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終極飛豹殲轟-7B

早在2008年殲轟-7A“飛豹”殲擊轟炸機在珠海航展上首次公開亮相的時候,關於殲轟-7B改進型飛豹戰機的傳聞就在坊間傳開了。究其源頭,則是加拿大人平可夫創辦的《漢和防務週刊》的一篇報道,這篇報道中振振有詞的描述了很多殲轟-7B的特徵,比如換裝俄羅斯AL-31F發動機,掛載俄羅斯KH41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甚至還進行了隱身外形修改等等。在當時中國軍迷信息渠道匱乏的時代,這篇報道受到了非常廣泛的關注和傳播,很多人還真的就把平可夫虛構的這些內容信以為真了。

史海鉤沉,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終極飛豹殲轟-7B


真實的殲轟-7B飛機,從外觀上看與殲轟-7A差距不大,發動機沒有進行更換,更沒有隱形設計,很多設備也可繼續沿用。項目啟動的時間,確實是在2008年前後。研製這款終極飛豹的目的也非常明確,就是成為中國海軍當時即將研製成功的重型超音速遠程反艦導彈:鷹擊-12導彈的載機。

史海鉤沉,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終極飛豹殲轟-7B


史海鉤沉,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終極飛豹殲轟-7B


鷹擊-12是中國研製的最新型反艦導彈,導彈彈長在9米左右,彈體直徑500毫米左右,發射重量為2500公斤。鷹擊-12在採用高空彈道飛行時,射程達到驚人的600公里,最高速度可以達到4倍音速,採用低空彈道時速度為2倍音速,射程約400公里。該彈的射程可以保證載機在非常遠的距離上發起攻擊,而其飛行速度,對現階段國際上所有艦艇近程反導系統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即便是世界上防禦效果最好的國產PJ-11型11管近防武器系統,有著“萬發炮”之稱,射速達到世界最高的每分鐘1萬發,對這種以兩倍音速來襲的導彈,也只有70%的攔截成功率!這使得鷹擊-12導彈成為不折不扣的艦艇剋星。

史海鉤沉,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終極飛豹殲轟-7B


鷹擊-12導彈的基本型為空射反艦型,後期又衍生出艦艦型鷹擊-12A和岸艦型鷹擊-12B。A型採用固定式傾斜發射架,這些年海軍驅逐艦改裝中,大量裝艦替換原來的鷹擊-83J高壓音速反艦導彈,成為未來中國海軍驅逐艦的標配之一。而B型在2019年的國慶閱兵上首次公開亮相,已經成為中國岸導部隊的新主力。

史海鉤沉,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終極飛豹殲轟-7B


史海鉤沉,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終極飛豹殲轟-7B


史海鉤沉,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終極飛豹殲轟-7B


由於掛載鷹擊-12導彈的載機早期轟-6轟炸機速度很慢,幾乎沒有機動性,電子設備也比較落後,中國海軍在鷹擊-12導彈研製過程中,也動過將鷹擊-12導彈整合到速度快、機動性好的殲轟-7A飛豹殲擊轟炸機上的念頭。在當時,飛豹戰機也是剛剛裝備不久,海軍航空兵部隊對這種新型的戰術反艦導彈攻擊機寄予很高的期望。裝備鷹擊-12的飛豹戰機比轟-6飛機具有更快速的部署能力,在完成攻擊脫離的時候也具有更高的速度,而且可以攜帶電子干擾吊艙進行自保,其戰場生存能力會高於轟-6轟炸機。

其實掛載超音速反艦導彈,本身就是飛豹研製時的目標之一。當飛豹戰機剛剛開始研製的時候,就將掛載國產鷹擊-1號超音速反艦導彈作為標準掛載之一,其翼下內側重載掛架的設計也是按照掛YJ-1的要求而進行的。只是後來YJ-1導彈無疾而終,飛豹才會選擇鷹擊-8系列輕型亞音速反艦導彈作為標準武器。這回再度掛載超音速反艦導彈,實則回到了飛豹最初的設計本意。

史海鉤沉,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終極飛豹殲轟-7B


不過時過境遷,鷹擊-12導彈的尺寸和重量要遠遠超過YJ-1號導彈。YJ-1導彈的發射重量只有1500公斤,長度約7.5米,所以飛豹相應的掛載點設計負荷只有1650公斤,遠遠不能適應鷹擊-12導彈2500公斤的重量。為了掛上這種導彈,就必須對機翼的結構強度進行大規模補強。別小看這簡單的一句話,這可是動根本的事情。說得簡單通俗一些,就好比一輛車,改個車門什麼的都挺簡單,但是要改車架,這就是大工程了!好在研製飛豹的603所的強項就是結構強度,所以也算是順利完成了。改進後的殲轟-7B可以在兩個翼下內側掛架各掛載一枚鷹擊-12導彈,飛豹戰機也終於活成了最初期望的樣子。

伴隨著結構強度修改,飛機的重心也發生了變化,所以飛控系統進行了相應修改。殲轟-7B的飛控採用當時國內最先進的數字式四餘度電傳操作系統,通過計算機對重心變化進行調整,使操控特性恢復如初。另外該型機的雷達火控及座艙顯示系統也進行了全面升級。根據當年西飛所的宣傳報道,殲轟-7B擁有當時國內最先進的座艙顯示系統,作者估計應該是換裝了新款平顯和全新的大屏幕彩色液晶顯示器。

史海鉤沉,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終極飛豹殲轟-7B


算上兩枚鷹擊-12和相應的掛架、發射架,其總重在5.3噸左右,對於總外掛能力8噸不到一點的飛豹飛機來說,剩餘的載荷能力不夠用來掛載飛豹專用的1400升副油箱了,每個含掛架和油箱本身在1200公斤左右。而且只要掛上導彈,殲轟-7B就是處於重載飛行狀態,耗油率也高,這樣就引發了航程不足的問題。這也是殲轟-7B為什麼要增加空中加油能力的原因。殲轟-7A在當年研發的時候也曾考慮過安裝類似殲-10那樣的固定式空中加油管,但是在試驗的時候發現問題很多,甚至差點引發事故,所以最終放棄。殲轟-7B在機頭左側增設了一個和殲-15、殲-16戰鬥機類似的可收放式空中加油管,並且安裝了用於夜間加油的照明燈。在實際作戰時,將通過輕油起飛,進入戰區前空中加油的方式展開遠程攻擊行動。

史海鉤沉,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終極飛豹殲轟-7B


殲轟-7B的首架原型機在2012年中的時候首飛,共生產了兩架原型機821、822號。西飛不僅希望能趕在殲-16多用途戰鬥機成熟以前的空窗期,儘快拿下海軍航空兵的新訂單,也希望利用殲轟-7B能掛載重型導彈的優勢,通過整合KD20導彈,讓殲轟-7B進入空軍服役,成為巡航導彈載機平臺。這樣西飛就能保住自己在戰術飛機領域內的一席之地。

不過殲轟-7B的試飛工作非常不順,其間還發生過一次地面事故,造成人員傷亡。究其緣由,主要還是飛豹的基礎設計思路過於落後,改進採用的新技術又比較多,造成整合上的諸多問題。而對於殲轟-7B來說,時間是該機的命門,如果不能抓住空窗期這有限的時間完成列裝,將失去該機生存空間。事實證明,當2016年該機最終達到列裝能力的時候,比飛豹更先進的殲-16已經開始裝備部隊。不管是飛行性能,掛載能力,多用途性能,還是電子設備水平,殲轟-7B與殲-16之間都存在難以逾越的代差,隨著海軍逐步將重型反艦導彈平臺轉向擁有八個掛架的轟-6最新型號以後,殲轟-7B徹底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無限期暫停只是客氣的說法,全面下馬才是本質。這兩架原型機最終被用於國產新型空地武器的科研試飛。西飛也從此退出了軍用戰術飛機領域,轉而專心進行大型運輸機和隱形戰略轟炸機的研發。

隨著殲-20、殲-16公開服役的所引發的熱潮一波接著一波,殲轟-7B這款終極飛豹戰機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被淹沒在一波高過一波的國產軍機研發浪潮中,終於被人們所遺忘。


PS:早在五年前,作者就曾經計劃過繪製殲轟-7B的彩色側視圖,只等著終極飛豹服役的那天。如今該機早已徹底告別歷史舞臺,所以將僅有的兩架原型機側視圖畫出來。這兩張圖根據網上對殲轟-7B的各種描述加以分析後繪製,基本能展現終極飛豹的真實面貌。兩圖均為作者耗費大量精力繪製的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載使用,違者必究,盡情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