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一本“跌落神壇”的名帖

很多書法小白一入門就開始學今人的字,甚至窮其一生不學古人,認為古人的字不好看,或者只挑選一些古人比較好看的字去臨摹,但是這種臨摹也僅僅是淺嘗輒止而已,此類人一生難入書法之門徑。

這是寫在前面的話,跟本文的主題無關。

關於書法為啥必須要學“二王”的字,這一類問題不再贅述了,說的多了,文章就會變得很水。王羲之的書法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至於先學什麼後學什麼,這是一個問題,這裡也不做討論,我們今天只談王羲之不能學的一本帖, 或者說初學者不能學的一本帖!

這本帖就是《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一本“跌落神壇”的名帖

《快雪時晴帖》

我們翻譯下: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 頓首。山陰張侯。

這件手札一共28個字,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寫的是大雪之後,王羲之寫給老朋友的一封信。我們試著解讀下:

老張啊,不久前下雪了,如今天已放晴,你那裡都還好吧,上一個聚會放你鴿子了,很不好意思,你家送信的人不能多耽擱,我就先寫這些吧。

翻譯過來就是這個意思,很普通的一封信,當然關於這篇文章也有不同的解讀,我們就不多介紹了,那個不重要。

這件作品不是王羲之的真跡,那是肯定的,據說是唐朝的摹本,我們今天採用掃描圖放大技術觀看的時候,就能發現這封信摹的水平也不高,沒有王右軍運筆如龍,筆力千鈞的狀態,不管王羲之的書風如何變化,用筆的變化,節奏以及內在氣韻都不會這樣差,比起其他手札中的“巧勁”,這本帖更多的是一種“肥勁”,這種肥勁影響了一個人,讓他的書法走了彎路。

這個人就是乾隆皇帝。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一本“跌落神壇”的名帖

《中秋帖》

乾隆皇帝一生都在學習《快雪時晴帖》,並且將《快雪時晴帖》與《中秋帖》和《伯遠帖》一塊放進自己的《三希堂》當中,甚為寶之。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一本“跌落神壇”的名帖

伯遠帖

可惜的這“三希”當中有“兩希”都是假的。《快雪時晴帖》乃是唐朝摹本,《中秋帖》據說是宋人米芾集的字,只剩下王羲之的侄子王珣寫的《伯遠帖》是真的了。在清朝時候,許多科技方面的技術沒有今天全面,所以很多人認為前兩者都是真跡,這當然也跟欣賞水平和審美意趣不高有關,乾隆皇帝雖然也是得“古法”的一個人,但是他畢生學習趙、董,也僅僅學到了一個皮毛而已。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一本“跌落神壇”的名帖

乾隆皇帝題跋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清人崇尚魏晉,乾隆所藏“三希”皆被認為是晉人遺蹟,所以重而寶之。

接著說《快雪時晴帖》。

唐代的雙鉤法是很牛的,能將細如髮絲的筆觸也能鉤出來,我們看神龍本的《蘭亭序》就鉤的很精妙,有些飛白也能絕好的體現,與其說下真跡一等,不如說跟真跡無二,除卻墨色上的變化。但是有比較“牛”的摹本,就有比較“菜”的摹本。

而《快雪時晴帖》就是這種比較“菜”的。

雖然被乾隆皇帝列為三希之首,但其精妙程度卻遠遠不如另外“兩希”。《中秋帖》用筆方圓轉折極富變化。而《伯遠帖》則完全是王氏一派風貌,無論用筆與結字都極為蕭散、快意,當你在《伯遠帖》上下夠一定功夫,對於晉人風流才能有獨到的認知。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一本“跌落神壇”的名帖

我們放大來看下《快雪時晴帖》,上圖中畫圈的地方顯得極為臃腫,沒有絲毫的晉人風流,也顯得不夠靈巧和精妙,這也是為什麼今人很容易上手的原因,就是因為學起來簡單,對於初學者而言,這種簡單易上手的,恰恰是比較危險的。

這幾個字用筆單一,沒有變化,線條的狀態也毫無變化,基本是一種鋒態,在起筆上也沒有今人空中入紙的勢感,從這一點來看,是一個拙劣的摹本。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一本“跌落神壇”的名帖

同樣的一個“安”字,我們看《快雪時晴帖》中的“安”字與《散亂帖》中的“安”字,在用筆的靈動感與字態上完全不同。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一本“跌落神壇”的名帖

《喪亂帖》中這個“安”字”線條”變起伏於鋒杪,每一個筆畫都極富變化,而《快雪時晴帖》中的“安”字卻顯得萎靡而軟糯,不像王羲之這種大高手所為。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一本“跌落神壇”的名帖

“時晴”兩個字沒有任何矛盾衝突,很平正,這種平正的字在王羲之的筆下也是不多見的。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一本“跌落神壇”的名帖

我們看《蘭亭序》中的這個“時”字,有疏有密,有虛有是,有陰陽,有向背,這才是高手寫的字。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一本“跌落神壇”的名帖

這個字是王羲之的《歲盡帖》中的“晴”字,姿態很優雅,左邊的“日”字比較正,右邊的“青”字不可能還正,所以王羲之將上下兩部分做了一個細小的變化。這個字就會變得極為生動。

而《快雪時晴帖》中的“晴”字,卻無任何變化,像極了“館閣體”當中的字。

其他的字大家可以自行分析,乾隆皇帝一生學習《快雪時晴帖》,他的字確實也很像帖中的字,這比較符合清朝追求平正的館閣體意識。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一本“跌落神壇”的名帖

乾隆《快雪時晴帖》跋文

這個是乾隆在《快雪時晴帖》上的跋文,線條單一,變化很少,沒有學到晉人的用筆風流和蕭散意趣。

學習古人法帖有這種幾種情況:

第一,看到這本帖覺得很容易,很好看,學起來也不難,這一類帖要捨棄,一定是格調不高的。

第二,這本帖看起來好看,但卻極難學,當你發現難學的時候,說明進步的時候就要到了。

第三,對比古人的經典法帖,你看起來比較醜的的帖,也是深度臨摹,說明你的水平還不足以發現其美。

今天就聊到這裡,匆忙寫就的小文,沒有仔細檢查,有不通之處,大家多指點。

另外有一個叫做《書法功課》的號,總抄襲我的文,在此敬告下:

我寫文比較快,寫得也不好,很多時候語句不通順,也常有錯字,你們抄的時候多讀讀,把錯字改掉,不然連錯字、病句一起抄就比較尷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