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廈將傾、敗局已定,多謀善斷的“小諸葛”也無力迴天

當“當代韓信”之稱的林彪和桂系“小諸葛”白崇禧都是能征善戰的將領,一個北伐時期曾從南打到北,一個解放戰爭時期從最北端一直打到最難端,這兩人都是雙方最能打的將領之一。

大廈將傾、敗局已定,多謀善斷的“小諸葛”也無力迴天

白崇禧“廣西三傑”之一,“小諸葛”的外號絕非浪得虛名,北伐時期受蔣介石之邀擔任國民革命軍參謀長,從廣州以摧枯拉朽之勢一直打到山海關,堪稱“完成北伐第一人”,屢建奇功乃至功高震主,桂系勢力也水漲船高。

紅軍時期,白崇禧曾精準預測到紅軍主力長征轉移路線的轉移時間;抗戰時期,提出了“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構想;解放戰爭時期督戰東北時與林彪打了個照面,曾向蔣介石進諫要留在東北指揮作戰,但蔣介石根本不給機會,直到林彪率領四野百萬大軍南下後,白崇禧與林彪的正面對決才正式開始。

大廈將傾、敗局已定,多謀善斷的“小諸葛”也無力迴天

1949年初蔣介石宣佈“引退”後,由李宗仁擔任代總統,而此時的國民黨勢力已經江河日下,李宗仁和白崇禧在防範蔣介石的同時被迫進入了和談,建議我軍不要渡江進而謀取劃江而治的局面。和談失敗後,白崇禧憑著著手中的三四十萬大軍和自己的足智多謀,認為可以繼續周旋下去,或許能打開新的局面進而能贏得美國的支援。

然而大廈將傾、敗局已定,國民黨敗退大陸的結局,已經不是憑“小諸葛”一人之力可以扭轉的了。

大廈將傾、敗局已定,多謀善斷的“小諸葛”也無力迴天

隨著林彪四野大軍的南下,武漢和長沙的順利解放,白崇禧逐漸收縮兵力,為進行最後的負隅頑抗下令撤退至衡陽與寶慶一帶,在湘、粵、桂部署防禦,以阻止林彪四野大軍向華南、西南繼續挺進。

於1949年8月底,白崇禧相繼完成了背靠廣西、面對江西與湖南,以衡陽、寶慶為中心,與廣東餘漢謀集團及川湘邊區的宋希濂集團組成“湘粵聯合防線”,集結了近40萬大軍。而林彪以四野主力及二野陳賡第四兵團組成三路大軍,以53萬大軍對決白崇禧集團40萬大軍。

大廈將傾、敗局已定,多謀善斷的“小諸葛”也無力迴天

1949年9月中旬,林彪對白崇禧集團軍同時發起了衡寶戰役和廣東戰役,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突破了白崇禧打造的“湘粵聯合防線”,廣東餘漢謀集團也被陳賡指揮的第四兵團和四野第十五兵團級兩廣縱隊打得丟盔棄甲、狼狽而逃,白崇禧一手打造的桂七軍全軍覆沒。

衡寶戰役後,白崇禧精銳部隊所剩無幾,率領著剩下了五個兵團12個師及餘漢謀集團殘兵共20萬人退至了廣西境內。

衡寶兵敗後,退至老巢的“小諸葛”仍不死心,依靠著多年經營的廣西,迅速組織和整合起十幾萬的地方武裝部隊,加上衡寶敗退下來的部隊,白崇禧在大陸拉出了最後一支大規模的部隊總兵力30萬餘人,企圖以桂林為中心,沿湘桂鐵路兩側組織防禦,以確保左右兩江增援。

大廈將傾、敗局已定,多謀善斷的“小諸葛”也無力迴天

為了徹底殲滅白崇禧集團,林彪以九個軍及兩個縱隊30個師共42萬大軍的兵力,兵分三路挺發起了廣西戰役,以“決不讓敵人跑掉”的口號發起了猛攻,白崇禧集團兵敗如山倒,相繼解放了桂林、南寧、百色等地,白崇禧近20大軍被殲滅,殘部紛紛往越南邊界方向逃竄,而白崇禧也倉皇從南寧逃到了海南。

廣西戰役後,“小諸葛”大勢已去、風光不再,已經成了光桿司令,不久後隻身一人飛往了臺灣,從此也在軍界銷聲匿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