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改“殲轟-20”無必要:F-22改FB-22已失敗,太花錢還沒需求

​FB-22終究歸於沉寂

【每點新防務(954期)·11月26日】:

就在美國空軍2003年正式接收第一批次的F-22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就已經率先開始了F-22“轟炸”型的可行性探討。之所以洛·馬公司會在F-22量產剛剛開始之際就在規劃F-22的改進型研製,就是因為看到了美軍當時在阿富汗“持久自由”行動中的表現,發現自己公司目前的“拳頭”產品F-22,如果出現在這種幾乎不用考慮防空導彈威脅的戰場作戰時,一種轟炸機的價值將遠遠超過以空優作戰為主的F-22——雖然其擁有一定程度的對地打擊能力。

殲-20改“殲轟-20”無必要:F-22改FB-22已失敗,太花錢還沒需求

當然,洛·馬公司為了利益最大化,也為了可以有力的打動美國空軍繼續購買自己的產品,洛·馬有意在剛剛量產的F-22身上推出“轟炸”版,即FB-22。這樣一來,由於可以與現有的F-22共用不少零件和生產線,而且還能與F-22共享一部分後勤服務,所以將會極大地降低這種新機型的使用和維護成本。當然,F-22在改為“隱身轟炸機”後,將不可避免的增加載彈量,相應的機身、內置彈倉和機翼也要進行重新設計,但依舊可以沿用大部分F-22的航電設備。

FB-22將替代F-15E、B-1B

FB-22將擁有一對與F-22截然不同的大型三角翼,其上有分裂式襟翼或減速副翼負責俯仰軸控制,以替代遭取消的水平尾翼。這對更大、更厚的三角翼將由進氣口一路延伸至機尾,以提高油箱的容量,能比F-22能夠多攜帶80%燃油。這將賦予FB-22長達2600公里的作戰半徑。洛克希德也計劃將機身長度延長大約10米,以增加內置主彈倉容量,使其能掛載24枚GBU-39小直徑炸彈——而相較之下F-22只能攜帶8枚。

殲-20改“殲轟-20”無必要:F-22改FB-22已失敗,太花錢還沒需求

在增加機身尺寸和擴大內部油箱後,FB-22長達2600公里的作戰半徑,幾乎超過了F-22三倍。這樣的打擊距離,已經可以使FB-22取代F-15E“打擊鷹”和B-1B的一部分任務。在當年有報道稱,FB-22的作戰半徑和巨大的有效載荷,使得其執行隱身轟炸任務的效能,已經與B-2隱身轟炸機相當了。當然,FB-22在擴大機身尺寸和載彈量後,整機重量勢必要有較大增加,這樣一來原本動力充沛的F119發動機就顯得不那麼給力了。但作為發動機研製領頭羊,美國可以馬上拿出在F-35上使用的F135發動機,或者F136發動機。

殲-20改“殲轟-20”無必要:F-22改FB-22已失敗,太花錢還沒需求

由於FB-22是在已經研製完成、並進入量產的F-22上做出的改進版,這樣在2004年根據洛·馬公司的估算,FB-22的開發成本僅僅只有全新研製的新轟炸機項目的25%左右——只要50-70億美元就可以搞定,簡直便宜得像白送一樣!當然,因為FB-22主要執行的是“隱身轟炸”任務,如果光靠內置彈艙裝彈,還是無法攜帶大型遠程攻擊彈藥的,所以洛·馬還“貼心”的賦予了FB-22在機翼外側掛點掛載AGM-158遠程隱身空射巡航導彈的能力,而且還為機翼內側重載掛點設計了外形隱身的“武器艙”,以提供更多彈藥配置選項。

殲-20會有“轟炸”版本嗎?

雖然FB-22項目根本就沒能進入實際設計階段就“消弭無聲”了,這其中的原因有許多,但其中最重要的還是這2點:一、與美國空軍當時的B-52、B-1B、B-2、F-15E等,可以執行“轟炸”任務的機型功能有重疊;二、雖然FB-22可以共享F-22的成熟設計、製造、後勤服務以降低成本,但其初始幾十億美元的成本和單價遠超當時1億多美元的F-22,使得連F-22採購數量都保不住的美國空軍根本無力承擔。

殲-20改“殲轟-20”無必要:F-22改FB-22已失敗,太花錢還沒需求

雖然“功能重疊”和“差錢”兩項,在我國國防建設突飛猛進的今天,似乎並沒有這種困境。可是,我們有這種需求嗎?我們有這種能力嗎?

首先,從需求上看,我國目前可以執行遠程轟炸任務的機型只有轟-6系列;此外像殲轟-7A(性能太單一,發展空間不大)和殲-16、蘇-30等機型,充其量也只是相當於F-15E。但在我們已經開始研製H-20後,轟-6系列的一系列短板將不復存在,但我們依舊欠缺一種高性能的戰術轟炸機。這個似乎可以成為我國學習美國,利用殲-20為藍本,進行一定程度的機身放大,打造出一種“隱身中程轟炸機”來彌補。

殲-20改“殲轟-20”無必要:F-22改FB-22已失敗,太花錢還沒需求

可是這個需求其實是個“偽需求”!首先,我國空軍不是美帝空軍,無需強調同時裝備覆蓋各種需求的機型。並且我們也沒有向哪個國家發起猛烈空襲的想法,所以我們空軍對殲轟-20的需求十分有限;其次,我們現在從殲-20改出殲轟-20雖然可以省下一部分成本,但是從改進設計到定型量產,起碼還要再花幾十架殲-20的採購費用,而且因為需求限制,也就無法產生規模效應,所以即便殲轟-20可以在生產和維護上省點錢,但相對於單機遠超殲-20的高昂造價,省的那點錢就不值一提了!

殲-20改“殲轟-20”無必要:F-22改FB-22已失敗,太花錢還沒需求

那我們現在有這種能力嗎?雖然殲-20總師說過要擴展殲-20的使用能力,暗示著殲-20在未來將會出現多種改進型號和性能提升。再考慮到我國有著設計五代機所必須的“風洞群”,似乎只要資金到位和有需求,從殲-20改出殲轟-20也不是什麼無法完成的任務。畢竟,我們已經開始研製更好、更大的H-20了,像殲轟-20這種能從成熟機型改進而來的中型隱身轟炸機,即便有困難,也屬於那種靠時間和資金可以“堆”出結果的程度。

殲-20改“殲轟-20”無必要:F-22改FB-22已失敗,太花錢還沒需求

所以,殲轟-20即便可以像網上猜測那樣,只依靠內油就可以將作戰半徑擴大到超過轟-6K的4000公里以上,直接依靠高速隱身能力威脅到GD一線。可真要這麼幹的話,難道讓我們現在已經龐大異常的“東風快遞”公司怎麼想?為啥“東風快遞”能幹的事,你偏要自己花錢費勁的要自己上呢?有病還是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