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Boss曦爺解讀:

子路晚上回來晚了,就是魯國都城的一個門,叫著石門洞裡睡覺。

早上守門的人開門了,這個守著早晨門的人就問,子路,您從哪裡回來啊?

子路說,我從我家孔老師哪裡回來的。

守門人就說,就是那個知道不可以做還非要去做的人嗎?

這一段,就講這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孔子一輩子推行周禮,想實現自己的政治理念,可惜沒多少國君能用他,在魯國短暫做過官掌權,可惜很快又被鬥爭下來。然後,一輩子也沒什麼機會施展自己的政治理念,但他一直在這方面努力。

孔子為什麼要為自己的理想努力?又不願意妥協,使用其他一些手段獲取權力?因為他是一個特別乾淨的人,這就很難了,要乾淨的獲得政治權力,還要有絕對權威的君主支持他,相信他,他才能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

這個權利鬥爭,政治本來就是一個局,一個平衡的局,裡面有各方面的利益,各方面的妥協,各方面的鬥爭。

所以,孔子想要完全按照自己的理念去執行他的政治理念,沒有這個土壤,孔子又不願意同流合汙,就只能靠運氣,靠天命了,孔子也曾經幾乎要有這個機會,有這個運氣,可惜往往陰差陽錯,又被人作梗失去了。

孔子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基本上,為了踐行自己的理念,不向現實社會有一絲一毫的妥協,他知道難,非常困難,但他還是純粹的去做。這樣的人即便是沒取得權力,也被取得權力的人佩服,他確實有資格說道任何人, 而任何人在這一點上與孔子比,都比不了。這或許就是聖人。

孔子情願自己的理念實現不了,帶到棺材裡,也要堅持真理,絕對不妥協。而現實社會,當然是需要妥協,需要手段的,孔子不屑用手段,也不願意妥協,同流合汙。所以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為什麼孔子的理念很難執行呢?

因為孔子要求太高了,他講究的是上行下效,榜樣的力量,也就是他的政治理念,不是僅僅是讓普通人遵守的,他是要求國君做好表率,這就要了很多國君的命了,您管理官員,民眾可以,我要用了您,我首先就得嚴於律己,我這君王當的還有什麼趣呢?

這一點,管仲就與孔子不一樣,管仲不管齊桓公,齊桓公,貪財好色,喜歡美食,喜歡田獵,隨便齊桓公,只要齊桓公支持管仲就行了。能強國就行了。

這或許就是政治家與聖人,教育家的區別吧。

孔子是一個不妥協的人,不同流合汙的人, 不耍手段的人,也不講平衡術的人,是一個完全正直的人,從取得政權,到治理國家的思想理念上,都要求沒有一點瑕疵,這太難了。故而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那麼歷史上有沒有人做到了孔子的要求,有,就是周文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