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合同鴨”好還是自養自銷好?

知足常樂


所謂“合同鴨”其實就是“公司+農戶”的商業模式,自養自銷就是單個的商業模式。至於選擇哪一種好,這是因人而宜的事,沒有標準答案。

如果你是養鴨水平高,又有一定實力的專業戶,對於疫病風險和市場過度波動的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強,選擇自養自銷比較好,這樣利潤會高一些,而且養鴨過程中的自主權完全是自己的。但實際上做到自養容易,要想做到自銷難度比較大,有能力打通銷售渠道的養殖戶只是少數派。

如果你是新手上路,或者養鴨水平的高,手上的資金又不多,這種情況下,你抵禦風險的能力就會比較差,我們建議傍個大款選擇“公司+農戶”的方式更適合。如果這個公司是靠譜的,正常情況下,你可以無風險的獲得穩定利潤。當然,雖然自身條件不佳,但激進型的養戶會還是會傾向選擇自養自型,但結果往往並不好,常常成了洗劫的對象。

希望上述分析,能對你有所幫助。


畜牧大集網


如果是剛開始養鴨子的話,還是養‘合同鴨’比較穩妥些。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養鴨子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行業。試想一下,不管你是養肉鴨,或者是蛋鴨,是大棚圈養還是放養。從開始的成本預算,到進來小鴨苗。最重要的是鴨子從小到大這個過程中,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剛開始,你可能什麼都不懂,也許懂一點點。大規模的飼養,就必須科學的進行,如果養殖失敗的話,投的錢是如何收回呢?而合同鴨,也可以說是把養鴨的風險降到最低程度了。技術有人全程指導,遇到不懂的地方能找到學習,銷售上也不要擔心,到時候有人來回收。所以養合同鴨,還是一個比較穩妥的掙錢行業。農村人朋友也許能看到,有些地方,養鴨的大棚是一個挨著一個。

自養自銷。這類人可能是資金有一定基礎,花錢請技術員,這樣做是能多掙錢。如果你養了一段時間,最起碼養鴨的技術已經掌握,想更大的發展,獲取最大利益化,而且銷售有自己的渠道,還有資金,那當然是自養自銷,沒必要寄人籬下啦。

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小看法,哪位朋友有更好的觀點,說出來我們一起分享吧。




pin名三郎


養鴨子,也是農民致富的一個門路,現在又出臺了合同鴨,真是個大好的事情,現在養鴨的行列競爭激烈,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養的,正好有人收鴨子,還跟你簽訂合同,雖然少掙點兒,但是也解決了後顧之憂。

一、新養殖戶

新養殖戶,自己沒有資金,也沒有養殖技術,自己還找不著銷路,就得養這樣的合同鴨,合同鴨的優點是,鴨苗的供給,技術的指導,再回收鴨子,這個得正式籤合同的,才能生效,養殖戶只要養好自己鴨子,銷路就不用管了,但是這樣養鴨子,也比打工強。




二、自養自銷

自養自銷是有風險的,鴨苗得自己投資買,技術自己得有,銷路得自己跑,養殖過程中,鴨子有病了,自己得找獸醫去看,鴨子飼料也得自己解決,當鴨子長大的時候,萬一銷售不出去,就會連本培光的。

我個人認為,還是合同鴨好,養鴨人省心,一門心思把自己鴨子養好,這就完成任務了,鴨子長大了,就有人收鴨子,這是天大的好事,要不現在養殖戶,都說養鴨子不掙錢,自己投了很多錢,在賣鴨子的時候,自己找不到銷路,只能賣給二道販子,二道販子使勁壓價,養殖戶沒有辦法就得賣了,賣完以後,一算賬,沒掙到錢。

三農剛子


這就要取決於你有沒有好的銷售渠道,按利潤大小自養自銷肯定會好些,假如你只是會養,養大後銷路不好,建議你還是養合同鴨放心些。

當然合同鴨首先要和有一定實力的公司合作,現在好多公司說的好聽,其實實力到底怎麼樣還得你好好考察,有的乾脆就是為了銷售鴨苗飼料,到時候鴨子回收的時候不是鴨壓價,就是玩消失。

自己買鴨苗自己餵養,前期投資相比較能大點,週期相比較會長些,都知道養殖東西沒出手前都是投資,一天不賣出都要花銷,而且必須要有大的銷售渠道。

所以說這兩種選擇不管是哪一種,你都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幹什麼都一樣必須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尤其是養殖行業,養鴨的最起碼自己的養殖場附近有優越的場地,距離水源近,有茂盛的草地,最好是有水塘的地方,上面養鴨,下面養魚養蝦,充分利用好地方,相互相成,不至於有啥變故導致全盤皆輸。



大驚小怪無知哥


1、毛鴨價格;

2、飼料質量、成本;

3、鴨苗質量;

4、養殖模式,飼養量,管理水平,技術指導;

5、資金問題,冷藏是否能按時、按數的付款。

總結一下就是:成本+質量+價格。

如果各個環節的成本能降低,質量能提高,價格能有優勢,這樣就具備了社會鴨的養殖前提。

現在從事養殖的每個環節都不好做,我們應該先找一下自己的原因。

下面再來分析養殖模式的轉型:

首先是大模式,即社會鴨向合同鴨(一條龍)的轉型。這種轉型是因為行業利潤過高,行業本身過度膨脹,生產量高速增加,消費市場卻沒有開發好,這就導致了供大於求,勢必導致養殖環節利潤下滑,尤其是社會鴨。

一開始社會鴨轉型成合同鴨,好像是找到了一條好的出路,但是這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供求關係解決不好,對整個行業是絕對不利的。

社會轉合同,無非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一線養殖環節所帶來的直接利潤以及為之後其他生產環節帶來的利潤通過合同這種模式進行了一定的平衡調整。

簡單點說,就是在供大於求的前提下,用其他環節的利潤來補助養殖環節,對於操作者來說,只要賺錢這種模式就可以繼續,同時還衍生出一些只操作中間環節而沒有自己的終端銷售的代理商。

可想而知,後者抵抗風險的能力會有多大,無論哪種模式發展到現在,有功有過,合同形式可以保證養殖戶的收入,但不代表實際操作過程能達到書面上寫的那麼好,養過的都應該知道。

小規模飼養向大規模飼養的轉型,隨著養殖環節的利潤下降,提高飼養量可以很好地彌補這個問題,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養殖風險的增加,押的多,賺的多,賠的也多。

這種模式的轉型是因抗風險的能力和實力決定的。地面養,網養,籠養,通過提高生產量或者生產質量都能提高整體利潤,因自己的能力而定。前提就是提高生產質量,然後是降低生產成本(低成本養好鴨)。

養社會鴨想賺錢就得做到位,合同鴨養殖戶受這個前提的影響不大,但是放合同的受這個前提的影響就大了,集團發展的好,對合同戶來說總不是壞事。

社會鴨的發展也不完全受集團合同的制約,本身社會鴨的發展自身就存在問題,各個環節成本都高,誰都來扒層皮,毛鴨的養殖利潤空間有多高,基本上不低於合同能給的空間,如果有能力降低成本,社會鴨就能養。

養社會鴨必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養殖成績,毛鴨價格只要不大跳水就有賬算。(鴨苗、飼料、獸藥這三大環節能省多少錢自己可以算一算,低料比跟高料比,毛鴨大分量跟小分量,)養殖利潤往往是一點一點流走的,不是被一下子拿走的,捂好手裡的血汗錢。

希望能幫到你


涼蒲青年謝


想省心省力就養合同鴨,想搏命就自己養,但是要有一定資金,要有抗風險能力





廣西鳴楓家禽養殖


自己養,看個人能力,具體銷售。如果銷售渠道沒有可以選擇合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