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會有退休的那一天嗎?

忽而今秋


問:農民會在某一天退休嗎?

「退休」一說好像和農民從來就沒有扯上過任何關係,似乎只是城鎮職工的一個專有詞彙。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味知識。

若是把農民看作一個職業而不是一個身份呢?那麼退休一說就又似乎變得合乎情理了,即不再種莊稼就算退休了。但即便有了相關的規定,能執行到位的又有多少呢?


一、山區的農民辛苦程度尤甚

山區不比平原地區,刺楸去過平原地區,發現平原地區的農民確實要比山區的農民要幸福得多,因為在平原地區的犁田耕地、播種、施肥、澆灌和收穫等農活全都是請機械來操作,農民不需要出太大的體力。而在刺楸家鄉,農民種地還是採用最傳統的耕作方式,施肥和收穫都要靠肩挑背磨,扛著鋤頭在田間地頭耕作就是最基本的。

二、八十歲挑糞的老農,去世的前兩天還在勞動

八十歲在農村和城裡都算得上是高壽了,如果按城鎮的男性職工來計算,到了八十歲早已經享受了二十年的退休生活。退休後不用上班也有退休金可養老,而農民如果沒買或者因不符合條件而不買養老保險,別說八十歲了,就是滿了七十歲也要扛鋤頭挑大糞,因為除了可以領取一些津貼外,估計連領退休金是啥感覺都不曾清楚。

正是因為勞累了一輩子,好些農民已習慣了種莊稼的日子,把種地當成了一種習慣,放下糞桶和鋤頭後就閒不住了,兒女都不一定能勸住,這種生活狀態就可能會一直持續,直到幹不動了為止。農民由於常年勞動,身體大都比城裡人要硬朗些,八十歲的老農民可能比城裡七十歲的老人還硬邦,因此八十多歲仍會活動在田間地頭。



刺楸的姑婆,在八十幾歲時就還在種地,幾個兒女多次勸說都沒用,而在去世的前兩天還挑大糞澆灌蔬菜,結果在澆菜的當晚就倒下了,在床上躺了兩天就去世了。

這是有兒女的,而某些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雖說會得到基本的保障,按理說生活應該不用愁了,但有些人閒不住,覺得勞動才能過得踏實,因此除了領取可以領的津貼外,仍然不願放下鋤頭,只要身體受得了,幹到八十多歲都不會「退休」。

三、刺楸寫在最後的總結

對農民來說,退休這一說法似乎有點好笑,如果非要說退休的話,農民被兒女接到城裡後就真正可以算退休了,但習慣不了城裡生活的農民很多,住不了多久就會嚷著回農村了。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民有退休的那一天嗎」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得不錯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農民的生活更好了,但是農村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城市老人退休後是有不菲的退休金,而農民就很擔心自己養老了,僅憑經濟壓力也不小的兒女供給養老,恐怕還是難以緩解養老的問題。都很希望國家給他們也發放退休金,讓大半輩子與土地打交道的他們也有退休制度。就目前我國的國情等原因,事實上,這隻能是一種期盼,還是遙不可及的。




之所以說農民退休制度的建立還任重道遠,這是因為:

農民還沒有被真正地定性為是一種職業

農民是一個數量龐大特殊人群。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農民”這個詞並沒有真正的從心底裡將其視為職業的標誌,就連一些平臺的個人身份認證,可以認證演員、專家、教師、經理甚至是職工等各類職業的標籤,唯獨農民卻無法認證。即使上傳的農業戶口的戶口簿,也提示“不是有效的證件”。因此對農民來說,國家也從來沒有說為“您”辦一個所謂的“證”來證實就是屬於農民。既然連一種職業都算不上,也就無法給這種無職業定性的人群發退休金。沒有退休金,也就沒有“退休”的說法。


農民與土地的“感情”決定了農民不會退休

種地收糧基本不賺錢,已是不爭的事實。這就導致了年輕人不願種地,也不想種地,他們長年累月出門打工。於是,自家的承包地都由父母耕種和操心。這些老人也是沒辦法,看到土地荒荒他們就心痛;沒有糧食存著他們心裡就會發慌。於是拿起鋤頭,或趕上牛驢,忘記了年齡,還是要在地裡勞作。對於老人們來說,自己幹不動的那一天才是退休。

農民的經濟現狀迫使農民不能退休

之所以是農民,是因為幾代為農。凡沾“農”字都是苦逼的命。只有“摳土為食”,才能安身之命。雖然說種地的農資、人工及機械投入很大,糧食價格持續處於低迷狀態,但是種了地,有了糧,至少能解決一家人的吃飯問題。雖然說打工一月,勝似種地一年的收入,可是打工還是為了土地的投入和家庭日常的開支。如果不種地,僅靠打工還無力做到養家餬口。土地到什麼時候也不能丟,農民還得去種地。種地的還是老年的農民,他們根本就沒有想到退休。


從農業專家的理念上來說,至少有三點農民不該有退休金

農民和土地掛鉤,難以考核量化。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可根據規定,承包土地,原則上自負盈虧。農民是和土地直接掛鉤的,雖然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但無法進行勞動額度的量化考核。也就是說,農民不像企事業單位職工屬於僱傭關係,他們的收益和付出的勞動額度及為企業創造的利潤息息相關,企業有數據可依,可根據考核標準給於不同水平的退休金。

農村老齡人口眾多,存在資金缺口。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多數。目前,全國65%的老齡人口是農村戶口,未來農村老人還會大幅度的增加。面對如此龐大的農村老人群體,要發放退休金很不現實。沒有退休金,也不能叫退休吧!

各類補貼彌補了農民退休金的“空缺”。從2006年國家開始全面取消了農業稅,除此而外,如今的農村還有諸如糧補等種糧的補貼,國家的臨儲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農民的利益。

事實上,關於為農民發放退休金的提法,是2018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代表張亞忠的提案。建議中央出臺農民退休金政策,這僅僅是個提案,還沒有正式通過;況且我國農村建立的養老制度,都還是處於年年虧損的狀態。這樣看來,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農民很難享受到退休的待遇,也就不會有退休。

【#為生活而提神】


為生活而提神


農民永遠沒有退休的那一天。只要幹得動,就得幹,幹不動就算完。等到入土為安了,也就算退休了。因為他們沒有退休金,只有幹活才能養活自己。

退休是城裡人或公職人員的專利,跟農民不粘邊,自古以來,農民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年累月辛勤勞作,土裡刨食,火裡求財,一輩子永遠也不會大福大貴。尤其是當前,糧價低,種地的各種成本,如種子、化肥、農藥等都颶風增長,農民更感到錢難掙,日子艱辛。



我的鄰居大爺今年90歲,大娘87歲了,年輕時跟中國的所有農民一樣,出夫修水庫築塘壩,農業學大寨時代,整梯田,搞農田基本建設,支援社會主義建設流血流汗,做出了巨大貢獻。養育了六個兒女,唯一的兒子一直單身,前年因肺癌去逝,女兒都遠嫁,老倆的晚年更加淒涼。去年大伯還下田種地,今年因為一次摔跤,傷到了脊椎,坐矮登子起不來,只有坐椅子才勉強站立,實在不能種地了,只好把地包出去了。還好村裡給他們辦了低保。願大伯大娘晚年平安幸福。



落英鄉間


目前談所謂農民的"退休",可以借用晚唐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中兩句來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


鄒清29


農民有退休的那一天嗎?

農民種田種地本來就不算一種職業,何來退休一說?要說真有退休那一天,那是人老了,幹不動了,自己讓自己退休罷了。

現在的農民60歲以後,每月有120元養老金,這點夠買什麼呢?退休而沒有退休金,讓農民怎麼活?

農民老了,一是靠兒女贍養,二是靠自己幹活。

我二伯,80歲了,三個兒子,七八個孫子孫女,可以說是兒孫滿堂。按理說,二伯是早該退休,每天打打牌看看電視度過餘生的了。可是兒子有兒子的家庭,生活也不是很富裕。二伯不怕辛苦,八十高齡還養一頭水牛,自己耕田種了二畝水稻,種了一畝花生。像二伯這種情況,不是說子女不養老人,是老人想自食其力,多少做一點減輕兒女的負擔。

也許若干年後,農民真的有了退休的那一天,也有了幾千元一月的退休金。那的的農村老人,也就不用七八十歲還種田地了。每天過著舒適的日子,豈不美哉!





繁華規定


農民會有退休的那一天嗎?這事兒,讓我說,還真不一定。為什麼呢?

一、按歷史發展進程看。

皇糧國稅在中國交了幾千年,種地納稅,在農民心中已經成了固定的觀念,天經地義,合情合理。可是,二00三年,一箇中央文件下來,中國的農民不用交稅了。在這之前,誰如果提出這樣的問題:“中國農民會不用交農業稅嗎?”我想大多數人肯定回答:門兒都沒有!可是,現在農民不但不用交糧交稅了,從二00四年起,種地反而有了䃼貼,過去是種著國家的地,向國家納稅費,現在是白白種著國家的地,國家不但一分錢都不要,反而䃼給農民錢,這天大的變化是人們能予料的嗎?顯然不能,可真是廣大農民做夢都沒有想到的事。

二、按國家經濟勢力看。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迅猛發展,國力日益增強,我看過一個報道,就是說過去有個什麼大型工程,我們的技術可以搞,但是缺乏設備和工具,只能望洋興嘆,乾著急沒辦法。現在,國家要建什麼大型工程,資金技術和設備都不成問題,只等國家批覆了,國家一旦批覆,馬上就可以動工。那麼我們有現成的設備在那裡等著嗎?沒有,特別是一些專用設備,不常用的設備,根本沒有。那麼我們的勢力在哪裡呢?這位專家自豪的說:任何設備我們都可以現用現造。什麼叫勢力,這就叫勢力。如此看來,只有國家強大了,富裕了,才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才能照顧到各行各業。

三、按社會文明看。

時代發展的趨勢是共同享受社會發展的一切成果,這是文明社會的一個必然前題,從世界發達國家來看,就不存在有的人有退休,有的人沒有退休這一說,所有國民都有退休金,都享受國家的福利待遇,我國的退休制度也是歷史的產物,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一定會讓農民享受到改革帶來的實惠,目前實行的六十歲老人發放養老金䃼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這在過去也是農民連想都不敢想的問題,現在居然變成現實了,只不過數量少了點,大家知道,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漸進,不可能一口吃成個胖子,這個養老金不是從最初的每人每月55元漲到現在的135元了嗎?誰敢說以後不漲了呢?肯定會漲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農民退休,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最終一定會實現的。不知你的看法如何,願意與你分享。請關注。


若飛305


關注【鄉村關中】分享新銳思想,解答實事求是,評論有理有據。洞察社會萬象,打開腦洞天窗,開啟新生思維。

《孟子·梁惠王上》一文中寫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是說人在贍養孝敬自己長輩的時候,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係的老人。這個中國傳統文化從古流傳至今,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尊老敬老愛幼攜幼。然而,在所有行業的工種和崗位中,人們從早到晚辛苦工作了一輩子,老了應該退休享享清福,且國家對除農民之外的所有崗位和工種的退休年齡和退休後的福利待遇均有詳細規定,並全力保障他們的老年生活。我是【鄉村關中】,職業農民,農技從業者,“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因為農民耕種著集體分配的土地,農民只能以地養老,養兒防老。對於種了一輩子的農民來說,能否在自己年老失去勞動能力的情況下,和其他工種一樣享受受退休的福利待遇呢?作為“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認為在未實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之前,農民到死的時候,也就是退休的時候;而自實施“新農保”後,也標誌著農民真正迎來了退休的夢想,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農民的身份決定了自己沒有退休的時間。

在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模式中,農民與工人、知識分子,及其他各行業各工種的本質區別在於,能否退休,且退休之後能否享受養老福利待遇?其現實情況大家心知肚明。這也就是為什麼過去許許多多的農民都希望把戶口轉為城鎮戶口的重要原因。其實,當時的農村,一日為農,終生為農。農民生於塵土,歸於塵土。因為工種和身份的不同,農民是不能享受退休待遇。農民一年四季與土地為伴,他們用種地解決了自己的溫飽,也解決了城裡人的吃飯,農民的高尚情操讓我們必須尊敬和尊重。他們擁有土地,土地就是他們年老體蓑後養老的資源。

第二,農民閉眼的時候就是他們退休的時候。

農民真的不容易,農業關係著國家的發展命脈,社會現代化的快速發展,農民立下了汗馬功勞,農民把自己種植生產的糧食供應城裡人,把自己種植的蔬菜供應城裡人,把自己養的家禽蛋肉供應城裡人……農民們一輩子付出的辛勞與汗水,只有農民自己知道。在農村,農民只要有一口氣在,哪怕到了七十歲、八十歲,只要能邁開腿腳走到田地裡,他們大部分人還得下地幹活,再苦再累也都不嫌棄,也不能嫌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田地,自己不耕種,就沒有口糧,就沒有收入,就沒有耐以生存的根本。所以,他們每一個人不知疲倦的在土地上耕種,直到死之前還一直在土地裡刨食,他們閉眼的時候就是他們退休的時候。

第三,破解“城鄉二元結構”農民迎來退休時間。

社會整體的快速發展,也帶動和改善了農民這個群體的生活待遇。農民所從事的工作都是先苦後甜,由於農民種植生產的糧食作物價格一直低迷,加之農業生產技術落後,收益本身就低,還會受天災影響,農民從事農業的風險還是非常大,但農民一直都在堅持,春耕秋收,知足常樂的農民已經習慣了精神上的滿足與安慰,總覺得辛苦是應該的。我們知道,現實中,農民不愁吃穿,生活質量越來越高,吃穿住行越來越好,農民真正享受到了社會發展所帶來的福利;為了讓億萬農民享受社會發展福利,國家著力破解“城鄉二元結構”,自2009年在全國各地實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以來,這從根本上保障農民的退休待遇。從此,農民在將來也和城鎮職工一樣,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每月足額領取養老金!

第四,農民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幹活。

勤勞的農民長期在土地上耕作,他們習慣了在土地上創造生活,他們的踏實和勞動在土地上找回到人生的所得,每個農民只要身子骨硬朗,就一定不會閒下來不耕作不種地。土地過去是他們的生活依靠,土地現在是他們的精神支柱。要知道,勤勞儉樸是傳統美德。農民不喜歡懶惰王八五,也們長期生活在農村最前線,對於農村、農民、農業三農問題最瞭解了;要問農民什麼時候退休,什麼時候不下地幹活,每一個老農都會說:農民這一輩子,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下地幹活。只要能下地,不管多大年紀,都會下地幹活。這是他們的人生所得,是他們的生命之根,也是他們的生活之源。

第五,農民退休後的生活保障要跟進到位。

農民的生活依靠什麼?當然是靠種地啊!農民對土地的熱愛,這是沉浸在骨子裡的。城鎮戶口的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每月鄰取著足額的退休金養老,還享受著各種醫療福利待遇,他們老無所憂,老無所愁,老無所慮,他們真正是頤享天年,助享人生天倫之樂。可農民不行啊,他們退休不種地了,靠什麼過日子?地沒人種,就沒有收成,就沒有收入,也無法給城鎮人提供糧食和蔬菜,以及蛋奶肉類。所以,在農村,年齡不是勞動與不勞動的標準,而是能不能下地。農民只要能幹得動,只要能下地幹活,不管多少歲,都會上地幹活,因為你不下地幹活,沒有口糧啊!農民樸實,不願意給子女增添負擔。所以,農民退休,或者農民真正實現了退休,那福利待遇和生活保障一定跟進到位。

總之,伴隨著農業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農業現代化的極力推進,農業的發展將迎來更好的時代,那時,機械設備已經融入到農耕中,規模化農業發展也將形成,農民將是最讓人羨慕的職業,也會和現在的城鎮職工一樣,達到法定退體年齡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退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村的老人是沒有退休的說法和想法,他們只要能動,都會繼續勞作下去;如果哪一天動不了了,到那時候,也真的就是他們退休的時候了。我們真城的希望全社會都能想辦法解決農村人的養老難問題。

網友朋友們,你們對這個問題還有何高見?我在下面留言評論區恭候。


本問答權屬【鄉村關中】,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本題作答:職業農民、農技培訓師“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基哥。


鄉村關中


農民會有退休的哪一天嗎?。這既是個既現實,而又必需考慮如何解決的問題。中國幾千年農耕文化,小農經濟,一家一戶,半人工半機械,難以奔小康社會,怎能解決共同富裕的問題,何談農民退休問題。

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勞苦大眾救星毛主席,帶領工農大眾,人民子弟兵,推翻蔣家王朝。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成了工人階級為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社會。工農翻身成了國家主人,農民由一家一戶逐步過度到集體所有制。當然,這是初步,並不十分完善的嘗試。但也說明了集體所有制的建立,才是農民退休的前題。

總會有一天,農民的退休,必需解決。理論依據,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無產階級只有解放了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自己。因此,農民退休關鍵,是農業體制,否定子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走向成熟的集體化,農民退休,也就不應該成問題。這,也是無產階級解放全人類的歷史使命所賦於的。因此,農民退休,是個早晚必需解決的問題。個人之見,歡近說理的批評指正。


老兵4200


農民既不是國家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也不國有企業的工人,怎麼會有退休的一天呢?你務農沒人管,你不務農也沒人過問,你幹其他行業只要能掙來錢,只要不違法,也沒人干涉,,你不幹任何事情只要生活能過前去,就算你本事大,沒人來強調你非要幹這幹哪,那有退休的一天呢?只是國家規定60歲過了的農民有100多元的養老金,當然你在60歲之前如果多繳的話,過了60歲還能多領。

你如果真正想象城市人或者國家工作人員一樣過了60歲在家享福,一天到晚看電視,閒聊、閒逛蕩,……等等,那麼乘年輕有為著多吃苦,多掙錢、多攢錢、多繳養老保險金,過了60歲你就多領養老金,到了那時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要不,你得把兒女培養成大學生、國家幹部、企業老闆,商人,等著他們來養活你,這還要看兒女以後是否孝順你。

我村有一位退休工人,今年70多歲了,每月拿著4000多元的退休金,按道理說,他任何活可以不幹,該享受幸福生活了,可是自從他退休的第二年,就在家裡閒不住了,村裡誰家蓋房,他就前去幫忙,也不要工錢,可是時間長了,東家不要工錢可以,西家的總該要吧,可是統統都不要,有人問長:“老楊!你有退休金,不下苦又能行,何必那麼忙幹嘛?”他笑著回答說:“人一天到晚,總該是要快樂的,人各有各的快樂方法,我的快樂是樂在奮鬥中”。

我的老師王軍,今年64歲了,每月退休金4500元,按理也該享受了,可是去年他就自己找了個給工廠看門的活,每月工資2000元,可是他不掙這2000元行嗎?真的不行,因為他的兒子是個啃老族,沒有正式工作,在家任何活不幹,好不容易給兒子找了個對象,結婚以後,兒媳婦還要樓房,要汽車,為了給兒媳婦兒買上樓房、汽車,王軍老兩口子還欠了幾個親戚家的近10萬的爛賬,你說不幹行嗎?

上述的一件充分說明,農民的退休金本來就少,還要顧生活費用,如果一切都順利,全家人身體健康,大人孩子安康,兒女孝順,勤奮掙錢,每月能給家裡或多或少給一點錢,就好辦,或許你過了60歲就能輕鬆享福,如果兒女不孝順,是個啃老族,你永遠沒有退休的一天,除非死了就真正退休了。


用戶自知自愛WWW


農民會有退休的那一天嗎?

我們當然希望農民也有像城市工人一樣退休的那一天,可是,在現有的社會保障體系下,對多數農民來說,還只有幹不動的一天,而沒有退休的一天。

不錯,在一些地方,已經開始給農民也發放一些養老費,譬如70歲以上發120元,80歲以上發180元。可是,這樣的養老費,除了政策體現和心理安慰,又怎能真正起到養老作用呢?

事實也是,對廣大農民來說,要想真正能夠有退休的那一天,就必須有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能夠給農民發放可以維持正常生活的養老金。而現在,似乎又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包括在城市務工幾十年的農民,回鄉後也沒有退休金。這也意味著,農民退而不休的問題,需要繼續維持。

更為現實的是,眼下,城市居民養老金髮放,都面臨著收入不平衡、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國有企業退休員工比較多的地區已經出現赤字的情況下,要騰出更多的資金來解決農民的養老金髮放問題,不僅僅有難度,更是有點無能為力。

所以,如何解決農民的退休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面考慮、統籌考慮、全方位考慮。否則,就會出現按下葫蘆浮起瓢的問題,引發許多新的矛盾。即便如此,我們依然認為,解決農民退休的問題,必須認真研究、提出解決辦法與措施。不然,對廣大農民不公,尤其對在城市務工幾十年的農民不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