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两篇:孩子没好好学,家长毫无办法丨孩子摔倒,却怪地板

家教两篇:孩子没好好学,家长毫无办法丨孩子摔倒,却怪地板


每天,老师在家长群里公布孩子作业完成情况的统计表的时候,就是我最丢脸最提心吊胆的时候。居家隔离,这么长时间的近距离接触,才发现孩子的问题真的是多。我有点无地自容,却又毫无办法。如果这样的情况再继续下去,要么我会因为过度地焦虑而倒下,要么我会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超越了自己人生的成长进度,取得一个飞跃式的进步,不然,我很难存活那么久。

就先不提当前最主要的压力吧,孩子如今摆在我面前最紧迫的事情就是这几项:

其一,玩手机。(玩平板或玩电脑)

  在学校刚开始互联网在线授课的时候,孩子是在结束听课以后才会玩手机,后来,开始一边听课、一边拿出手机玩游戏。并不是我没有跟孩子发火,而且,我都把孩子的手机没收了,结果,我妈妈又把手机还给了孩子,因为,没有了手机以后,孩子不起床也不听课,把头捂在被窝里面,蒙头大睡,不管谁去,劝他也好,骂他也好,打他也罢,孩子就是躺倒了不干。

  没有办法,手机只有再还给了孩子,然后,孩子又回到了一边听课、一边玩手机的状态,或者就是写作业的时候,拿出手机,把答案抄在上面,然后胡乱地拍个模糊的图片上传到网上,就算是交差完事了。也有一段时间,孩子把游戏从手机上删除了,然后改为在网上边听歌边阅读网友们在每首歌后面的留言讨论,又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的手机上面,又安装了原先的那一款游戏,又回到了过去。

其二,不交作业。(或迟迟不做)

  每一门功课的任课老师,在点名批评的同学当中,几乎每回都有我家孩子的名字,班主任老师跟我联系了很多次,我估计老师也快要绝望了,而我也什么办法也没有,打孩子吧,我也打过,可是,在我打孩子的时候,孩子就像是一块烂铁,任凭我如何发飙,任凭我如果揍他,孩子都好像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孩子回答用语的前缀一般是:“反正……”“不管他(老师)……”“跟我(不)得关系……”“管他呢……”“关我什么事啊……”。

面对孩子上面的这一番充满负能量的话,我也特别想讲另一句更负能量的话:“我不想活了!”如果是遇到了星期六,那正常就是一整天不会写作业,我要问他是什么原因,其实我也晓得,就是:“明天星期天!”然后,到了第二天,一直睡到中午,起床以后吃饭,吃过饭了再玩手机,一直到下午3点左右才开始坐下来慢吞吞地写作业,而此时,孩子的名字,已经在家长群里面,被各科老师多次地点名批评过了!

其三,赖床。(或从不主动起床)

  其实孩子现在每天晚上休息时间要比去学校读书的时候,已经早了不少,但是,如果我要问孩子:“明天几点起床?”我家孩子都会说:“八点半!”明明学校会在第二天早上8点钟左右,就会通过互联网在线授课。我给孩子准备了手机,准备了平板电脑,也用了家里最快的网络,笔记本电脑是用的孩子妈的,价格是一万几千块钱一台,可是呢,电脑闲在那里,有时,孩子妈会用来上网看看言情小说。

  再好的上网条件,也抵不过一个“懒”字!一开始,在早上8点之前,我就会帮孩子把平板电脑打开,声音调到最大,孩子任凭我们怎么喊,就是不起床,赖在床上直到学校网络授课正式开始,还是不起,直播的声音把孩子一直吵到上午8点半左右的样子,孩子才会起床,然后,越到后来,孩子起床的时间就越晚了,我就把平板电脑放在孩子的枕边,再继续吵一会,孩子才会起床,再然后,再到后来,每天平板电脑的电池不够用了,需要接上电源,插头就插在床头旁边的墙上,终于,有一天,孩子开始整个上午都是在床上度过。


  眼下,最最主要的,我希望学校能早点开学,不只是很快会面临升学考试,如今在线授课最大的缺点不是上网条件,也不是不交作业,那都是次要的,而是,学生如果是走进校门读书的时候,每天不只是在读书,每天不只是在应付考试,还有一条最重要的,就是孩子在学校,可以得到品德修养上的提升,我家里也有孩子从学校拿回来的很多张奖状,如果说其他的奖状有可能是老师照顾他的话,那么,孩子在学校运动会上拿到的名次,那应该是真的吧,为班绩拿到的积分,那也是真的吧,拿到手的奖金,那也是真的吧。

可见,学校互联网授课,真是无法替代学生走进课堂去读书的哩!

写在文后:

这个寒假延长,把孩子放回了家里,终于暴露出了家庭养成教育的问题。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家长现在怎么做都使不上劲。所以请家长们多反省反省自己,不要动不动就抱怨学校抱怨老师,学校和老师不背那样的锅。

也请家长朋友们要多思考思考孩子寒假的问题,多思考孩子平时学习的深层次的问题,千万不要自认为自己的孩子还不错啊,还行吧。这种盲目的沾沾自喜和自我感觉良好的自信,只会让自己与孩子渐行渐远,以后更不好办。

外一篇:

家教两篇:孩子没好好学,家长毫无办法丨孩子摔倒,却怪地板


01

“气死我了,她这样早晚教坏我儿子!”一进办公室,就听到阿莹在跟其他同事吐槽姥姥带孩子。

原来,早上出门的时候,阿莹两岁多的儿子屁颠屁颠往门口跑,想送送妈妈,结果跑太快不小心摔倒了。阿莹还没来得及说话,姥姥早已将孩子抱起来,边哄边拍着地板说:“都怪这破地板,把我们小宝贝摔疼了,姥姥打它,宝贝别哭了……”

家教两篇:孩子没好好学,家长毫无办法丨孩子摔倒,却怪地板

阿莹上前检查了下孩子没啥大碍,就纠正姥姥说:“他自己跑摔的,怪地板干嘛?”

刚被姥姥哄好的儿子一听这话,瘪嘴又要哭。

姥姥瞪了她一眼,抱着孩子就往里屋走:“别搭理你妈,走,姥姥给宝贝做好吃的。”

阿莹一个人晾在门口,又着急上班,只能匆忙关门离开。

“我跟我妈说了好多次,让她不要孩子一摔倒就先怪地板,她压根不听,还嫌弃我这么点小事啰里啰嗦的。”最后,阿莹又气呼呼补了一句。

02

“地板真坏,我们打它。”这句话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小时候摔倒了长辈可能就说过,现在家里老人也会对我们的孩子说。

但真的就像阿莹姥姥说的那样,这只是件小事吗?还真不是。

“孩子摔倒就怪地板”这种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三大影响:

1.归因能力差,无法正视自己的问题

很多家长在孩子摔倒后第一时间怪地板,就是为了哄孩子不哭,这虽然确实在短期达到了快速止哭的目的,但如果家长经常这样做,就会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误的认知:我出问题是有原因的,都是别人(比如地板)造成的。

这种认知方式其实就是错误的归因导致的。

比如,上面说的孩子摔倒这个结果,姥姥把原因归结到“地板真坏”,那这次摔倒能给孩子提供什么经验呢?按照这个逻辑,孩子只会学到:下次找块不坏的地板。

看到这里你先别急着笑,当一个人养成错误的归因思维时,他的行为表现往往是让人哭笑不得的。

爱学习的家长应该都知道,内因是事物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如果一个人从来不挖掘内因,而是一味去寻找外因,是不可能得到良好成长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在生活中对小事的判断和归因就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归纳出正确的失败原因,才能学到有用的经验去获取成功。没有良好的归因能力,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成长。

家教两篇:孩子没好好学,家长毫无办法丨孩子摔倒,却怪地板

2.养成受害者心理,怨天尤人

大家还记得去年“上海48岁‘海归’在家啃老7年”的新闻吗?

上海82岁的丁阿婆老伴已离世,前几年她又患上尿毒症,一直自己在做透析。她48岁的大儿子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程硕士学位,但2012年回国后就宅在家里不工作,天天打游戏,靠丁阿婆养活。而且还把自己不顺心的状况都归咎于母亲养育有问题,他也是受害者,全是母亲的错。无奈之下丁阿婆向法院状告儿子不承担赡养义务。

作为父母,看到这样的新闻还蛮感概的,养儿育女中一切自己扛,深怕孩子受了委屈,结果反倒养出了“白眼狼”。

“摔倒喜欢怪地板”的孩子,很容易养成受害者心理,遇到问题就怨天尤人。

正如著名的归因理论家韦纳说的那样,当对结果进行归因时, 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可控制的原因(自己的错), 那么自己可能会心生内疚,甚至引发周围人的批判;如果把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制的原因(别人的错),那么自己就是受害者,别人也会对自己产生同情。

于是,很多人遇事就一味责怪别人,全无自己。

3.不会处理自己的坏情绪,就会产生“踢猫效应”

“摔倒怪地板”的教育方式,从情绪管理角度来说其实是错误的坏情绪处理方式,容易造成孩子恃强凌弱的“踢猫效应”。

什么是“踢猫效应”?看看以下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某公司老板在上班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也耽误了上班时间。老板愤怒之极,回到办公室时,就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了一番。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走出老板办公室,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对他挑剔一顿。秘书自然是一肚子气,就故意找接线员的茬儿。接线员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对着自己的儿子发了一顿脾气。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骂了,也很恼火,便狠狠地踢了自己家里的猫一脚。

孩子把自己摔倒的原因归咎于地板,从而去打骂地板的行为,就像“踢猫效应”中把负面情绪发泄在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身上一样。

都是在坏情绪面前,选择逃避和转移的方式,将愤怒发泄出去。

而当一个人沉溺于负面或不快乐的事情,把怒气转移给别人时,他的注意力就被集中在负面和不快乐的事情上。

久而久之,将会形成恶性循环,无法掌握正确的情绪管理能力。

家教两篇:孩子没好好学,家长毫无办法丨孩子摔倒,却怪地板

03

不要再觉得“摔倒怪地板”是哄孩子的小把戏而已,要知道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家长处理任何一件事情的方式,孩子都在旁边默默学习。

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

教孩子学会承担责任,从“摔倒不责怪地板”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