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死後,呂雉報復後宮,為何偏偏厚待薄姬?

oO飛兒Oo


呂雉並沒有厚待薄姬,只不過薄姬母子不受寵、為人低調 、又沒有外戚勢力,構不成威脅,呂雉才忽視了她們,讓她們在代國苟且偷生。

命運多舛的薄姬

薄姬是魏國宗室女與人私通產下的私生女,長大後被母親送到了魏王魏豹的宮中為侍妾,劉邦打敗魏豹後,魏王宮裡的女眷都收入漢王宮中為奴,薄姬被分到織室織布,劉邦看她有點姿色,就將其收入後宮。

估計那時劉邦每天都會充盈後宮,所以一紙詔令將其納入宮後,就沒有了下文,薄姬入宮一年多都沒見到劉邦。

薄姬年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交好,曾經約定“苟富貴不相忘”,先顯貴的人要拉好友一把,後來管夫人與趙子兒都得到劉邦的寵幸,便總在閒談中向劉邦提起可憐的薄姬,三番五次的唸叨,勾起了劉邦的好奇心,便召幸了薄姬,就這一次薄姬就懷孕了,兒子劉恆出生後,薄姬又失寵了,終年見不到一次劉邦。

為人低調的薄姬

薄姬是個見過世面,很有城府的女子,她自知沒有聖眷,呂后強悍霸道,一心守護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後宮中有子嗣的女子都是她的眼中釘,她不像戚夫人有劉邦偏愛和袒護,可以高調的在後宮行走,甚至為兒子籌謀太子之位,同時她也慶幸自己是不受寵的那個,因為這樣就能遠離帝后矛盾中心,讓自己和兒子能在後宮中存活。

薄姬在後宮深居簡出,從不想方設法的靠近劉邦、不爭寵、也不爭風吃醋,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養育劉恆,教導劉恆謙卑低調,隱忍光芒。

隨子入代的薄姬

劉恆八歲那年被封為代王,代國地處漢朝北陲,時常受到匈奴侵襲,前幾任代王不是叛變就是逃回了長安,劉邦沒辦法需要一個絕對可靠的劉氏子孫去做這苦差事,於是不受寵的劉恆當選了。

雖然代國是偏遠久亂之地,但於薄姬母子而言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避免場所,在代王的任命下達不久後劉邦就去世了,太子劉盈繼位,朝政大權掌握在呂后手中,開始清洗劉邦的後宮嬪妃,最得寵的戚夫人首當其衝被做成了人彘,她兒子劉如意也被毒死,許多得寵的嬪妃也都被幽禁。

而薄姬別說得寵,好幾年都不到劉邦一次,平時做人也老實低調,沒表露出什麼野心,都是可憐的女人,呂雉也就沒難為她,允許她隨劉恆前往代國,做一方太后。

命中帶貴的薄姬

薄姬母子蟄居代國之時,呂雉重用呂氏子孫,呂氏封侯者比比皆是,同時大肆殘害劉邦子嗣,打壓劉氏宗親。

儘管薄姬母子被放逐代國,看似毫無威脅,呂后也沒有放鬆對他們的監視,時常派出宮女間諜 去代國,後來的漢文帝竇皇后當初就是呂雉派往代國監視薄姬母子的,不過竇皇后倒戈夫君,背叛了呂后。

呂后還曾下旨讓劉恆出任趙王,試探他是否有野心,劉恆以願意守代國回絕了,呂雉得到滿意的答案,就沒對他痛下殺手,要知道劉恆的三個兄弟都死在了趙王任上。

薄姬母子在代國生活了十七年後,呂雉去世,功臣集團誅滅呂氏集團,擁立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薄姬成為皇太后,才算是苦盡甘來,可以過幾天舒心的日子。


史論縱橫


為了更生動形象的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就用通俗易懂的詼諧語言來做說明。

呂雉:大家好,我是呂雉!

19歲那年,老頭子做主把我嫁給了空有泗水亭長之名的老光棍兒劉邦,嫁給他的那會兒,劉季居然還有個未婚先育的私生子劉肥!

我沒有抱怨劉季尋花問柳的風流韻事,也沒有嫌棄劉季家徒四壁的破落,而是勤勤懇懇做著一個善良賢惠妻子的分內事情,後來老劉在芒碭山落草為寇,我冒著風險經常偷偷給他送飯。



不久,陳勝吳廣起義,天下大亂。劉季也被眾人推舉為沛公開始造反了,剛開始投奔項梁的那會兒,我們小兩口日子過得還挺滋潤,事業也逐漸有了起色,老公劉季還在楚懷王的授意下西進入秦。

天下的男人都沒一個是好東西。劉季這個老不死的也不另外,他打進關中攻破咸陽收編了秦朝宮殿裡的美媚,劉季開始以旺盛的荷爾蒙日理萬姬。

我看在眼裡氣在心裡,幸虧樊噲、張良及時出面,老劉才停止了荷爾蒙的瘋狂排洩。

後來在鉅鹿大敗王離軍團的項羽也趕忙衝入關中,一把火燒了秦朝宮殿,還揚言說要把老劉趕回泗水做老光棍兒,劉邦這個不是人的東西做老光棍兒不打緊,可苦了我兒劉盈了。

這時,還是張良站了出來,他使出了渾身解數,充分發揮項伯“雙面間諜”的作用,讓項伯不斷在項羽面前替沛公美言。

在經過一番周密靈活的部署後,沛公虎口逃生,被項王封到了鳥不拉屎的西蜀。

我本以為這輩子得在西蜀孤老終生了,沒想到,後來齊地叛亂,項羽出兵鎮壓,劉季趁機還定三秦,並集結56萬諸侯聯軍一舉直搗項羽老巢彭城。

這老東西,佔領彭城後色心不改,繼續淫虐項王的女人,似乎把彭城當成了他的第二個溫柔鄉了。

也就在劉季躺在他的溫柔鄉里時,我的噩運就此開啟了,項羽率領三萬人馬殺了個回馬槍,老劉竟不顧我的死活落荒而逃。

從此,我開始了長達兩年顛沛流離的人質生涯,項羽還幾次差點把我給看了,幸虧老孃命大熬了過去。

後來我再度回到老劉身邊,以為我們夫妻久別勝新婚,卻發現挨千刀的老劉嫌棄我年老色衰,常常把一個叫戚夫人的小賤人帶在身邊,我無形中被劉季打入了冷宮,我雖心有怨憤,但始終顧全大局,沒有跟這個戚夫人發生矛盾。


漢二年六月,我兒劉盈被立為太子,我也身著鳳冠霞帔坐上了開國皇后的寶座,劉邦這老東西卻說劉盈不像他為由意欲廢太子。

事先聲明!我跟審食其是沒有私情的,當年我和劉老太公被扣作人質,還是他忙前忙後的。

劉邦說不像他只是覺得劉盈性格太懦弱了,這是個危險的信號啊!不是戚夫人整天在老劉耳根子邊打小報告,老劉怎麼會突然有這樣的想法?戚夫人,你這個小賤人,給我等著!

生氣終究歸生氣,眼前的問題還是要解決的,怎樣讓劉邦放棄立戚夫人的小雜種,死心塌地的立劉盈為太子呢?

關鍵時刻還是張良再次出馬說只要請來商山四皓,搞定劉邦那都不是個事兒。

我依照張良的計謀請來了商山四皓,果然劉邦再也不提立戚夫人的小雜種劉如意做太子的事情了。

也就在我為兒子劉盈的皇位操碎心的時候,各大異性諸侯王虎視眈眈,劉邦不好出面,我就替老公出面殺韓信、看彭越,韓信被我用竹籤捅成了馬蜂窩,彭越被我用刀子碎成了人肉包子餡,俗話說最毒婦人心,最髒、最累、最齷齪、最惡毒的壞事都被我做了個絕。



我熬啊熬,從豆蔻年華熬成了老太婆,劉家裡裡外外都被我打點的井井有條,劉季這見色忘義的老流氓,卻嫌我年老色衰把我晾在了一邊,終日跟戚夫人鬼混。

這樣就算了,但問題的關鍵是戚夫人也不是省油的燈,這個小賤人仗著劉邦的寵幸還敢跟我兒劉盈搶太子的位置。

好了,劉季這老流氓現在雙腿一蹬歸西了,劉盈也登上帝位,想到以前受過的委屈,我就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我一口氣把高祖寵幸的妃嬪全部關押了起來,順帶著剃光了戚夫人的頭髮,看你個小妖精以後還敢不敢到處禍害人,然後,戚夫人被我發配去幹雜役了,哈哈,真是大快人心,總算是報了當年的新仇舊惡。

這戚夫人要識相的話就給我好好反省反省,我也許會大發慈悲饒過她,但沒想到,幾天後,這該死的賤貨竟然高唱什麼:“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我當時一聽她這番不知悔改的話,我就明白,這賤人胚子是無藥可救了,於是,我狠狠心、跺跺腳把這個賤貨拖出去砍掉四肢做成了“人彘”,瞬間感覺極度舒適。

料理完戚夫人這賤貨後,我本來打算收拾薄姬這個“公共廁所”。


想當年,薄姬剛開始是魏王豹的女人時候,她跟魏王豹說什麼她將來生的兒子要做皇帝,魏王豹頭腦發熱背叛劉邦,結果皇帝沒做成,腦袋還搬了家。

這騷貨被老劉收編後,沒幾天又不安分了,她逮到個機會再次跟劉季說她生的兒子要做皇帝。

劉季這個老流氓精蟲上腦,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看到人家頗有姿色就把人家按倒在床榻上下其手。

沒多久,這“公共廁所”竟然生下皇子了,劉季隨便看了下就取了個名字叫劉恆,自此以後,薄姬再也沒有得到劉邦的召見和寵幸了。


說到這裡還是放過她吧!畢竟這薄姬也是命苦之人,更何況她也不得劉邦的寵愛,既然薄姬提出要遠離皇宮去代地就國,眼不見心不煩那就隨她去吧!

該走的、該殺的、該折磨的都被我虐了個遍,我呂雉做人的宗旨很簡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誰對我好我自然也記得別人,否則我一定要她雙倍奉還!


歷史偵查處


薄姬在歷史上可能不是那麼的有名,但是他的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漢文帝。而且薄姬此人也非常聰明和幸運,通過了解她經歷,就能知道她為何會躲過呂后的迫害了。

薄姬本來就是一個苦命的人,她是私生女,但是長得很漂亮,所以男人們自然都很喜歡,他的第一個男人是魏豹。這個魏豹是秦末時期,一個諸侯王,本來是跟著劉邦混日子的,結果有個算命的說薄姬會生下天子,這個魏豹就心動了,公然反叛劉邦,跟著項羽幹。後來魏豹被韓信打敗了,薄姬成了劉邦的女人。

不過薄姬雖然長得好看,卻是一個十分低調的人,低調到進宮好多年了,劉邦都沒有寵幸過她。這對於一個女人,尤其是在後宮的女人,不是什麼好事。後來劉邦終於寵幸了薄姬,就是這一次,她懷孕了,生下了皇子劉恆,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

你以為生下了皇子,她的命運就能改變?其實並沒有。當時的薄姬雖然生下了劉恆,但是兩個人實在是太低調了,薄姬幾乎不參與後宮的爭鬥,而且劉邦也不喜歡她,劉恆就更慘了,他的封地在眾兄弟裡是最差的,可想而知母子倆是多不受待見。

後來,呂后與戚夫人爭寵,薄姬也是冷眼旁觀,不參與,也不表態,直到劉邦去世,呂后獨掌大權。呂后是一個心狠手辣的女人,所有與她對著幹的人幾乎都被整了,戚夫人甚至還遭受酷刑,而且就連劉邦的兒子呂后也不放過。

但是,呂后還是放過了薄姬母子,並且讓薄姬去了兒子的封地。原因很簡單,第一,呂后也是女人,她知道薄姬身世悲慘,況且這個女人很低調,也沒有威脅,又何必除掉她呢。第二,就是劉恆也非常低調,身處最差的封地,也對呂后沒有威脅,甚至低調的都沒有引起呂后的注意,這樣的母子,呂后肯定是不會加害的,如果加害了,反倒會招來罵名。

所以,綜上可以看出,薄姬此人是有大智慧,雖然她很不幸,但是這卻也救了她。


歷史還有哪些事


劉邦死後呂后瘋狂“報復”小妾,卻為何不動薄姬?

呂后掌權之後,為什麼沒有對薄姬下手。


一:薄姬苦讀《道德經》

薄姬是劉桓的母親,也就是劉邦小兒子的生母。薄姬知道宮廷爭鬥,便苦讀《道德經》,逃避爭鬥,把事情看的很開。大家都知道,道家思想是非常厲害的,無慾無爭。

薄姬剛到宮裡,都以看透宮裡的明爭暗鬥,所以平時比較低調,後來生下兒子劉桓,薄姬更加低調,很少出宮,平時就是教育兒子。

劉桓在母親的教育下,不與皇子繼承做爭鬥,安安分分的住在宮裡,正因為道家思想的影響,呂后沒有對薄姬下手。

對其他的小妾都下手了,並且包括劉邦的兒子都被呂后所害死,只有薄姬的兒子劉桓沒有。

所以薄姬的道家思想救了自己,也救了劉桓,更救了漢朝。


二:薄姬不與呂后對抗

劉邦死後,呂后獨攬朝政,為了發展自己家族的勢力,呂后把劉邦的妾室相繼害死,把劉邦的一些兒子都害死,把自己的兒子也嚇死了。

唯獨薄姬比較聰明,不與呂后對抗,呂后說什麼就是什麼,就連自己的兒子也是一樣。呂后把劉桓分配到西北邊疆、毗鄰匈奴的偏僻地帶為代王,劉桓受母親道家思想的影響,去了偏僻的地方為王,幾乎朝廷都快把他忘記了,正因為這些這樣,劉桓和薄姬躲過了呂后毒手。

呂后死後大臣們把劉桓接回長安登基,世稱漢文帝。


薄姬不與呂后對抗,再加上道家思想的影響,和自己的兒子躲過了呂后的殘害。

綜上所述:劉邦死後,呂后沒有對薄姬下手,薄姬潛心苦讀《道德經》達到無慾無爭的境界,不與呂后對抗,甘願去偏僻的地方。


太史簡


這就是一個爭與不爭的結果,有些東西可以爭來,有些東西命中註定,有些東西不但爭不來,還會引火燒身。

劉邦的小妾就是那位能歌善舞的戚夫人,薄姬就是漢文帝劉恆的母親。同樣是劉邦的女人,人生結局卻大相徑庭,戚夫人被呂后殘忍的做成了“人彘”,而薄姬卻成為了一國的皇太后。
(呂雉劇照)


那麼,呂后為什麼要瘋狂的報復小妾,卻不動薄姬呢?

一、小妾惹的呂后很生氣

呂后雖是劉邦的髮妻,但更向是名義上的夫妻,因為呂雉嫁給劉邦的時候,劉邦就不著調。一天到晚見不到人影兒不說,還和別的女人廝混,特別是起義不久便得到了戚夫人,更把呂雉忘到九霄雲外。戚夫人年輕漂亮,多才多藝,而劉邦也喜歡沒事兒唱兩嗓子,因此和戚夫人很能產生共鳴。所以劉邦把戚夫人當成自己的影子,無論走到哪裡都帶在身邊。如果從另一個角度想想,戚夫人還是那個陪劉邦扛過槍、下過鄉建立起革命友誼的戰友。

劉邦稱帝后,雖然把糟糠之妻的呂雉封為了皇后,但是皇后的寢宮與冷宮沒什麼兩樣,因為劉邦從來不去光顧。一少半的時間臨幸其他妃嬪,一多半的時間給了戚夫人,一分鐘也不留給人老珠黃的呂雉。所以呂后雖有權力,但沒有情愛,做為一個女人心裡自然不會平衡,誰得到劉邦的寵幸最多,誰就是呂后最恨的那個人。


劉邦晚年心血來潮,說是戚夫人生的兒子劉如意很“像自己”,所以想將呂后生的兒子劉盈廢掉,然後讓劉如意當皇帝的接班人。這下呂后徹底的被激怒了,一方面恨那個薄情寡義的男人,一方面恨男人身邊煽情的狐狸精。最終,雖然呂后為兒子保住了太子之位,但是也被折騰的心力交瘁,所以呂后就把戚夫人當做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劉邦死後,戚夫人的生命也就進入了倒計時,但是此時的戚夫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走到了死亡的邊緣,而是在被呂后囚禁後,每天唱些哀怨的歌曲,發洩內心的不平。呂后聽到後更加憤怒,於是馬上命人將戚夫人挖眼、砍手腳、灼雙耳、灌啞藥。就這樣一個如花似玉的女人轉眼就變成了一個人不人,鬼不鬼的怪物。
(戚夫人劇照)


二、薄姬卑微到讓呂后視而不見

薄姬是個雖是個幸運的女人,也是一個富有大智慧的女人,自古幸運能與智慧並存是有一定道理的。薄姬既沒有呂后的權謀,也沒有戚夫人的美貌與才藝,但是她有屬於自己的大智若愚。劉邦是薄姬的第二個男人,魏豹是薄姬的第一個男人,魏豹把薄姬當寶,劉邦把薄姬當草。結果是把她當寶的男人讓她遭殃,把她當草的男人叫她風光。

薄姬自幼喪父,母親找相士給她看過相,說她可貴為天子之母,所以母親把她送給了魏王豹為妃。薄姬相貌並不出眾,但魏豹喜歡白日做夢,認為有了薄姬就和皇帝就撇不開了關係,他相信這個女人能給自己帶來好運。魏豹原本是項羽封的王,但是現在卻成了牆頭草,還大有坐觀楚漢之爭,伺機而動、漁翁得利之意。側臥之榻豈容他人酣睡,劉邦早就看魏豹不順眼了,所以派韓信去把他給一窩端了。
(薄姬劇照)


韓信派曹參把魏豹及其眷屬全部押送給在滎陽與項羽對峙的劉邦,女眷受到了劉邦的眷顧,魏豹被殺。可能是薄姬長的實在太安全,劉邦把魏豹留下的女人嚐遍了,唯獨沒有碰過薄姬。直到後來薄姬成為了劉邦後宮的笑柄,這才引起了劉邦的注意,出於同情劉邦召幸了薄姬一夜。從此以後劉邦再也沒有來過,薄姬卻很爭氣的被一箭中的。

薄姬生下劉恆之後,即沒有去向劉邦爭寵,也沒有四處招搖,而是默默的撫養兒子長大,在劉邦的生活中她這個女人彷彿如空氣一般的存在。其實薄姬深諳宮廷爭鬥之道,更洞悉了她所處的這個複雜環境。她很清楚,想要將來有活路,必須低調做事,這樣一來最終才有高調做人的機會。所以薄姬是劉邦後宮中最像奶媽子和奴僕的一個女人,這樣的女人也不可能被呂后瞧的上。所以在劉邦去世後,呂后把受劉邦生前寵幸的女人全部囚禁,唯獨放薄姬到代國與兒子劉恆一起生活。


總結:這就是兩種性格的女人,走了兩條不同的路,註定兩種不同的人生。而正是戚夫人所處的位置,將她不自覺的捲入了與呂后的較量之中。同時,正是薄姬對自身有足夠的認識,將自己遠離是非。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


國史春秋


薄姬,也就是漢文帝的老媽,太低調了,低調到被人無視了。

這既和她信奉道教,清心寡慾有關,也和她的經歷有關。

她就是個傳奇。

她和她媽,都是魏國人,老媽貌似還是魏國貴族後裔。

秦朝時,魏國就沒了,貴族也不咋地了。

後來項羽、劉邦造反成功,魏國王室魏豹,乘機起兵,恢復魏國。

薄姬她媽呢,和劉邦未婚先有子一樣,也是比較開放地……

於是有了一個私生女,此人就是薄姬。

不過……好像這是愛情的產物,她媽遇到了薄生,有了私情,私定終身,等著薄生來娶,可沒等娶到,薄生就死了。

所以,她比劉邦靠譜多了。

但畢竟薄姬是個私生女。後來魏豹稱王,薄姬被送進了王室,成了魏豹的妾。

她媽帶薄姬找一個很有名的人算命,那人說,薄姬將來生天子。

魏豹一聽樂了,薄姬生天子,不就意味著我兒子是天子嗎?

此時楚漢戰爭拉鋸戰,魏豹本來投靠劉邦,聽到算命先生這麼說,乾脆獨立,企圖自己做皇帝。

劉邦一怒,把他滅了,老婆們全被收繳。

薄姬就去織布了……可能姿色不是一流的,或者雖然一流但被忽視了。

當初她有兩個閨蜜,和陳勝小時候一樣,說“苟富貴、勿相忘”,那倆美女被劉邦寵幸了,想起當年的約定,在劉邦面前說起此事。

劉邦一聽,這女子也挺可憐的,我就費費心,辛苦一下吧,於是把薄姬寵幸了。

可是他確實對薄姬沒太大興趣,就一晚上而已,此後,薄姬想要見到他,比登天還難了。

沒想到,一夜留種,這是薄姬的幸運處。

劉邦從此不再理她,也是她的幸運處。

很多被冷落的女子,怨天尤人,或者用各種招數賄賂太監,企圖再度受寵,薄姬沒有。

或許不是她不想,而是她沒有家族背景——你想想,老爹還沒和老媽結婚就死了,她又是被從魏豹手裡搶來的“二手女”,能有什麼家族背景?

也沒錢。給太監送禮要花錢的,她就那點薪水,還是劉邦給她發的。

無錢也無權,還好她任命,無所謂,有兒子比啥都強。

兒子劉恆和她性格差不多,厚道。所以呂后幾乎把這個女人給忘卻了,如果不是有人提到,她大概都懶得想到她,更沒有必要去鬥她了。

劉恆因為沒有背景,被封到了偏遠的代國,如今山西、內蒙一帶,非常偏遠、苦寒。

她媽也跟著去了。遠離政治中心,國力也不強,不可能構成威脅,呂后真是懶得惦記他們了。


高了高


我們都知道,呂后是一個很強勢且手段殘忍的女人,劉邦死後,呂后成了太后,她劉邦的妃子們統統被打入冷宮,對於戚夫人,呂后更是殘忍。她下命把戚夫人的一頭秀髮一根根拔掉,並讓她穿上破衣服戴上鐵鏈去做舂米的勞動,一天一石,完不成就責罰她一百棍。即使如此,呂后還不滿意,她把戚夫人的兒子招到長安,用毒酒毒死,又把戚夫人的手腳砍去,挖去眼珠,燻聾耳朵,割去舌頭,灌下啞藥,製成“人彘”,戚夫人三天後就被活活折磨死了。

那為什麼薄姬逃過了呂后的魔掌呢,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1.呂后同薄姬都不受寵,有同病相憐的感情在內


薄姬進自宮之後,只收到過劉邦的一次寵幸,雖然這一次以後她懷了孩子(漢景帝劉恆),但是還是不受其他妃子待見,不受劉邦寵,這和呂后的情況一樣,不受寵,不受待見,所以呂后對她有些同病之憐之情,所有呂后有可能因此放她一碼

2.薄姬性格弱,不在後宮爭權。

薄姬本身性格就很弱,一直都是被別

人欺負的份,進宮後,一直受欺壓,也沒有一些權謀手段,不在後宮爭權,所以呂后認為薄姬沒有那個能力和自己對抗,所以沒有對她下手,還施了她一些恩惠。

3.和兒子遠離權利中心。


呂后做了皇太后之後,薄姬就隨著兒子去了自己的封地生活,遠離權利中心,不參與權利爭奪,呂后對她的做法很滿意,所以沒有可以為難她


怪怪寒


有句俗語叫"最毒不過婦人心"。這話偏激,但用到呂雉呂太后身上倒很合適。

呂雉是劉邦布衣時的結髮妻子。四年劉項的楚漢之爭,曾被項羽掠走,當做人質,吃盡了苦頭。後劉邦稱帝,為歷史上的首位皇后。

此人性好忌、心歹毒。但這些都是劉邦死後才暴露出來的。

是人都有優缺點,而劉邦最大的毛病,一是好吹牛。二是貪色好美婦,這一點與三國曹操可有一比。

劉邦五十四歲即帝位,宮中還廣納美女。而醋味甚濃的呂后只能忍著。一是她已人老珠黃,二是她正臨一場大的危機。劉邦正準備廢太子劉盈,改立他和寵姬所生的趙王如意。屆時呂雉的皇后之位也會不保。此時劉邦舊疾突發去世,使呂雉母子躲過一難,還迎來了新的機會。

她臨朝篡政,成了沒有皇帝名份的"女皇帝"。違背劉邦生前"非劉不王"的白馬誓約。大封侄子諸呂為王,而劉氏子孫卻遭到誅殺、清洗。

當然更不放過曾受劉邦寵幸過的眾嬪妃。尤其是趙王、戚夫人母子曾對她威脅甚大,豈能善罷甘休,毒死了趙王如意後,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真是殘忍無比。

題中所說呂后厚待薄姬並不屬實。而是薄姬為避禍主動提出離開京城的。

薄姬本為魏王豹的妃子,魏王叛亂被劉邦平息,薄姬被劉邦做為戰利品帶回宮中。

一次偶然的機會,劉邦寵幸了薄姬,竟生下了皇子劉恆(即後來的漢文帝)。封為代王。

薄姬在宮中的地位很低,無人脈、無本錢,與世無爭。這反而使她母子躲過禍亂,後來因禍得福。

呂后爽快地答應了她的要求,使她們母子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回到封地代國。這不是呂后多麼仁慈。主要認為薄姬母子對她構不成威脅的原因。

呂后一死,周勃等一幫劉邦舊臣以袒露左臀以示擁劉,奪得兵權,誅殺了諸呂。在擁立新君一事上,他們共同瞄向了一個人一一就是代王劉恆。

歷史證明,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漢文帝劉恆也成為開創了"文景盛世"的一代明君。


晚亭與落霞同暉


這個問題明顯有點給人一個錯覺,首先薄姬是被趕出宮去,無奈之下與子前往漢朝北陲的代地,這樣的處境應該不算是厚待薄姬吧。另外呂雉雖然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讓我們感覺呂后其心惡毒,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倘若戚夫人在宮鬥之中取勝又會如何對待呂雉母子呢?

如此看來,應該說在劉邦死後,呂雉在與戚夫人宮鬥勝出之後,為何放過了薄姬,這樣才不失公平。

呂后並不是一個嗜殺成性的人,只是出於自保而與戚夫人爭鬥,戚夫人實在是威脅到了呂雉母子的地位,倘若戚夫人勝出,呂雉母子的下場未必會圓滿。

戚夫人不但是呂雉的嫉妒對象,並且戚夫人在劉邦生前屢次吹枕邊風,讓劉邦廢劉盈立自己的兒子,才讓呂后做出我們認為的慘絕人寰的事情。

而薄姬不同,她原本就出身低微,本是魏王豹的妾室,後來劉邦打敗魏王豹,其家眷都被當作奴隸收入漢王宮為奴,薄姬被分到織室織布。被劉邦偶然間寵幸,劉邦對薄姬並不寵愛,一年之後劉邦才想起來曾經有過露水之緣的薄姬。

從薄姬的經歷我們應該看的出來,薄姬為人低調之人,自然也能看出後宮之中的呂雉對太子劉盈守護。也能看出戚夫人與呂雉宮斗的點點滴滴,薄姬以後宮深居簡出,不爭寵、也不爭風吃醋,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養育劉恆身上,教導劉恆謙卑低調,隱忍光芒。如此離開矛盾的中心,即能避免戚夫人與呂雉的嫉妒,又能很好的保全其母子二人的身家性命。

我們都知道劉邦建立漢朝初期,分封了幾位異姓王,代王之位開始不是劉氏家族成員,隨著幾位代王不是叛變就是逃回了長安,劉邦看到薄姬母子,隨即把年僅8歲的劉恆封為代王。代地乃是漢朝北陲時常受到匈奴的騷擾,而薄姬隨子進入代地,正好遠離了後宮的漩渦。

最重要的一點,呂雉掌權之後並沒有放鬆對薄姬母子的把控,時常會派一些宮女去代國服侍薄姬母子,名為服侍實則監視。而薄姬母子所表現出來的心境,並沒有與呂雉爭權的跡象,如此這般,呂雉依然不放心薄姬母子,曾經下旨讓劉恆出任趙王,劉恆以願意繼續留守代地的理由回絕了呂后的美意,這樣答覆讓呂后對薄姬母子沒有痛下殺手。

薄姬出身低微,不爭寵,為人老實低調,沒有野心又不得劉邦喜愛,說白了也是命苦之人。呂雉也是一個女人,所謂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就放過了薄姬,而戚夫人則是威脅呂后母子的地位以及身家性命,為了自保也要與戚夫人鬥到底,只不過結果是呂后贏了而已,戚夫人勝出未必沒有呂后更加狠毒。

薄姬也是幸運的,雖然沒有得到極大的權利和劉邦的寵愛,但其跟劉恆在代地享受天倫之樂,並且後來在呂后去世之後,眾臣誅滅呂氏集團,擁立劉恆為帝,讓薄姬苦盡甘來,幸福美滿。


豫北老崔


《易經》有一詞捨得,舍即是得,捨得更是人生的一種智慧與態度。捨去不意味著失去,得到不意味擁有,想通了也就不去計較了,眼界心胸也就更寬廣。


歷史上劉邦兩個妾室的命運就好比“舍”與“得”。薄姬就是前者,而戚夫人則是後者,這就是看到人生的開始,卻不一定想到結尾。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薄姬是一個命運多舛的女人,從小以宗室私生女的身份苟活著,父親死於兵荒馬亂,母親一人靠給別人縫補洗衣賺錢養活這薄姬姐弟倆,薄姬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里長大。


看似薄姬的幼年過得很苦,但卻讓薄姬早早的懂了生活的不易。


薄姬的母親是宗室貴族女子,經過多年的“養家”之苦,使其母親明白只有讓女兒嫁個有權勢的男人,才能擺脫窮苦的人生。


這也就有了後來的薄姬嫁給了魏王豹,隨著劉邦的一統天下,小小的魏國很快被滅掉。魏王豹的後宮自然也就成了劉邦的後花園,薄姬也就成了劉邦的妾室。


在永巷如果沒有嫵媚的資本和後臺,很難引起君王的注意薄姬就是這一類,好在薄姬有兩個好姐妹幫助,薄姬得到劉邦的寵幸,並順利有孕生子,帶著兒子劉恆在永巷的角落低調的生活。

在永巷的十幾年薄姬把時間都用作讀書研究生存之道上面了,就連後來兒子分封,薄姬也只要偏僻遙遠的邊疆代國,從此遠離朝廷是非。這些都是薄姬讀《道德經》明白的。




一時的風光不是一世的保障


而戚夫人做事的態度卻剛好相反,戚夫人仗著年輕漂亮又有劉邦的寵愛,在永巷目空一切,連劉邦的皇后呂雉也不放在眼中,更是大言不慚的指責呂后“黃臉婆”,不得不說戚夫人是胸大無腦的女人。


男人的寵愛真的是最好的“護身符”,呂雉礙於劉邦的權利一直對戚夫人避而遠之,儘量關門過自己的日子,看著戚夫人在劉邦面前“表演”,等著秋後算總賬。

最讓呂后痛恨的是,戚夫人仗著劉邦的寵愛,竟在老年的劉邦面前要廢呂雉兒子的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位太子,美人梨花帶雨得哭訴使的劉邦很快就心疼起來,甚至許諾戚夫人兒子太子之位。


還好老謀深算的呂雉暗中運籌,再加上劉邦死的快,不然恐怕歷史要改寫了。


這也使得劉邦死後,呂雉立刻找戚夫人算賬,沒了劉邦的寵愛,戚夫人成了眾矢之的,為了解自己多年的心頭恨,呂雉就把戚夫人引以為豪的臉蛋和身材全部打殘,甚至做成“人彘”扔在廁所裡。



而薄姬在劉邦死後向呂雉要求去兒子的封地,呂后很痛快的就答應了,一是同情薄姬和自己一樣沒有得到愛情,二就是在呂后看來低調軟弱的薄姬母子遠再邊境,沒有什麼威脅。而薄姬正是低調謙和的態度才使得她成為後來的一國之母。


戚夫人如果像薄姬那樣安分守己的做個妾室,認清楚現實,不要到處樹敵,或許也不至於被做成“人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