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结婚随礼600,因出差在外未参加婚礼,但回来后也没请我吃饭,这朋友值吗?

New数码科技


如果你交朋友只是以一顿饭请客不请客来衡量,未免也太小家子气了!毕竟每个人的观念、想法有所不同。人家没有请你吃饭,但可能给你送了其他礼物呢?

即便啥也没有回报你,你下次自己结婚,对方也许会加送礼金。

所以,各种可能性都有,不能简单认为没请你吃饭就不值得交朋友。

下面,就这个话题,我个人再说几点看法,仅供大家参考,希望有帮助。

一、注意职场“反黄金法则”:随礼既然送出去了,就不该带着必须要人家回礼的心态

职场上有一种心态就是:我对别人这么好,为啥别人没有同样地回应我?

在心理学中,这属于“反黄金法则”!

反黄金法则的意思是违反了黄金法则,而不是反过来的意思来。

所以我们可以先搞明白什么是黄金法则。黄金法则是心理学家艾利斯(ElliS)提出来的,很简单,就一句话:“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如果翻译成大白话的意思就是: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去对别人。

这与我们老祖先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不是很神似?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你希望别人对你友善,那么你要主动对别人友善。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价值观就不合情理,典型的就是“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也怎样”。
当这类“反黄金法则”发生的时候,会直接导致对对方产生愤怒、怨恨等不良情绪,这才是它在生活中最可怕的地方:当心理的灰色情绪产生之后,你所有的行为都将会被这种情绪控制,直接导致以非理性、非客观的行为处理面前的问题。

就好比这个话题所说的:我都随礼了600,因公出差才没有参加,你怎么连请客都不请我呢?

“反黄金法则”显然不利于维持职场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付出的一方总是认为我的想法还不就是你的想法,也正是这种误解让被付出者感到沉重的负担和压力。

我觉得,在健康的关系中,任何一方要保持着首先是为自己付出的心态才能倾情投入,不去计较方寸间的得失,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相处。

二、职场看问题不能目光短浅,人家没请客,不代表忘记了你的好

我以前其实也碰到过同事结婚,我随礼的一件事情。

当时我隔壁部门一个女同事结婚,因为平时我们两个部门关系很不错,经常一起吃饭聚会,所以我们部门的人都一起随礼了。

正巧那天我身体不好去医院了,就没有参加那位女同事的婚礼。事后这同事婚假结束,回到公司上班,她也没有说起要请吃饭的问题。

当时我其实并没有觉得意外,我心理是这么想的:

第一,我是男性,对方一个女同事刚结婚,不知道是不是也就我随礼没去,如果只是我一个人,她来请我吃饭不是挺尴尬吗?显然不合适,所以也得理解。

第二,可能对她老家的风俗来说,也没有随礼不参加婚礼必须得回请吃饭这一回事,所以不能以我们得风俗去要求她。

第三,人家刚新婚回来,事情也挺忙,也许想表达感谢却没顾得上呢?

果然,我的想法没有错。这女同事没几天就开始给我们发喜糖了,待发到我的时候还额外给我送了一些礼品。这让我非常意外,原本以为人家忘记了我没参加婚礼这件事,居然这么多天后还记得,内心还是挺感动的!

三、朋友值得不值得交往,不是只看一件事

从这个话题来看,存在的另一个误区就是“交朋友”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仅仅因为自己随礼却没参加婚礼,对方未请客吃饭,就判定这个人不值得交往,我觉得未免过于武断。

我觉得交朋友和谈恋爱都有类似的地方,那就是对人的判断。

如果没深入了解一个人的道德、性格、价值观和对你的态度问题,用某一件事来评价整个人,很容易就会以偏概全。

举个例子,如果有个同事平时经常夸奖你,是否意味着他就适合做朋友了呢?

我看也未必,也许表面一套暗地里一套,背后总给你捅刀子的就是他了!

当然,这个话题中没有请客吃饭的同事,也未必就是坏人,可能是真的忙忘记了这件事,也可能记在心里,未来的工作上会帮助你说不定。

交朋友,在我看来是需要从细节去观察和分析,但更需要的是时间,因为时间往往不会骗人,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了。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思考,仅供参考。

作者:丁路遥知事,头条职场领域优质创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职业规划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