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末期,日本的一億玉碎計劃如果真的實施,會有什麼後果?

風雲一點通


所謂“玉碎”的提法,最早出現於1943年5月美軍為收復阿留申群島而發起的阿圖島戰役,經18天激戰,守島日軍共計2600人全體陣亡(實際有29人被俘未死)。消息傳來,日本軍部考慮到被全殲的說法對於國民的精神打擊過大,為了激勵士氣,便首次在大本營誥詞中使用了“玉碎”一詞。這之後,一個接一個的“玉碎”消息傳來,戰爭離日本越近,日本也越來越瘋狂。

到了二戰後期,雖然日本敗局已定,但是日本軍部並沒有意識到局勢已經無可挽回。以日本軍部為首的狂熱派仍然幻想通過本土決戰以使盟軍(特別是美軍)遭受無法承受的重大傷亡,從而達到有條件議和(投降)。基於這種考量,1945年初日本軍部制定了“本土決戰”計劃,計劃在日本本土和盟軍展開陸上決戰,哪怕以犧牲全體國民為代價,也要守住國土,保住國體。在阿南惟幾的《告全軍將士書》中,明確提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一億國民總玉碎,彈草如泥,匍匐山野,確信神州不滅,皇國永存“,可見那時候的日本軍部有多麼瘋狂,完全視國民的性命於不顧。

結果大家都知道,隨著美軍的兩顆原子彈和蘇聯對日宣戰進攻關東軍,日本頂不住了,天皇聖斷接受波茨坦公告宣佈投降。那麼,假設日本真的實施了玉碎,會碎成什麼樣呢?

日本的計劃

在二戰時日本陸軍最高作戰單元是總軍,相當於戰區。分別是在東北和朝鮮的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將;在中國大陸的中國派遣軍,司令官崗村寧次大將;東南亞和太平洋方向的南方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元帥;以及45年4月在日本本土成立的第一總軍,司令部駐地東京,司令官杉山元元帥;第二總軍,司令部駐地廣島,司令官畑俊六元帥;如果算上後成立的航空總軍,司令官河邊正三大將,共計先後成立了六個總軍。而日本海軍的主要作戰力量是以航母、戰列艦、重巡洋艦為主組成的聯合艦隊。

日本軍部大本營估計,美軍將會在1945年10月下旬發起對本土的登陸戰役,從開闊的太平洋方向駛向日本列島,選擇平坦且靠近主要城市帶的灘頭登陸,這一判斷與美國方面的計劃相當吻合。美軍原計劃於1945年11月在九州南部的鹿兒島登陸4個軍,隨後再次登陸本州的房總半島,最終攻克東京。

日本製定了“決三號作戰”和“決六號作戰”兩個本土決戰計劃,計劃到1945年10月,將本土陸上兵力擴充到315萬人。並且動員全體國民參戰,要求除了服務於重要的科研、軍工單位者外,所有年齡在15-60週歲的男性國民,以及17-45週歲的女性國民,皆須編入“國民義勇戰鬥隊”,以最終把日本本土的民兵增加到2800萬。

日本計劃是在東南亞和中國大陸內地收縮戰線堅守,在本土與登陸的盟軍決戰,戰況惡化後將政府遷到東北,依託關東軍和中國派遣軍戰鬥到最後。通過決戰,讓盟軍承受重大傷亡從而達到所謂體面的停戰議和。那麼日本“一億玉碎”的本錢是多少呢:

日本投降時海外日軍軍力

八一五投降時,日本還擁有龐大的軍事力量,日本陸軍總人數為5681600人,海軍總人數1693000人。二戰期間日本的空軍沒有獨立成軍,陸海軍之下分別有各自的航空隊。其中,部署在海外的日軍部隊有近340萬。

日本投降時,其在海外的軍隊分佈數量為:

(一)岡村寧次在我國關內戰場之中國派遣軍為1056000人。

(二)山田乙三在我國關外戰場之關東軍為664000人。   

(三)安藤利吉在我國臺灣及先島群島之第10方面軍(直屬日軍大本營)164000人。

(四)上月良夫在朝鮮之第17方面軍(直屬大本營,遠東戰役發起後轉屬關東軍指揮)為294000人。   

(五)寺內壽一在越南、柬埔寨、老撾、泰國、緬甸、馬來亞、印度尼西亞、印度之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新幾內亞、菲律賓之南方軍為743000人。   

(六)今村均在赤道以南新不列顛島、布干維爾島、新愛爾蘭島之第8方面軍(直屬大本營)為70000人。  

(七)日本海軍在投降時總數為1693000人。在海外的日本海軍分別有中國方面艦隊,西南方面艦隊、東南方面艦隊和第十方面艦隊以及鎮海警備府(朝鮮)、高雄警備府(臺灣)等,兵力40萬2千人。

海外日軍向同盟國投降情況:

中國戰區:中國派遣軍105萬+臺灣第十方面軍16萬+越南北緯16°線以北38軍30081+部分駐蒙軍(屬關東軍)+海軍中國方面艦隊69000人,共計131.6萬。

武器有:

步槍685897支、手槍60377支、機槍29822挺、火炮12446門、步機槍子彈180994000發、手槍彈2035000發、炮彈2070000發。

此外還有戰車383輛、裝甲車151輛、卡車15785輛、馬74159匹;各種飛機1066架、各類艦艇1400艘。

這裡面火炮及炮彈大部分是擲彈筒,戰車飛機也大多殘破,艦艇完好率極低,僅3艘大型軍艦和6艘驅逐艦可用,其餘多為小炮艇。

蘇軍部分

蘇聯參戰6天后日軍投降,共有83000人死傷,投降68萬。

包含有:關東軍+朝鮮北緯38°以北的駐朝鮮第17方面軍共計近60萬,以及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的日軍(屬大本營直屬第五方面軍)8萬人。

武器有:步槍約70萬支、輕重機槍12000到14000挺、火炮4000門、坦克裝甲車輛600輛、飛機800架、汽車約2000輛。

東南亞英軍及澳軍部分

英軍和澳軍受降區域內的日軍南方軍一共有陸軍27個師團、21個旅團及飛行、後勤等輔助部隊,陸軍總兵力64.6萬人,海軍總兵力為16.7萬人,陸海軍合計81.3萬人。

日軍陸軍中絕大部分精銳的常設師團、特設師團都在南方軍,但由於與國內運輸線被切斷,武器彈藥匱乏。這些日軍中駐防大城市的部隊還好,駐防部分島礁的部隊很多都到了無糧可吃的地步,這樣的日軍別說戰鬥力了,連基本的生存都難以保證。

美軍部分:

菲律賓殘存的陸軍和部分海軍計9萬餘人;

美軍蛙跳作戰後被隔離在太平洋島嶼上的日本陸海軍11萬餘人。

這兩部分的日軍屬於日本南方軍,比之向英澳軍投降的日軍,沒有最慘只有更慘,餓都快餓死了。

西南群島(屬駐臺灣第10方面軍)及朝鮮三八線以南的第17方面軍(屬關東軍)計20餘萬。


本土的日軍實力

在日本本土的部隊

(一)日本東京的杉山元第1總軍、廣島的畑俊六第2總軍、札幌的樋口季一郎第5方面軍(包括庫頁島北緯50度以南、千島群島,直屬大本營)為240餘萬人。

(二)日本海軍129萬。


(三)特警預備隊及各地方警隊25萬人。

日本投降時陸軍總人數為5681600人,共164個師團又127個旅團及旅團級單位,其中本土58個師團又9個旅團;戰車4個師團又9個旅團,其第1、第4師團在本土,第2師團在菲律賓呂宋島、第3師團在北平投降,第1、第9旅團在關東軍,第2--第8旅團(其中2--7編成後未離開過本土)在本土。;騎兵一個旅團(在本土);1944—45年間,陸續將東部、中部、西部高炮集團和名古屋高炮隊改(擴)編為四個高射師團,分別負責東京、名古屋、阪神和北九州四大都市圈的要地防空;航空總軍下轄4個航空軍(兩個在本土兩個在東北)、直轄3個航空師團,共15個航空師團(轄67個飛行戰隊,19個獨立飛行中隊,8個飛行隊),其中在本土8個航空師團。

如果不算警察部隊,在日本本土的日本陸海軍也有370萬之眾。對這樣一支龐大的武裝力量,其真實實力如何,需要客觀評價。

陸軍兵力組成

815日本投降時,在日本本土日本陸軍共計58個師團。

陸軍方面,日軍大本營將本土三島防衛與北方防衛分開籌劃,負責北方防衛的第5方面軍於1944年2月在北海道組建,以蘇軍為作戰對象,所轄部隊參與了1945年8月的遠東作戰,因此,將第5方面軍所轄5個師團列入日本陸軍海外作戰部隊是合適的。其部隊組成為:第7師團,第42、88、89、91師團及獨立混成101、129旅團。這裡面除第7師團(轄26、27、28聯隊和山炮兵第7聯隊,1942年8月以28聯隊為主組成一木支隊,在瓜島發起萬歲衝鋒被全殲,後28聯隊重建)是常備師團具備作戰經驗有較強戰鬥力外,其餘都是戰爭後期組建的師團,沒有作戰經歷。


本土三島日軍陸軍有:第一總軍,轄仙台的第11方面軍、東京的第12方面軍、名古屋的第13方面軍;第二總軍,轄大阪的第15方面軍、福岡二日市的第16方面軍。共計12個軍, 53個師團、23個獨立混成旅團、2個戰車師團、7個獨立戰車旅團、3個警備旅團、1個海上機動旅團。

初看實力很強大,但是除了第11師團,第25、57師團是在45年3月匆匆從東北調入外,其餘都無海外經歷。這其中也僅第11師團是常備師團,曾參與淞滬會戰,在羅店跟國軍有過激烈交戰,有較強戰鬥力,第25、57師團在東北也無作戰經歷。

1943年開始在本土組建、從未調出本土三島的50個師團:1943年近衛第1師團;1944年第44、72、73、77、81、84、86、93師團、近衛第3師團;1945年“本土決戰動員”組建40個師團——2月“第1次兵備”編組第140、142、143、144、145、146、147、151、152、153、154、155、156、157師團,4月“第2次兵備”編組第201、202、205、206、209、212、214、216師團,5月“第3次兵備”編組第221、222、224、225、229、230、231、234、303、308、312、316、321、322、344、351、354、355師團。

號稱日軍戰力最強的近衛師團,作為日本天皇的御林軍,其部分主力調入南洋後編為近衛第2師團,留在本土的擴編為近衛第1、第3師團,沒有作戰經歷,戰鬥力如何不得而知,不過他們倒是完成了一件壯舉,815那天勇猛地佔領了日本皇宮。


日本侵華前有17個常設師團,戰爭期間組建156個師團,總計173個師團。除去撤銷未再重組和被殲滅的外,投降時尚有164個師團。就戰鬥力來說,早期的常設師團和抗戰爆發後恢復的13、18、20師團列一等,侵華戰爭擴大後組建的特設師團二等,之後是早期的三單位制師團,再就是治安師團和以獨混旅團擴編的師團(如以八路軍抗戰時在太行山對抗的獨混第四旅團擴編的62師團,在沖繩就給美軍重大殺傷,表現甚至好於常設師團),戰力最差的就是45年後在東北和在本土新組建的幾十個師團。

整體上說日軍的部隊是越早組建的越強,越晚組建的越弱。具體到本土三島的日軍部隊,雖然有53師團之眾,如果按照戰力劃分的話,第11師團、近衛第1師團當劃為一等;關東軍調入的25、57師團和1944年組建的9個師團當為二等;45年編組的40個師團為第三等。

為了本土決戰準備的6.5MM國民步槍

戰爭到後期,日本兵員不足,先是將徵兵年齡從20歲放寬到19歲,之後,又動員45歲以下的退伍兵重新入伍,最後,將從未入伍的19--45歲男子徵召入伍(以前徵兵體檢不合格)。這就導致了日本後期兵員素制越來越差,戰鬥意志也不如之前徵召的士兵,特別是45年後在本土組建的40個師團,很多個子都不到一米五。

日本海軍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基本已經被全殲,沒有什麼像樣的艦艇,雖然在本土還有129萬人,但是大多數只能算是海軍陸戰隊了。

國民義勇戰鬥隊

日本的所謂“國民義勇戰鬥隊”,那是真真的老弱婦孺,說的好聽點就是自殺隊,說的不好聽點就是送人頭。不過人數是很嚇人的,2800萬。

投降後收繳的武器

步槍2468665支、刺刀1568254把、手槍81061支、軍刀661621把、輕重機槍186680挺、包含擲彈筒在內的火炮201244門、坦克2970輛、汽車14494輛、飛機12725架、彈藥119.2萬噸。除部分用於空中支援的飛機外,大部分是所謂的神風自殺飛機。

海軍像樣點的軍艦隻有驅逐艦19艘和潛艇38艘,其餘為數千艘的特攻自殺艇。

虛無一把,YY一下日本一億玉碎

假設美軍投下原子彈,蘇聯進攻東北關東軍後日本實行一億總玉碎,那麼無論美軍怎麼轟炸日本也不會投降,其結果是隻能一塊塊啃骨頭。

雖然日本本土的部隊素質不如其他戰場,但是日本在本土儲備的武器彈藥要遠遠超過其他戰略方向,且狀態較好的戰車、飛機幾乎都在本土,因而不可小視。另日本海軍雖然沒什麼作戰艦艇,人員只能當陸戰隊使用,但是這一百多萬多為老兵,作戰意志不會低。

日本準備一億玉碎研製的國民手槍,比八路的單打一還難看

第一步

考慮到登陸日本本土會造成重大傷亡,美軍也許會先使用海軍封鎖、飛機轟炸,進一步造成日本人員大量傷亡,同時戰爭後期日本已經出現糧荒,晚幾個月登陸會造成上千萬日本人被餓死。

第二步

東南亞和太平洋方向,由於被切斷了交通補給線且在東南亞的叢林裡和太平洋上的小島,武器彈藥不足的百萬日軍的首要目標是吃飽肚子,其次才是騷擾一下盟軍。最後,日軍要麼在森林裡變為野人要麼變成農民,與當地的東南亞人通婚被同化。地緣格局上與現在差不多,變數在越南。估計最後是國軍應盟軍要求進攻北約,而法蘭西會努力重返印度支那,進攻南越。解放戰爭時解放軍會追擊蔣軍到北緯16°線附近與法軍對峙。

7.7MM國民步槍,主要給2800萬日本民兵用


第三步

由於美軍會把主要精力放在日本本土且為了減少美軍傷亡,因而會提供海空軍支援國軍登陸臺灣,考慮到在臺灣的日本第十方面軍(除沖繩損失外)未遭受重大打擊,且擁有第9、第12兩個常設師團,估計國軍會經重大傷亡後佔領。

第四步

經過半年左右的轟炸封鎖後,盟軍展開日本本土登陸。蘇聯負責從庫頁島、千島群島到北海道。而美軍不會自己獨自上陣,一定會拉上盟國一起進攻日本本土三島。戰鬥經過估計半年時間。

炸坦克的肉搏炸彈

蘇聯獨佔北海道,這樣現在也就不會存在“北方四島”問題,美、英、中、法在三島劃分佔領區,日本將類似德國被一分為二。甚至如果日本在本土抵抗過於激烈的話,南日本將會被限定在本州一個很小的範圍內,就算蘇東劇變後日本南北統一,日本也將是一個地域非常小的國家,其他地區仍然處於幾大國的軍事佔領下。對於日本最樂觀的局面是類似兩德統一,但是各國包括國民黨會在日本有軍事基地(或託管地),至於解放後逃到臺灣的蔣介石有沒有魄力保有在日本的軍事基地,看國民黨那德行估計做不到。

這樣的話,琉球會獨立建國,也不會存在釣魚島問題。

日本仿製美軍的巴祖卡

第五步

由於日本實行一億玉碎,蘇軍就不會那麼容易佔領東北,必將經過一年的慘烈戰鬥。這樣,在蘇軍佔領東北和盟軍佔領日本本島的時間上會幾乎一致。之後朝鮮仍然會被一分為二加以攻擊。

第六步

八路軍、國軍、蘇軍、美軍聯合向關內日軍發起攻擊,從長春逃到內地的日本政府最後在華北某地被消滅,百萬中國派遣軍被全殲。

日本研發的特種箭。聽說這裡面還有防空箭,弓箭射飛機,神劇的靈感估計來自這裡

戰後東北亞的格局是:南北朝鮮,南北日本,琉球王國以及五個託管地。在北方我國不會有什麼變化,南方推進到北緯16°線,國民黨在大陸失敗後逃到臺灣,並保有西南諸島及在日本有一塊託管地。

戰後,在南北日本估計剩餘人口兩千萬左右,經七十多年的發展人口數量不會超過五千萬。









我淡如菊


後果很嚴重,日本今天可能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了。

不得不說日本的凝聚力還是很強的,但是如果真的玉碎就不一定了。

首先一億玉碎是誇張說法,當時日本人口7000多萬吧,因為我覺得他們沒把朝鮮人當人。軍隊600萬,“國民義勇隊”2800萬,但是日本的精銳力量當時已經幾乎不存在了。

日本的無條件投降讓美國成為了日本的佔領者而讓蘇聯除了庫頁島和北方四島之外沒有在染指日本的本土。

雖然日本由於美國的控制至今仍然不是一個完全軍事政治甚至經濟自主的國家,但是起碼人家還是個統一國家,一旦“一億玉碎”真正執行了,日本一方全面抵抗美國的登陸部隊,使得攻略完東北的蘇軍開始進攻日本本土,最後的結果就是日本分裂成了多過佔領區。

二戰後盟軍本來有對日本的分割佔領計劃,中國英國美國各佔一塊,但是後來由於朝鮮半島方面的局勢改變和東歐鐵幕的豎起以及常隊長撤往寶島,佔領計劃不了了之,但是即便分割佔領計劃成功也是以美國為主,但是蘇聯介入可就不一樣了,日本將真正分成多塊。

想想東西德,不知道紅色下的日本會是神馬樣子呢?

日本還有很多動漫、漫畫、小說幻想了這種情節,日本被分開佔領發展成了多個不同的政權......

所以說沒有玉碎真是可惜呢~


歷史區總柴


日本所謂的“一億玉碎計劃”,就是想以血肉之軀抵抗盟軍的飛機、大炮、坦克,如果真的實施了,毫無疑問會亡國滅種。


為了與盟軍進行本土大決戰,日軍成立了兩個總軍,分別由杉山元與畑俊六指揮,下轄53個步兵師及25個旅團,總計235萬人。

其次,日軍還組建了由軍部文職人員、退役士兵等組成的300多萬“義勇軍”。另外還募集了2800多萬的民兵。

從人數來講,日軍決戰的兵力確實不少,但實際上面對強大的盟軍無異於以卵擊石。

由於美軍的長時間轟炸及封鎖,日本的軍工業幾乎全部癱瘓,日軍最後能實施決戰的都是些落後的自殺式武器。

比如日本空軍“獨創”的櫻花自殺火箭機,由於沒有鋼材,機身部分都用上了竹子。能不能保證升空都很難說,並且飛行慢、動作笨拙,真正要實戰毫無疑問會成為盟軍的活靶子。



日本投降前,曾用18架火箭機偷襲美軍航空母艦,但無一例外都被美軍攔截擊落。

再如海上伏龍系列的“迴天魚雷”、“震洋特攻摩托艇”等自殺式武器,也極其簡陋。

以“迴天魚雷”為例,就是一名潛水員帶著一根竹竿,掛上一枚水雷去偷襲盟軍艦艇。這種方式都想炸燬盟軍艦艇,得有中彩票的運氣。

陸軍就更差了,到日本投降前,本土日軍武器裝備遠不及關東軍。而80萬關東軍在強大的蘇聯紅軍面前,連半個月都沒抗住,日本本土的正規軍恐怕更加不堪一擊。




所謂的400多萬“義勇軍”手中能用的武器只有土炮、火銃,及陶瓷手榴彈等,日軍可能也想打游擊戰。但日本資源匱乏,當時連吃飯都成問題,因此根本不具備打持久戰的條件。

另外2800多萬民兵,說白了就是一些老弱病殘,手中的武器就是菜刀、竹槍、長矛等,這純粹就是送死當炮灰的。

最搞笑的是日軍還專門對風月女子做了培訓,讓她們以美色誘惑盟軍士兵,而後等雲雨之時,用剪刀“消滅”敵人。從這點可以看出,日軍對於決戰完全是窮驢技窮、無計可施。

不過幸好日軍還比較明智選擇了投降,否則按照他們“一億玉碎”的搞法,鷹醬、毛熊絕對不會手下留情,尤其是把毛熊惹毛了,島國必將寸草不生、雞狗不留。



花木童說史


就是“十億玉碎”,日本也照樣戰敗。“一億玉碎”是日本在二戰末期眼看大勢已去,提出的喪心病狂的“本土決戰”計劃,在捱了兩顆原子彈以後,日本迅速投降了,因而沒有得到實施。

1945年的日本,蕭索和肅殺的氣氛縈繞在每一個日本士兵的頭上,由於在前線的菲律賓的巴丹半島戰役中,日軍除了蒙受巨大損失外,也將馬尼拉的深水港拱手讓給了菲律賓,這下日本的本土將直接暴露在美國的海軍炮火之下,東京的安全岌岌可危。

日方代表在“密蘇里號”上籤署投降書

然而日本早在1944年就已經陷入絕對的頹勢,1944年在菲律賓的萊特島附近,日軍和美軍的主力艦隊就爆發了一場人類歷史上場面空前恢弘的大海戰,雙方艦艇的總噸位之和超過200萬噸,也是最後一次航母和航母、戰艦和戰艦之間的直接對決,這也標誌著“口徑即是正義的堅固巨炮時代徹底結束”。而由於萊特島的丟失,來自東南亞的橡膠和金屬資源就再也不能輕鬆地運送回日本本土了,日本的資源補給線已經遭到美軍切斷,換句話說,等待大日本帝國的,唯“覆滅”耳。

隨著戰線愈發向日本本土推進,日本本土上空的盟軍轟炸機也逐漸多了起來,除卻海外各軍港、機場,日本的各大城市也成為了盟軍轟炸的主要目標,為了癱瘓日本軍工產業以及起到瓦解日軍戰鬥力的目的。截止到1945年初,日本各大城市幾乎無一例外,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轟炸和破壞,在一系列的轟炸下,足足有超過55萬人喪生,另外有30餘萬人受傷,約莫1%的日本總人口已經直接或間接地失去了戰鬥力。

日本軍部並沒有意識到局勢已經十分不妙,以東條英機為首的狂熱派仍然認為皇國“武運昌隆”,於是於1945年初日本軍部制定了“本土決戰”計劃,計劃在日本本土和盟軍展開陸上決戰,哪怕以犧牲全體國民為代價,也要守住國土。在阿南惟幾的《高全軍將士書》中,明確提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一億國民總玉碎,彈草如泥,匍匐山野,確信神州不滅,皇國永存“,可見那時候的日本軍部有多麼瘋狂,完全視國民的性命於不顧,在他們眼裡,死再多的人也只是一個數字而已。

日本軍部大本營估計,美軍將會在1945年10月下旬發起對本土的登陸戰役,從開闊的太平洋方向駛向日本列島,選擇平坦且靠近主要城市帶的灘頭登陸,這一判斷與美國方面的計劃相當吻合。美軍原計劃於1945年11月在九州南部的鹿兒島登陸4個軍,隨後再次登陸本州的房總半島,最終攻克東京。

日本製定了“決三號作戰”和“決六號作戰”兩個本土決戰計劃,預計到1945年10月,將本土陸上兵力擴充到315萬人,除了海外的關東軍、中國派遣軍和南方軍等三個總軍,新組建第一和第二總軍(集團軍群)。第一集團軍群的指揮官為杉山元大將,轄第11、12、13三個方面軍,負責以東京為中心的關東地區的防禦,總兵力95萬人以上。第二集團軍群由畑俊六大將指揮,轄第15、16兩個方面軍,負責九州中西部地區的防禦,總兵力90萬人以上。另組建兩個航空軍,配備神風自殺飛機1600架,普通戰機900架提供空中支援。

日本的最終目標,在於動員全體國民參戰,使美軍因精疲力竭而停火。要求所有年齡在15-60週歲的男性國民,以及17-45週歲的女性國民,皆須編入“國民義勇戰鬥隊”,以最終把日本本土的兵力增加到2800萬。

東條英機的美夢做的倒是不錯,他甚至想過如果本土作戰失利,還準備將政府搬到中國東北的長春去,憑藉“精銳的關東軍”繼續負隅頑抗,但是東條弄錯了一點,那就是關東軍早已沒有了當年之勇,最初入侵中國東北的關東軍的確是日本的精銳,但是隨著日本兵源不足,原先的關東軍已經遭到多次抽調,而補充進來的都是沒有作戰經驗的新兵甚至是未成年的孩子,作戰素養低下,加之蘇聯已經於8月9日出兵中國東北了,僅僅七天,關東軍的戰鬥力就被徹底瓦解。

“一億玉碎”下,日本的少女都被動員起來,隨時為皇國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然而日本軍部估計也沒空思考關東軍的問題了,因為早在蘇聯進軍東北前三天,美國已經在廣島投下了一顆“燦爛的煙花”,蘇聯出兵同天,第二顆課原子彈“胖子”被投放在長崎,不可一世的日本軍部在吃了兩顆原子彈後,再也沒有硬氣繼續負隅頑抗,只能選擇投降,自然“一億玉碎”也沒有真正實施,而就算日本全民皆兵,在武裝到牙齒的美軍面前,損失慘重的只可能會是鬼子自己。


科羅廖夫



很遺憾,這個計劃沒有付諸實施,最後日本人還是自己及早認慫了。如果日本人當時就這麼鋼,就是堅決執行一億玉碎計劃,戰鬥到最後一個人,今天就會省掉很多麻煩,也就不會有讓人討厭的日本這個國家了,慰安婦問題也就不存在了,釣魚島問題也就不存在了,臺灣也就沒有那麼多精神日本人了。

在德國投降之前,日本的頹勢就已經很明顯了。雖然在太平洋上拼死抵抗,但是在美軍的飛機航母軍艦和大炮面前,這種頑強抵抗並沒有什麼意義,只是白白送死而已。等到德國戰敗之後,蘇聯出兵已經是箭在弦上的事,日本的失敗就要明顯加速了。


蘇聯出兵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完全徹底的消滅了號稱日軍精銳的關東軍,日本的投降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不是會不會發生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事。如果日本繼續頑抗,那麼今天半島就不是南北對峙的格局了,而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韓國可能就不存在了。

當然,如果半島是統一的,而且沒有韓國,那麼對我國可能是不太有利的。那樣的話,東北和半島都會成為冷戰對峙的前線,美國可能會加強對第一島鏈的封鎖,我國再要突破第一島鏈,走向太平洋,阻擊就會大很多。


反過來說,如果日本堅決不肯投降,就是要真的一億玉碎,那麼最後的結果可能是美國的原子彈在日本就不只是僅僅在長崎和廣島投擲了,而是會有更多的日本城市會變成廢墟和無人區,而且很長時間會有比較嚴重的核汙染。

對我國而言,如果日本完全變成了不適合人類生存的核戰爭廢墟,美國就失去了日本這個在亞洲最重要的軍事基地,就會加強對臺灣的軍事存在,這對我國當然不是好消息。而且,日本的核汙染可能會影響到我國境內。


蕭武


口號和實際實施起來還是不一樣的,日本當時為了應對即將登陸日本的美軍,搞了一個“一億玉碎”的計劃,意思就是全民皆兵,為日本戰死,但是戰爭從來不缺軍事計劃,兩顆核彈能讓日本提前投降,日本也搞個精神核彈號召整個日本,然而他們真的會聽軍部的指令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從戰爭爆發時,日本就有小規模的暴動,因為生活水平下降的太快,拖拖拉拉打了那麼多年,越打仗越廢,最後還要餓著肚子為老爺們玉碎?



不過為了鼓舞士氣,一個叫粟林忠道的為鼓舞大家,還為此剖腹自殺,被稱為“玉碎總指揮”而在日本被紀念至今。其實那個時候全日本也就在一億人上下浮動,全民參戰是事實,但是全民玉碎有點誇張,那時候制定此計劃時,真的是打算玉碎的,認為小孩子不但在戰爭時幫不上忙,而且還會拖累日本,計劃將十五歲以下的小孩處死。日本民兵有將近三千萬人,(包括15歲到60歲的男人和17歲到45歲的女性),然後分階段實施狠毒殘忍到極點的計劃。



如果日本堅持計劃,基本就是日本本土被炸的只剩個地理代名詞,被強行移民到滿洲的日本人,很快也會被清洗(這群人如果也打算在滿洲玉碎的話),但是有時候這種軍事打擊,美國如果不從日本撈出點油水來是不可能的,他插手多半也是為了戰後新的國際秩序和國際地位,把日本炸瞎了也是不太可能,不過日本人如果真的瘋狂的無可救藥,真的到了那一天,大和民族會徹底成為歷史的印記,日出之國的名字,你們擔不起。


風雲一點通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盟軍已經在太平洋上完成了對日本海軍的圍剿,從海面上徹底封鎖了日本列島。為了逼迫日本投降,杜魯門總統簽署了投放曼哈頓計劃的成果——兩枚原子彈,但是,如果日本選擇了在核彈落下後執行一億玉碎計劃,世界會如何呢?

第一階段:奧林匹克行動

早在麥克阿瑟知曉原子彈的存在以前,盟軍就設想過他們必須要動用42艘航空母艦、24艘戰列艦、400餘艘護衛艦,以及至少超過70萬的英美加澳四國盟軍,其中,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將達到14個師,人數最多可以達到80餘萬人

無論是盟軍還是日本都處在騎虎難下的境地,隨著納粹德國的覆滅,蘇聯正在東歐擴展自己的勢力,八月風暴行動在短短數日之內摧毀了號稱“皇軍之花”的關東軍,如若日本拒絕投降,盟軍必須發動一場史上最大規模的登陸作戰,以此在蘇聯的勢力擴展到朝鮮半島之前消滅對和平的最後威脅。

根據英美盟軍的參謀長聯席會議,盟軍部隊會首先攻擊鹿兒島、種子島等日本九州地區的周邊島嶼,分散日軍的注意力,使他們判斷盟軍的主力登陸進攻方向並不在九州島。當這一系列煙幕彈拉開之後,以美軍為主力的盟軍部隊會在1945年11月1日執行“X日”計劃,這場登陸作戰將讓納粹德國的大西洋鐵壁都自愧不如。

登陸作戰異常艱難,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時傷亡人數達到20餘萬人,毫無疑問,比納粹德國更加狂熱的日本陸軍將如同硫磺島戰役一樣給盟軍帶來巨大的創傷,英美加澳聯軍至少要付出十萬人死傷的代價才能成功登陸九州島,進而向九州島的各大城市——宮崎市、熊本等地。

但是在野外,美軍將提前幾十年面對可怕的游擊戰——日本軍部已經組織起總數達到2800萬的國民義勇隊、挺進隊等民兵組織,他們將在雜草叢生的野外和殘垣斷壁、下水道、過道之中用簡陋的老式步槍、火繩槍、竹槍,甚至要用菜刀和錐子對抗手持加蘭德步槍和M3衝鋒槍的美國大兵。

戰後的一位女子挺進隊成員葛西幸子回憶,軍部的人發給她一把錐子,並告知她“必須殺死美國人····哪怕一個也可以,你必須瞄準他的腹部····”。

在歐洲和太平洋戰場經受過戰火考驗的美軍在受到瘋狂的日本民眾的人肉炸彈襲擊、竹槍襲擊和隨處可見的投毒殺害之後,他們將向怒火將於古老的土地上,鑑於美日兩國均未在禁止化學武器的條約上簽字,美國陸軍航空兵將從沖繩島、鹿兒島、種子島等機場起飛,他們將向依舊被日本人控制的區域灑下讓農作物絕收的毒藥、芥子毒氣彈,以及在李梅將軍指揮下用來摧毀東京的凝固汽油彈,再用坦克和戰機炸開一條道路之後,盟軍士兵用鮮血、子彈、火炮炸開了市民和學生組成的義無反顧的效仿西南戰爭時期反抗朝廷的英雄西鄉隆盛的民兵組織,這位西南豪傑的雕塑將凝視著至少超過五十萬平民死在美軍的轟炸和炮擊之中。

如果在奧林匹克行動之後,裕仁天皇和軍部依舊選擇負隅頑抗,那麼最大的怒火將降臨到日本列島上。

第二階段:小王冠行動

1946年1月,在奧林匹克行動以艱苦的勝利告終之後,疲憊的海軍陸戰隊和他們的英國盟友並不灰心喪氣,他們懷著殺戮的心情渴望結束戰爭,一旦日本選擇繼續頑抗,他們將會在營房中咒罵東條英機和昭和天皇,併發誓殺死所有挑起戰爭的日本高管。

第二階段的行動中,美英荷聯合艦隊決心徹底摧毀日本聯合艦隊最後的一點家底,他們將組織起一支史無前例的龐大艦隊,即便是納爾遜中將也會被這場堪稱諸神之黃昏的海戰嚇得呆若木雞。日本海軍不過是在進行絕望的最後反抗,海軍學堂的學生們在岸上用有坂99式步槍和百式衝鋒槍努力試圖阻止美軍艦隊的前進,但這隻能讓日本最後幾艘有戰鬥力的潛艇和戰艦變成廢鐵。瘋狂的神風敢死隊將如同馬蜂一樣撞向盟軍艦隊,東京灣將成為一個堆滿戰艦和飛機殘骸,海面被廢鋼填住的海上墳場。

美軍將為小王冠行動組織28個師的陸軍與海軍陸戰隊兵力,計劃的目標無比堅決:盟軍要登陸關東平原,直取日本帝國皇冠上的明珠——東京,天皇的安全已經不在盟軍的考慮之中,如果有必要,他們將讓日本皇族血流成河。

為了保護東京,學生、工人、小生產者將會在大街上豎起桌子作為掩體,和不願撤退的憲兵與陸軍死守到底,但到這時,軍心崩潰的陸軍再也不會去叫囂七生報國了,他們將會開小差、譁變、投降。那些心灰意冷的民眾會在美軍的炮火打擊下投降。

為了減少美軍的傷亡,美軍草擬了武裝中國士兵登陸日本本島的決議,在原來的世界之中,因為原子彈,日本無條件投降而讓中國軍隊沒有去往日本。這一次,懷著十四年仇恨的中國軍隊將前往日本列島,將中國人的憤怒傾瀉在這片島嶼之上。

而同時,蘇聯也制定了一個看上去瘋狂的計劃:斯大林在空軍的建議下,敲定了用一種經過改裝的重磅炸彈轟炸富士山的決議,按照蘇聯科學家的預估,蘇聯空軍將借用美軍的機場,或者直接從被蘇軍攻下的北方四島發起進攻,這些重磅炸彈將引起日本劇烈的火山和地震,加之美軍投放的生化武器和毀滅農作物的毒藥,日本在戰後可能只有數十萬人能夠倖存下來。

後續

在我們的世界上,因為日本無條件投降,美軍並沒有付出太大傷亡就對日本實施了軍事管制,同時盟國包括蘇軍在內分割日本的計劃也沒有實施。但如果日本拒絕投降,美軍在付出了巨大傷亡之後,日本便沒有這麼幸運。

為了執行徹底消滅日本的沒落行動,美國製造了70萬枚表彰英勇士兵的紫心勳章,直到今天他們還在使用,但是沒落行動將至少耗費掉50萬枚紫心勳章,一代英勇的海軍陸戰隊將馬革裹屍而還。數十萬美國家庭會陷入悲傷和痛苦之中,勝利伴隨著傷痛與如釋負重。

疲憊的美國如果想要在4年後干涉朝鮮戰爭,他們將面對那些失去孩子的美國父母們的震天怒吼,沒有經歷過二戰的年輕人將會成群結隊湧上街頭,要求停止戰爭,但最終結果也說不好。

日本將無法避免被分割的命運,或許他將和德國一樣,英美控制區將成立一個受美國控制的政權,而蘇聯將會扶持另一個日本政權。至於天皇家族,在讓數百萬個家庭哀鴻遍野、痛哭流涕之後,人民會怎麼看待這個“人間之神呢?”


實說歷史


還真別說,按照二戰時期日本的暴脾氣,還真的能夠幹出“一億玉碎”的瘋狂之舉!畢竟日本的“神風敢死隊”還真的給美軍艦艇製造出不小的麻煩!

看過《舉起手來2》的朋友應該會有印象,當時日軍偽裝成美國商船運送傷兵回國,其實運送的是自中國戰場各部抽調的最精銳日軍回國!


而這批日軍精銳回國的目的,正是為了為“一億玉碎”的本土決戰做準備!

一億玉碎,顧名思義就是用一億人的犧牲,來拖垮美軍,說白了就是用人海戰術,將美軍淹沒在瘋狂的人海之中!

自1945年沖繩島戰役後,日軍幾乎所有海外據點全部被美軍拔除,日本已經窮途末路,但不甘失敗的日本軍部,卻不顧國內人民對和平的迫切希望,卻叫囂著要進行“一億玉碎”的本土決戰!

但隨著美軍於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丟下兩顆原子彈,以及蘇聯對日本關東軍摧枯拉朽式的打擊,日本最終投降。


也就是說,日本“一億玉碎”的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就戰敗投降了,那麼,如果日本的“一億玉碎”計劃成功實施,後果會怎麼樣呢?

答案肯定是明確的,日本必敗無疑。

就算是在1945年8月,美軍不著急使用原子彈,並對日本本土進行登錄作戰,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美軍與蘇軍必定會對日本進行南北夾擊,開闢兩個對日本本土進行進攻的戰場!

到了1945年,日本本就是窮途末路,國內資源匱乏,能源短缺,且自沖繩島戰役後,日本的制海權被美軍徹底摧毀,嚴重依賴資源進口的日本,沒有制海權,只有死路一條。

而且,日本一億玉碎,並不會得到人民的支持,因為在這之前,就已經有一批少壯派軍官不滿日本軍部而發動政變,只不過失敗而告終!

即使是美軍脾氣好,跟日本再多打幾天的登錄作戰,最終失去耐性的美軍,還是會忍耐不住想要試試原子彈這種新式裝備!

因此,1945年不挨炸,46或者47年也會挨炸的!


Mr農村大姚


所謂“一億玉碎”計劃,是二戰末期日本大本營眼看大勢已去,為了阻止美國等盟軍登陸日本本土而制定的軍事計劃。然而,美軍的兩顆原子彈徹底驚醒了日本高層,為了降低日本國內的損失,日本天皇被逼宣佈向盟軍無條件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法西斯軸心國的徹底失敗而告終!

二戰後期,隨著軸心國的節節敗退,特別是納粹德國投降以後,日本政府已經明白失敗不可避免。不過為了保全自己,日本政府的高層卻喪心病狂地喊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打算在本土實行總動員,讓士兵和平民都頑抗到底,甚至不惜進行自殺式攻擊。日本政府當然知道即使這麼做也不可能扭轉戰局,他們打的如意算盤是希望盟軍會因為損失太大而同意他們有條件投降。當然,最後隨著兩顆原子彈的落下和蘇聯對日宣戰,日本政府已經明白繼續抵抗也毫無意義,不可能迫使盟國態度軟化,不得不決定投降,沒能真的玉碎。不過當時日本政府的“一億玉碎”計劃可以說真的是痴人說夢話,真的實行的話除了讓日本滅種外,沒什麼太大效果。



在二戰後期,隨著美國海軍對日本交通線的絞殺,日本大量商船被擊沉。到1945年的時候,日本本土已經基本上和海外控制地區失去聯繫。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國家,所以很快國內各種戰略資源就出現了短缺情況,工業基本處於癱瘓狀態。

所以在實行“一億玉碎”計劃時,日本國內武器匱乏,本土的陸軍雖然看著數字不少,但是很多部隊連步槍都不足編,機槍大炮更是稀缺物資。至於由男女平民組成的“國民義勇戰鬥隊”雖然號稱有2800萬,但是他們的武器就更差了,很多人只有原始的竹槍,戰鬥力可想而知。

而對於盟軍來說,此時已經勝券在握,也根本不可能因為傷亡大而放過日本。蘇聯為了徹底解決德國,在柏林付出了30萬傷亡都沒眨下眼。而被日軍寄予厚望的關東軍,被蘇軍殲滅過程中根本未能給蘇軍造成多少傷亡,顯然不可能給盟軍的決策造成什麼影響。 所以日本玩“一億玉碎”,也無法對盟軍造成太大的傷害,只能坑死自己。


獨舌視界


提到日本,很多人都會聯想到近代以來,日本從明治維新之後,走向對外殖民擴張侵略道路,日本作為二戰戰敗國之一,曾經對被侵略過國家的百姓犯下罪行,罄竹難書。

同樣,日本在二戰中,日軍其兇悍的戰鬥力,視死如歸的精神也讓對手膽寒。在二戰末期,日本戰敗敗局已定,但是日本的主戰派卻叫囂著一億玉碎的計劃, 一旦日本的一億玉碎的計劃真的實施了除了會給登陸日本本土的盟軍造成百萬的傷亡代價,日本這個國家也可能就此從地球上消失。

先了解下,何為玉碎,簡單說就是自殺的方法打擊敵人,消減敵方戰鬥力。

日本自從1868年進行明治維新改革之後,日本開啟近代工業化的路程,但是日本的明治維新改革帶有濃厚的軍國主義思想,封建殘餘勢力嚴重,天皇是國民的精神支柱,在日本國民心中,天皇就是神。

日本的小孩子從小就被灌輸濃厚的軍國主義思想。要誓死效忠天皇,在戰場上以戰死為榮,寧可戰死也絕不投降。因此,在濃厚的軍國主義思想下,日本全體國民在戰爭後期,無論婦女,還是幼小的兒童,都進行戰術訓練,日本專門組建民兵組織,也有少年衝鋒隊,這些民兵組織都發放槍支、彈藥,是一支非常可怕的準軍事力量。

一旦日本實行一億玉碎計劃,將給登陸日本本土的盟軍造成百萬士兵的傷亡代價。

1945年8月,美國往日本的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從而結束了二戰。但是,在原子彈實爆成功之前,美軍在結束沖繩戰役之後,美軍高層就曾經對登陸日本本土作戰,做過傷亡預測,根據以往美軍在太平洋與日本作戰的傷亡比例看,越靠近日本本土作戰,日軍的抵抗越激烈,美軍的傷亡比例也就越來越高。

因此,美軍高層就預測,如果盟軍想要登陸日本本土作戰,可能要再付出至少上百萬士兵的代價,在苦戰一年,從而才能結束二戰。

我們就以沖繩戰役為例,沖繩被譽為日本門戶的南大門。

1945年3月隨著硫磺島被美軍攻佔,沖繩島成了掩護日本本土的最後一道南部屏障。因此,能否守住沖繩島,對日本帝國生死攸關。

為了守住沖繩島,日本大本營以牛島滿陸軍中將指揮的第32軍在島上抗擊美軍登陸部隊;以伊藤整一海軍中將指揮的第2艦隊組成海面特攻隊,向沖繩海域的美軍軍艦發動自殺性進攻,同時出動大量“神風特攻隊”對美軍軍艦進行自殺式襲擊。日軍在沖繩島配製10萬餘人的作戰部隊,還有不下10萬的平民。

美軍為發起沖繩戰役,美軍共調集了54.8萬人的海軍和陸軍部隊。航空母艦36艘、戰列艦22艘、其它作戰艦艇320艘、輔助性艦船1139艘、艦載機2108架。

沖繩戰役歷時3個多月結束,沖繩島總面積僅僅1176平方公里,其結果美軍傷亡7.5萬人,損失飛機763架,艦艇404艘,坦克372輛;日軍傷亡11萬人,被俘9000人,損失飛機7830架,艦艇20艘。此外,島上平民死亡超過10萬人。

在太平洋美軍與日軍島嶼歷次作戰中,日軍的戰死比例平均在90%以上。從沖繩戰役日軍以及沖繩島平民傷亡比例,可以看出日軍在軍國主義思想下,其兇悍作戰能力,以及視死如歸的思想。

反過來在看看美軍傷亡的比例,也是傷亡巨大。因此設想,在日本如本還有700多萬作戰部隊,以及一億玉碎的百姓,一旦美軍登陸日本本土作戰,付出傷亡代價不可估量。

日本一億玉碎計劃如果實施,日本這個國家歷史將會被改寫。

以日本軍民視死如歸的精神,一旦日本一億玉碎計劃如果實施,可想而知,日本這個國家是否還存在,即便是存在,戰後的日本歷史也將會被改寫,也可能不會再有如今強盛的日本。

貝勒說:無論日本一億玉碎計劃是否真的可以實施,日本在二戰中所犯的累累罪行,給受害國帶來巨大的災難。因此,我們更加銘記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