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收完麥子之後,布穀鳥就不在了,它們飛去了哪裡?

娜娜62696616


布穀鳥被我們人類稱為吉祥鳥,有布穀鳥在的地方,莊稼產量就高很多,因為布穀鳥最喜歡吃害蟲了,而且它的食慾還很大。可以說它是農民的一個好幫手。

布穀鳥其實是叫大杜鵑,只是因為它“布穀,布穀”的叫,就被人們農民稱它為布穀鳥。為什麼每年收完麥子布穀鳥就不在了,這是因為布穀鳥每年的春天會飛去北方,而9-10月的時候又會飛去南方避開嚴寒。而且每年的5-7月份是布穀鳥大量繁殖的時間段,所以,我們見不到布穀鳥也是正常,因為布穀鳥忙著去談戀愛了。


可以說布穀鳥是非常聰明的,而且非常靈活靈敏。只要稍微一靠近,它就會立刻飛走,可以說它的反應速度是很快的,自我保護意識很強。

但是,它卻很懶同時也很自私。布穀鳥它自己不會築鳥巢,同時也不會孵化鳥蛋。它會把自己的蛋下在別人鳥巢裡,然後由其他鳥類幫它孵化鳥蛋,孵出小鳥。正所謂,什麼樣的鳥就生出什麼樣的鳥。布穀小鳥一出生,為了獨得媽媽的寵愛,就會把媽媽的親生孩子給踢下鳥窩。你說,這時候的布穀鳥可不可恨。


我們平時是很難觀賞到布穀鳥的雄資,對於布穀鳥的印象就是“聞其聲而不見其鳥”。布穀鳥飛行快速,而且總是喜歡隱藏在高枝上,所以我們農民是很難見到布穀鳥的。

你喜歡布穀鳥嗎?


三農天地


收完麥子之後,布穀鳥都去哪兒了?

80年代末,90年代初,家裡種的小麥是寬行的。

早晨天剛矇矇亮,爸媽早早的就起床了,我也起來,每人揹著背兜,拿著鋤頭出門了。早餐都沒吃。

一路上都有烏兒的叫聲,嘰嘰喳喳的,可熱鬧了。一群麻雀叫得可歡,上竄下跳的,看樣子是家族群在開會。討論著去哪裡偷食物吃。

爸媽說著話,聊著當天需要幹些什麼活。不知不覺就到丫口

還是老規矩,爸媽一邊挖土一也扯草。我負責扯草,一人一行。地裡有些野菜長得可壯,中午還可以煮湯。

附近的山上傳來各種鳥兒的叫聲,聲音最大的數布穀鳥和斑鳩。一個不停的叫著布穀,布穀,另一個則叫著,掏溝堵水呀,掏溝堵水呀。這麼聲聲的叫喚著,

尤其是布穀鳥,聽媽媽說:布穀鳥可辛苦了,春天來了就開始叫著,不分白天黒夜,要到收完小麥,玉米掛紅須的時候,才不叫了。

我問媽媽那布穀鳥不叫了,它去了那兒,媽媽說:聽長輩們說的布穀鳥不叫之後就死掉了。

我問媽媽為這是為什麼,媽媽說的布穀鳥不停的在叫,提醒人們,春耕來了,趕快播種。叫聲時間又長,把嗓子給叫壞了。嗓子發炎了,得不到治療,所以它死掉了。

哎呀!可能這就是所謂的使命吧。

想聽聽你關於布穀鳥不一樣的故事哦。


知足常樂8496


布穀鳥是一種夏候鳥,一般會在每年四五月份從南方飛回來,在我們這邊一般是處於小麥灌漿期間,也就是離小麥快成熟的時候,由於其鳴叫聲“布穀、布穀”,使得過去農戶會認為這是它們提醒農戶要馬上夏收農忙了,要抓緊準備收割小麥前的一些工作,例如收割工具準備並磨得鋥亮,曬場也會澆一遍水並撒上去年剩餘的麥秸,再用驢拉碾子將曬場軋平整硬實了,最後晾乾即可!



事實上,布穀鳥作為一種遷徙鳥類,它們的飛行距離最遠記錄高達12000公里左右,最遠的每年是從非洲大陸東部地區開始向北遷徙,經過漫長飛行會在每年四五月份達到咱們國家的各個地區,例如每年到了5月份,我們這邊小麥已經揚花期結束,開始籽粒形成並開始灌漿,會在6月中旬前後成熟開始收割小麥!

而布穀鳥飛回來後,首要工作就是尋得配偶,為此,雄性布穀鳥會不停的鳴叫,也就是發出“布穀、布穀”叫聲,大概頻率可以達到25次/分鐘左右,可以連續不停的叫30分鐘左右,然後稍作休息後又繼續開始鳴叫,直到尋得配偶為止!

雖然布穀鳥是一種益鳥,但在鳥界卻是“十惡不赦”,因為它們自己不會築巢,不會孵蛋,當布穀鳥交配後,它們會將產的鳥蛋寄生於其他鳥窩裡,然後讓別的鳥類代其孵化餵養,當小布谷鳥出蛋殼後,為了獲得足夠生長食物,就會將未出殼的其他鳥蛋啄出鳥窩,然後自己獨享鳥媽媽的照顧,因而名聲壞透了!



而當布穀鳥尋得配偶,並過了繁殖季節後,它們就會尋找一些僻靜安全的地方進行休息調整,會特別低調行事,主要是以休養生息為秋季往南遷徙做足準備!畢竟它們的飛行距離很長,需要有足夠體能才能夠支撐完成。因而有時候過了麥收季節,可能也就到了布穀鳥繁殖季節後期或已經結束,這時它們應該是去僻靜地方休息調整身體了。

因此,一些地方的人們在麥收後很少看到它們可能就是這個緣故吧,其實這會兒它們並沒有飛走,有時候還是或多或少的會遇到它們,直到下半年秋季時,當它們返程南遷後也就看不到了!(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龍百曉生


布穀鳥即杜鵑鳥,羽毛為灰褐色,主要有三聲布穀與四聲布穀。

布穀鳥大致在穀雨時節從南方遷徙而來,雄鳥啼鳴求偶,小滿芒種交配後,雌鳥產卵於其它鳥巢裡,立夏時節不再交配,因此雄杜鵑不再啼鳴求偶。

杜鵑鳥常隱蔽於高樹枝上,因此常聞其聲不見其形,我年少在老家時屋後有一高大榆樹,雨後常聞布穀鳥叫聲,仰望時常見一兩隻黑背黃腹黃爪紅嘴的鳥兒立在大榆樹高處,從此我印象中“谷谷谷~谷”的美妙叫聲就是這種鳥兒。現在百度上搜索卻沒有搜到那種黑背黃腹黃爪紅嘴鳥,但其叫聲與四聲杜鵑一樣,可能是一個特殊品種吧。

還有一點,一般傳說杜鵑鳥常把卵產到其它類的鳥巢裡,其實這種它巢寄生杜鵑只佔杜鵑類的1/3,另外1/3的杜鵑鳥是半它巢寄生,餘下1/3的杜鵑鳥是自巢寄生。

三聲布穀與四聲布穀的叫聲差了一個音節,我熟悉的是四聲布穀的叫聲,聲色渾厚亮麗,聲調悠揚婉轉,音節呈“谷谷谷~谷”形式,非常動聽。



降塱鹽海


布穀鳥在我們家鄉(安徽桐城)俗名叫“禾歌”鳥,它的叫聲是兩聲一連,每分鐘叫喚頻率約20次,一旦它看到小麥黃了,叫聲便改成“禾歌禾歌、麥黃禾歌”。這是從諧音來判斷的,聽前輩人講:過去插雙季稻,我們這裡早稻秧必須是在清明節時下田,因過去沒有塑料薄膜,露天下秧夜晚氣候尚冷,只有“禾歌”鳥一叫,才能喚醒秧苗生長,意為“活棵、活棵”。

布穀鳥可能是候鳥,春天來了它便從南往北遷徙叫喚,筆者又認為它是否就是本地鳥類,身體裡有對天文和氣候的感受基因,一旦過了“春風”節氣(太陽直射光線過了赤道),布穀鳥就感受到外界信息的傳遞,喚醒了它身體裡潛在的叫喚功能。
有人說:布穀鳥叫一百聲才能吃一條松毛蟲,更科學的說:布穀鳥鳴叫可能是尋找異性伴侶交配。

筆者從近幾年所記“日記”上獲悉,布穀鳥到我們家鄉所聽到的第一聲大致都是“穀雨”節氣後第五天,為何這麼準確,有人說布穀鳥是神鳥。

在這裡說句編外話,我們家鄉有忌諱,人在上廁所時不能第一次聽到布穀鳥叫,不然當年有“災星”,當然也有人應驗了,所以“以訛傳訛”,根本沒有科學依據。
可以確切的說,布穀鳥確實能感知地面溫度和莊稼成熟狀況,我們桐城西邊是山區,氣溫比山外低,油菜成熟比山外要遲10天左右,他們那第一次聽到布穀鳥叫比山外也要遲十多天,要問東西距離也只有20公里。

至於布穀鳥什麼時候匿聲了,我們這裡最遲在夏至節氣後還能聽到,聽長輩講,布穀鳥走的越遲年成越不好。

個人見解,希望有資深鳥類學者賜教好文。


文都楊稼




布穀鳥就是大杜鵑,杜鵑的一種,喜開闊林地、丘陵、灌木叢,身形矯健有力。布穀叫聲“布穀布穀”,不像一般鳥清脆而明快,四音節一組,洪亮而有穿透力,文人們說那是“悽切”之聲。



布穀是夏季候鳥,厭冷,每年秋涼南飛,次年春末夏初北還。每到北方小麥泛黃時,就是布穀鳥飛過而鳴時。相信農村的小夥伴都熟悉。

趙忠祥老師說“春天來了,又到了動物繁殖的季節...”一般5~7月布穀鳥繁殖,這種事誰都很低調,鳥也不傻,不會叫著告訴大家它們老巢在哪。這時小麥已經收過,所以看起來布穀鳥一下飛走了,其實它們依然在那裡,不叫了而已。


關於布穀的其他故事



杜鵑(布穀)啼血丨 傳聞歸傳聞,但客觀原因是:布穀鳥的口腔內一片紅色,悽切刺破長空的叫聲,紅色如血的口腔,此景看起來真是傷情啊。




離愁哀思之鳥丨古代文學常出現的子規、布穀、杜宇等習慣上都叫杜鵑,多有寄託鄉愁、離愁等哀思意象。

上述杜鵑啼血是指大杜鵑,即布穀(布穀和子規是一種杜鵑鳥),而其他杜鵑叫聲並非像布穀。




布穀殘忍之鳥丨布穀是巢寄生鳥,在杜鵑類中尤為典型。布穀悄悄地,把蛋生在其它鳥窩,由其他鳥代為孵化和餵養。小布谷出來即同室操戈,把同窩幼鳥擠出巢穴,被布穀禍害的鳥可達上百種!

可見,百姓喜愛和文人寄思的布穀鳥,從小就不幹人事。但是我們不要傷害它,布穀是益鳥。


上弦月A


在回答問題之前咱們先來認識一下布穀鳥。

布穀鳥即是大杜鵑,為付款科杜鵑屬的一種鳥類,也叫郭公,布穀,鳩,喀咕。基本全國各地都有分佈。大杜鵑棲息于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帶的森林中,有時也會出現在農田和居民點附近的樹木上。大杜鵑性孤獨,一般都是單獨活動。繁殖期間喜歡鳴叫,常站在樹木頂枝。有時晚上也會聽到鳴叫。

在4~5月份的時候,正是布穀鳥從越冬地飛來的時候,此時的布穀鳥起勁的叫,人們聽到布穀鳥的叫聲就知道它又回來了。其實,此刻布穀鳥的鳴叫是為了吸引異性。

然而,到了麥收以後人們就聽不到布穀鳥的叫聲誤以為布穀鳥飛走了。其實此時的布穀鳥是進入了繁殖期,它們悄悄的把把卵產到別的鳥巢裡,從而達到繁衍後代的目的。因為聽不到它的鳴叫,人們就以為它飛走了,其實它還在。一直到了深秋,布穀鳥才會飛到東南亞,西亞等地過冬。

布穀鳥主要以松毛蟲,五毒蛾,松針枯葉娥以及其他鱗翅目幼蟲為食。


農人峰哥


玉米地


君子65646134


布穀鳥只在春天叫,收麥子的時候是盼黃盼割,叫聲是不一樣的,他們自然是到需要它們的地方去了。


風兒不醉1


它門飛去有,食物的地方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