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闹耍性子吼叫,孩子的不良行为如何纠正,抓住“身心灵时间”

你遇到孩子哭闹吼叫怎么办?

慧慧是我妹妹的孩子,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十分的可爱。可是这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总是流眼泪。有一次晚上,妹妹临时要回公司一趟就拿起资料出门,慧慧就拼命哭着不让妹妹走。妹妹蹲下来哄慧慧,慧慧也就不哭了顺势就把妹妹的资料拿到房间锁起来。

妹妹哄了半个小时才得以顺利出门。还有一次,妹妹带慧慧出去游乐场玩。因为去的时间比较晚,慧慧玩了十五分钟后游乐场就要关门了。可是慧慧赖在地上不肯走,出来门口穿鞋又是扔鞋子又是大声哭且吼叫着。

像我侄女这样"无理取闹"哭闹的孩子并不少,我们自己小时候也可能如此,我自己的孩子有一段时间也是如此。直到我运用上了"身心灵时间"方法,孩子哭闹耍性子这样的不良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个方法我很喜欢,而且很有效。

哭闹耍性子吼叫,孩子的不良行为如何纠正,抓住“身心灵时间”

孩子哭闹吼叫,我用这个方法解决!

"身心灵时间"指的是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里要全身心灵地陪伴孩子,放下所有手头上的事以及手机,放下所有思考的事情或者焦虑等其他情绪,将全部心思投放到孩子身、心、灵上面,与孩子一起做一件孩子喜欢且合理的事,或者与孩子聊天这个并不要求我们用很长时间来陪伴孩子,一般来说是10分钟。

比如和4岁的孩子一起搭积木,给6岁的孩子一起读故事书,甚至可以是帮12岁的孩子涂指甲油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只要孩子想做的事情是合理的,就满足孩子。

哭闹耍性子吼叫,孩子的不良行为如何纠正,抓住“身心灵时间”

这个方法有效,是因为从孩子哭闹耍性子不良行为的根源上解决问题。孩子如此无理取闹哭闹,就是因为他内心觉得你不在意他、你不重视他,专业些来说就是孩子缺乏地位感和归属感。

奥地利人本主义心理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关于儿童心理需求的总结中提到:"当孩子耍性子时,他不仅仅是在为了一个棒棒糖或出去玩而发脾气。事实上,他是为了争取归属感或地位感而努力,尽管他自己意识不到这一点。"

归属感,只能在孩子能够感觉到与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时产生。平时我们会发现每当我们与孩子说陪他们玩的时候,他们总会特别开心,尽管只玩一会儿。可惜,我们现在忙着工作忙着家务忙着生活忙着休息、调整心情,很少会专心陪伴孩子。所以我们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身心灵时间",就是在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地位感,来自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及贡献的确认。当孩子地位感不足的时候,就是容易在家长做些决定的时候发脾气,因为他们也想自己做些决定以证明在这个家的地位。"身心灵时间"就是让孩子决定这个时间做什么,让孩子觉得自己被重视。

当孩子归属感、地位感都有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被爱被关注的,即使家长离开一会儿去做重要的事情也没有关系,他们明白我们即使忙也是爱着他们的。但如果他们很没有安全感,就会不管家长是否在忙都会无理取闹,只为夺取你对他的全身心灵的关注。

另外"身心灵时间"是个固定时间,这样也就告诉孩子等到合适时间再来寻求你的关注,不会有事没事地觉得自己不被爱了,就用哭闹吼叫这样错误的方式来寻求你的关注。

哭闹耍性子吼叫,孩子的不良行为如何纠正,抓住“身心灵时间”

技巧与指南:具体实施要怎么做?

一般来说"身心灵时间"可以为10分钟,如果时间更长更好。但是考虑到有些家长工作繁忙、家务繁重,10分钟会比较合适大家。

此外,可以夫妻两人每天轮着陪伴孩子,或者每隔一天用"身心灵时间"陪伴孩子。这个"身心灵时间",我们可以给这"身心灵时间"设计个有趣的名字:和爸爸的欢聚时光、娱乐时间等等、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等家人有关的词。

实施前要找到一条10分钟能够完成的事,否则活动太少了孩子又闹着需求不够,太多了孩子肆无忌惮地让你再陪他。规定了时间和内容以后,即使有时间,也不能轻易破坏规则擅自延长时间,这样会纵容孩子下次再我们再做某件事。另外找的时候,可以与孩子一起写下孩子既专心做又愿意做的事情。

最好结束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孩子你与孩子待的10分钟里,你感觉十分快乐或者欣慰,

比如"跟你一起玩真开心!明天我们还会画更多的花儿,我简直都等不及了。"这会让孩子知道,我们已经给了他所需要的关注和地位,也很享受和他一起度过的时光。

哭闹耍性子吼叫,孩子的不良行为如何纠正,抓住“身心灵时间”

还是有很多疑虑?看这里!

很多家长在运用"身心灵时间"的时候,还是会有些疑虑与困惑,现在我就将一些爸爸妈妈的常见困惑跟大家分享:

问题1:很忙,总是抽不出时间来进行"身心灵时间"怎么办?

时间都说挤出来的,尤其是像"身心灵时间"仅仅只有10分钟的时间,我们放下手机就可以挤出很多这样的时间。

另外,"身心灵时间"不一定是要在家举行。我们可以在饭桌上甚至坐车外出旅行的时候,也是可以"身心灵"地陪伴孩子。比如早上起床与孩子玩一次抢枕头游戏,晚上睡觉前讲讲今天发生的故事,孩子放学后和孩子走走他喜欢去玩的地方等等。

另外,我们要明白,每天抽10分钟时间是在帮我们节约时间。因为我们给予孩子"身心灵陪伴"后,孩子就减少了哭闹吼的不良行为,这样我们也不用经常处理孩子这样哭闹吼的行为,尤其在忙的时间,这样一来还是在节约时间的。

问题2:孩子进行过程中还是发脾气怎么办?

找出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如果孩子说还想玩,适当安慰孩子告诉他明天或者后天还会再来,然后看下是不是这个活动时间比较短让孩子觉得不够充实,还是自己不够全身心灵地陪伴孩子。如果孩子说玩得不开心,那就询问孩子下次要不要换一个活动并让孩子决定,同时也反思自己在活动过程中是否有尊重孩子的意见,还是强迫孩子按照自己想的来做。

当然这个强迫不一定是言行明显的强迫,还有你表现出不开心让孩子感受不到你的愉悦,孩子就按着你的想法来了。另外也可以告诉孩子,一个游戏玩的不开心是正常的,但是不用发脾气,我们下次还可以玩并且玩得开心。

哭闹耍性子吼叫,孩子的不良行为如何纠正,抓住“身心灵时间”

问题3:家里有二宝,当我们陪二宝的时候,大宝就来干扰我们,怎么办?

如果家里有多个孩子,还是要一个一个孩子来。大宝来干扰,他干扰多久就从他的"身心灵时间"里扣多久,让他明白干扰别人是不对的。另外,可以让大宝在这个时候去做他想做的事,比如看电视玩模型,同时等待参加"身心灵时间"。

或者你可以与孩子制定一个规则,只有特殊情况的时候,比如流鼻血你会过来处理问题,其他情况就不处理,比如找不到自己的玩具。如果谁干扰兄弟的"身心灵时间",就从他自己"身心灵时间"里扣掉。但也千万不要去用剥夺孩子的"身心灵时间"惩罚孩子,否则孩子更加觉得地位感和归属感,最终事与愿违。

问题4:孩子总是把时间浪费在决定做些什么事情上,"身心灵时间"难以展开,我应该怎么办?

"身心灵时间"的活动可以提前确定好,

比如事先列好20条想做的事情贴在冰箱门上,这个列20条事情的时间也可以作为"身心灵时间"里的活动,如果孩子还是纠结这20条可以让孩子来说个1——20的数字来决定。或者可以提出建议说"你平时很喜欢画画,我们今天画画好不好?"当然我们只是提出建议,最终由孩子自己决定。

《妈妈有空》的作者瑞秋曾说:"在我们日程满满、忙忙碌碌、被媒体包围的生活中,愿意花时间真正了解一个人,是爱的终极表现。"

"身心灵时间法"就是一个了解孩子、爱孩子的教育方法,通过了解孩子我们可以更顺畅地与孩子沟通,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成长。我们有时候也会懊悔没有好好陪孩子,也苦恼没有时间陪孩子。而这个"身心灵时间",就帮我们在短时间内高效陪伴孩子,这样的陪伴令孩子也令我们自己感到满足、幸福。

哭闹耍性子吼叫,孩子的不良行为如何纠正,抓住“身心灵时间”

我是童心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