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會低估資產嗎?估計大家第一反應就是“不會”

(一)

上市公司會低估資產嗎?估計大家第一反應就是“不會”。因為通常來講,資產被認為是一項獲取利潤的資源,是好東西。但如果該公司想要低估負債,一般所有者權益不太好動,就只好打資產方的主意,那當然就要同時低估資產了。一方面,它可以掩蓋負債;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資產收益率指標,該比率越高越好。

好先生專業皮具養護:關注以來,學了不少財務知識。

多吃核桃多補腦_學習才會好:頓開。

其實在某些情況下,會計準則是允許同時將資產和負債置於報表之外,比如經營性租賃。通過經營性租賃,公司可以在擁有資產使用權的同時卻不需要在資產負債表中確認相應的負債,這實際上是一種在表外融資,這種方法可以使用資產收益率以及產權比率(負債/所有者權益)顯得更好看。

(二)

會計上有一個"未分配利潤"的概念,非常蒙人。很多人以為企業有了鉅額的未分配利潤就可以分配股利,錯了!只有從未分配利潤中剔除[應收賬款+應收票據+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後的數額才是真金白銀,才能分配股利。如果剔除後很小甚至為負數,你說,分什麼?分個屁!

似懂非懂的懂小姐:難怪我們在分析很多貸款企業的財務報表時,發現未分配利潤的數字都挺大,還貸個什麼款?原來如此。

王卉陽:話有點糙,概念很清晰:))

馬靖昊:我是有意曝粗口,讓大家對未分配利潤的本質理解得更深刻!

聰明人無需多說:親,可以再罵罵淨資產麼?

馬靖昊:遵命!實收資本可能已經抽沒了;別再跟我嘟嚷資本公積是溢價投入,說不定全是資產公允價值增值的這一塊"其他資本公積",它不是東西,是個垃圾桶;至於盈餘公積,它來源於未分配利潤,要是未分配利潤不是東西,它能是東西嗎?所以啊,淨資產,淨個錘子!

(三)

什麼是視同銷售?

比如某產品含稅價為117元,你有權利將該產品送人,但你沒有權利將所含的17元稅送人,這17元只能歸稅務局,也就是需要繳稅,這就叫"視同銷售"。因此,國家有規定:自己的產品,無論送人、對外投資或自己留用,都應與賣出產品一樣繳稅。其實啊,視同銷售是國家捨不得送稅鬧騰出來的。

阿西salsa: 給學生講視同銷售怎麼都講不懂。。。終於盼到馬老師點撥了,內牛滿面!

草子小白子:[哈哈]通俗易懂到不行,當年要是馬老師教的該有多好啊。

(四)

什麼是進項稅額轉出?

進項稅額轉出就是企業購進的貨物發生非常損失,以及將購進貨物改變用途時,稅務局不讓那些已經記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的借方數額進行抵扣,通過借記有關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科目,加大"應交稅費"科目的貸方數額達到不讓抵扣的效果。

黑嘉慕:馬老師太感謝您了,學了這麼久都搞不明白的名詞,終於被您解釋得簡單易懂。

妖妖爬來了:馬老師一講簡單明瞭,我是在實踐中才悟出的[嘻嘻]就是這麼回事!

馬靖昊: 只要你學過會計,智商正常,我現在有方法讓你在一天之內將所有會計分錄全部搞懂、搞透!

回卟到過詓:馬老師講的太好了,講一下進項稅額從銷項稅額中抵扣吧,搞不懂怎麼回事。

馬靖昊: 不好意思,我還是請“著名會計專家”徐志摩先生給你講講吧![酷]

徐志摩:悄悄的我走了(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正如我悄悄的來(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我揮一揮衣袖(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不帶走一片雲彩(利潤)。

(五)

現在隨便抓個貪官都是幾千萬的身價,但企業要賺一千萬的現金利潤,那該是一家多麼牛逼的公司啊。不過,大多數小微企業,在租廠房、出產品、跑銷售、交納各種稅費後,血本無歸的多了去了,最後手中沒有幾張欠條倒閉就已謝天謝地了。最不甘心的是,貪官居然一分錢稅都不交,而且毛利率、淨利潤率均100%。

華盛興偉諮詢評估審計機構:別說一千萬利潤,就是營業收入一千萬,多少個監管部門會盯著你啊!你總得打發打發,否則,查你一下,偷稅漏稅。

馬靖昊: 不過,現在的徵管環境越來越好了。

或直接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