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廈將傾:英明、昏庸參半的霸主大內義隆

日本推古天皇十九年(611年),百濟國聖明王的第三皇子琳聖太子東渡日本,於周防國的多多良浜登陸,隨後前往攝津國覲見聖德太子,獲得了周防國的大內村作為領地,賜姓“多多良朝臣”。

到了平安時代末期,多多良氏的家督多多良盛房自稱“大內介”,從這以後多多良氏便以“大內”作為自己的苗字。無論百濟國後裔的傳說是否屬實,周防大內氏都對此深信不疑,素來以“渡來人”(歸化日本的外國人)自居,甚至在室町時代的家督大內義弘,還曾以百濟國後裔的名分對朝鮮提出過領土要求。


大廈將傾:英明、昏庸參半的霸主大內義隆

大內義弘


沒錯,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周防大內家的末代家督大內義隆(儘管大內義隆之後,還有大內義長繼承過家督,但是周防大內家在大內義隆死去之時,實質上就宣告滅亡了),日本歷史上流傳著非常多對大內義隆的傳說,據說大內義隆擅長和歌、蹴鞠,傾心佛法還略懂一些音律,是個極度風雅的武士。

不過,人們認為正是因為大內義隆痴迷於不符合時代的公家的風雅文化,才最終招致了大內家的滅亡,事實真的如此嗎?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大內義隆的誕生

大內義隆出生於永正四年(1507年)十一月十五日,其母是周防國的豪族內藤弘矩之女,父親為大內家的家督大內義興。

自從日本進入戰國時代以後,大內家的存在感就一直非常高。早在“應仁之亂”之際,大內義隆的祖父大內政弘就曾率領軍隊上洛,加入了山名宗全為首的西軍一方,甚至在山名家投降以後,大內家還一度出任過西軍的總大將。

到了大內義隆的父親大內義興的時代,大內家成為了日本最有實力的幾個家族之一。大內義興扶持在“明應政變”中被廢黜的幕府將軍足利義稙上洛復位,之後便留在京都輔佐足利義稙。

大廈將傾:英明、昏庸參半的霸主大內義隆

大內義興


足利義稙為了感謝大內義興的幫助,曾想任命他為幕府管領,但是由於大內家並不屬於斯波、畠山、細川三家,所以最終任命他為“天下管領代”。所謂“天下”,就是指京畿,“管領代”則是“代理管領”的意思。

永正十七年(1520年),十四歲的大內義隆元服,他的名字由幕府將軍足利義稙下賜的上字“義”字與大內家的“氏寺”興隆寺中的“隆”字組成。順便一說,其父大內義興的名字也來自幕府將軍的上字與興隆寺。

自永正十五年以來(1518年),西國地區的尼子家在家督尼子經久的領導下不斷擴張,甚至朝著大內家勢力範圍內的安藝國侵蝕,大內家與尼子家從此開始圍繞著安藝國展開了長達數十年的戰爭。

大永四年(1524年)五月二十日,大內家動員起周防國、長門國、豐前國、筑前國共兩萬五千人的軍勢對安藝國發起攻擊。大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大內義興親自率領一萬人,在攻陷佐伯郡的草津城、仁保島城後,包圍了友田興藤防守的櫻尾城。另外一路則以大內義隆為主將,重臣陶興房為後見人,共一萬五千人,包圍了佐東郡的佐東銀山城。

這一年的安藝國侵攻,也是大內義隆的初陣。按照戰國大名的初陣傳統,為了討吉利,武家子弟的初陣通常都是找那種得勝率在90%以上的合戰打的,佐東銀山城之戰也是如此,按照常理來說,只要不出意外,這一萬五千人就算圍城也能把佐東銀山城給圍死。

然而,大內義隆的初陣卻出了意外。

在八月五日的夜裡,尼子家派出了下屬的安藝國國眾毛利元就,率領安藝國、備後國的軍勢,趁著大雨奇襲了大內軍的陣地,討殺了數百名武士。大內軍潰敗後,大內義隆一路後撤,直至與父親大內義興合流後方才鬆了口氣。

據說在這時候,大內義隆的後見人陶興房對大內義興說到:“毛利元就是一名年輕的良將,若他從屬敵人,則是置我方於死地的毒藥,若能夠調略他,必將能夠成為我方的良藥。”

大約就是在這時候,善戰的毛利元就給大內義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家督繼承

享祿元年(1528年)十二月二十日,五十三歲的大內義興病逝,大內義隆正式繼承了大內家的家督,大內家也進入了大內義隆統治的時代。

大廈將傾:英明、昏庸參半的霸主大內義隆

大內義隆


彼時,大內義興給大內義隆留下的領地有周防國、長門國、豐前國、筑前國、石見國五國,除此以外,大內家還向安藝國擴張,收服了曾經擊敗自己的毛利元就。可是,此時大內家的領地正如同其他室町大名一樣,看似龐大,實則非常鬆散,很容易崩盤。再加上大內家在周防國居住了數百年,所以大內家的庶族遍佈各地,例如大內家的家臣陶氏就是大內家的庶流出身。

早年間大內家以在廳官人的身份統率一族,到了鎌倉幕府時期,因為大內家在“源平合戰”時站在了源氏的一方,所以也成為了幕府的“御家人”。可是,鎌倉幕府滅亡以後,大內家失去了領先庶流的地位,許多庶流便都開始覬覦起了宗家,直到室町幕府建立以後,大內家出任了周防國守護,方才稍微穩定了一些。除了大內家的庶流外,大內家領地的許多豪族也都非常強勢,在南北朝時代甚至與大內家的庶流結盟對抗宗家。

大內義隆繼承家督後,首先對大內家的家臣們制定了許多規定,將許多庶流、國人給統合,最終編入大內家的家臣團。當然,這個家臣也不只是嘴上說說而已,臣服的庶流、國人們需要居住在大內家位於山口的根據地,也就是戰國大名的“城下集住”政策。

在日本的戰國時代,許多擁有數國守護的家族都被守護代架空,例如斯波家的領地內,越前國守護代甲斐氏、尾張國守護代織田氏就架空了主家。大內家的領地一點也不比斯波家少,大內義隆為了防止悲劇在大內家重現,參考了室町幕府的“守護在京制度”,規定守護代們必須居住在山口,重臣的子弟們也需要在山口向大內家奉公,實際上就是做人質。

北九州侵攻

少貳氏是鎌倉時代幕府的“鎮西奉行”武藤氏出身,世襲大宰少貳、筑前守等官職,在北九州擁有相當的勢力。為此,前家督大內義興曾經出陣北九州,滅亡了少貳家,但是少貳氏的遺族少弐資元卻在豐後國大名大友政親的協助下,趁著大內義興上洛時舉兵作亂,是大內家在北九州的頭號敵人。

大廈將傾:英明、昏庸參半的霸主大內義隆

西國地圖


享祿三年(1530年),大內義隆派遣筑前國守護代杉興運攻打少貳家,杉興運在肥前國的豪族筑紫尚門、朝日賴貫的的支援下侵入東肥前,擊破了少弐資元之子少貳冬尚。少貳冬尚逃往勢福寺城籠城,該城隨後被大內軍包圍。

就在這個時候,少貳家的家臣龍造寺家兼得知主君有難,率領一族來援。龍造寺家兼的家臣鍋島清久率領著被稱為“赤熊隊”的軍勢突入大內軍陣中,打亂了敵軍的陣腳,最終擊敗了大內軍。

為了獲得攻取北九州的大義名分,大內義隆多次向朝廷提出申請補任大宰大弐的官職,甚至在後奈良天皇繼位時獻上了兩千貫禮金,最終在天文五年(1536年)出任大宰大弐。在調略了龍造寺家後,大內家與龍造寺家一同消滅了少貳家。

月山富田城合戰

天文九年(1540年)九月,尼子經久之孫尼子晴久動員起三萬大軍,對安藝國發起總攻。此時,從屬大內家的毛利元就在吉田郡山城籠城防禦,整座城池裡的男女老少加上狗,也不過八千人左右,實際上可以作戰的士兵僅兩千四百餘。

尼子軍來勢洶洶,大內義隆不敢怠慢,連忙命令重臣陶隆房(陶興房之子)率軍來援。兩軍的決戰在次年的正月十三日展開,由毛利元就率先從城內出擊,隨後陶隆房也指揮軍隊朝著尼子晴久的本陣發起猛攻,一舉擊敗了尼子軍。


尼子軍慘敗以後,前家督尼子經久也在這一年的十一月以八十四歲高齡去世,尼子家的領地因為這次的雙重打擊而出現動搖。此時的大內義隆意氣風發,他不顧文治派重臣的反對,當即下令遠征出雲國,想要一舉滅亡尼子家。

天文十一年(1542年)正月十一日,大內義隆率領養嗣子大內晴持、陶隆房、杉重矩、內藤興盛等人,率軍一萬五千餘從山口館出陣,一路上前來參陣的國眾不斷,至出雲國時,大內軍的軍勢已經達到了四萬人。

大廈將傾:英明、昏庸參半的霸主大內義隆

出雲遠征

尼子經久在出雲國經營許久,國眾們都相當擁戴尼子家,堅決抵抗大內軍。當大內義隆開始對尼子家的本城月山富田城發起攻擊時,已經是天文十二年(1543年)三月的事了。不過,因為尼子晴久與一門眾“新宮黨”的奮戰,大內軍對月山富田城的幾次攻擊都宣告失敗。不僅如此,尼子方的國人還不斷地襲擾大內軍的後勤補給線,到了四月末,許多在大內軍來襲時投降的國眾舉起了反旗,重新加入尼子家麾下。

五月七日,大內軍開始撤退,隨後遭到了尼子軍的追擊,許多家臣戰死。另一方面,大內義隆的養嗣子大內晴持在撤軍時選擇走海路回國,可是在海邊乘坐小船前往大船之際,被尼子軍追擊的敗兵也趕到了海邊。這些從山口館出陣的敗兵跳入海中,抓著小船的船沿,想與大內晴持一同離開。

小船自然是不足以支撐這麼多人的,大內晴持情急之下,拔刀砍向了敗兵們抓著船沿的手,嚇得敗兵們連忙撒手。可是,另外一邊的敗兵們還緊緊抓著船隻,小船就這樣一個重心不穩在海里傾覆,大內晴持也淹死在了海里。

大廈將傾:英明、昏庸參半的霸主大內義隆

尼子晴久


痴心文化

大內家的“出雲遠征”簡直就是尼子家“安藝遠征”的翻版,兩家都因為遠征他國慘敗而元氣大傷。

戰敗歸國的大內義隆失去了喜愛的養嗣子,從此便一蹶不振,再也不抱有對尼子家的領土野心,而是一心防禦領國,並開始醉心於文化。大內義隆的山口館內,收集了許多漢書與佛書、小說典籍等等,這在當時的武士們眼中簡直是恥辱。要知道,雖然大內家的歷代家督都有一些風雅的愛好,可是他們無一不是一生征戰,最終死於陣中,像大內義隆這樣畫風突變變成宅男的,少之又少。

在為遠征出雲國而召開的軍議中,文治派的重臣相良武任曾經反對此事,認為遠征出雲國將會像尼子家攻打安藝國那樣慘敗,而武斷派的重臣陶隆房卻支持遠征。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大內義隆從此也開始傾向於文治派的家臣。

陶隆房出身的陶氏是大內家的庶流,歷來都是大內家的中流砥柱一般的重臣,對大內家忠心耿耿。可是,在大內義隆的統治之下,以武名聞名的大內家開始走向文弱。在陶隆房的眼裡,打仗這種事本來就是有輸有贏,為何主公戰敗之後突然變得消沉了起來呢?等到他定睛一看,才發現主公之所以喜歡娘娘腔的東西,都是因為“奸臣”相良武任以及一幫操著京都口音的娘娘腔公卿。

大廈將傾:英明、昏庸參半的霸主大內義隆

陶隆房


當然,除了政治理念的不同,大內家的幾個守護代以及重臣之間也是不斷地明爭暗鬥,削弱了大內家的實力。杉重矩原本與陶隆房不和,但是兩個卻因為都看相良武任不爽而走到了一起,除此以外,家老內藤興盛也被二人拉攏。

天文十八年(1549年),毛利元就攜子元春、隆景來訪山口館,在此期間,毛利元就與陶隆房私底下也結成了同盟,雙方約定廢掉大內義隆的家督之位,改立其嫡子、時年才五歲的大內義尊為家督。與之相對,對陰謀毫無察覺的大內義隆非常喜歡毛利元就,稱讚毛利元就是當世的良將。

次年,因為聽說陶隆房想要暗殺自己,相良武任出逃。同時,大內家內風傳陶隆房想要謀反,大內義隆也穿起了甲冑,在居館籠城,同時向陶隆房派去了質問的使者。此時相良武任也想將女兒嫁給陶隆房的兒子,與陶隆房講和,不過陶隆房卻不喜歡相良武任一家,拒絕了這件事。在此期間,大內義隆的側近冷泉隆豐曾建議大內義隆擺下鴻門宴誅殺陶隆房,但是大內義隆卻對忠心的陶氏一門抱有幻想,拒絕了這個提議。

大寧寺之變

天文二十年(1551年)八月二十日,陶隆房、杉重矩、內藤興盛突然舉兵叛亂,毛利元就也起兵響應,佔領了佐東銀山城等地。與之相比,大內義隆對叛亂的反應卻非常遲鈍,陶隆房謀反後的八月二十三日,大內義隆還在山口館召開酒宴宴請大友家的使者,直到出陣前的二十七日,大內義隆還在欣賞能樂的表演。

面對來襲的叛軍,大內義隆放棄了山口館,前往法泉寺籠城。同時,在山口滯留的前關白二條尹房自告奮勇充當使者前往叛軍陣中,想以大內義隆隱居、大內義尊繼承家督為條件與叛軍議和,卻被叛軍拒絕。

大廈將傾:英明、昏庸參半的霸主大內義隆

大寧寺之變


二條尹房也不想想,叛軍們反感的不正是聽信了這些公家之言變成文藝青年的大內義隆嗎,這時候自告奮勇做使者,豈不是去添堵?

隨著法泉寺士兵的逃亡,大內義隆決定放棄山口,前往長門國走海路逃向石見國,投奔家臣吉見正賴。可是,來到長門國後的大內義隆卻因為暴風雨而無法出海,只能暫時前往大寧寺躲藏。

這裡,也將是大內家的終點。

九月一日,大內義隆在大寧寺中自盡,冷泉隆豐為主君介錯之後,衝入敵陣中戰死。除此以外,前關白二條尹房在前往長門國時走失,被亂兵所殺。二條尹房之子二條良豐、大內義隆之子大內義尊等人在出逃以後被叛軍生擒。順便一說,武田信玄的岳父三條公賴這時也在大內家滯留,同樣死於這次叛亂。

陶隆房原本是放過大內義尊一條生路,擁戴他作為家督,但是僅在九月二日陶隆房就變了卦,下令殺死大內義尊。其實陶隆房在舉兵之時就派出使者前往大友家,想迎接曾經被大內義隆收為猶子的大友晴英為大內家的新任家督。可是,陶隆房忘了一件事,廢黜大內義隆、擁立大內義尊是和毛利元就商量好的事,擅自逼死大內義隆、殺死大內義尊,無疑是埋下了與毛利家決裂的伏筆。

當然,這是後話。

大廈將傾:英明、昏庸參半的霸主大內義隆

毛利元就


縱觀大內義隆的一生,此人可以說是典型的前半生勵精圖治,後半生昏庸無能的典範。作為一名戰國大名,大內家家督的權力在大內義隆時代達到頂峰,大內家在地方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作為一名文化人,大內義隆開創的山口文化影響深遠,收藏了由著名文化人三條西實隆抄寫的《源氏物語》,培養了無數的儒學家、畫家。

作為一個戰國大名與文化人,大內義隆都是合格的,他的失敗不在於外,而在於個人的性格。雖然大內家遠征出雲國慘敗,可是在日本戰國時代哪有百戰百勝的將軍?且不說織田信長、羽柴秀吉、德川家康都遇到過挫折,即便是在同時代,也有尼子晴久這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擺在他的眼前。

尼子晴久輸得不夠慘嗎?他一蹶不振了嗎?沒有。與之相反,尼子晴久經過不斷地努力,在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獲得了山陰、山陽的出雲、隱岐、因幡、美作、備前、備中、備後、伯耆八國的守護職役以及幕府相伴眾的地位。

在我看來,大內義隆麾下有相良武任、陶隆房、毛利元就這樣的人才,要是他繼續專注於統治的話,大內家再次迎來鼎盛時期也不是不可能的,他這是典型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