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上班族三大“惡疾”之一——腕管綜合徵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神經疾患康復(週一)、老年康復(週二)、疼痛康復(週三)、心肺康復(週四)、兒童康復(週五)、骨骼疾患康復(週六)、飲食營養護理(週日)等居家康復內容,定期更新,驚喜不斷。

【居家康復第147講】最近筆者深受腕管綜合徵的困擾,很長時間不能及時更新文章。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腕管綜合徵。

一、什麼是腕管綜合徵?

腕管是一個腕關節掌側的一個狹窄管道(腕骨和屈曲支持帶之間的纖維性空間),其內部有正中神經和手指的屈曲肌腱(包括一條拇長屈曲肌腱、2~5指的指深、淺屈曲肌腱)。正中神經控制拇指、示指、中指和部分環指(3個半手指)的感覺和運動,如支配拇指的外展運動、支配拇指向掌心屈曲運動、支配示指和中指屈曲近端指節和伸直其遠端2個指節等。無論是腕管內的內容物增多、體積增大,還是管腔本身變小,都可導致腕管內壓力增高,從而刺激和壓迫正中神經,引起腕部以下正中神經分佈區域無力、麻木、疼痛。當腕關節掌屈曲時,正中神經受壓,同時用力握拳,則受壓更劇烈。

總之,腕管綜合徵就是指由於多種原因(如腕管狹窄或內容物增多、體積增大)導致腕管壓力增高,壓迫正中神經後引起的一系列正中神經損傷的症狀和體徵。

是周圍神經卡壓綜合徵最常見的一種。

淺談上班族三大“惡疾”之一——腕管綜合徵

二、腕管綜合徵病因是什麼?

任何能使腕管內壓力增高的因素均可導致腕管綜合徵。無論是腕管內容物增多、體積增大,還是腕管本身變小(容積減少),都可導致腕管內壓力增高。多數患者病因不明,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1、管腔本身變小(容積減少):腕部骨折、脫位(橈骨下端骨折、腕骨骨折和月骨周圍脫位等)可使腕管後壁或側壁突向管腔,使管腔狹窄;腕橫韌帶可因內分泌病變(肢端肥大症、粘液性水腫)或外傷後瘢痕形成而增厚。

2、管腔內容物增多、體積增大:腕管內腱鞘囊腫、神經鞘膜瘤、脂肪瘤、外傷後血腫機化,以及滑囊炎、屈曲肌肌腹過低、蚓狀肌肌腹過高等,都將過多佔據管腔內容積,而使腕管內各種結構相互擠壓、摩擦,血液、淋巴迴流受阻,壓力升高而致正中神經受壓。

3、生理代謝功能的改變:肥胖病、糖尿病、絕經期、妊娠期、哺乳期、痛風、類風溼、甲狀腺功能紊亂、內分泌的代謝紊亂(如妊娠期、哺乳期、更年期等)

4、腕部慢性勞損:有研究認為過度使用腕部或手指,尤其是重複性的活動,可造成腕管綜合徵。如木工、廚工、電腦族等長期過度使用腕部,腕管內壓力反覆出現急劇變化。這種壓力變化易引起正中神經發生慢性損傷。此外,腕部過伸或過曲均可使腕管壓力增加。

總之,腕管綜合徵一般是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很少能找到單一的決定性原因,但不管是何種原因,最終都是使腕管內和(或)腕管內行走的正中神經壓力增高,從而導致的一系列正中神經損傷的症狀和體徵。

淺談上班族三大“惡疾”之一——腕管綜合徵

三、腕管綜合徵有什麼症狀表現?

腕管綜合徵主要是由於正中神經在腕部受卡壓所致,其常見的臨床表現為正中神經支配區域(拇指、示指、中指和部分環指(3個半手指)的感覺、運動障礙。病人首先感到橈側三個手指端麻木或疼痛,持物無力,以中指為甚。夜間手指麻木很多時候是腕管綜合徵首發症狀,許多患者常常夜間痛醒,適當抖動手腕、局部按摩或將上肢垂於床邊時症狀可以減輕。在白天,症狀通常與活動有關,尤其是開車,長時間手持電話、書本、報紙時。壓迫或叩擊腕管處、背伸腕關節以及勞累時可使麻木及疼痛加重。有時局部性疼痛可放射至肘部及肩部。病情長期發展可導致大魚際肌橈側肌肉萎縮,拇指不靈活,抓、握、搓、捻等動作費力。病情發展至晚期,患者感覺異常可消失。

四、哪些人易患腕管綜合徵?

腕管綜合徵好發於30~60歲人群,女性患者多見。男性常伴有職業病史,尤其是需要長久用力屈伸腕與手指的職業,如

電腦族頻繁敲擊動作廚工翻菜顛勺動作等容易導致本病。此外,木工、書法家、畫家、音樂指揮家、提琴家、鋼琴家、雕刻家、常做家務的家庭婦女、組裝線工作的人妊娠晚期婦女等均易發生本病。雙腕發病率可高達30%以上,其中絕經期女性佔雙腕發病者的90%。

值得說明的是,所謂的“鼠標手”不能與腕管綜合徵混為一談。與使用鼠標直接相關的疾病,更常見的是拇指狹窄性腱鞘炎和橈骨莖突腱鞘炎。事實上,與敲打鍵盤相關的疾病,多是腕管綜合徵。

淺談上班族三大“惡疾”之一——腕管綜合徵

五、如何診斷腕管綜合徵?

腕管綜合徵主要根據病史、症狀、體徵和電生理檢查(肌電圖)來明確診斷。首先需要了解其病史、職業史以及活動障礙,排除其他與腕管綜合徵相似的疾病,本病典型症狀體徵有拇、示、中指感覺過敏或遲鈍,夜間痛醒,拇指對掌無力,持物不穩,甚至大魚際肌萎縮;其次使用特定測試誘發產生腕管綜合徵的症狀,包括腕部正中神經Tinel試驗、屈腕Phalen試驗,若為陽性則證明存在腕管綜合徵。此外,腕管內有炎症或腫塊者,局部隆起、有壓痛或可捫及腫塊邊緣;最後,腕管綜合徵往往需要電生理檢查確診(即肌電圖,可發現腕管綜合徵患者,正中神經傳導潛伏期延長,傳導速度減慢)。需要說明的是,若懷疑有佔位性病變,手腕的超聲檢查或核磁共振也十分有意義。B超成像可以顯示損害了的正中神經,MRI可以顯示手腕的解剖。輔助檢查X線片檢查,可排除骨性病變。

腕管綜合徵的治療可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其治療的目的是對受壓迫的正中神經實施有效方法,以消除水腫、壓力,緩解疼痛,恢復運動功能。鑑於多達1/3的腕管綜合徵患者未經治療即可自愈,故本病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在非手術治療無效或症狀加重者可考慮局部封閉或手術治療。

1、支具(如腕夾板)制動:早期,腕關節可使用夾板中立位制動來控制病情發展,緩解症狀。所有患者應在夜間戴上腕夾板,白天根據具體病情使用,但全天佩戴腕夾板尚無證據表明有額外益處。夾板應連續佩戴一個月以上,若為輕度腕管綜合徵,則可戴更長時間。此外,發生本病後,應注意休息,手應避免勞累、提重物,避免手及腕部過度屈伸,防止腕部受涼。(ps:雖然控制症狀最有效的體位為中立位,但利於手功能發揮的體位是背伸30°位,故需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體位)

淺談上班族三大“惡疾”之一——腕管綜合徵

2、藥物治療:發病早期應用非類固醇抗炎劑可使症狀減輕或完全消失。若數週後無效,可用醋酸氫化可的松腕管內封閉治療,注意不能將藥物注入正中神經內,否則可能因類固醇晶體積累而產生化學性炎症,反而加重症狀。正中神經損傷者可用B族維生素(如B6、B12)。此外,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扶他林等也可能有一定的療效。

3、物理治療:早期應用超短波、微波療法、紫外線療法等,如有炎症水腫,可應用冷敷;後期應用運動治療、手功能訓練、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超聲波療法、蠟療、紅外線療法等;按摩治療可放鬆手及腕部肌肉的鍛鍊。

對症狀比較嚴重,尤其是大魚際肌明顯萎縮者,採用腕橫韌帶切開術或內鏡下切斷術。對腕管內腱鞘囊腫、病程長的慢性滑膜炎、良性腫瘤及異位的肌腹應手術切開。手術中若發現正中神經已變硬或侷限性膨大時,應作神經外模切開,神經束間瘢痕切除神經鬆解術。手術治療的目的是鬆解腕管內正中神經、去除壓迫正中神經的組織,為正中神經恢復創造條件。術後腕中立位夾板制動需2~3周,允許手指屈伸活動,制動解除後方可行屈腕功能活動。術後應注意休息,手應避免勞累、提重物,避免手及腕部過度屈伸,防止腕部受涼。

淺談上班族三大“惡疾”之一——腕管綜合徵

七、如何預防腕管綜合徵?

目前還沒有已證實有效的預防措施,但我們可通過以下幾點來預防:1、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應避免腕關節過分用力或停留在某一位置時間過長,增加休息時間;2、防止手腕過度屈伸;3、長期腕關節用力者,注意腕部局部保健和休息,如白領在使用電腦或伏案工作時,最好保持良好的姿勢,避免反覆長時間手腕懸空、高速、單一和重複敲擊鍵盤,且每隔一小時休息10分鐘,最好肘部放一個支撐物,同時可做一些手指操。4、注意腕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我是康復科岑醫生,喜歡的記得關注、點贊,謝謝。

要什麼不一樣的觀點,在下方留言評論或私信,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需要說明的是:

1、本文僅供參考,不作為臨床診斷及醫療依據,不可替代專業醫師診斷。具體病情不同,康復實施方案必須依據臨床具體情況制定,請至醫院就診後遵醫囑或者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本文作者不對患者因閱讀本文所產生的不當醫療結果承擔責任。

2、參考文獻:《外科學》陳曉平、汪建平主編,p724~726

3、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