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胤禵手握重兵為什麼沒反,甘心交出了兵權?

歷史是什麼


非常樂意回答和分享我的看法

《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胤禵手握重兵為什麼沒反,甘心交出了兵權?

首先:胤禵是康熙諸多皇子中的佼佼者,傳說康熙"九子奪嫡"中,康熙百年之後,胤禵繼位的呼聲最高,以至於後來雍正稱帝后,紛紛傳說雍正篡改了"正大光明"匾後的遺詔。

胤禵(ti)也叫胤禎(zhen),是康熙的第十四子,是清世宗胤禛(雍正)的親弟弟,後來雍正登基後,為避諱改名為允禵。

康熙在世時,胤禵很受寵愛,他從小聰明伶俐,心直口快為人剛正,表裡如一文武兼備。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胤禵被康熙任命西征統帥領兵出征西藏,事後證明胤禵做的相當出色,康熙很滿意,這可以看成是康熙考驗接班人的舉動,無疑胤禵是成功的。   

胤禵出征西藏,當時他手握清朝重兵至少十幾萬,在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也就是胤禵手握重兵出征西藏第四個年頭,老爸康熙突然駕崩,雍正在朝迅速搶班奪權,胤禵得到康熙帝駕崩消息後,為何他沒有造反而是乖乖交出了兵權呢?這正是題主很疑惑的問題,接下來小編為你解開這個謎團。

原因如下:

其一:其實不是胤禵乖乖交出兵權,實在是事情太突然,胤禵也想不到在老爸身邊的四哥和隆科多出手如此迅速,讓他始料不及,

公元1722年五月,康熙去世,雍正和隆科多舅舅(隆科多的姐姐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隆科多的姑姑又是康熙的生母,隆科多是康熙的表兄弟又是小舅子,好亂的輩分)  

 二人在康熙死後第二天就密謀好了,派得力親戚延信火速攔截往回走的胤禵,交待延信見到胤禵把他的大將軍印信先收了,把老爸和他的所有奏摺、所有硃批諭旨及家信全部收繳,然後封存送回。同時囑咐延信,這事要做的果斷和隱秘,不能讓任何人知道。  

其二:胤禵悲憤交加的進京了,但宮中一切都不在他的掌控中,軍權沒了,光桿司令一個,他還有什發言權呢?  

他抵京後,在景山壽皇殿拜祭老爸時,見到雍正,他不肯下跪,侍衛官拉錫見此僵局,連忙拉他向前下跪。他大發雷霆,怒罵拉錫,併到雍正面前,斥責拉錫無禮,說:“我是皇上親弟,拉錫乃下賤之人,若我有不當之處,求皇上將我處分,若我無不當,求皇上即將拉錫正法,以正國體。”  

其次;至於老十四為什麼沒反,還有三點原因:

第一他沒機會反。雖然他手握重兵,但後勤補給卻要靠後方時任川陝總督的年羹堯,只要年羹堯給他斷糧,他的三十萬大軍就會不戰而潰。第二他沒有理由反。這時候雍正已經登基,他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雍正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登上的皇位,如篡改詔書、弒父奪位等。這種情況下,他若率領三十萬大軍打回京城去,就是亂臣賊子,天下人可共討之。

最後:九子奪嫡的年代,

英武一時十四阿哥的命運,在爭奪皇位的路上,仁慈講道理是很愚蠢的事情,沒有果斷出手,放棄兵權是造成老十四最大悲劇的根源。

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幫點贊吧!持續更新,歡迎關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京宿一方


老十四胤禵肯定是不甘心交出兵權的。很多人認為胤禵沒有反是因為陝甘總督年羹堯、以及管著西北大軍糧食的李衛,這其實只是表面原因。其實,他之所以手握重兵沒有反,最重要的還是被八爺坑了。因為等到他反應過來的時候,雍正已經做上皇帝了,此時雍正早就提前佈置好了,他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有句話叫做先發制人,後發則受制於人。老十四吃虧就吃虧在這裡,他雖然手握十萬大軍,但是距離京師太晚,加上八爺有意封鎖消息,這使得他在關鍵時候沒有辦法做任何事情。

按理說老十四和老九、老十都是八爺黨的成員,老十四手握重兵於西北,而老八等人則在京城相機行事,他們內外配合,是很難有人可以撼動他們的。只可惜風水輪流轉,老十四原本這個不起眼的阿哥在康熙晚期的時候越來越受重用,而老八這個名義上的老大則聖眷不在,這使得兩個人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老十四慢慢有了奪嫡的資本,更有奪嫡的心思。在諸皇子爭奪大將軍王的時候,老十四聯合其自己的同母兄弟雍正,讓雍正舉薦他做大將軍王。這使得八爺開始不再信任老十四。比如老十四做上了大將軍王,老八為了牽制老十四,派出了很多人暗中掣肘於老十四。

八爺黨內部的分裂收益最大的便是雍正。原本雍正是八爺黨的頭號競爭對手,可是隨著老十四的崛起,八爺的重心開始放到老十四身上。老十四確實能力還行,在西北不僅策反了八爺的人,更是在康熙大壽之前打了一個大勝仗,並派人送出天石給康熙賀壽。

老八等人見此情景,當然是非常害怕的。他們擔心老十四繼位,所以他們趁著康熙大壽,弄出給死鷹事件。這個事情極大的刺激了康熙,加劇了康熙的死亡,而遠在西北的大將軍王老十四自然弄不清楚北京的情況。畢竟他的父皇還在過大壽,他怎麼能想到自己的父親突然就死了呢?

八爺黨由於大部分的精力都被老十四吸引走了,所以在關鍵的時候,他們對雍正是疏於防範的。這種情況下,雍正便抓住機會登上了皇位。只要雍正做了皇帝,情況立馬就反轉了。不要看老十四兵馬多,在和平的時候,兵馬再多也做不了事情。因為老十四的部隊離北京城太遠了,即使他的手下願意跟著他回北京,也是不可能撼動雍正帝位的。雍正只需要下令川陝戒嚴,李衛斷掉他的糧食,老十四也只能有心無力。

如果老八能夠和老十四保持良好的關係,老八提前知會老十四一聲。老十四以大將軍王的身份,年羹堯、李衛等人是不能奈何得了的他,畢竟年羹堯沒有聖旨的情況下,根本不敢放手和老十四對著幹。一旦老十四在康熙病危之時帶著兵會北京,這種情況下雍正即使做上了皇帝,也是難以坐穩的。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康熙五十七年,皇十四子胤禵拜大將軍王西征,手握重兵。為何在康熙六十一年沒有效法明成祖朱棣兵臨城下、武力奪權,而是甘心交出了兵權?這裡面的原因很複雜,這裡就先挑幾個主要的原因說一說。



兵者,國之大事,手握重兵之人如果失去控制,一旦產生非分之想,武力奪權在所難免。清聖祖(康熙)作為皇帝而不僅僅是父親,對兒子也同樣是要防備的,尤其自身處於垂暮之年,如果不對兒子擁有的兵權加以控制,誰也不敢保證兒子不會產生非分之想,提前武力逼宮上位。因此,康熙五十七年,康熙拜胤禵為大將軍王時就已經留了後手。簡單說就是軍隊交給了胤禵,但是後勤補給卻交給了和胤禵不是同一條戰線的清世宗(雍正)。換句話說,胤禵麾下軍隊的後勤補給是由雍正的鐵桿小弟兼大舅哥年羹堯轉運供應的。一旦雍正斷了後勤補給,胤禵手中的軍隊要麼餓死,要麼縱兵搶掠。餓死肯定是沒機會當皇帝的;縱兵搶掠,從青海、甘肅一路搶到北京,想必官心、民心也基本喪失殆盡了,還能堂而皇之當上皇帝?




其次,清朝沒有常備的機動野戰部隊,一旦出現戰事,往往是由各地綠營駐軍、甚至駐防八旗(較少)臨時徵調、集結。換句話說,胤禵麾下的軍隊並不是他一手帶出來的,更不是他的私家軍。而且,這支軍隊的各個作戰單位之間原本是不相統屬的,其統率者當中不乏皇帝的死黨和其他勢力的代表。如果是用於國家層面的對外作戰,在皇帝的認可之下胤禵自然是可以指揮得動的。但是,如果用於反叛奪位,胤禵還能不能指揮得動,很難說。



再者,即便胤禵通過其他方式真正控制了這支軍隊。也未必就能夠兵臨北京城下武力奪權。為什麼?因為胤禵麾下的軍隊只是清朝常備軍的很少一部分。各地駐防的八旗和綠營軍隊的數量是其幾倍甚至十幾倍,而這些軍隊是受朝廷而不是受胤禵節制的。換句話說,如果胤禵率軍武力奪權,彼時的雍正並不是無兵可調。胤禵麾下這支軍隊如果從青海、甘肅,一路打回北京,且不說非戰鬥減員,這一路打下來,到北京城下還能剩下多少?一路作戰的疲憊之師還能否對抗裝備精良、後援充足且以逸待勞的京畿駐軍和勤王之師?很難說。



此外,還有一點。清朝將領出徵是不帶家眷的。其實,這也是歷朝歷代的慣例。一來,帶家眷不方便;二來,有人質的性質。因此,康熙六十一年時,胤禵自家的家眷以及主要將領的家眷實際上已經成為了雍正手中的人質。即便胤禵為了皇位不顧家眷死活、孤注一擲,其麾下的將領也願意犧牲全家老小賭這一把?正所謂投鼠忌器,胤禵和麾下的將領們不得不掂量掂量。



在權衡利弊之後,胤禵選擇了認輸,起碼是短期內認輸,以等待時機。話說回來,胤禵不認輸又能如何?胤禵赴京之後,雍正轉頭就讓自己的鐵桿小弟兼大舅哥接管了這支軍隊,從此這支軍隊和胤禵再也沒有任何關係,胤禵也從此淪為刀俎之上的魚肉。說到底並不是胤禵不想反而甘心交出兵權,而是沒有反的條件,不甘心也得甘心。


不務正業歪醫生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康熙病逝,四阿哥胤禛登基後震呆了沉浸在皇帝夢中的十四子,他還沒回過神就接到新帝旨意,把大將軍印務交給平逆將軍延信,立即動身回京,抵京後即被雍正軟禁。十四子參與奪嫡鬥爭的活動至此驟然落下帷幕!!當時雍正也在那兒,十四子望見了,正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本來奪取江山大有希望,不想今曰屈為臣子,心中怒火萬丈!只得含憤忍辱遠遠地給皇兄叩頭,但情緒極壞,無論如向也不向皇帝表示祝賀和親近。雍正為示大度,向前將就他,他還不動彈,侍衛蒙古人(拉錫)見此僵局,連忙拉他向前。待到離開皇帝,十四子就責罵拉錫。


茹叔敬


多爾袞比他牛逼吧 公認的吧 多爾袞都沒沒做的事他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