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祖師公是指誰?

開在荊棘裡的花--


按歷史來說,張道陵的五斗米道,是道教的開創,所以一般學術上認為張道陵是道教的祖師爺。

張道陵(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晚 -156年或178年),字輔漢。東漢時期正一盟威道(即天師道)的創始人。道教徒稱他為"老祖天師"、"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師"。

相傳張道陵以虎為座騎,與太極左宮仙翁葛仙翁葛玄、許真君許遜、崇恩真君薩翁真人薩守堅合稱四大天師。

張道陵原籍沛國豐縣(今江蘇豐縣),出生於豐縣城西南邀帝城以西的古村落盤庚村(阿房村,一曰盤冢村,今江蘇豐縣宋樓鎮劉王樓村),相傳為張良後人。東漢漢光武帝建武十年生。少年時精通《道德經》,曾經在太學學習。漢明帝時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任巴郡江州(今重慶市)令。後來隱居洛陽北邙山,學習長生之道,朝廷徵為博士,但是稱病不去。漢和帝時又徵為太傅,三詔不就。漢順帝時永壽元年在鶴鳴山創建正一盟威道,自稱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並得道書24篇。漢桓帝時在四川蒼溪縣境的靈臺山(又名天柱山)飛昇,相傳年123歲,道教稱為“祖天師”。

另外據傳《老子想爾注》即張道陵或張魯所作。當時其弟子有300多人,並設立二十四治,為後來天師道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張天師,道教門派之一的“正一道”龍虎宗各代傳人的稱謂。“正一道”(即“天師道”)由張陵(張道陵)創立,後世稱張陵為“(祖)天師”,其子張衡為“嗣師”,其孫張魯為“系師”,曰“三師”(“三張”)。其傳人為其子孫世襲,後皆稱為“天師”,因此張姓即被稱為“張天師”。從元世祖忽必烈開始,官方上正式承認“天師”的稱號,在《制》文中稱張宗演為“嗣漢三十六代天師”。此前的天師稱號則一直是張道陵子孫自稱,以及民間的稱呼,從未被官方正式承認過。從此時開始,張天師開始總領江南道教,並在元代中後期,各種符籙道派都集合在周圍,形成正一道。

張天師神像

按宗教來說,道教所尊的三清,是道教祖師爺。

三清,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也指居於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1]  、太清道德天尊。其中所謂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區別,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所統天界的劃分。而天尊的意思則是說,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 三清是開天闢地、歷劫度人、傳道授法的大神。大道(真一之炁)一炁化三清。三清就是漢族哲學中“三一”的象徵,“三一”即老子《道德經》裡面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遍佈中國各地的道教殿堂多稱為“三清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