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D能否量產?無關殲-16,無關蘇-35,關鍵還是看沈飛

殲-11D能否量產?無關殲-16,無關蘇-35,關鍵還是看沈飛

“試飛院”視頻中的殲-11D

軍迷口中俗稱“試飛院”的航空工業中心,最近為慶祝成立60週年,拍攝了該院工作成果的紀錄片,內容包括院內曾進行的試驗與改型戰機的視頻數據,其中包括大家比較熟悉的殲-8系列、殲-10系列以及飛豹系列。

紀錄片中首次近距離公開殲-11B的大改款殲-11D,凸顯了這型試驗機在機身佈局、雷達、低可視化與武器掛載等各方面的進展,引起了媒體的熱議。不過,對於殲-11D完成試驗任務後是否有量產規劃,網友們爭論頗多,主因是其功能與國產殲-16及進口蘇-35重迭過多,下文就來分析一下影響殲-11D量產的幾大因素。

殲-11D能否量產?無關殲-16,無關蘇-35,關鍵還是看沈飛

殲-11D與殲-16的雷達罩區別明顯

與殲-16不重疊

殲-11D是單座重型多用途戰機,側重空優,是殲-11B的升級版,用來換裝殲-8II和早期進口的蘇-27。

殲-11D和殲-11B都源於蘇-27,而蘇-27由於設計原因,荷載有所欠缺,武器荷載估計在8噸左右,與蘇-35接近。

殲-16是雙座重型多用途戰機,側重對海、對地攻擊,武器荷載可達12噸,用來替代“飛豹”戰鬥轟炸機。其設計結合了蘇-30的特點,升級、優化了機體強度,有強大的載彈量和對地、對海攻擊能力。並且殲-16本身油箱更大,還能掛副油箱,這就更適合去南海執行任務。

殲-11D能否量產?無關殲-16,無關蘇-35,關鍵還是看沈飛

殲-11D要想與蘇-35爭奪“最強側衛”稱號,總不能拿原型機來比吧?

與蘇-35功能更近似

根據數據顯示,殲-11D設計思路與俄羅斯的蘇-35類似,更強調空優作戰,保留其前型殲-11B雙發單座的佈局,主要變化在於機載航電雷達系統升級,以及機體結構加強。雷達換上紅外搜索系統以及有源相控陣雷達,同時增加了翼根重掛架以提升有效載荷。此外,為配合新一代霹靂-10近距格鬥空空導彈,殲-11D的翼尖掛架改回了常規的一字型掛架。

殲-11D在降低雷達特徵上也下了一番大工夫,雷達天線罩改為傾斜式的佈置,除增大雷達孔徑外,也能減少飛機的雷達反射截面積,同時在雷達天線罩周邊還佈置了一圈的鋸齒狀吸波材料。

綜合來說成熟的殲-11D應該是強於蘇-35的。

殲-11D能否量產?無關殲-16,無關蘇-35,關鍵還是看沈飛

蘇-35戰鬥機護航轟-6K

殲-11D量產的關鍵還看沈飛

沈飛量產殲-11D的最大敵人是時間、產量、戰機成熟度。

自從空軍在朱日和基地組織了殲-11B、殲20、殲-16、殲-10C等戰鬥機的系列對抗後,來自中部空軍航空兵某旅旅長就感慨:“(殲-11B)剛剛年輕就老了”!無奈和不甘溢於言表。

沒辦法,時間不等人,沈飛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這中間不只有發動機拖後腿的原因,其可靠性問題也一直都是難題,等所有的問題都解決,殲-11B徹底完成國產化的時候,成飛的殲-20都已經實現了首飛,殲-10B和殲-10C戰機也已定型,並慢慢開始列裝部隊。

很多時候搞定了技術,不見得就能高枕無憂。殲-20咱們有,但批量列裝也需要時間,引進蘇-35就是對殲-20的產量不足的補充。強如洛馬,F-35都量產多少年了,依然問題多如牛毛( )。

殲-11D能否量產?無關殲-16,無關蘇-35,關鍵還是看沈飛

俄羅斯已向我國交付全部24架蘇-35戰鬥機,是否繼續訂購,就看沈飛爭不爭氣了。

沈飛在殲-11B的基礎上研發了更加先進的空優戰機殲-11D,但是,在殲-11D即將定型服役之際,蘇-35又來到了我國。

蘇-35的引進對殲-11D來說並非全是壞事,至少說明我軍迫切需要一種重型空優戰機換裝,並且,俄羅斯的蘇-35產量也並不高,我們引進數量只有24架,無法滿足我軍換裝需求,這對沈飛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目前蘇-35都已經列裝我軍,沈飛不能還靠幾架原型機飛來飛去,這樣如何能與人一較長短、爭奪訂單?

所以,沈飛肩負殲-15、殲-16重任的同時,只有迎難而上,儘快拿出更加可靠、成熟的殲-11D,方能爭取批量列裝我軍,護衛祖國藍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