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苏共领导人关于美军战俘问题的质问,彭德怀一言不发

志愿军入朝后,经过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五次大的战役,共歼敌23人,其中歼灭美军8.8万人,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的战局。此时,我入朝志愿军高达120万人,人民军也增加到34万人,而“联合国军”为69万人,我在兵力规模上有优势,但敌军在装备、海空军和后勤供应上优势明显。因此,双方都难有大的突破,从而僵持在“三八线”附近。从1951年7月10日开始,朝鲜战局出现了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局面。

面对苏共领导人关于美军战俘问题的质问,彭德怀一言不发

1952年8月,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主要是为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向苏共请教,并谋求援助。在访问中,也谈到了朝鲜形势,特别是国际舆论瞩目的遣返战俘问题。中国代表团向苏共领导人介绍说,中、美、朝三方在移交战俘数量上出现了一些分歧,美国人耍了一个花招,在数量上偏向于朝鲜,诱惑朝鲜同意,从而挑拨中朝关系,我们不能上美国人这个当。

9月1日,彭德怀等中朝联军领导人抵达莫斯科,通报有关朝鲜战局。

3天后,苏共领导人约见中朝联军领导人。这次约见规格很高,实际成为三国高级领导人的集体会见。

苏方表明对停战谈判的态度,说:“没有必要同意美国的方案,这是立场问题。关于遣返战俘,可以扣留美军、南朝鲜一样比例的战俘,或者扣留比例少一半的战俘,直到交换完毕。”

面对苏共领导人关于美军战俘问题的质问,彭德怀一言不发

几天后,苏共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邀请中国代表团。这次会谈从一开始氛围就有些蹊跷,中方出席会谈的有代表团正副团长和彭德怀,苏共则是全体中央委员出席。

在就“一五”计划简单地交换意见后,苏共领导人突然表情严肃地问彭德怀:“你们是不是在朝鲜杀过俘虏?你们知不知道国际上有公约不许杀俘虏?”

大厅顿时静寂无声,众人把目光集中到彭德怀身上。彭德怀不动声色地坐着,不作任何解释或回答。之后,苏共中央委员跟上来追问:“杀过没有?”“杀了几个?”“请正面回答。”

彭德怀仍然不发一言。很显然,这次会谈是有预谋地安排,苏共中央听信不实之词,准备集体会审彭德怀。

苏共要人们急了:“你不能不表态。只要说一句话就够了:杀过,还是没有。”

任凭他们说的嘴千舌燥,彭德怀始终一个态度:不理睬。

面对苏共领导人关于美军战俘问题的质问,彭德怀一言不发

苏共中央委员集体为其领导人助威,劝说了一个小时,仍然撬不开彭德怀紧闭的嘴巴。不得已,苏共领导人宣布散会,然后把所有的人接到自己的别墅赴宴。餐桌上,彭德怀照吃照喝,神色平静。

餐后,苏共领导人把彭德怀和中方翻译师哲单独请到客厅的一角,又问道:“你们究竟杀没杀俘虏?杀了几个?”并用亲密的口吻,说:“你就告诉我一个人,咱俩悄悄地说,我绝不告诉别人。”

彭德怀打量客厅的摆设,不搭腔。

苏共领导人不甘心:我只要你说一个字:“是”,还是“否”。彭德怀依然一个字没有。

这位领导人非常恼火,但在倔强的彭德怀面前也无计可施,只好自打圆场:“你不要以为我心疼美国人,我一点也不喜欢他们。你们在前方、在战场上杀他们几千几万,我才高兴哩!但是,不能杀俘虏。否则消息传到外国去,我们在政治上就输光了。因为这是国际公约所不允许的。”说完,他拉着彭德怀的手,好像如释重负的样子,有说有笑地走向人群。

对于彭德怀为什么不回答他的问题,表面上看是觉得他把我军的水平看低了,不屑一顾,实际上不回答是异常高明之举,高明就高明在:他既不能把没有的事情回答成是,又不能回答否,因为回答了否,苏共领导人会像逼问他一样去逼问那个诬告者。这样就会激化矛盾,因此还是不回答的好,那怕被误解,他也不在乎。我们的彭老总是何等的讲大局和高风亮节啊!

其实,苏共领导人从彭德怀的表现也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更加敬佩彭德怀维护团结维护大局的用心。访问结束后,他还例外地赠送了一辆“吉姆”轿车给彭德怀,大概算是用这种方式表达歉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