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讀完《人間失格》以後的感受是什麼?

尋樹人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提到《人間失格》我想這是最先會想起的一句話。

葉藏活在世上,他知道自己與其他人不同,他知道他是一個異類。他無比絕望,但還是要卑微的活下去,他自身的善良不允許他去傷害任何人,所有在絕望中不斷的否定了自己,他以人降生於這個世間,但他是異類,這就是他的不幸與悲唉,所有他要道歉,向自己的靈魂道歉。

我想讀完本書,每一個人都會很壓抑,它將人性的墮落展現在你的眼前,為了是讓我們珍惜現在的生活,對未來衝滿了希望,而不是開篇的那句話。

葉藏和作者很像,他們一樣的脆弱,一樣的敏感,一樣的對於這個世間有著畏懼,一樣的自殺過,不同的是葉藏沒死,作者在第5次的跳河中自身了,我想作者在水中找到了葉藏,也找到了真實與自由吧!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渡過這一生。

感謝


閱讀的魔力


我看過兩遍《人間失格》,一遍是去年讀的電子版,一遍是最近剛看的紙質版的,兩遍讀下來完全是不一樣的感受。

第一遍看的時候是斷斷續續的,因為怎麼也想不通世界上怎麼會有葉臧這麼喪的人,渾渾噩噩的度日,連自己真正想要什麼都不敢表達,只是一味的去討好別人,最終喪失了做人的資格。

第二遍看的時候發現這本書描述的完全就是一部心理的苦難史。就是有人軟弱可欺,不敢給自己爭取什麼;有人就是很喪,喪到連活下去都需要很大的勇氣:有人就是做不到正常人認為的理直氣壯的事情,只能小心翼翼的討好換取生存資源。

對觀照書中葉臧的生活軌跡和人生經歷,其實會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像葉臧一樣走不出童年受到傷害的陰影。

葉臧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大地主家庭,體弱多病只能從書中得到慰籍,從小便明白了人性的虛偽以及殘忍的動物本性,所以他畏懼人,畏懼人與人之間過於親近的關係。他隱藏起真實的自己,獲得了大多數人的喜歡,但很多時候他對於別人的這種喜歡和親近也感到害怕。因為別人喜歡的只是他偽裝出來的自己。

葉臧的家庭還有哥哥和姐姐,作為不受重視的小兒子,他依靠搞笑、討好的方式來博取別人的關注,卑微到連受到傭人的侵犯都不敢跟家人說。這大概就是葉臧身上疏離感的來源,他不喜歡這個受到傷害,軟弱無能的自己,但他喜歡這個世界,希望從別人身上汲取溫暖。

成年後的葉臧逐漸走上了被女人養、為情自殺,抽菸、酗酒、甚至吸毒的道路,最終導致自身的毀滅。但就是這樣一個葉臧,酒店的老闆娘仍然認為小葉是一個神一樣的好孩子。

在太宰治描述的葉臧身上我看到了理解,理解了人內心世界的不堪和苦難是深層次的,我們不必拘泥於外界的眼光,坦然的活著就是一種幸福。



偏執的木頭


抱歉的是在我壓抑的時候看了太宰治的《人間失格》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選了這本

總之看完一遍之後並沒有敢說我讀懂了太宰治

但總覺得很懂葉藏了,作者簡直寫空了我的心思

一切彷彿都已經是最糟糕的了

感覺葉藏隨時都能在黑暗的泥淖裡溺死自己

每一件事情過後 我都覺得這個人大概是活不下去了

生活完全沒有陽光 黑暗 卑鄙 欺騙 層出不窮

我就這樣看著他一步一步萬劫不復卻無能為力

中間停了一個晚上我沒看 但眼前卻一直浮現那個爛醉的青年

會不會因為我沒有繼續看下去就突然的離開這個人間

他實在是太脆弱了 就像快要熄滅的蠟燭 就快油盡燈枯

你每看他一眼就會覺得少一眼

可能在下一秒他就熄滅了

但當你真的再看的時候竟然意外的發現還亮著

他還沒有放棄! 只是依然看不到希望 依舊搖搖欲墜

看到最後的時候葉藏說:慢慢地我對世間不再小心翼翼了。

就莫名感動 眼淚都在眼眶裡打轉的那種感動

大部分人都有一個經不起推敲的幻覺

認為只要換換環境

自己的人生就會有起色。

怎麼熬過來的呢?

成百上千次的自我暗示自我安慰自我肯定

都很難得

直到葉藏病重、父亡,最後回到家鄉的時候說:

現在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

一切都會過去……

我就知道這本書要完結了。

其實我們都一樣

就像今天吃飯 遇到一件特別不可理喻的事情

無從說起 但著實令人氣憤

人和人還是有差距的 這句話不無道理

莫名其妙的人莫名其妙的行為

無解

其實沒什麼是吃飽了睡一覺不能解決的

人們相互欺騙,卻又不可思議地不會受到絲毫傷害,

就好像沒有察覺到彼此在欺騙對方似的,

這種毫不遮掩、大大方方、堂而皇之的互不信任的例子,

在人世間無處不在。

——摘自《人間失格》


是蔡小九啊


人與人是不同的,有的人比如我有輕微的討好型人格,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而寫的,當年聽說作者寫完不久就自殺了這個讓我很震撼,一度覺得自己玩兒完了,但是我後來又看了這個作者的其他作品,比如《小說燈籠》《御伽草紙》之類的我就覺得這位作者是一位比誰都溫柔的人……

當然,如果你讀完並沒有感同身受的感覺,你會覺得你見到了新的世界,原來世界上會有人這麼想,這麼做。

我覺得喪未必是不好的經歷,人在積極中過得久了也需要新的東西,之前有一個問題,是太宰治那麼喪為什麼還會有人喜歡?

我覺得挺有意思的,一個人喪就不能被喜歡了嘛?在我看來,與其說我喜歡樂觀的人,不如說我喜歡經歷過體會過,更能自嘲一般的走出來甚至能來開玩笑的,豐富的人。當然你也要結合日本歷史來看太宰生活的年代是二戰時期左右的日本在這種情況下能積極的鼓勵民眾不要對生活絕望而寫小故事寬慰民眾,卻依舊認為自己幫助了戰爭而認為自己有罪的溫柔的靈魂,實屬難得。

悲劇中蘊含的情感往往更加動人,他是具有悲劇精神的人,他的作品裡無不展現著生而為人的高貴,那種如小草一般的生命力,雖然我一身傷痛孑然一身,我也要好好的活下去啊!

但是同時也不要因為覺得喪就不喜歡他了,也不要媚俗,一起刷一些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真的沒必要,你永遠是你自己,你喜歡就是喜歡,你討厭就是討厭。平常心看待這本書就好。


螢火先生M


《人間失格》是我讀的第一本日本文學書籍,很不文藝地告訴你們一個事實,我是初中暑假用手機看完這本小說的,在那些炎熱天裡,我在自己房間裡,在空調底下,這本奇特的書,一開始就吸引了我,我以前從未看過如此之奇特的書,先是書名,我就被深深吸引,故事的內容視乎很合我的胃口,加之敘事風格別具一格,所以我很快看完,看完之後感觸最深的是:這小說不簡單,真的很不簡單,回味無窮,那些故事細枝末節在我腦海中不斷迴盪,這本小說把人物心理剖析得很深,很真實,有趣,其實我讀這本書不覺得壓抑,更多是感受這本書的樂趣,彷彿自己就是主人公阿葉一般,感受他的生活,他的心理,讓讀者做了一回阿葉一樣,就是這麼一本書,有趣加怪誕,故事風格很平緩,像是娓娓道來一般,可是你能感受到其中的力量,感受到字裡行間的溫度!


吾乃不羈


關於《人間失格》,以前總是在別人口中聽說,他們或無意或有意識的向我說著這本書大致的模樣,然而他們總說,這是作者的一本教人如何一步步走向自殺的書,雖說是一本好書,卻並不推薦我去看。因為好奇,終於沒忍住在前不久把它買來,並於昨天將它啃完。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是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據介紹小說發表的同年作者自殺身亡。

小說以作者看到主人公葉藏的三張照片(童年、青年、壯年)為開序,隨後發表了自己的三篇札記感想,並以葉藏的視角描述如何將自己一步步邁向喪失做人資格的人生之路。整部小說呈現著灰暗的色調,以及主人公扭曲的人格,作者更是充分而又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和想法隱藏在葉藏的人生遭遇中,借葉藏的獨白來抒發自己的內心世界。



這是一種寫作方法,只是我不明白的是為什麼一個人會扭曲到那種地步,從一開始就各種淪落,在成長的路上,不斷地放逐自己,並經歷著自殺、酗酒、到後來用嗎啡麻痺自己,再到後來的第二次自殺,並最終被身邊的人送進了精神病院。


這是一個人格不斷毀滅的過程,從一開始的自我否定到後來為了生活而不斷做出讓步,最終走向人格扭曲。不得不說,他是可憐的,因為他的世界從來不被理解,因此他更是孤獨的,就連看似最好的親友面前他都在不斷地偽裝自己。他厭惡這樣的自己,同時也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所謂的美好與真誠。雖然他所有的迎合都最終告訴自己註定是失敗,可是作為人他知道自己與身處的世界格格不入,也懶得去融入,因此他自殺,一次兩次。

因為每次過激的舉動,他最終被送進了自己想象中沒有女人的地方,精神病院(據介紹哪裡沒有女人,連醫生都是男的)。根據後記所書,葉藏在精神病院將自己的前半生寫成文字並和三張照片打包一併寄給了酒吧的老闆娘。作者再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收尾,說真的還是很明智的區分了自己與葉藏的關係(並不相識),但恰恰因為這所謂的不相識讓人更加肯定作者的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和人生經歷。

或許作者和葉藏有所不同,但最終還是步伐大致並且殊途同歸。寫完小說並在發表同時選擇葉藏最初的自殺方式:投水。故事整篇籠罩著無可奈何的痛苦,然而作者的最終選擇不免讓人覺得唏噓!怎麼會有人就這麼不堪的渡過了自己一生?

所謂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他到底做錯了什麼?生錯了時代?生錯了家庭?還是說他本不該來到這個世上?我想不通的是,他那麼清醒,卻又為什麼要那麼放逐扭曲自己,人生在世即使全世界辜負了你,至少我們作為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對自己好一點呢?!或許吧,他就是太清醒了。

作為讀者我和葉藏終究不是一類人。只是因為閱讀住進了靈魂,所以我能感同主人公的所有身受。然而對於這本書我同樣是那麼一句話:書是好書,但是並不適合所有人看,因此不推薦。


夢歸秦淮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的自傳體遺作,寫完這本書的那一年,他便與情人投河自盡,享年39歲。太宰治與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並列為日本戰後文學的巔峰人物。

太宰治一生都在懷疑與否定中度過,也在懷疑和否定中結束自己的生命。他的死亡與出生都在同一天,在日本被稱為櫻桃忌。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借用葉藏的內心獨白來書寫自己的心路歷程,葉藏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太宰治本人。

葉藏一輩子都在自我和世人的角色裡徘徊不定,小丑的扮演讓他痛苦不堪,他藉以在酒精和嗎啡之中麻醉自己。他願意做回一個普通的正常人,但是卻沒有勇氣面對這虛偽的世界。

在《人間失格》中,太宰治寫下過:

“我知道有人是愛我的,但我好像缺乏愛人的能力”,“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樣的句子,而《人間失格》的書名也意味著失去做人的資格。

回顧他的一生,似乎把毀滅生命當成了自己的事業,從二十歲起五次自殺,有三次是跟女人一起殉情,最終在四十歲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太宰治從小缺乏家庭關懷,生性敏感,厭惡自己出生富豪家庭的身世卻一生在經濟上難以脫離家庭的支持,這些都最終促使他徹底走向虛無。

太宰治的作品,從來是毫不掩飾地向人們披露自己失去人格的罪惡感,顯示了自身的誠實;他用華麗的文筆和幽默風趣的語調將自己的苦悶調侃地寫出,使讀者讀來並無太多的距離感。

但這部作品同時也告訴人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要有愛的能力,要有做人的能力,一個人最大的成功,是活出自己,而不是消極的選擇逃避,逃避活著,逃避生命,逃避現實。





塵世的雪


《人間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在1948年發表的中篇自傳體小說。小說以“我”看到主人公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作為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手記分別與照片呼應,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的壯年時代的經歷,描述了主人公是如何一步步喪失為人資格的。

因為是自傳體小說,所以主人公葉藏的人生遭遇,以及內心獨白,其實也就是作者自己的人生與思想。在發表該作品的同年,39歲的太宰治自殺身亡。

讀了《人間失格》,有書君感受最深的,就是關於孩子成長方面,作為家長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一、 家庭氣氛會決定孩子一生的情緒。

在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中,主人公葉藏家庭比較富裕,他長得十分帥氣,而且聰明靈氣,連同學都說他“會被女人迷上”。可以說,上天發給葉藏一副好牌。

葉藏生活在一個有著十幾口人的大家庭。他從小體弱多病。他從沒有感到過飢餓,一來是因為腸胃不好,二來他從沒有感到過吃飯的快樂。

書中描寫他們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飯的時候,用餐的房間很昏暗,而且全家人面對面排成兩列,每個人都是默默地埋頭只顧吃飯,令小小的葉藏感到“不寒而慄”。甚至有種“低著頭向在家裡蠢蠢欲動的亡靈們做祈禱”的感覺。

他吃飯,只是出於大人的一種恫嚇:不吃飯就會死。

有書君覺得:飯桌上的氣氛就是一個家的氣氛。飯菜裡,包含著一個家庭的溫度。

好的家庭環境,醞釀一種快樂和睦、溫馨甜蜜的家庭氣氛。在這樣的氣氛中生活,孩子身心才會健康。再者,家庭成員的相處模式,也會直接影響孩子以後為人處事的態度及方法。

而後來葉藏性格孤僻、自卑,就是從小在冰冷的家庭氣氛中薰陶出來的。

葉藏最糟糕的童年記憶,就是被家裡的傭人性侵。這成為他一生揮之不去的心裡陰影。他看到了人性的惡劣與卑鄙。

為人父母者,我們一定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快樂的生活環境。避免孩子受到身心上的創傷,這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二、 不要讓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

葉藏小時候,雖然生活在農村,但是他的父親是一位政黨要員,家裡還有男女傭人,家庭條件並不錯。

但是由於家庭裡他最小,不受人重視,因此他就靠著扮演滑稽相逗人發笑,來刷存在感。“那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葉藏心裡想。

我們可以相像,葉藏內心對人類極度恐懼,但是卻無法擺脫人類而生存,因此,他只好拼命察言觀色,取悅別人。照相時,他極力在別人正經八百的時候,故意歪扭著臉裝出一副笑臉。

他還會在大夏天洗完澡後,把姐姐的棉套袖戴在睡衣的袖子裡,裝作在裡面穿了一件毛衣,用“不倫不類”的裝束引起別人的注意及發笑。

他非常怕別人批評自己。“一有人說我不好,我便覺得自己的的確確做了一件讓人誤解的事,總是默默地接受別人的指責,內心裡恐懼得簡直要發瘋了。”

因此,在後來父親問孩子們要什麼禮物時,葉藏也屈從了父親的意願,要了本不想要的“獅頭面具”。

父親非常高興,而且還表揚了他。這件事,更讓葉藏覺得,迎合大人的意願給自己帶來短暫的滿足感。卻不知道,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小小的葉藏慢慢失去自我的過程。

討好型人格,貌似沒脾氣,對人友善,但是這是一種含有強烈自我犧牲成分的做法。這樣的人,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委曲求全,換取他人的認可。在得不到相應回應的時候,他們又往往非常痛苦。

如果這種與人相處的模式成為這個人主要的、唯一的、持久穩定的僵化模式時,就會構成人格障礙。

因此,孩子小的時候,太聽話反而不一定是好事。孩子對這件事是怎麼想的,他真正的訴求是什麼?如果過分強調讓孩子聽話,孩子為了迎合大人,會掩蓋自己真實的意圖及想法,時間長了,會讓孩子形成怯懦、沒有主見等人格。

書中的葉藏就是突出的“討好型人格”,他習慣上逆來順受。後來目睹妻子被強姦時,竟然選擇逃跑。而這種折磨致使他喝酒買醉來麻痺自己,最終走上窮途末路。

三、不要忽視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壞朋友”的作用。

在主人公葉藏的成長過程中,他的一個壞朋友——堀(kū)木正雄成了引導他走上岐途的元兇。

葉藏上了東京的高中,他不想住在集體宿舍,就讓醫生給開了一張假的病歷證明,住到了父親在東京的別墅。

父親每個月只在別墅住一、兩個星期,父親在時,他就早早離開家去上學,或者偷偷去學畫畫。父親不在時,他就整天不出門,用看書和畫畫打發時間。

去畫廊學畫畫時,葉藏認識了比自己大6歲的堀木正雄。因為初來乍到,又由於葉藏天生內向的性格,因此,適時出現的堀木正雄,是嚮導,也是他人生路上“最好”的“師友”。這段時間葉藏跟著他學會了吸菸、喝酒、逛妓院。沒錢的時候,就拿東西去當。

葉藏後來只有睡在賣淫女懷裡時,才會有一種安全感。他為此感到下流,但是卻無法自拔。正是因為這種罪惡感,他覺得自己是墜落的,也是背離自己的人生信條的。

以致後來,葉藏身邊出現了好多女人。當他與一個詐騙犯的妻子偶然相遇時,因為同樣的貧困,因為同樣的生無可戀,兩個“同病相憐”的人,竟然一同相約去投水自殺。最可笑的是,葉藏甚至不知道這個女人叫什麼名字。

後來女人死了,而葉藏被人救下,他也差一點因此入獄。因為事件性質太惡劣,葉藏被學校開除。他離著深淵的邊沿越來越近。

如果不是堀木正雄帶葉藏接觸花花世界裡的那些汙濁和骯髒,葉藏也不會在“失格”的路上越走越遠。

還有後來葉藏的妻子良子被強姦,堀木正雄首先看到了,也只是把葉藏叫來偷窺了一下。

葉藏骨子裡的怯懦與恐懼,竟然驅使他迅速逃走!這時候,堀木正雄跑過來對葉藏說了一句“……你要原諒阿良,因為你自己都不是一個正經貨色……”

壞的朋友不會為你兩肋插刀,也不會雪中送炭,只會傷口上灑鹽、雪上加霜!

葉藏因此終日買醉。為了戒除酒癮,他聽從了藥店老闆娘的話,開始注射嗎啡,併成癮,後被人送去精神病院,自覺自己越來越不像一個人。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十幾歲的年紀,“三觀”還沒有形成,心智發育不成熟,社會經驗欠缺,這時候最容易受周圍人的影響。

又因為缺少必要的辨別能力,尤其是一些壞朋友,比好老師起的作用要大得多。這樣的壞朋友,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讀完《人間失格》,有書君的心情是沉重的。葉藏本是一個高富帥,卻因為傷人的家庭、人格的扭曲,以及壞朋友的挑唆,他越來越墮落,無法完成自我救贖,又無法接受殘酷的現實,最後被人送去瘋人院。甚至作者本人最後也選擇了投水自殺。

其實人生不易, 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我們要把不幸的“荊棘”砍下點燃,讓它的火光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人間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一部極具影響力的作品,同時也是一部充滿悲劇色彩的作品,作者在完成該作品後不久便自殺,就如同《人間失格》中的主人公大庭葉藏一般,最終選擇自殺這種方式掙脫人間的枷鎖。

《人間失格》據傳是作者太宰治的自傳,小說主人公大庭葉藏便是作者一生的縮影。小說主人公一生都充滿著悲苦,悲劇色彩也充斥著他日復一日對生活的掙扎,但主人公這種無邊的悲苦皆是由他自己一手造成的。換句話說,便是“不作死就不會死。”

主人公大庭葉藏出生在一個上流家庭,但這種優秀的家庭背景並未給他帶來光芒,反而大庭葉藏還要硬逼自己戴上面具虛偽地面對這一切。他在同學們面前搞笑、滑稽,以笑臉相迎,不料卻被看穿,漸漸地,他墜入啦煙、酒甚至毒品的深淵,不見天日,這在他看來卻是一種“逃離”。

自救?他也想過自救。他愛上了一個女人,他渴望從她這得到解脫,得到打救,可這一切都顯得如此的無力,甚至親眼目睹自己的妻子被凌辱都無力阻止。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不管是太宰治還是大庭葉藏對此感到幸運,或許最終選擇自殺,也是一種解脫吧。


白日夢遊家


前一段時間,我除了讀書什麼都不能做,一個多月內讀了七本書,其中就包含《人間失格》這本,其實我去年就買了這本書,但忙碌於工作生活,一直放在箱子裡封塵,直到幾個月前重新拿起書靜下心來讀。

我註冊這個頭條號第一篇作品就是關於這本書的,今天刷頭條遇到這個問題,談談我的看法:

《人間失格》這本書可以說是作者太宰治的自傳小說,看遍了社會的人情冷暖,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意義,為了躲避現實而開始不斷沉淪,藉此提出出身為人的最真切的痛苦問題。小說裡別人這樣描述葉藏:即使喝酒,也是個像神一樣的孩子。即使縱情聲色,但他內心裡還是個迷茫的小孩子。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主人公葉藏出生於殷實富有的家庭,有著聰明的頭腦,與眾不同的他無法理解周圍的一切,也無法融入在別人看來正常的生活,想逃避卻不能,努力去迎合別人讓別人開心,自己卻陷入痛苦中。於是他用叛逆誇張虛偽的行為掩飾他內心的厭惡害怕痛苦。雖然他生性善良,卻因為“怪異”的性格而不斷傷害別人,也使自己不斷受到傷害。


長大後的他,選擇自甘墮落,酗酒,吸毒,與女人鬼混,以此來麻痺自己。逃避現實生活,卻始終無法向他人傾訴內心的痛苦,用各種方式來使自己的生活糟糕。

人間失格人間失格,失去做人的資格,葉藏覺得自己失去了做人的資格,這是何等的絕望,是他真的沒有資格做人了還是不願意苟活,不願意做“人”?他鄙視這個世界,看到了世界的黑暗與虛偽,他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做“人”,而是為了赴死。

小說裡別人這樣描述葉藏:即使喝酒,也是個像神一樣的孩子。即使縱情聲色,但他內心裡還是個迷茫的小孩子。

有人說:人間失格的內容很簡單,就是一個缺愛的男孩始終無法變成一個男人,最後痛苦自殺的故事,或許更悲傷一點。

我覺得,人經歷的越多,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越深,大部分人看到的是這世界的溫暖,是人生的美好,是希望,而這些人會抱著希望去生活,去隨波逐流,還有一些人,看到這個世界的黑暗,陷入痛苦中無法自拔,在痛苦中折磨自己,慢慢失去希望,直至絕望,最後結束悲慘的人生,太宰治,或者葉藏,或許就是後者,不被大部分人理解,不被認可,在痛苦中掙扎,最後自殺。

讀者不必去批評他,不必去拿他與自己做比較,覺得生活美好的朋友,祝願你的人生沒有痛苦,陷入低谷的朋友,也請不要失去希望,不要失去信心,生而為人,無論如何都要走一遭,日子怎麼都會過,世界不會因為你痛苦而對你敞開一面,你能做的只有去努力讓糟糕的生活變得好一些,再好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