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中最接近“佛”的5位高僧

金庸小說中最接近“佛”的5位高僧

第五名:無嗔大師

無嗔大師是金庸武俠小說《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中的人物,即“毒手藥王”。

少年時和石萬嗔同門學藝。所收徒弟有慕容景嶽(名字來自明代醫書《景嶽全書》),姜鐵山,薛鵲(名字來自扁鵲),程靈素(名字來自醫書《靈柩》、《素問》)。

無嗔最有意思的是他經常改法名,按程靈素的說法是 “我師父出家之前,脾氣很是暴躁。他出家後法名‘大嗔’,後來修性養心,頗有進益,於是更名‘一嗔’。倘若苗大俠與先師動手之時,先師不叫一嗔,仍是叫作大嗔,這鐵盒中便只有毒蛇而無解藥了。”苗人鳳“啊”的一聲,點了點頭。

程靈素道:“他老人家收我做徒兒的時候,法名叫作‘微嗔’。三年之前,他老人家改作了‘無嗔’。苗大俠,你可把我師父太小看了。”

由“大嗔”到“一嗔”、“微嗔”,最後變成“無嗔”,正是他一步步接近佛的過程。他以“毒手藥王”而名滿江湖,真正研究的確是治病救人的醫術。而他師弟石萬嗔費盡心機想得到手的《藥王神篇》,並不是用毒下毒的聖經,而是解毒救人的醫書,令其大失所望。而名為萬嗔,可見其心胸之小,更反襯了無嗔大師的佛性仁心。

金庸小說中最接近“佛”的5位高僧

可以說,程靈素最後以自己身亡的代價救了胡斐,一是愛情使然,再者也是因為受了其師無嗔大師仁心佛性的影響的結果。

第四名:智光和尚

金庸小說中最接近“佛”的5位高僧

《天龍八部》裡的一代高僧,先為江湖豪客,參與了襲擊蕭峰父母一役。後大徹大悟而出家,為救百姓瘴毒而以身試藥採藥,救人無數,導致自己一身武功全失。

在“杏子林”一章中,智光大師出場,書中是這樣描述的:

智光和尚的名頭在武林中並不響亮,丐幫中後一輩的人物都不知他的來歷。但喬峰、六長老等卻均肅立起敬,知他當年曾發大願心,飄洋過海,遠赴海外蠻荒,採集異種樹皮,治癒浙閩兩廣一帶無數染了瘴毒的百姓。他因此而大病兩場,結果武功全失,但嘉惠百姓,實非淺鮮。

後來,蕭峰在尋弄清楚自己的身世謎團追究誰是帶頭大哥時,智光為了掩護了帶頭大哥服毒自殺,把罪孽都攬在自己身上。此舉雖是為了掩護帶頭大哥,但其更深的目的是為了以己之命來喚醒蕭峰,制止蕭峰報仇,以免在江湖中又掀起血雨腥風。真是慈悲心腸,佛光普照。

第三名:方證大師

金庸小說中最接近“佛”的5位高僧

《笑傲江湖》中方證大師乃當今正教中十位最強的好手之一,慈悲為懷,是被世人普遍認可的得道高僧。

他武藝高強、內功深厚,而且精通《易筋經》,連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的吸星大法都奈他不何,吸不到他內力。若不是任我行使詐,他在少林寺的比武便會勝出。任我行在少林寺也公開宣稱,自己最佩服的三個半人之中,包括了方證大師。

《笑傲江湖》中的少林方丈方證大師以武林地位最高的身份,能透徹地瞭解令狐沖的為人,不加歧視,反加同情,實屬難能可貴。

令狐沖受了很重的內傷,生命危在旦夕,並且這個時候被自己的同門誤會被師父嶽不群逐出師門,這個時候的令狐沖可以稱得上是內外交困,走投無路,任盈盈帶著令狐沖趕到少林寺求方證大師救救令狐沖,方證大師沒有殺掉任盈盈為自己的門徒報仇,而是要求任盈盈留在山上修行,而對令狐沖方證大師則說令狐沖要做少林的俗家弟子才可以救令狐沖,令狐沖這個時候還想著要重新迴歸華山派,於是拒絕了方證大師的請求,方證大師於是說桃谷六仙傳風清揚的話,要讓方證大師將“華山內功心法”傳給令狐沖,令狐沖這才接受。但是後來令狐沖才知道方證大師傳給自己的就是易筋經。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方證大師的慈悲心腸,為了能夠救下令狐沖甚至是不惜說謊話。方證大師不殺任盈盈更是方證大師的大慈悲,方證大師說“冤冤相報何時了?”於是用自己的行動感化了任盈盈與令狐沖,將日月神教與少林的關係做了緩和。

後來方證大師在少林寺那場三比三的打鬥中更是放走了任我行、任盈盈、向問天和令狐沖四人,一方面是方證大師的慈悲為懷,言而有信,另一方面也展現出了方證大師的大局觀,有任我行的存在日月神教的內訌就不可避免,與其以身縛虎,不如放虎歸山,借刀殺人。如果殺掉這四位必定會引來日月神教與少林更大的爭鬥,流血就在所難免,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方證大師的智慧。

方證大師是一位得道高僧,也是一位武功高絕的人,更是一位具有全局觀,具有戰略眼光的人物。

第二名:空見神僧

金庸小說中最接近“佛”的5位高僧

空見是少林派「空」字輩弟子之一,四大神僧「見聞智性」之首。

空見為人大智大慧,內力與外功都是當世絕頂,深得人心,名揚四海。

空見為求感化明教四大護教法王之一「金毛獅王」謝遜,前往洛陽找到謝遜,自願被他以拳毆一十三拳,空見修得「金剛不壞體」而毫髮無損,「七傷拳」對於空見神僧卻沒有一點作用,謝遜反正報不了仇,原本不想活了,便自行擊碎天靈蓋,空見立即躍將過來,伸手架開謝遜右掌,謝遜左手發「七傷拳」拳擊出打在空見胸腹之間,空見全無提防,連運神功的念頭也沒生,空見血肉之軀登時內臟震裂,摔倒在地。臨死前告知謝遜只有去奪得屠龍刀,方能殺得了「混元霹靂手」成昆。

在《倚天屠龍記》原書中,通過謝遜與張翠山的對話,表現出了空見得道高僧的形象:謝遜嘆了口氣,說道:“空見這人固執得很,他竟然只挨我打,始終不肯還手,我打了他一十三拳,終於將他打死了。”張翠山更是駭然,心想:“能捱得起大哥一拳一腳而不死的,已是一等一的武學高手,這位少林神僧竟能連挨他一十三拳,身子之堅,那是遠勝鐵石了。”

張翠山道:“難道這位高僧的武功修為,竟比大哥還要深厚麼?”謝遜道:“我怎能跟他相比?差得遠了,差得遠了!簡直是天差地遠!”他說這句話時,臉上神情和語氣之中充滿了不禁敬仰欽佩之情。張翠山大奇,心中微有不信,自忖恩師張三丰的武學舉世所罕有,但和謝遜相較,恐怕也只能勝他半籌,倘若空見大師當真高出謝遜甚多,說得上“天差地遠”,豈不是將自己恩師也比下去了?但素知謝遜的名字中雖有一個“遜”字,性子卻極是倨傲,倘若那人的武功不是真的強勝於他,他也決計不肯服輸。

能讓當時已近魔性的謝遜感佩不已,可見空見神僧的人格魅力和佛法精湛!與他相比,其他三大神僧則相去甚遠。空聞拘泥陳規,空智睚眥以報,空性急躁易怒,比起空見都遠為不及。甚至後來出現的空見的三位師叔度厄、度難、度劫,比起空見的佛學修為也是遠為不及,耿耿於懷與陽頂天的傷眼之仇,明知謝遜是被成昆陷害又有張無忌的救命之恩,仍堅持要以武力解決。如果不是張無忌心地仁厚,恐怕三位老僧都要命喪黃泉,也會讓明教與少林的仇怨繼續延伸下去。

相比之下,空見神僧的以德報怨、以身飼鷹的佛心佛性,更加光彩照人,輝映千秋。排在第二位,當之無愧。

第一位:掃地僧

金庸小說中最接近“佛”的5位高僧

少林掃地僧或稱無名老僧,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裡武功極高的高僧,隱居於少林藏經閣,所習武功為藏經閣內經書,熟知逍遙派武學,日常功課是掃地。

天龍八部浩淼如海,氣勢磅礴,出場人物眾多,“八部”隱喻八個人,八人之外另有隱喻,而無名老僧在這部經文中,無疑是佛祖的化身,其人武功之高,不可思議,眾人從所未見,直如“邪術”一般;“擊斃”絕頂高手蕭遠山慕容博二人,不過於瞬息之間,對他來講,直如兒戲;深明醫理,救治蕭慕二人,治療暗疾;佛法精深,說到精妙之處,令眾人“不由得皆大歡喜,敬慕之心,油然而起,一個個都跪將下來。”慈悲為懷,一己之軀,化解蕭慕等人數十年恩怨。

一介無名、無品級老僧,不知何許年紀。執守藏經閣,默掃塵念。追求的不是武學的末節,追求的只是人生的大覺悟和佛學的最高境界。七十二絕技和易筋絕學在他視如無物。“只是有如此高深佛學修為的人,卻又不削再去多學那些殺人的法門了”掃地僧這句話更像時他自己絕頂修為的寫照。幾十年注視塵俗滄桑,心念只有點化世人。

佛偈中所說的“八不”: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出。正是對掃地僧的最好寫照。他,就是佛的化身。

排在第一位,當之無愧,實至名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