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功名利祿,他下狠心一刀下去把自己從秀才割成了奴才

歷史上自從有了科舉考試以來,讀書人考取功名是一輩子的奮鬥目標!“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可是因為考場失意,很多人遭遇不幸,有瘋的,有傻的,有窮困潦倒的,有遁入空門的……,有的人矢志不移,已經鬚髮皆白年過古稀了,仍舊“賊心不死”地進入貢院參考。嗚呼哉,功名利祿的魔力太大了。下面這段故事就是一個人為了功名,屢考不中之後,揮刀對自己殘忍的下了毒手!

為了功名利祿,他下狠心一刀下去把自己從秀才割成了奴才


晚清同治年間,有一個秀才名叫張亦英,他是定興人,此地從明朝起就出太監。此人也算是滿腹經綸的人物,他在第一次應鄉試的時候,由於八股文不過關,沒有考上舉人。於是,這位胸懷大志的秀才回家苦讀三年。這裡要說明的是,那時不像現代考大學,每年都有一次機會。古代的科舉考試一般是三年一次,特殊情況除外。三年後,這位秀才又進場了。據說當時答題的時候,下筆有如神助,不論是“破題”還是“收煞”都順利得一塌糊塗。可惜的是,在最後一天的卷子上,不小心墨跡汙染了卷子,這可是科舉考試的大忌,重抄來不及了,就此又一次名落孫山。雖然此人信心滿滿,自認為自己是個宰相的苗子,在家天下的時候,除了把這“苗子”當作豆芽菜奉獻給皇上以外,是沒有其他出路的。該秀才看到自己這根豆芽不能賣出去,一氣之下對自己下了毒手!把自己的“根”給去掉了——他自宮了。當時他是不是得到了《葵花寶典》?。

為了功名利祿,他下狠心一刀下去把自己從秀才割成了奴才


那個年代普通人還有一種把自己兜售出去的好方法,就是進宮做太監。雖然地位與“宰相根苗”相差懸殊,但,要是混好了,弄個個九千歲噹噹也不是不可能。於是,這位自認為是的“宰相根苗”的他,看準了這條路,就把自己的“根”一刀去掉了,於是到皇宮裡做了太監,成了皇帝的奴才。由於他知書達理,文筆功力深厚,首先伺候同治皇帝的書房,以後又為光緒伴讀,甚至可以說是光緒的半個啟蒙老師,光緒皇帝即位後,張亦英仍舊在乾清宮當差。因為他是秀才出身,便無形中成了“諳達”,皇帝剛上書房的那兩年,回宮溫習功課,每每求助於張亦英。以後又成了皇帝閒談的伴侶,歷代宮中許多故事,皇帝都是從他口中聽來的。從一個秀才到奴才的過程就是這麼簡單,只要把危害皇宮內院的“兇器”去掉就可以了。其實,在做秀才的時候,這位未來的太監就已經把自己從精神上閹割了,以後肉體上的閹割不過是這次精神閹割的繼續而已。而這種精神上的閹割,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雖然痛苦,但如此長的時間,已經讓被閹割的人把這種閹割視為一種常態了。精神閹割所用的刀是“天理”牌的,血腥的程度,不在“去勢”的真刀之下。

為了功名利祿,他下狠心一刀下去把自己從秀才割成了奴才


這位秀才變成的太監最後沒變成九千歲,其中的原因不得而知。能夠知道的,是這位曾經的秀才,最終把自己賣給了皇家,實現了自己終身的抱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