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廈將傾,爲何南宋朝廷不選擇到台灣東山再起?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也很無奈。

事實上當時的南宋班底之所以不選擇到臺灣去,實在是有自己的苦衷。在“靜夜史”看來,南宋之所以不選擇臺灣,有以下幾個原因:

大廈將傾,為何南宋朝廷不選擇到臺灣東山再起?

1、此時臺灣尚未被征服過

我們一直說自古以來某某地屬於我國,那麼具體到臺灣,中原王朝是什麼時候將其納入版圖的呢?

元朝?不是!明朝?也不是!

準確時間,是1683年清軍平定臺灣。在此之前,包括元朝設置澎湖巡檢司,實際上管理的地方,是澎湖列島,而不是臺灣寶島。明朝繼承這一制度,臺灣依舊不是明朝領土。

所以,臺灣的開發時間如此之晚,在更早的宋朝,這裡就更是化外之地。

大廈將傾,為何南宋朝廷不選擇到臺灣東山再起?

在古代,這樣的土地,就意味著沒有價值!

所以,不是張世傑和陸秀夫死腦筋,非要可著大陸不放,實在是他們沒有地方可去!

對於從未被征服過的臺灣,如果貿然前往,當地老百姓對南宋沒有認同感,張世傑他們就需要從頭再來,等到他們把臺灣老百姓帶出來,蒙古大軍都不知道攻陷這裡多少回了。

所以,去臺灣絕對不是上上之選。

大廈將傾,為何南宋朝廷不選擇到臺灣東山再起?

2、臺灣不能實現自給自足

去臺灣都有很忙困難呢?首先就是波濤洶湧的臺灣海峽,不過這是南宋的困難,同樣也是元軍的困難。而且相對於南宋,淺淺的海峽對元軍的威脅要更大一些。

但是,我們要明白的是,這裡除了老百姓不認可,不支持,最重要的是,這裡一直都無法實現糧食自給。

什麼?這裡不死有面積較大的平原,而且氣候是熱帶和亞熱帶,很適宜發展農業,而且是一年三熟,怎麼就不能自給自足了呢?

大廈將傾,為何南宋朝廷不選擇到臺灣東山再起?

因為氣候還是今天的氣候,但當時的技術卻不是今天的技術。此時的臺灣不僅缺少技術,更缺少人口,在這個勞動密集型的水稻作物種植中,沒有人就意味著沒有生產。

事實上,直到鄭成功佔領臺灣後,還不斷進攻福建、廣東沿海,大量擄掠人口到臺灣種地,同時搶奪大陸的糧食補充臺灣。

清朝時期尚且如此,宋朝的情況只能是更嚴峻!

大廈將傾,為何南宋朝廷不選擇到臺灣東山再起?

3、去臺灣也不能阻止覆亡命運

去臺灣就能避免覆亡的命運嗎?

不能,因為忽必烈是個很較真的人,較真到明知不好打還是三次攻打交趾、三次攻打日本,所以,忽必烈是絕對不會允許南宋流亡政府的存在的。

雖然此時的臺灣在中華文化圈之外,但是隻要南宋朝廷佔據於此,那麼元朝軍隊肯定緊隨其後,那麼等待臺灣的,就是提前幾百年進入中華文化圈。

所以跑到臺灣絕對不能挽救破敗的南宋政權。

更重要的是,南宋也從來沒有看上過這片地。

大廈將傾,為何南宋朝廷不選擇到臺灣東山再起?

我是“靜夜史”,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