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兒干都司是什麼,奴兒干都司面積有多大

奴兒干都司是明朝用來管理邊疆事務的指揮中心,是明朝邊疆事物很重要的一個部門。奴兒干都司對蒙古部落、女真部落和大明之間的交好通往有著重要意義,奴兒干都司穩定了邊疆的政治安全。

奴兒干都司是什麼,奴兒干都司面積有多大

明屬奴兒干都司

奴兒干都司是什麼

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簡稱奴兒干都司),中國明代政府設置於黑龍江、阿速江(今烏蘇里江)、松花江以及腦溫江(今嫩江)流域的地方軍政機構。洪武年間,黑龍江下游奴兒干地區的元代故臣多歸降明政府。永樂九年(1411),正式開設奴兒干都司,為明政府管轄黑龍江口、烏蘇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機構。都司的主要官員初為流官,後為世襲。其境內的蒙古、女真、吉里迷、苦夷(苦兀)、達斡爾等族人民,多以漁獵為生。轄區內分置衛所,明朝政府還任命各族首領掌各衛所,給予印信,仍其習俗,統其所屬,以時朝貢。貢物有海東青、貂皮、馬匹等土特產品,相當於內地的賦稅。明政府在元代驛站的基礎上,恢復了奴兒干通往內地的驛傳,密切了奴兒干同明廷的政治聯繫、經濟往來和各族人民之間的友好關係,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奴兒干都司面積有多大

1395年(明洪武二十八年),明總兵官周興等進軍到腦溫江(今嫩江)、忽刺溫河(今呼蘭河)和斡朵憐(今依蘭縣城西馬大屯)一帶,派官招撫,始建衛所制,設指揮使和千戶。1409年(明永樂七年),明廷決定,升奴兒干衛為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簡稱奴兒干都司,駐奴兒干城(今黑龍江下游黑龍江與亨滾河匯合處右岸的特林地方,即元朝徵東元帥府的故地)。奴兒干都司為地方最高一級的軍政合一建制,直隸於明朝中央政府。明廷經常派遣欽差大臣到奴兒干地區巡視。奴兒干都司治所在黑龍江下游東岸的奴兒干(今特林),下距黑龍江口約200千米。派到奴兒干都司的官員和駐防軍都在這裡。有衛、所四百餘,屯駐軍隊,轄區東至海,東北包有庫頁島,西至斡難河(鄂嫩河),南接圖們江,北抵外興安嶺。明永樂十一年(1413)與明宣德八年(1433)曾二次在特林修建永寧寺,並立有二碑。記載於19世紀許多中外文獻的特林永寧寺的兩塊石碑,一塊刻有《敕修永寧寺記》,分別由漢語及蒙古文與女真文寫成;另一塊有漢語碑文《重建永寧寺記》,記錄了明政府管理和經營奴兒干都司的事實。

奴兒干都司的存在是明朝邊疆的一顆定心丸,但是後來到了宣帝時期,廢除了奴兒干都司。奴兒干都司的廢除使得蒙古部落以及女真部落蠢蠢欲動。明朝邊疆不穩,後來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