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5歲了,很懼怕死亡,怎麼辦?

青沙白鳥


同情理解。如果非得要說不怕死,那也就是在生死一念之間。其實面對死亡,尤其是步入老年後,該退的退下來了,該歇歇也可以歇歇了,終日無可事事,滿眼都充斥寂寞孤獨,每天早上眼一睜心裡就琢磨明天會不會再醒過來。試想,整天置身於這樣提心吊膽的恐驚之中,每天都在傻傻地掐算自己哪天會壽終正寢,雖說“黃泉路上無老少”可以聊以自慰,但畢竟歲月不饒人啊!總得有個先來後到嘛!老哥,你說是不是?

既然“是禍躲不過”,那就不東藏西躲了,幹嘛自己和自己較勁呢?該吃就吃,該喝就喝,該玩就玩,該樂就樂,天道有輪迴,誰都有生命歸零的那一天。

趁現在身體還行,培養點興趣愛好,忘掉以前的身份,忘掉以前的年齡,忘掉以前的恩怨哭笑,打起精神,過好餘生的分分秒秒……

記住一句話:聰明難,糊塗更難!


沉浮15831


怕死和你多大年紀沒關係,有的人活100多也不想死不是?不光是你,醫院裡查出癌症晚期的患者,哪個能坦然面對?上刑場的死刑犯哪個不是痛哭流涕?年紀越大越怕死,因為她知道死亡離他越來越近,甚至睡一覺可能就再也醒不過來了,這很正常。年輕人難道就不怕死麼?只是因為從來沒考慮過死這個問題,覺得離自己還很遠,並不是不怕。我記得以前有一次大便老是出很多血,網上一查可能是直腸癌,心裡也怕的要死,吃不好,睡不著的,最後去院裡查原來是痔瘡,當時的心情立馬變得輕鬆起來。還有一次也是腦袋疼,剛開始以為是感冒,吃藥也不管用,甚至感覺裡面長了個東西,疼得厲害,上網一看可能是腦瘤,顱內高壓,有一次嚇得夠嗆,甚至連手術相關細節都查了,最後去醫院一查血脂高,吃兩盒藥就好了。因為我沒有信仰,過的渾渾噩噩,所以怕死,當你真的活明白了,一切都看開了,也就沒那麼怕了,人一定得有自己的信仰才行,比如以前的革命烈士,面對死亡都能笑著面對,因為他們心裡有信仰,生死在信仰面前根本就弱的不值一提,相信我去追求自己的那份信仰吧!


南極駱駝65


去年在醫院放療期間,看到一個老爺爺來醫院放療,雖然坐著輪椅,但精神很好。知道多大了嗎?91歲了。什麼癌,沒敢多嘴去問,看定位的模子,在下腹部位置。所以,人都怕死。有人總會說,如果要是得癌了,就不會化療放療,聽天由命,治療會加速死亡。實際我想說,如果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人的求生欲會顯露無疑,每個人對世界都是留戀的。看到這麼大年齡的都在這麼努力,我還有什麼理由放棄?珍愛生命。


失了脾氣的女鬥士


你之所以開始懼怕死亡,是你知道自己現在75歲了,潛意識裡就感覺自己快不行了,還有很多東西放不下,不捨得,越是這樣想,你就整天活在恐懼當中,沒有人可以長生不死,總有離開這個世界的一天,只是早一天和晚一天的區別,既然無法強留,那就順其自然吧!


情殤73244411


誰都沒法幫你,75歲了。怕死很正常,只要是個正常人任誰都怕死,只是早死晚死總有一死,誰也無法改變,不會因為怕死就不會死,有人要出來必須得有人要進去,來回循環,自然規律,75歲了。算高壽了。不要想得太多,心態放寬,心情放鬆,活一天算一天,


家庭祥瑞


懼怕死亡應該是人們最大的恐懼了,誰會不怕死亡呢?就像我經歷過父親過世後,經常會想到一句話,沒直面過死亡,如何看淡生死呢,而直面過死亡,又如何能看淡生死呢。

能做的,就是活在當下,不辜負每一分每一秒。自我的這個生命無比的珍貴,生兒為人,是上天莫大的恩賜,為人父母,為人子女,為人好友同學,為社會各種職責,除了這些社會親情角色外,最重要的,是為自己,這一生,可有真正的開心喜樂,可有回頭看時深感虛妄的光陰。若,這一生如此充實,愛也愛過,恨也恨過,瘋狂過,溫暖過,踏實細膩恣意的生活過,那麼要回家的那一天來臨,又有何懼呢[祈禱]


不完美關係


說怕死是自找煩惱,說不怕死,那是自欺欺人。關鍵是心態。生死不由己,只能順其自然。想壽長必須要有健康身體,活著的人,自己所能做的就是愛護好自己,注重保養和鍛鍊,科學生活,熱愛生活,愉快的活好每一天。身體和壽命是相匹配的,只長壽,沒有好的身體,活的沒有質量,長期疾病纏身,那是活受罪。


老君兄


死亡和衰老是我們必須會經過的。死亡的本質是強烈的生存意志與有限的生存能力之間的尖銳矛盾。對於死亡的恐懼我們可以這樣做。

1.改變自我認知方式。如果只是我會死,你不會死,我焦慮,既然大家都會死,這很公平。而且我們不是馬上會死,我們擔心一分鐘,只會浪費一分鐘,為什麼不去享受一下美好的時光呢。

2.增加增強自尊,淡化自我意識。

多數個體沒有意識到自己死焦慮過高的原因就是過於關注自己,他們實際上畏懼的是自我的喪失。因為人所畏懼的並不是死,而是怕失去自己的所有物,他的身體,他的自我,他的財產和他的身份,以及對美好的世界和幸福的感覺,所以需要對自然的敬畏正是對“自我”的淡化。淡化“自我”是最好的超越死亡,戰勝死亡恐怖的途徑。通過投身於能夠為他們提供一個有意義和持久穩固的社會文化組織通過將個體融入到集體組織之中,從而淡化了自我,獲得了一種超越死亡的體驗。

所以我們可以在於家庭成員以及社群、夥伴的相處中,多給與幫助和指導,因為這種付出不僅能體現自我生命昇華,還能夠進行美好品質的傳遞,因為血脈已經傳遞,精神的傳承是超越死亡和生命的方式。

3.可以去了解一下宗教著書。研究表明,宗教可以緩和死亡的壓力。推薦南懷瑾先生的《禪語》。

4.多讀書和看電影。各個國家和世界的死亡態度有不同的文化基礎,這些信息的交流交融能夠緩解人的焦慮,尤其是真善美的價值觀給自己對死亡的思考會有進一步的沉澱。


葉沉


進入這個階段每個人都怕死,他們不會說出來,因為說了也沒用,你現在活在三維空間,死了可以回到二維空間,死亡只是思維跟軀體的離合,死亡後你的思維將回到二維空間,會看到以前你熟悉的人,因為沒有軀體的關係,你說話他們聽不見,你從興奮的吶喊他們名字到絕望的閉嘴,因為你知道無論你怎麼說,他們都聽不見,你得思維就這樣任意飄動著,直到遇到一個物體能讓思維靜靜的吸引你去跟它結合,然後你的記憶清零,一個新的你重新回到三維空間,希望能幫到你


廣西阿國


童年時希望自己快快長大成人,到中年時開始感嘆時光過得真快,希望能回到曾經快樂的童年時光,到五十多歲後隨著身體機能的下降,做點重體力事時開始有點力不從心,看到有的人六十多歲就開始因病而離開人世。進而聯想到自己和他們之間的時間差,而開始珍惜時間,開始關注健康,俱怕死亡,這些都是人之常情。我今年五十三歲,思想是:少點關注錢財,多點身,心健康鍛鍊,認真快樂過好每一天。這也是我對廣大的五十歲以上人員的箴言。歡迎大家點贊關注,評論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