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兩型模式下展開競爭的殲轟-8、殲轟-7戰鬥機

上世紀70年代西沙海戰後,空軍現役戰機腿短的現實迫使軍工需要拿出新一代遠程火力支援機型,由於空軍和海航定位的區別,決定採用“一機兩型”的方式滿足雙方要求。

小艇對大艦,雖然取得最終勝利,在獲勝之餘除官兵英勇外,也有一定運氣成分。

一機兩型模式下展開競爭的殲轟-8、殲轟-7戰鬥機

小艇對大艦

看下圖,腿短的殲字頭幾型戰機以及無空戰能力的轟-5、轟-6都提供不了有效空中支援。

一機兩型模式下展開競爭的殲轟-8、殲轟-7戰鬥機

地理位置圖

因此,在確定研發新一代戰鬥轟炸機的要求下,沈飛、西飛、南昌飛機制造廠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大家可以發現,從這個階段開始,我國航空科研人員有意識的在改變蘇式佈局並向西方看齊。

1976年,沈飛以殲-8為基礎將機頭進氣改為兩側進氣,同時增加載彈量、航程和對地/海攻擊性能,提出了殲轟-8方案。

一機兩型模式下展開競爭的殲轟-8、殲轟-7戰鬥機

“殲轟-8”風洞模型

成也殲-8敗也殲-8,雖然殲轟-8方案率先得到肯定,但是其原型殲-8雖然1969年就首飛,可是直到1979年才正式定型。對於此時的殲轟-8而言,連原型機都沒有定型怎麼展開設計呢。

一機兩型模式下展開競爭的殲轟-8、殲轟-7戰鬥機

殲-8戰鬥機

因此,風險過高的殲轟-8方案第一個被淘汰,部分技術被應用於後來的殲-8Ⅱ項目。

一機兩型模式下展開競爭的殲轟-8、殲轟-7戰鬥機

“殲轟-8”風洞模型

一機兩型模式下展開競爭的殲轟-8、殲轟-7戰鬥機

殲轟-8效果圖

西飛則提出了殲轟-7方案(原型是用於替換轟-5的轟-7),具備超音速低空突防能力、同時兼具一定的空中自衛能力。

一機兩型模式下展開競爭的殲轟-8、殲轟-7戰鬥機

轟-7效果圖

曾於80年代亮相範堡羅航展的“轟-7”模型。

一機兩型模式下展開競爭的殲轟-8、殲轟-7戰鬥機

“轟-7”模型

“轟-7”木質樣機,機頭略微下垂,雙座串列。一機兩型、串座先行,越戰期間還參考過F-111並列佈局。

一機兩型模式下展開競爭的殲轟-8、殲轟-7戰鬥機

“轟-7”木質樣機

由於國民經濟調整的因素,研製進度緩慢,直到80年代中期才重啟研製,1998年最終定型服役。

一機兩型模式下展開競爭的殲轟-8、殲轟-7戰鬥機

殲轟-7原型機

20世紀7-80年代,正處於世界航空工業快速發展階段,我國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在航空領域落後太多。雖然在下一代機型研製上也做出了相應的投入,但是總體工業水平的落後造成成果有限,比如同個競爭機型中還有一款更先進的強-6同樣無疾而終。

一機兩型模式下展開競爭的殲轟-8、殲轟-7戰鬥機

強-6強擊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