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出家人從什麼時候開始姓“釋”的?


佛教出家人從什麼時候開始姓“釋”的?

《西遊記》故事中,天生石猴歷經千難萬苦,好不容易到了靈臺方寸山,三星斜月洞,見到了神通廣大的菩提祖師。祖師問石猴:“你姓什麼?”石猴哪聽得懂,很實在地回答:“我無性。”於是菩提祖師給石猴取了個猢猻的“孫”姓,美猴王孫悟空成了中國家喻戶曉的齊天大聖。

這一段西遊故事有大抄中國唯一一部由中國人寫就的佛經:《壇經》的嫌疑。連同這個神話故事也非常的中國化: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須菩提成了道家式的神仙。出家的人也必須取一個“姓”,正是中國人聲稱的“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金科玉律。到現在,中國的佛教徒還在法號前冠一個“釋”姓,似乎是這種觀念的流風。那麼,中國的比丘是從一開始就姓“釋”的嗎?

其實並不是這樣。據記載,中國的第一個出家人是東漢末的嚴佛調。此人原名嚴調,從小信佛。他出家之後,在自己的姓名中間加一“佛”字,以顯示自己的篤信之誠。三國時的朱士行出家,也沒有改姓一說。可見中國的出家人並不從一開始就姓“釋”的。

不但中國人不是這樣,當時國外的僧人也不姓“釋”。中國的佛教是從西域傳入的,最早的這些僧人,進入中國之後,不免入鄉隨俗給自己加一個姓氏。不過這些人一般都是以自己國家的名字為姓。

最早到中國的和尚,是漢明帝從西域請回的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這兩位翻譯了傳入中國的第一部佛經--《四十二章經》。印度古時候被稱為“天竺”,從“竺”這個姓氏,可以看出竺法蘭來自印度。


佛教出家人從什麼時候開始姓“釋”的?

魏晉南北朝時,到中國傳法的高僧很多。可以從這些高僧的“姓”,判定他們來自於哪個國家。一般姓“康”,表示高僧來自康居國;如果姓“支”,那麼基本上來自於月氏國;要是姓“帛”呢,就是來自龜茲。這個“帛”不是國名,而是國王的姓氏。在東漢中期,傳奇將軍班超廢除龜茲王尤利多而改立白霸。因此一般認為以“白”或者“帛”為姓的西域高僧來自龜茲。

不過也有例外。像西晉時,“王與馬共天下”的大將軍王敦的弟弟,自然是姓“王”的。在他十八歲出家時,取了個法名“竺法深”,也叫“竺道潛”。這大約是仰慕天竺的佛法,才給自己取了個“竺”姓。

最早以“釋”為姓的出家人,是東晉十六國時期的著名高僧道安。道安是佛圖澄的弟子。長相非常的“低調”,他的師兄弟們都取笑他為“漆道人”。意思是道安的皮膚黑得像黑顏色的漆一樣。不過佛圖澄非常器重他,經常阻止弟子們胡亂開玩笑。佛圖澄說,“人不可貌相,這個道安,將來的成就你們都比不了!”

道安後來在襄陽和長安傳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當時著名的歷史學家習鑿齒去拜訪道安,他一見道安貌不驚人,心中不免輕視。揚聲作了自我介紹:“四海習鑿齒!”道安也不卑不亢地頂回去:“彌天釋道安!”人們都認為這是名對。

道安認為出家的沙門,都尊奉釋迦牟尼。因此主張出家人以“釋”為姓。那個時候也已經有了好幾萬出家人。這些人可不像現代人一樣,對“釋”姓習以為常,他們對道安的主張並不以為然。這些人認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而外來的和尚也不以“釋”為姓,可見並不見得沙門要姓“釋”。

道安似乎在冥冥之中得到了佛祖的指引,他非常堅持自己的看法。後來,《增一阿含經》傳入中國。在這部佛經之中,果然就記載的佛說沙門應以“釋”為姓。可道安是怎麼想到的?竟然與佛祖的旨意相合。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