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不換的祖傳滷水配方+老滷湯的製作,僅此一份,值得收藏

滷水分為紅滷水的百滷水,紅滷中由於加入了醬油、糖色、紅曲米等有色調料,故滷製出的成品色澤棕紅髮亮,適宜於畜肉、畜禽內臟、鴨以及豆製品的滷製;白滷中則只加入無色調料,故成品色澤淡雅光亮,適宜於水產品、雞、蔬菜的滷製。

千金不換的祖傳滷水配方+老滷湯的製作,僅此一份,值得收藏

當然也有不少原料既可紅滷,又可白滷。而且隨著季節的變化,菜品也需採用不同的滷製方法。例如在炎熱的夏季,人們需要色澤淡雅、口味清爽的滷製品,所以夏季以白滷為多,而秋冬季則多采用紅滷。但總的來說,紅滷的適用範圍比白滷廣泛,品種也較多,並且一年四季都可以採用。

祖傳紅滷水配方

八角20克、山奈15克、桂皮15克、砂仁16克、草果16克、小茴香15克、丁香8克、白蔻15克、高良薑10克、陳皮10克、花椒20克、香葉15克、藿香10克、紅曲米10克、生薑150克

老滷湯的熬製方法

千金不換的祖傳滷水配方+老滷湯的製作,僅此一份,值得收藏

1、第一鍋湯,即燉雞架骨、排骨或豬肉的湯汁,除主料外,還應加花椒、大料、八角、山奈、桂皮、砂仁、草果、小茴香、丁香、白蔻、高良薑、陳皮、香葉、藿香、鮮姜、食鹽等調料。最好不要加蔥、蒜、醬油、紅糖等調料,以利於湯汁的保存。上述調料的品種可依市場行情,並非缺一不可,但常用的調料應占一半以上。調料的數量依主料的多少而定,與一般燉肉食用料一樣。不易揀出的調料要用紗布包好。將主料切小、洗淨,放入鍋內,加上調料,添上清水,煮熟主料後,將肉食撈出食用,揀出調料,濾淨雜質所得湯汁即為“老湯”,將湯盛於搪瓷缸、陶瓷的或玻璃罐內,晾涼後放在電冰箱內保存。

2、第二次燉雞、雞架骨或豬骨時,取出倒在鍋中,放主料加上述調料(用量減半),再添適量清水,水量依老湯的多少而定,但總量要略多於正常量。燉熟主料後,依前法留取湯汁即可。如此反覆,就可得到“老湯”了。這種老湯既可燉肉,亦可燉雞,如此反覆使用多次後,燉出的肉食味道極美,且燉雞有肉香,燉肉有雞味,妙不可言。

滷湯保存方法

千金不換的祖傳滷水配方+老滷湯的製作,僅此一份,值得收藏

家庭保存老湯量依人口多少,每次得老湯500—1000克即可。保存老湯時,一定要清除湯中雜質(蔥姜等),涼透後放入冰箱內。盛器最好用大搪瓷杯(玻璃或陶瓷也行),不要用塑料、鋁製或不鏽鋼的容器,以保證湯汁不與容器發生化學反應。容器要有蓋,外面再套上塑料袋,放在冷藏室,5天內不會變質。如每週吃一次燉雞或燉肉,則對老湯不必專門再煮沸殺菌。如較長時間不用老湯,放在冷凍室內可保存,否則應煮沸殺菌後再繼續保存。

千金不換的祖傳滷水配方+老滷湯的製作,僅此一份,值得收藏

溫馨提示

1、滷湯內切勿滷製夏腐乾、羊肉等易發酸和帶羶味的東西,如需滷製時,可取出一些湯,單獨來滷。

2、每次滷食品時都要加姜蔥,並要檢查湯的色和口味的濃淡、湯的多少、香味的輕重等。如果欠某味時,可隨時加某種調料,以保質量。

3、滷製時放入的砂仁、豆蔻、草果、陳皮、肉桂、丁香、良姜、厚朴、茴香等十多位藥物,不但味美可口,還營養豐富,具有健胃、順氣、促進食慾之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