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摘得“白玉蘭”最佳季播電視節目大獎

“《國家寶藏》臺前幕後的大家辛苦了,還請繼續努力創造輝煌。作為一隻普普通通的小粉絲,只好默默支持與鼓勵,引用一下特展中萬歲通天帖底下的小字收尾:謹以敬天法祖之信仰,求格物致知之修為,抒‘此生不悔入華夏’之壯懷詩篇。期待你歸來!”

6月15日晚,第2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頒獎典禮落下帷幕,在上千條“實至名歸”的感嘆中,《國家寶藏》節目粉絲“湖藍色的約定”在官方微博寫下了這樣一段激動的留言。

《國家寶藏》摘得“白玉蘭”最佳季播電視節目大獎

本次頒獎典禮,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國家寶藏》和《經典詠流傳》兩檔節目共同獲得最佳季播電視節目大獎。這也是繼去年《朗讀者》摘此獎項之後,央視文化類節目斬獲的又一殊榮。各界人士認為,這不僅代表著文化類節目的崛起,更代表了傳統文化正逐步走進大眾的內心。

央視文化綜藝的高標準、大格局,已是有目共睹。對於整個市場來說,更具啟示意義的是,央視文化綜藝還成了“超級網紅”的策源地。

從《朗讀者》到《國家寶藏》,從“文化綜藝元年”到“古典文化元年”,央視綜藝頻道以開山拓土的原創引領,深耕傳統,擁抱年輕,走向海外,不僅為內容市場帶來了清新之風,深度激活了燦爛文明於時代當下的生命力,也強勢彰顯著中國電視人基於文化自信的底氣和實力。

滿懷對上下五千年的溫情與敬意,《國家寶藏》摘得“白玉蘭”

作為過去一年國產綜藝的梳理、回顧與表彰,尤其是頭部季播綜藝這幾年來在受眾中的巨大號召力和影響力,綜藝單元獎項的歸屬牽動無數目光。

在今年白玉蘭獎報名的國產綜藝作品中,文化類節目的佼佼者悉數到位。業內專家認為:不同於早期文化節目的嚴肅與學術氣息,近年來的文化節目在保證專業和正向的同時,將文化做得更接地氣,充滿了趣味性,拉近了與老百姓之間的距離。

6月15日晚,第24屆上海電視節綜藝單元公佈獲獎名單:《國家寶藏》第一季和《經典詠流傳》第一季獲最佳季播電視節目獎,《等著我》獲得最佳周播節目獎。央視再度以“領頭羊”的出色表現,成為最大贏家,同時也標誌著極具中國特色的文化類節目在2017年全面走向成熟。

其中,最讓粉絲沸騰不已的,是《國家寶藏》實至名歸摘得“白玉蘭”。這檔自播出以來就獲得了數以億計關注與好評的“古典文化超級網紅”,能從十部年度最具影響力的佳作中摘得桂冠,足見份量之重、成色之足、影響之巨。

頒獎現場,《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於蕾以一襲深藍色中式長衫亮相,右胸還精心搭配了一隻白玉蝴蝶:“今天,我如此中國風,是因為我們是一個只有五千歲的很年輕的節目!能站在這個領獎臺上,首先要感謝我們背後的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沒有這樣一個平臺,沒有站在巨人的肩頭,我們也不可能有這樣一個用時間和匠心釀造精品的機會。其次,要感謝所有那麼愛我們的觀眾和粉絲們,是他們讓我站在了這個舞臺上。然後,要感謝故宮博物院,還有所有的博物館,所有的專家,我們團隊的每一個兄弟姐妹,還有我們所有的合作伙伴,還有包括今天坐在現場的海璐、雷佳音和我們的每一位國寶守護人……是大家和我們一起敘寫了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我們希望,在這個故事裡面,還能夠繼續續寫我們這一代人的夢想和榮光!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感謝白玉蘭!”

那一刻的於蕾,獲粉絲點贊渾身散發著傳統文化的光芒。大家一致認為,她在臺上短短300字的發言,言辭懇切、禮數週全、文采飛揚,濃濃的情懷,滿滿的感恩,高度濃縮了節目組所有的情感與表達,同樣成為獲獎感言中的標杆。

在臺下的照片中,於蕾手中的扇子也格外吸睛。據節目組官方介紹,這柄湘妃竹節扇由“俠派”書法大師許靜題字,正面有“五千年”,致敬古老而年輕的傳統文化;背面是《國史大綱》中的序言:“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

成功開啟“2018古典文化元年”,《國家寶藏》緣何實至名歸?

6月15日的頒獎晚會,不止是《國家寶藏》製作團隊的榮耀之夜,也引發了文博圈、傳媒圈、粉絲圈的“瘋狂蓋章”。

眾多博物館官方微博發來“賀電”:“這不僅是傳媒行業的驕傲,也是文博行業的驕傲,感謝《國家寶藏》激活了國寶的前世今生,也點燃了文博圈!我們的文化歷史就是我們最大的寶藏,此生不悔入華夏,共同期待第二季!”

傳承千年國寶,守護中華文脈。於2017年壓軸登場,被超過5.7萬人打出9.2的超高豆瓣評分,一舉登上2017豆瓣內地綜藝榜首。《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超20家中央級黨媒超40次大篇幅給予版面刊文點贊,僅《人民日報》就18次報紙版面刊文點贊節目。《國家寶藏》還引發熱詞“古典範兒”,並被新週刊評選為2017度十大熱詞之一。

在文學題材被集中消費的時候,央視以“文博”為切口著眼於新的創作方向。九大博物館強勢集結,27件頂級國寶重器,27位魂魄相依的國寶守護人。上下五千年潑墨寫意的文明畫卷,因為《國家寶藏》的時空摺疊,記憶凝縮,湧動在骨血裡的家國情懷被深度激發,一股自熒屏燃到線下的博物館熱,讓沉睡的文物從館舍之地邁向了大千世界。

在談及這檔節目的製作初衷時,央視綜藝頻道節目部主任、《國家寶藏》總製片人呂逸濤表示,通過大量調研發現,對知識的渴求是年輕一代的群體特徵之一,歷史對他們而言,不只是上下五千年的數字,而是鮮活的人、事、物的構建。文物,不再是廟堂之高的陌生物件,而是攜帶我們文化基因的密碼,因此,主創團隊創制了紀錄式綜藝的節目模式,通過演播室中紀錄片、戲劇表演等藝術手法,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表達。

放在整個綜藝市場來說,《國家寶藏》的破局意義和引領價值,在於它深刻映照著十九大報告中那句“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節目喚醒了民族根脈中亙古不息的磅礴力量,被光明日報等多家中央媒體譽為“開啟了2018古典文化綜藝元年”。

自《國家寶藏》開始,文博熱、古典熱作為一股愈加火熱的文化現象,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駐足與關注,節目強勢拉動全國博物館客流量平均增漲50%,並走進課堂、走進考卷、走進青少年們的業餘實踐;同時,以“文物”為對象的文藝創作也迎來一股井噴,讓更多的歷史符號在新時代的新語境下,煥發新的生命力,真正成為活著的傳承。

“國寶效應”持續“出圈”,走向海外、出版圖書,第二季已在路上

可以說,《國家寶藏》的出現,打破了從業界到大眾對電視綜藝尤其是文化綜藝的刻板印象。它讓外界看到:古老可以吸引年輕,高冷之中實有溫熱,一旦找到了講述中國故事的方法論,便是源源不斷的清冽甘泉。

《國家寶藏》第一季收官之後,“國寶效應”卻在持續發酵。

2018年央視春晚特別設計基於《國家寶藏》的“國寶回家”環節,巨幅畫作《絲路山水地圖》的迴歸故事,凝聚起中華兒女對國寶回家的殷殷期盼。

除了在華人世界掀起此起彼伏的熱度,《國家寶藏》還製作了震撼人心的海外推廣宣傳片。繼3月在香港國際電影節面向全球宣推、4月以中國原創精品身份亮相戛納電視節之後,5月29日,《國家寶藏》在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舉辦了專場文博論壇。

節目最初籌劃之時,曾在英國進行業務交流,彼時就為倫敦濃厚的博物館氛圍深深觸動。時隔三年,中華大地的博物館也走進千家萬戶,製作團隊帶著自己原創講述中國國寶的節目,再次與這方土地重逢,可謂初心得償。

在《國家寶藏》走向海外之際,與昔日的大報恩寺琉璃塔遙相守望的英國邱園寶塔也將於2018年重新對外開放,這一古一今、一中一外的文化呼應,不斷續寫著文化交流的佳話!

6月7日,《國家寶藏》主題文化論壇在清華大學有著百年曆史的大禮堂舉行,央視綜藝節目《國家寶藏》同名圖書正式發佈,兌現了和忠實觀眾的承諾,希望以一種更為溫潤持久的方式,走進千家萬戶的生活,豐富更多人的日常閱讀。

巍巍中華,璀璨文明。浩瀚青史,筆書丹青。國之重器,前情往事。一眼千年,不愚初心。在《國家寶藏》裡,一群電視人用熾熱的夢想、堅韌的努力,喚起了大眾對上下五千年虔誠的敬畏、對中華之未來暢快的嚮往。

說好的“第二季”即將啟航,於蕾表示:“做完這個節目之後,我們自己對於事情的辨識度、認知力都有長進。下一季的話,可能需要更好的切口和更廣的視野,需要在既有經驗基礎上讓自己繼續向上生長。第二季最難的是超越自我,雖然註定很難,但是一定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