市吸引了很多外來人口,有外省來的,也有外國來的,操著不同的語言,但是在以前,外地人來上海生存,學說上海話是常態,像我們小區裡有很多蘇北過來的,在上海生活了幾十年,和上海人聊天就上海話,和同鄉聊天就蘇北話,毫無違和。現在呢,還記得前幾年有人在網上說上海人排外,說上海話就是歧視外地人,等等等等,滑稽,可笑。上海人說上海閒話肯定不是歧視外地人,也不是不想跟外地人交流,而是因為上海閒話是上海人的母語,如果講上海閒話都被外地人嫌棄,那麼請問,上海是誰的上海?

當然了,這種滑稽的論調只是一小部分,畢竟大多數人都是正常人。

回到主題,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外地人確實很多,用普通話交流也確實很有必要,這沒什麼問題,如果想融入上海的,肯定也會學上海閒話,這也並非難事。像我,因為大伯母、阿孃(大伯母的母親)都是上海人,聽上海閒話比較多,不用刻意學,自然而然會說,大學畢業後去鹽城工作,一年後開始學鹽城話,雖然說得不夠正宗,但也還過得去,就我而言,去學其他地方的方言,只要肯學,沒什麼問題。我想,這對大多數人來說都不會是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很多上海小囡沒有生活在說上海閒話的語言環境裡。

上學了,從幼兒園開始,就需要用普通話跟同學交流(之前有過一段時間上海的學校是不許說上海話的,爭議很多),本來會說上海話的本地小囡就少,進了學校又沒那種語言環境,久而久之,說普通話就成了一種習慣。所謂語言,你首先要說,不說就會遺忘。

以個人為例,我兒子從小接受的是吳語的語言環境,不跟他講普通話,就是聽的歌,也是滬語童謠,就是為了讓他習慣這種語言環境,到幼兒園之後,外地小孩很多,說著說著回到家也一下子轉不過來,我就會硬拗,一定要改過來,至少在屋裡廂,要說吳語,這需要時間和耐心。但是,很多本地家庭,現在沒有了這種環境,家長白天上班在公司說普通話(說上海話?開玩笑,會有同事嫌棄的,除非這家單位上海人多,否則只能說普通話),回到屋裡也是普通話,便是老人,也被逼著說普通話,不管讀音標不標準,得跟小孩用普通話交流。

前一段時間在公交車上,一個老人帶著一個小女孩,是本地人,老人講的上海話,小女孩講普通話,稱呼老人為姥爺,真是作孽,上海寧叫外公,而不是姥爺呀!

要讓上海小囡講上海閒話,從父母做起,在屋裡廂用上海話交流,不然就是把“保護上海閒話”這句口號喊得再響,也沒什麼用。


又見葉飄零的飄零驛站


這裡說個滑稽的故事~

幾年前,侄子由日本回滬,到外公外婆家過暑假。外公外婆剛裝修完,還有幾天清潔工作,先在我家住上幾天。

孩子一到四歲由上海的外公外婆帶,走的時候一口上海話。去了日本,半年後和外公外婆通電話,上海話就不利索了,一年後更是疙疙瘩瘩了,像是忘記了。足見小孩子語言變化很快,環境使然吧。

侄子來了,說普通話,但詞句短,詞彙少。我家的小壞人高興,有小夥伴了,一起下棋玩牌玩遊戲。看著小哥倆,小腦袋湊在一起,就像兩條小狗狗撲騰嬉戲,蠻有趣,也有勁,其樂融融。

孩兒臉,六月天,一點沒錯,一天後下棋,為輸贏翻臉了。我自然成了居委調解大叔啦。

我家小壞人,理直氣壯投訴,弟弟賴皮,悔棋不倦,白他眼睛,用日本話嘀嘀咕咕,很陰險!

怎麼能讓小客人受氣,必須責備我家的小壞人,黑臉教育小壞人,做小哥哥不能小心眼! 像拍灰一樣,拍了小壞人的小屁屁,小壞人立刻淚奔撲向媽媽的臂膀。

我撫慰著侄子,說著安慰話。突然一句上海話從侄子小嘴裡冒了出來:小哥哥用上海話罵人,我都聽得懂!

我好奇地問,罵你什麼?

侄子說,小哥哥下棋下不過我,每走一步棋,不是說‘’癟三‘’,就是‘’戇大‘’,還罵‘’儂只小赤佬‘’……

你不是不會講上海話呀?

侄子說,在日本家裡,爸爸媽媽都講上海話,他也會,怕講不好,乾脆不講了。

嗦嘎,原來如此啊!

顯然,只要語言環境在,就不是社會問題。上海話沒有問題,各地方言也都不會式微消亡,我相信!

三天後,分手時,小哥倆顯然還沒有玩暢快,依依不捨,揮手告別。

我問小壞人,弟弟難得來,幹嘛要欺負他呀?

小壞人撅著嘴說,你們都圍著他轉,我不喜歡!

嗦嘎,又一個原來如此啊!


鋼的花


我兒子5歲,3歲半進幼兒園之前是可以說一口上海話的,幼兒園開始就只說普通話了,除了極個別詞他還不知道普通話怎麼說,只會用上海話說。原來他們幼兒園還是滬語教學特色,每週都有2節滬語課的,請的上海滬劇團的老師來教的,可惜今年在家長一致的反對聲中暫停了,因為有70%家長都是外地人,不是說我們有多排外,你們自己不學不聽不說也就算了,為什麼要阻止上海的小朋友說家鄉話呢?


GarrisonYoung


上海人的孩子不講上海話,這在我們家就成為了現實。

上海80後之前的那一波波人,基本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上海話進行交流,講得一口標準流利的上海話。他們與親戚鄰居用上海交流,與同學朋友用上海話交流,只是在課堂上課時用普通話。

隨著上海接納了大量的全國各地的就業者,他們其中很多人成為了新上海人,上海的常住人口從以前的1200萬,上升到了現在的2300多萬。當與大量的外地人共同生活工作時,語言成為了人們交流時的障礙,採用普通話交流成了趨勢。

上海從60年代起,學校就嚴格要求在課堂上使用普通話,特別是小學和中學老師比較年輕,普通話也很標準;反而在大學,由於教授們年齡偏大,大部分都是外地過來執教,講普通話帶著嚴重的地方口音,有的讓學生很難聽懂。反觀上海籍的教授老師,由於上海普通話普及得較早,普通話都講得比較標準。

而到了90後,很多孩子不僅在學校講普通話,回了家講話也大多采用普通話,雖然他們還會講上海話,但是已經顯得生疏,不那麼標準了。到00後這個現象更為嚴重,出現了上海的孩子不會講上海話的現象,而且逐年嚴重。

在我家也是如此,計劃生育我們就一個90後的女兒,從小我們交流都用上海話,自從她進入幼兒園就開始教學普通話。上了小學後,回家開始和我們交流也用普通話,開始我們感到很彆扭,總採用上海話與她對話,試圖讓她保留上海話的交流工具。或許是學校的嚴格要求的原因,她依然採用普通話和我們交流,時間久了她的上海話就生疏了,很多詞彙講偏了、忘記了。為了避免講錯的尷尬,她索性在家根本不講上海話了。

而我們受她的影響,在和她交流時也採用普通話。從我們這代人開始,與外地人接觸增多,基本狀態就是在外面遇到上海人就講上海話,遇到外地人就講普通話,遇到陌生人也講普通話。但是久而久之,我們不僅在和孩子交流時用普通話,就是夫妻之間也開始用普通話交流,而且採用普通話的比例快接近30%了。

這時候政府部門突然發現再這樣持續下去,上海話存在失傳的危機,為了保護地方方言,開始呼籲上海人要講上海話。習慣成自然,要改變這種狀態首先要從小學開始。

一般小孩都比較聽老師話,老師規定他們講普通話,他們就不會在相互交流時講上海話。建議從幼兒園和小學開始,老師應該教導、提倡上海人和新上海人的學生既要學普通話,又不能放棄講普通話;在上課時講普通話,在下課時講上海話;新上海人的學生如果不會講上海話的,要提倡他們學上海話,用上海話交流更容易相互融合。這樣久而久之,講上海話就會在學校流行起來,上海話這種地方語言就能夠得以保存。

我是廣角微距,感謝你的點贊、點評、斧正、轉發。請關注我,讓我們成為好條友,歡迎私信我,共同討論生活的點點滴滴!


廣角微距


方言的存在是因為交通不便人口流動少或不流動造成的語言障礙。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越來越多,說方言的越來越少,很正常。這中間雖然普通話的推廣也功不可沒,但最主要的還是人口流動的功勞。九十年代杭州辦公室語言還是杭州話,我們老闆還不習慣說普通話,說得結結巴巴,2000年後再回去,一口普通話朗朗上口。我跟他開玩笑,他笑著說:“生活所迫,生活所迫。”對啊,工人都說普通話,他說杭州話人家聽不懂這活怎麼幹?交流越暢通越頻繁的地方流行的語言口音越少,比如美國加拿大,帶口音的方言也有,差別很小。這是社會進步的結果。社會運行有它自己的規律,不必大驚小怪。只有使用的語言才是鮮活的。比如現在的網絡用語,誰能阻止它們的流行?


漢代蜜瓜


我兒子就不會講上海話。。。小時候就教他普通話,怕他學了上海話之後普通話就不標準了,就說先暫時不教吧,後來上學都普通話說習慣了。以前家裡奶奶還經常說上海話,但是後來奶奶也很少說了,還是以普通話為主。。結果現在十幾歲了就只會普通話[捂臉]現在再叫他學他也不高興學了。。但是聽還是聽得懂。


喵喵2656


說實話,這個問題不單單上海存在,在全國都是一個問題,在00後的孩子中,方言正在逐漸消失,這會造成文化多元性的缺失,其實方言和普通話並不矛盾,但不知道為什麼總有一些人想把方言打死,難道同時掌握普通話和方言就不行嗎?我是70後,我會兩種方言,但我普通話也很好啊


哈嘻呵嘿嚯


兒子上小學之前一口嘀嘀呱呱上海話,進小學後慢慢退步,到了中學後語文老師和英語老師都是新上海人,引進人才,結果開始出現了有口音的上海話,等到出國讀書,竟然又開始說上海話,因為加大里都碰得到上海人,聽到鄉音格外親。幾年前在聖塔芭芭拉的中餐館,上海人開的,兒子去遊學老是去,結果上海同鄉給我家這個上海胖弟弟專門打8折,感動死了。


用戶8079678386535


首先,我要重點講一下,在我們的國家裡,不論什麼時期,學的是漢語,說的是普通話。

在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分佈著五十六個大家庭。如果,用一個地方方言計算的話。以上海為例,面積還不如一個蘇州大,更不用說整個杭州灣,堂堂吳語不談,提什麼上海話,分家出去的子孫,剛6O半不到,竟然還忘記了老祖宗,還大言不慚地什麼阿拉上海話。

試想,假如你把吳語劃分到杭州話和蘇州話,

那麼,全國各地就是真正的千言萬語了。這普通話還用普級了嗎?這點屁人口,就算是發展好一些,那也是國家從各方面支持的,不然的話,你還是松江府下一個小上海縣而已。按照你的意思,深圳才發展三四十年,更應該豎著尾巴說:我們深圳話了。

忘記祖宗之恩,實如斷子絕孫……



大天


上海小孩不會講上海話嗎?危言聳聽了!除非新上海人家的小孩。我是地道的上海人,上班上菜場去商店都不說上海話了,不是不會講上海話,而是方便交流。上海人在社會上不講上海話只是一種現象,五湖四海的人漂來上海求發展,他們聽不懂上海話當然得和他們說普通話,小孩在幼兒園上課,外來老師聽不懂上海話,當然要小孩講普通話了。不講上海話,上海話不會消失。我們的長輩們大多是很久以前從五湖四海漂來上海求生的外地人,許多人說上海話時還遺留些許鄉音,但依舊能和家鄉人說一口流利的家鄉話。同理,我經常看到外來媳婦外來女婿們能說一口流利的上海話,也教他們的子女說上海話,不時糾正他們發音方面的瑕疵。別小看方言的生命力,它們必然和日月同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