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國企職工月薪只有兩三千,他們為什麼也不辭職?

在路上的老秦人


【沐沐觀點】我自己就在國企,月薪兩三千肯定不是大型國企,大型國企全國各個城市的下屬公司基礎工資都差不多,我們公司最低檔也高於這個水平,應該是指一些三四線城市的地方性國企。所以分析這個問題,要結合地方性國企人員的特點來分析:


1、三四線城市支柱性產業不多,在單一城市裡,國企這份工作不算差,辭職了也未必有更好的私人企業可去;
2、國企工作不能單一從現有工資衡量其價值,比如說找對象;
3、三四線城市國企員工,既然選擇了在老家工作,在沒有房貸壓力的情況下,工作穩定是其主要考慮的因素;
4、不少國企員工都有自己的副業,並不靠主業賺錢。


下面我們來一一分析:


一、三四線城市選擇不多,國企比私企優勢大


往往一個三四線城市,好的私人企業就那麼一兩家,不少還是以前的傳統行業。一方面數量少,想進的人多。由於這些地方性私人企業根深蒂固,沒有一定的關係很難進入。另一方面,傳統的地方性私人企業,未來發展前景不明朗,近幾年去庫存,很多以前效益很好的企業,由於跟不上轉型升級的步伐,效益每況愈下,甚至面臨破產。


地方性國企某種程度上也存在這種情況,也會遇到關係戶多,發展前景不明朗的問題。但是相對於地方性私企,國企的保障性會強很多。就算效益不佳,基本的生活保障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所以,在選擇不多的情況下,更多的人會選擇地方性國企。


二、國企工作不能單一從現有工資衡量其價值


1、國企福利好


五險一金社保這些是基本的,平時買個藥、看個病基本不花什麼錢。夏天公司發點毛巾、洗髮水、沐浴露,冬天發個取暖費,機關上班管吃飯,空調Wifi免費用,逢年過節發些過節費,工會活動、比賽拿點獎品、獎金。這些都是國企常見的福利,私企就只能看老闆心情了。


2、國企好找對象


同樣在老家三四線城市,一個人在國企拿 2、3 千一個月,另一個人做生意賺 5、6 千一個月,找對象人家還是更願意找國企上班的。這種情況在小城市可謂是屢見不鮮了,為啥?因為我女婿在國企上班,說出去好聽。老家人,有時候就是好個面。


3、國企眼界寬、圈子大


再小的國企,也要時刻緊跟國家的步伐,相較於老家其他人每天操心的一畝三分地,多多少少要關注些更高層面的事情,眼界會相對寬廣一些。


圈子大也是國企的優勢,如果你在國企,還是一名黨員,那麼就要定期參加各種組織活動,與各行各業的人都要打交道。還經常有機會參加各個省市的活動、會議,這些都可以幫助你擴大人脈圈。

4、現在工資低,是因為你職級低


2、3千一個月,就算在三四線城市,也肯定是基層的工資,畢竟最低工資標準在那裡放著,國企的薪酬標準一定是高於地方平均水平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個人的發展,職級上去了,工資待遇也就提高了。


5、傳統觀念已過時


如果放在十幾年前,很多人會說在國企裡要有背景,要有人才能混得好。當然,這些在現在也是有一些影響,但遠遠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了。時代在發展,國家在進步,小地方的國企領導也想做出業績,這個時代最終是屬於實幹的人,有真本事的人。真是遇到不公平的事了,現在解決的途徑也很多,核心還是要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


所以,國企的價值如果只從眼前的 2、3 千塊錢收入來單一衡量,就太片面了。


三、在老家國企上班,穩定需求大於收入需求


三四線城市,人口流出多,流入少,大部分都是本市人在國企裡上班。他們沒有房貸壓力,沒有高額消費,主要需求就是工作穩定,收入持續和家庭陪伴。這些人中,小富即安的思想居多,真有遠大理想的,就去大城市奮鬥了。所以,對他們來說,沒有太大的經濟負擔,穩定需求大於收入需求。


我自己在上海,之前有個項目去一個小城市談,和當地的國企對接,其中一個部門經理,有造價師證、建造師證,但工資卻只有不到6000塊錢,如果在我們公司,隨隨便便就可以上萬月薪。但是他就是不願意出來,因為感覺在老家挺好,消費不高,社會地位不低,天天能回家,辦啥事也都有熟人。


所以,對於在老家國企上班的人來說,收入雖然低一點,但其他的便利也讓人可以接受。


四、很多國企員工都有副業,並不靠主業賺錢


這段時間疫情,有兩件事大家發現了沒有,一個是有份穩定工作蠻重要的,另一個是有份副業收入蠻重要的。這兩件事剛好有個完美的結合點,就是在國企上班。


一般國企工作不會特別忙,尤其是很多坐辦公室的,每天空調一開,泡杯茶,看看網頁新聞,一天就過去了。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一邊上班,一邊打理一份自己的副業。


我們公司之前有一個前臺,工資只有 3000 塊,但是每個月副業用手機賣貨,可以賺 10000 多。前臺就是開開門,登登記,收收快遞,其他時間非常自由。後來公司想給她調動到部門工作漲點工資,她還不願意去呢。


所以,主業 2、3 千,少點就少點,這邊五險一金交著,那邊隨便弄點副業補貼一些,日子舒服的很。


五、總結


綜上所述,那些拿著 2、3 千一個月,在國企不願意辭職的人,其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悲慘,相反,他們其實過的還不錯。工作穩定,收入會慢慢提高;離家近,能經常陪伴家人;社會認可度高,好找對象;福利好,還能整點副業。


這樣看來,只要你留在老家發展,那麼地方性國企就是你最好的去處。如果要再擴展一下,就算是去了大城市大型國企,這些企業也依然不是靠工資收入這一單一標準衡量的。地方性國企有的優勢,大型國企只會更強。


以上,就是拿著國企 2、3 千工資,不辭職的理由,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沐沐君,世界500強企業10年工作經驗,獲得過市級五一勞動獎章、市級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目前屬於企業中層管理幹部,熱愛跑步和寫作。喜歡用樸實通用的語言分享職場經驗,歡迎大家關注沐沐君,共同交流,一起進步。

沐沐君


我來說下為什麼國企職工為什麼會辭職。

我09年入職某大型國企,實際上我算是找關係塞進去的,我本科剛畢業,正好金融危機剛過,工作難找,一遠方親戚公司人力資源副總,就把我塞進去了。 當時公司招的是一線工人,只要技校和社招,我以為是做售後服務,就屁顛屁顛的去了,結果是車間搞組裝,剛去,每天跟在師傅屁股後面做雜事,一點一點鍛鍊,還真累,如果那時候有微信記步,估計每天不低於兩萬步,前三個月,每月800月薪,扣住宿60,發740,宿舍按關係戶分的8人間,一層一個公共衛生間,不包吃,食堂1餐10塊。後兩個月每月1200,第六個月定崗,底薪1280+工時的百分之五十,第七個月算是正式轉正。轉正後,每月工時費應該是1800-2800,多勞多得,每月社保扣工資百分之八,住房公積金百分之十,保險總計扣除800-1000,實際到手不會超過3000,年終獎+雙薪扣稅後可拿15000-18000,做一年正式工總計可以拿到手40000+,不包括保險。 在很多人看來算不錯了,當時房價3000+,可這些沒有包括衣食住行,後面和同事合租頂樓兩室一廳,800一月,每月伙食800左右,這兩項一年就得花費差不多20000,還不算其他。國企人多,一個車間就是幾百上千,做一線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頭腦靈活,上手快,而是,你是否有個好師傅,這對你分配的工種,這個工種的工時,還有年終考核是有很大的影響,我可能也是運氣不佳,工作三年,有技術的我沒做過,算是有體力工時少的活,說來售後,出差都沒輪過我。如果師傅不帶你,那你有關係也是好的,關係好,傻子都能車間做工,頭腦正常的,兩年坐辦公室,衣服都換了顏色。我是關係來的,可關係只是讓我進來,我師傅和我一個地方的,關係好,奈何他自己都是新口子。工作三年,雖然是雙休,可加班無數,有時候帶班的突然去打麻將去了,我一人做完到十一點,分工時他竟然不記得我了。 離職多年,和同事還是有聯繫,有時候問到工作情況,他說混吃等死吧,事情沒我在時多,工資也加了多次,可事情少,工時也不多,總計收入可能只是略有上漲,最近這些年通貨膨脹厲害,我11年一年扣保險拿4.5萬,和同事18年扣保險拿6萬可能是沒區別的。國企氛圍差啊,有關係如魚得水,沒關係,從早忙到晚,工作環境也不是很好,廠門口訃告經常貼,都是六七十。我現在還沒11年收入高,可我不後悔,人活著就是快樂,而不是與人爭鬥。


悲傷的畫法幾何


題主會有這種疑惑,我只能說:因為你不瞭解行情。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福利待遇好

根據統計局公佈的2018年全國各類企業的平均工資,就可以看出國企員工的平均工資是穩穩佔據第二名的,僅次於外企,高於民營、私企,這是公開大家都能看到的。

再說一些隱形的,月薪兩三千,這叫明面上的工資,在國企員工眼裡,也只有這一部分才叫工資,其他的年終獎、績效獎、過節費、慰問金、房補、車補等等各種福利,是不能叫做工資的,各種福利名目讓人眼花繚亂,人家是不會放到明面上說的。

雖然這些福利也因人而異,但是比外面的白領的待遇強太多了,一個月薪如果只有兩三千的國企員工,可以估算,他的年收入最少可以達到七八萬元以上。

還有一點,普通上班族見的最多的是交“五險一金”,有的公司為了省錢,甚至不給員工交,只額外的給員工補一點錢,我見過的國企職工,有的是交“七險二金”的,直接秒殺“五險一金”。

二、穩定,越老越值錢

如果是剛畢業進去的,一開始都是給你底薪的崗位,但是隨著你待的時間越長,國企制度下會給你一套穩定的晉升之路和水漲船高的薪資福利。

可能剛畢業的確會覺得工資兩三千很低,但是幾年之後,你再看看你體制外的同學,都羨慕你穩步增長的工資,以及後續可能的升職。

前陣子特別熱的一個新聞,說的是互聯網公司辭退35歲以上年齡的程序員,大齡員工要何去何從。到了35歲這個年齡,體制外的同齡人面臨著失業下崗中年危機,知名公司都不能避免,更不要說各種外企、私企了。

相比之下,國企職工卻是年限越長越值錢,這也是他們不辭職的原因之一。

三、家庭環境影響

能進國企的人,大部分多少是靠了點關係的,也有關係很硬,家裡不差錢的,所以就算工資低,也不是很在乎,有個事掛個名就行,這是很多人真實的想法。

在老一代父母眼裡,普遍認為只有公務員才是“正經工作”,能捧上“鐵飯碗”,一輩子就不愁了,其他的工作都比不上國企的工作,很多人受家庭環境影響,再加上國企整個大環境也不差,即使工資不是很高,也沒有辭職的想法。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本人在石油央企工作過六年,思考過後,覺得對這個問題還是有點發言權的。

原因一 穩定

當時我所在的單位40歲以上的老員工比比皆是,多數都在這個單位工作了大半輩子,40歲以上年齡的員工佔比明顯高於私營企業。他們擔不擔心年齡大了,技能跟不上,從而被社會淘汰?從現實情況來看,大多數還真不擔心,只要不犯大錯誤,安安心心幹到退休是沒啥問題的。年輕的時候都希望闖出一番天地,試問人到中年以後,不在體制內工作的普通人,難道不向往這份安穩嗎?看看如今節節攀升的失業率,時有發生的裁員事件,在步入中年職場競爭力下降以後,穩定成了留在央企的最主要原因。

原因二 隱性福利

當時我所在的單位,福利完善,包吃包住,另外會發放各類生活福利。大到年終獎金,小到毛巾肥皂,各類福利應接不暇,即使工資低於私營企業,但那份工資基本可以全部存下來,靠著單位的福利,完全可以維持日常生活。單位有針對職工子女的子弟學校,從幼兒園到高中,學費很低,單位也有補貼。另外,社保和公積金的繳費基數也很高,是按本地最高標準繳納的。所以也可以理解那些工資兩三千,還依然在國企就職的人,如果個人沒有太強的事業心,在國企普通崗位雖然發不了財,但是基本生活是一直有保障的。

原因三 社會地位

我知道說國企職工社會地位比私企高一些,可能會被噴,但在我所在的這個省會城市,這確實是不爭的事實。就拿擇偶來說,如果在國企有份看似穩定的工作,選擇面確實更寬些。尤其對父母那一輩人來說,國企職工鐵飯碗的概念還是根深蒂固的,結婚之後,國企職工的家庭地位也不會太低。且不說這種觀念是對是錯,但一時半會想要顛覆也很難。

以上,只是針對普通打工一族。畢竟,很多有能力有抱負的人拼出了自己的舞臺,私企高管,創業精英等不在討論範圍內。每個人資質能力不同,如果只是打工,國企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暴龍頻道


我在某三線國企。2008年本科畢業,剛來的固定工資才1400元,加上學歷補貼150元,工資很低,同來的20個校友,1到3年,走的走,離職的離職。12年固定工資調到2700元左右,15年調到4200元左右,現在還有7到8個校友在公司,為什麼不離職,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國企好混,吃大鍋飯嚴重。同一辦公室工資差不多,隔上不隔下,年底獎金平分,不管工作水平,工作量,甚至有人什麼也不會,工資照發,獎金照拿,一個詞總結下,好混 ,所以不辭職。 二、國企等級制嚴重,中幹及以上幹部待遇好,一些年輕少壯派等著提拔,所以不辭職。 三、生活所迫。在國企,找一個同單位的媳婦,而這個企業有些偏 ,過慣了安穩生活和比較穩定的工作,不願再外拼博。 四、部分國企待遇還行,建經濟適用房,而外面房價太貴。


小馬過河1212


來北京的頭七年我一直在一傢俬企工作,待了七年,私企真的工資就是工資,再沒有其他的福利。

後來我跳槽去了一家很大的央企,是勞務,因為那家設計院已經比較難進了。

我在那個央企待了一年幫助部門做項目預算、工資核算等,所以對裡面的情況有了比較深刻的瞭解:

首先他們的基本工資不太高,但是福利好。他們公積金高,隨著職位的升高,公積金的比例直線上升,即使最低的崗位也不少。社保養老交的多,都是足額。有企業年金,有補充醫療,有孩子的醫療報銷,平時過節不讓發現金,但是各種卡或者東西都發的很足。

再者公司的管理制度人性化,平時生個病辦點事兒一般比較好請假。尤其那個央企讓帶孩子去公司,如果孩子生病了或者寒暑假沒人帶孩子的話都可以帶去公司。

其次公司的環境好,氛圍好。這種的單位的人大部分是有關係、有背景的,家裡條件一般都不太差,大家相處起來比較輕鬆。越是物質條件豐富的人越是比較謙和,國企大部分人都還可以,比私企好很多。

最後一般的國企相對比較穩定,福利好,找對象都會加分。

前段時間網上有個段子不是說如果地鐵裡遇到看學習強國的小夥子,一定不要錯過,一般這樣的小夥子都是有穩定單位的。

一般不是特別的原因離開的不多,一種是像我這樣的勞務派遣,沒有轉正的希望,另外一種就是有更好的平臺了,可以賺錢很多的大咖。


木瓜的世界


你只看到了他總收入的一部分。在國企上班,月薪只是他收入的一部分,甚至還達不到總收入的一半。一般來說總收入包括月薪+公積金+工會福利+獎金。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在南昌某國有投資公司上班。他實發到手的工資每月4100元,公積金每月(個人+單位實繳)2800元,工會福利一年2100元,年終獎4萬元。那麼他的總收入一年就達到了12.5萬元。其中工資為4.9萬元,佔總收入的比重是40%。所以外面的人只看到他每個月工資只有4100元,但實際上他全年的收入平攤到每個月是10400元,比到手工資可高的多。

如果兩夫妻在這種企業上班一年的收入就20萬以上。在南昌這樣的普通省會城市,家庭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過的日子應該是比較舒坦的。南昌除了房價高,其他的消費水平倒不是很高,甚至比一些縣城的消費水平都更低。比如早餐,一個瓦罐湯4元,一份拌粉3元,7元全部搞定。這個早餐價格比起北上廣深來說,不知道有多便宜。

這還只是普通的國有企業,如果是那些壟斷性的國有企業,比如電力、石化、金融,收入還要更高。我有一些同事,他們的愛人在石化或者金融企業上班拿的都是年薪,一年二三十萬以上。這樣的話,兩夫妻一年收入三四十萬。這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我有個朋友在勘探類的事業單位上班,有下屬企業在全國很多省份有項目。它進去的時候就是在各個省份之間來回跑,他每個月工資加上各類補貼能夠拿到七八千元,年終還有四五萬元的獎金,再加上全年三萬元左右公積金收入,一年下來總的可以拿到十七八萬元。

其實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政府單位和國有企業實行的是低薪制,大部分的月工資收入都在5000元以下。但是現在房價物價這麼高,這人也需要養家餬口。上有老人,下有子女,這些開支都是非常龐大的。

國家能虧待這些人嗎?當然,我們並不排除一些基層單位,除了工資收入確實沒有其他什麼收入了。在鄉鎮和其他基層單位,除了工資收入,單位也發不出什麼錢了。但是到縣市以上的單位,獎金、績效都是能夠保證的。我記得一個數字,2018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所謂非私營單位,主要指的是政府的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在職平均收入是8萬多元,平均每個月就是七八千。注意這是平均數,經濟發達的省份遠遠高於這個數字。有實權的政府機關,或者經濟效益好的企業,收入也是遠遠高於平均數的。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大家削尖了腦袋也要擠進國有企業。


財經知識局


年底回老家,一群人聊起工作,幾個在老家的朋友談起自己在國企,很有自豪感。即使其他在北上廣深就業的朋友,動則年薪幾十萬,而在老家國企做個基層職工,月薪才兩三千,他們也很有指點江山的樣子。

實際上,很多國企的職工都是這樣,拿著幾千塊工資,直接抱著幹到退休的念頭,每天安穩過日子。當然,這主要是在三四線城市,在一二線城市,國企職工的待遇月薪上萬也是常有的。

而在三四線城市,哪怕是在國企混個基層,也已經算是很好的工作,別說辭職,每年都一大堆人想擠進去,哪怕是花點錢靠些關係也值得。尤其是很多老家的老一輩人認為,只要能進國企,就是一輩子的“金飯碗”了。

一、國企薪酬不高,但社會地位高,且福利好,五險一金高

國企基層員工薪酬收入確實普遍不高,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據我瞭解,很多老家在國企的同學,收入基本不超過四千。

但國企勝在福利好,各種節日福利和補貼就不說,每年各種節日都有禮品或幾百塊錢的補貼,更重要的福利是五險一金高,尤其公積金,多數都是上千。

多交社保還是有很大用處,還是就目前而言,但凡國企退休的,退休金都極高,即使在老家,我瞭解到國企退休的長輩,退休金都在六千以上。聽說一二線城市,還有上萬退休金的。

按照這個薪酬福利,在三四線城市,已經很難找到更好的工作,而且也足夠養家餬口了。加上在國企工作,說出去有面子,社會地位高,大部分人一進去,都不會選擇辭職。

二、國企工作穩定,不存在失業的擔憂,對在老家發展的人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國企工作最大的特徵還是工作穩定,即使國企改制,也基本不會出現裁員的問題,最多就是崗位下放。這是國企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是一家公司應有的擔當。

相比起來,最近幾年各大企業都在裁員,不少行業更是都在說,到了35歲,職場人士就很容易被淘汰,而一旦失業找工作就很難。

馬雲更是把裁員說得如此勵志:未來每年將會向社會輸出1000名在阿里工作十年以上的人才。這句話的潛臺詞是,阿里每年都要裁員。其他的企業更不必說,尤其這兩年,身邊發生很多裁員的例子,有好有壞。

所以,在這樣的職業競爭環境下,就有很多追求穩定,在三四線城市安於現狀的人想要拼命進入國企工作,哪怕一個月只有幾千塊錢,但在老家本就沒有太大經濟壓力,只要能在國企裡一直待下去,就是最好的選擇。

三、從個人層面,在國企幹久了,個人競爭力也越來越弱,想辭職也往往沒有信心

當然,一份工作幹久了,不管多好,裡面的人偶爾還會有“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自由追求。有個在國企的同學去年就差點衝動辭職了,最後還是沒有勇氣,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在國企幹了八年,想跑出外面闖闖,在職業裡跟一群狼競爭,突然就覺得很沒有底氣,最後想想還是算了,就在國企裡面當只豬也好。”

在國企工作,確實大部分人最後都只能甘於平庸,就像溫水煮青蛙,一份工作沒有壓力,沒有競爭,人在其中久而久之,自然就容易廢了。而國企以外的職場環境,都在講狼性,相比起來,在國企做久了,想出去辭職還真的要三思,個人信心不足是正常現象。

財富學習委員會的專業回答,供參考

學習委猿


我就是一名國企鋼鐵行業員工,我想說說我的基本情況 月工資真就在兩三千的水平根據每月生產產量多少上下浮動。 愛人待業!!每個月工資基本開銷根本不夠。如 孩子每月二課補習1500左右,根據月大月小上下浮動。煤氣水電物業費大概260左右 電話費每月100兩人共用一人套餐。剩下的也就是生活費用了。如果遇到人情世故隨禮。這個月底基本領著老婆孩子站在街邊以喝風溫飽。現在企業領導幹部太多工資是工人的兩隻三倍。吃閒飯的太多。待遇差別巨大企業生產量大工人工資漲幅也不大但領導漲幅不少。現在我們企業有個特別現象就是外僱員工每月工資到不少每月4500左右。正式員工是越來越不值錢了。至於為什麼不辭職。總結一下吧!!! 第一還是自身魄力有限在沒做好第二步打算堅決不辭職。不能真的領老婆孩子喝風啊。 第二國企職工五險一金還是很保靠的這點真心感謝國家。第三 你敢辭職看看你媽能不能打斷你的腿,不知道你媽能不能。反正我媽是能。在老人眼裡國企職工怎麼都算鐵飯碗,是千萬不能扔地。說一千道一萬 還是自己沒能耐。要不早辭了就說這麼多吧。



清晨第一縷陽光丶


國企上班,看起來薪水不高,但讓他們辭職也沒幾個願意。所以相對於職場上所有類型的企業,國企性質的公司流動性少很多。為什麼呢?

1、國企穩定

我之前在一個國企工作過一段時間,工資確實不高,一個月到手也就三千左右。值得說一下的是,我這個到手的工資相對單位其他基礎員工而言,還算高一點的呢。

但是國企工作節奏不快,在其他公司都是一個人恨不得幹三個人的活,而在國企是恨不得一個人的活三個人來幹。

我辭職那會兒,從主任到書記挨著找我談話,讓我不要辭職。大概好像是對單位的流動有指標還是咋的我不清楚,但是那種對你重視的感覺,還真的有點不太好辭職的感覺。在國企,基本上如果不犯原則性錯誤,不存在開除或者擠兌你離職的情況。

2、國企福利好

大多數企業都是隻買社保,而且還是那種最低標準的。但國企基本上都是社保+公積金,要知道對於一個普通老百姓來說,能夠有住房公積金是非常好的福利。

另外還有什麼油卡、購物卡、高溫補貼、生日津貼等等一系列的非現金補貼。算下來也是很可觀的,至少在一些生活開銷上能夠節省不少。

當然了,還有很多隱形的福利,這個需要在一定的崗位和職位才拿的到的。這裡就不詳細說了,不過相信大家多少還是知道一些的。

3、有臉面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能夠在國企單位裡工作(本身國企也不是那麼好進)是比較榮幸的。父母在談及子女的工作時,也會隱隱感到自豪。我之前跟一個在事業單位上班的朋友聊天時,他問我現在做什麼工作。我說在做營銷管理。他說哦,幹銷售啊!

是的沒錯,也算是銷售吧。可他那種“銷售就是低人一等”的語氣讓我有點不能理解。可換位思考,他覺得自己在事業單位臉面有光的自豪感也是可以理解的。

4、好找對象

雖然談婚論嫁已經越來越自由化,但是還是有很大一部分家庭都是父母的意見最重要。而父母輩的人,對於結婚對象的選擇會更傾向於國企啊事業編啊之類的。

綜合影響之下,國企單位雖然看起來拿到手工資不高,但是還是不見得那麼容易下定決心來辭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