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轟-7A歷經多次墜毀終成大器,無奈“飛豹”老舊將被殲-16替代!

殲轟-7A亮相“紅劍-2018”體系對抗

殲轟-7A歷經多次墜毀終成大器,無奈“飛豹”老舊將被殲-16替代!

近幾日,網上最火的空軍新聞肯定要數正在如火如荼展進行的“紅劍-2018”體系對抗演練了。而在此次堪稱中國空軍現役裝備“大薈萃”的盛宴中,相較殲-11B、殲-16、殲-10C這些新銳來說,略顯老舊的殲轟-7A卻也出現在了參演的近百架戰機中。

殲轟-7A歷經多次墜毀終成大器,無奈“飛豹”老舊將被殲-16替代!

而作為殲轟-7A型前身——殲轟-7戰機的研製原是為了替換老舊的轟-5型前線轟炸機。在1973年中國軍方提出新一代超音速殲擊轟炸機的研製需求時,就明確表示:要有良好的飛行性能、在現代防空兵器對抗下有較強生存能力、能完成戰術戰役層面的縱深轟炸任務;並且對於其綜合性能則要求達到當時歐洲主力“狂風”戰鬥轟炸機的相似性能:不僅能投擲常規炸彈,還要求能夠使用制導武器與戰術核武器。

殲轟-7A歷經多次墜毀終成大器,無奈“飛豹”老舊將被殲-16替代!

但軍方的這些要求,以當時我國百廢待興、航空科研基礎薄弱的現狀下,註定無法完成。但當時西安603所提出的“轟七”計劃相較於沈飛601所的“殲轟-8”和南昌飛機制造廠的“強-6”計劃來說,可行性較大。於是在其他兩種計劃都先後夭折之後,“轟-7”計劃於1983年開始了設計工作。最終,殲轟-7首艦原型機與1988年12月14日進行了首飛,並於1989年11月17日進行了首次超音速飛行。但是製造的5架樣機中,082號和085號先後墜毀。量產型則於1994年首批出廠,裝備了海軍航空兵6師16團。

“飛豹”進化——殲轟-7A來了!

殲轟-7A歷經多次墜毀終成大器,無奈“飛豹”老舊將被殲-16替代!

雖然殲轟-7的服役,解決了我軍戰鬥轟炸機這個機型的現代化問題。原型機動力系統導致的幾次墜機事故所帶來的陰影,並沒有隨著量產和裝備海航而消散。在後續的一些報道中,安裝了我國自行製造的英國“斯貝”發動機所導致的飛行事故,曾經多次出現。這也導致了殲轟-7在裝備海航後的多年中,仍在進行長期的作戰試驗,進行了保羅不同武器結構的飛行、不通氣象條件飛行和夜間飛行等操作,並於1996年底才完成了實彈武器試驗,此次試驗中殲轟-7首次成功發射了1枚“鷹擊-81”反艦導彈,意味著具備了對海打擊能力。

殲轟-7A歷經多次墜毀終成大器,無奈“飛豹”老舊將被殲-16替代!

但因為我國始終無法逆向“斯貝”發動機的完美製造,導致了殲轟-7始終無法按照計劃大批量生產,而憑藉著原來進口的英國原裝“斯貝”Mk202發動機的庫存,是無法滿足我軍生產需求的。況且,殲轟-7在航電方面也存在著大量技術難題無法解決,整體故障率依然很高,而這些技術難題直到1998年才克服了大部分技術和設計缺陷,滿足了初始設計標準,達到了軍方的性能需求,並於1999年10月1日參加了國慶50週年閱兵,成功飛越了天安門廣場!

殲轟-7A歷經多次墜毀終成大器,無奈“飛豹”老舊將被殲-16替代!

而直到海航裝備蘇-30MK2之前,對海打擊、保衛中國海疆重任的就落到了殲轟-7的“進化版”身上了。針對殲轟-7多種不足而研製的改進版——殲轟-7A,是聽取了使用部隊提出的303條改進意見而進行的幾乎全面的更新設計機型。殲轟-7A使用了前所未有的雙總線、雙裕度和集中控制,並採用了當時流行的“一平兩下”顯示系統佈局。並且把風擋改為了更加安全和具備一定隱身能力的新型整體式風擋,並在機腹中間增加了額外的掛架。而各種功能吊艙被移動到了進氣道下面掛載,從而騰出了機翼下寶貴的掛架給各種打擊彈藥使用。

殲轟-7A歷經多次墜毀終成大器,無奈“飛豹”老舊將被殲-16替代!

殲轟-7A除了可以掛載“霹靂-8”空空導彈外,還能掛載當時新研製成功的“鷹擊-83”反艦導彈和“鷹擊-91”反輻射導彈,從而使其打擊能力從單一邁向了全面。而殲轟-7A還使用了中國當時最先進的玻璃座艙,後座武器系統操作員可以通過火控系統操作機上包括“鷹擊-83”反艦導彈等所有火力。而殲轟-7A裝備的慣性導航和全球定位系統,使其具備了真正意義上的地形跟蹤能力。而在攜帶我國自行研製的低空導航吊艙和激光指示器吊艙後,殲轟-7A將可變身為專業的對地打擊機型。

殲轟-7A將配合殲-11B進駐海島

殲轟-7A歷經多次墜毀終成大器,無奈“飛豹”老舊將被殲-16替代!

從殲轟-7A亮相此次“紅劍-2018”體系對抗演練就可以看出,它的生命力還十分頑強,並沒有隨著海航裝備蘇-30MK2和空軍大量服役殲-11B而有所削弱。畢竟其高達7、8噸的外掛能力依舊是除了重型機外最強悍的了。前幾天曝光的殲-11B常駐永興島的新聞中,就有了殲轟-7A的身影。可見其重要性已經得到了充分體現。

殲轟-7A歷經多次墜毀終成大器,無奈“飛豹”老舊將被殲-16替代!

並且該機對海、對陸的打擊能力依舊是空軍除了重型的蘇-30MKK和殲-16之外唯一的替補了。而這個“黃金配角”的重要性還在於其低廉的價格和可以完成重型機80%左右作戰能力的超高性價比!而對於部署在海島進行長週期、長航時的巡邏任務時,其可以有效替代較為“貴重”的重型機,如蘇-30和殲-11B,使其可以專心應對周邊突發事態或者入侵的先進戰機的挑戰。

殲轟-7A歷經多次墜毀終成大器,無奈“飛豹”老舊將被殲-16替代!

而殲轟-7A自身較為老舊、落後於時代的技術水平,確實難以在如今高科技統領的現代戰場有效生存了。其只能跟隨在我國先進殲-11B、蘇-30MK2乃至殲-20身後,充當“炸彈卡車”的角色了。而空軍最想要的殲-16已經開始擠佔其好不容易才獲得的空軍中的寶貴序列,只能無奈的以較少的量產架數結束生產,並取消了後續改進型號的研製工作,雖然還沒退役,但是已經從事實上被宣判了死刑。

殲轟-7A歷經多次墜毀終成大器,無奈“飛豹”老舊將被殲-16替代!

雖然殲轟-7B計劃最終流產,但是並不表明我國對此種“價格便宜、量又足”的“水桶機”沒有後續需求,而網上流傳多年的我國對俄羅斯蘇-34“鴨嘴獸”戰鬥轟炸機的嚮往並不是空穴來風。前一段曝光的一段沈飛採訪視頻中,就出現了類似“蘇-34”扁平機頭的新機型,而這就是被廣大軍迷認定是我國國產“鴨嘴獸”的一個重要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