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会有退休的那一天吗?

忽而今秋


问:农民会在某一天退休吗?

「退休」一说好像和农民从来就没有扯上过任何关系,似乎只是城镇职工的一个专有词汇。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味知识。

若是把农民看作一个职业而不是一个身份呢?那么退休一说就又似乎变得合乎情理了,即不再种庄稼就算退休了。但即便有了相关的规定,能执行到位的又有多少呢?


一、山区的农民辛苦程度尤甚

山区不比平原地区,刺楸去过平原地区,发现平原地区的农民确实要比山区的农民要幸福得多,因为在平原地区的犁田耕地、播种、施肥、浇灌和收获等农活全都是请机械来操作,农民不需要出太大的体力。而在刺楸家乡,农民种地还是采用最传统的耕作方式,施肥和收获都要靠肩挑背磨,扛着锄头在田间地头耕作就是最基本的。

二、八十岁挑粪的老农,去世的前两天还在劳动

八十岁在农村和城里都算得上是高寿了,如果按城镇的男性职工来计算,到了八十岁早已经享受了二十年的退休生活。退休后不用上班也有退休金可养老,而农民如果没买或者因不符合条件而不买养老保险,别说八十岁了,就是满了七十岁也要扛锄头挑大粪,因为除了可以领取一些津贴外,估计连领退休金是啥感觉都不曾清楚。

正是因为劳累了一辈子,好些农民已习惯了种庄稼的日子,把种地当成了一种习惯,放下粪桶和锄头后就闲不住了,儿女都不一定能劝住,这种生活状态就可能会一直持续,直到干不动了为止。农民由于常年劳动,身体大都比城里人要硬朗些,八十岁的老农民可能比城里七十岁的老人还硬邦,因此八十多岁仍会活动在田间地头。



刺楸的姑婆,在八十几岁时就还在种地,几个儿女多次劝说都没用,而在去世的前两天还挑大粪浇灌蔬菜,结果在浇菜的当晚就倒下了,在床上躺了两天就去世了。

这是有儿女的,而某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虽说会得到基本的保障,按理说生活应该不用愁了,但有些人闲不住,觉得劳动才能过得踏实,因此除了领取可以领的津贴外,仍然不愿放下锄头,只要身体受得了,干到八十多岁都不会「退休」。

三、刺楸写在最后的总结

对农民来说,退休这一说法似乎有点好笑,如果非要说退休的话,农民被儿女接到城里后就真正可以算退休了,但习惯不了城里生活的农民很多,住不了多久就会嚷着回农村了。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民有退休的那一天吗」的看法,如果觉得回答得不错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刺楸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更好了,但是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城市老人退休后是有不菲的退休金,而农民就很担心自己养老了,仅凭经济压力也不小的儿女供给养老,恐怕还是难以缓解养老的问题。都很希望国家给他们也发放退休金,让大半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他们也有退休制度。就目前我国的国情等原因,事实上,这只能是一种期盼,还是遥不可及的。




之所以说农民退休制度的建立还任重道远,这是因为:

农民还没有被真正地定性为是一种职业

农民是一个数量庞大特殊人群。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农民”这个词并没有真正的从心底里将其视为职业的标志,就连一些平台的个人身份认证,可以认证演员、专家、教师、经理甚至是职工等各类职业的标签,唯独农民却无法认证。即使上传的农业户口的户口簿,也提示“不是有效的证件”。因此对农民来说,国家也从来没有说为“您”办一个所谓的“证”来证实就是属于农民。既然连一种职业都算不上,也就无法给这种无职业定性的人群发退休金。没有退休金,也就没有“退休”的说法。


农民与土地的“感情”决定了农民不会退休

种地收粮基本不赚钱,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就导致了年轻人不愿种地,也不想种地,他们长年累月出门打工。于是,自家的承包地都由父母耕种和操心。这些老人也是没办法,看到土地荒荒他们就心痛;没有粮食存着他们心里就会发慌。于是拿起锄头,或赶上牛驴,忘记了年龄,还是要在地里劳作。对于老人们来说,自己干不动的那一天才是退休。

农民的经济现状迫使农民不能退休

之所以是农民,是因为几代为农。凡沾“农”字都是苦逼的命。只有“抠土为食”,才能安身之命。虽然说种地的农资、人工及机械投入很大,粮食价格持续处于低迷状态,但是种了地,有了粮,至少能解决一家人的吃饭问题。虽然说打工一月,胜似种地一年的收入,可是打工还是为了土地的投入和家庭日常的开支。如果不种地,仅靠打工还无力做到养家糊口。土地到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农民还得去种地。种地的还是老年的农民,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退休。


从农业专家的理念上来说,至少有三点农民不该有退休金

农民和土地挂钩,难以考核量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可根据规定,承包土地,原则上自负盈亏。农民是和土地直接挂钩的,虽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无法进行劳动额度的量化考核。也就是说,农民不像企事业单位职工属于雇佣关系,他们的收益和付出的劳动额度及为企业创造的利润息息相关,企业有数据可依,可根据考核标准给于不同水平的退休金。

农村老龄人口众多,存在资金缺口。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多数。目前,全国65%的老龄人口是农村户口,未来农村老人还会大幅度的增加。面对如此庞大的农村老人群体,要发放退休金很不现实。没有退休金,也不能叫退休吧!

各类补贴弥补了农民退休金的“空缺”。从2006年国家开始全面取消了农业税,除此而外,如今的农村还有诸如粮补等种粮的补贴,国家的临储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事实上,关于为农民发放退休金的提法,是2018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代表张亚忠的提案。建议中央出台农民退休金政策,这仅仅是个提案,还没有正式通过;况且我国农村建立的养老制度,都还是处于年年亏损的状态。这样看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民很难享受到退休的待遇,也就不会有退休。

【#为生活而提神】


为生活而提神


农民永远没有退休的那一天。只要干得动,就得干,干不动就算完。等到入土为安了,也就算退休了。因为他们没有退休金,只有干活才能养活自己。

退休是城里人或公职人员的专利,跟农民不粘边,自古以来,农民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年累月辛勤劳作,土里刨食,火里求财,一辈子永远也不会大福大贵。尤其是当前,粮价低,种地的各种成本,如种子、化肥、农药等都飓风增长,农民更感到钱难挣,日子艰辛。



我的邻居大爷今年90岁,大娘87岁了,年轻时跟中国的所有农民一样,出夫修水库筑塘坝,农业学大寨时代,整梯田,搞农田基本建设,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流血流汗,做出了巨大贡献。养育了六个儿女,唯一的儿子一直单身,前年因肺癌去逝,女儿都远嫁,老俩的晚年更加凄凉。去年大伯还下田种地,今年因为一次摔跤,伤到了脊椎,坐矮登子起不来,只有坐椅子才勉强站立,实在不能种地了,只好把地包出去了。还好村里给他们办了低保。愿大伯大娘晚年平安幸福。



落英乡间


目前谈所谓农民的"退休",可以借用晚唐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句来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邹清29


农民有退休的那一天吗?

农民种田种地本来就不算一种职业,何来退休一说?要说真有退休那一天,那是人老了,干不动了,自己让自己退休罢了。

现在的农民60岁以后,每月有120元养老金,这点够买什么呢?退休而没有退休金,让农民怎么活?

农民老了,一是靠儿女赡养,二是靠自己干活。

我二伯,80岁了,三个儿子,七八个孙子孙女,可以说是儿孙满堂。按理说,二伯是早该退休,每天打打牌看看电视度过余生的了。可是儿子有儿子的家庭,生活也不是很富裕。二伯不怕辛苦,八十高龄还养一头水牛,自己耕田种了二亩水稻,种了一亩花生。像二伯这种情况,不是说子女不养老人,是老人想自食其力,多少做一点减轻儿女的负担。

也许若干年后,农民真的有了退休的那一天,也有了几千元一月的退休金。那的的农村老人,也就不用七八十岁还种田地了。每天过着舒适的日子,岂不美哉!





繁华规定


农民会有退休的那一天吗?这事儿,让我说,还真不一定。为什么呢?

一、按历史发展进程看。

皇粮国税在中国交了几千年,种地纳税,在农民心中已经成了固定的观念,天经地义,合情合理。可是,二00三年,一个中央文件下来,中国的农民不用交税了。在这之前,谁如果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农民会不用交农业税吗?”我想大多数人肯定回答:门儿都没有!可是,现在农民不但不用交粮交税了,从二00四年起,种地反而有了䃼贴,过去是种着国家的地,向国家纳税费,现在是白白种着国家的地,国家不但一分钱都不要,反而䃼给农民钱,这天大的变化是人们能予料的吗?显然不能,可真是广大农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

二、按国家经济势力看。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迅猛发展,国力日益增强,我看过一个报道,就是说过去有个什么大型工程,我们的技术可以搞,但是缺乏设备和工具,只能望洋兴叹,干着急没办法。现在,国家要建什么大型工程,资金技术和设备都不成问题,只等国家批复了,国家一旦批复,马上就可以动工。那么我们有现成的设备在那里等着吗?没有,特别是一些专用设备,不常用的设备,根本没有。那么我们的势力在哪里呢?这位专家自豪的说:任何设备我们都可以现用现造。什么叫势力,这就叫势力。如此看来,只有国家强大了,富裕了,才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才能照顾到各行各业。

三、按社会文明看。

时代发展的趋势是共同享受社会发展的一切成果,这是文明社会的一个必然前题,从世界发达国家来看,就不存在有的人有退休,有的人没有退休这一说,所有国民都有退休金,都享受国家的福利待遇,我国的退休制度也是历史的产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一定会让农民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目前实行的六十岁老人发放养老金䃼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在过去也是农民连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居然变成现实了,只不过数量少了点,大家知道,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这个养老金不是从最初的每人每月55元涨到现在的135元了吗?谁敢说以后不涨了呢?肯定会涨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农民退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一定会实现的。不知你的看法如何,愿意与你分享。请关注。


若飞305


关注【乡村关中】分享新锐思想,解答实事求是,评论有理有据。洞察社会万象,打开脑洞天窗,开启新生思维。

《孟子·梁惠王上》一文中写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是说人在赡养孝敬自己长辈的时候,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从古流传至今,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尊老敬老爱幼携幼。然而,在所有行业的工种和岗位中,人们从早到晚辛苦工作了一辈子,老了应该退休享享清福,且国家对除农民之外的所有岗位和工种的退休年龄和退休后的福利待遇均有详细规定,并全力保障他们的老年生活。我是【乡村关中】,职业农民,农技从业者,“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因为农民耕种着集体分配的土地,农民只能以地养老,养儿防老。对于种了一辈子的农民来说,能否在自己年老失去劳动能力的情况下,和其他工种一样享受受退休的福利待遇呢?作为“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认为在未实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之前,农民到死的时候,也就是退休的时候;而自实施“新农保”后,也标志着农民真正迎来了退休的梦想,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农民的身份决定了自己没有退休的时间。

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模式中,农民与工人、知识分子,及其他各行业各工种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退休,且退休之后能否享受养老福利待遇?其现实情况大家心知肚明。这也就是为什么过去许许多多的农民都希望把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重要原因。其实,当时的农村,一日为农,终生为农。农民生于尘土,归于尘土。因为工种和身份的不同,农民是不能享受退休待遇。农民一年四季与土地为伴,他们用种地解决了自己的温饱,也解决了城里人的吃饭,农民的高尚情操让我们必须尊敬和尊重。他们拥有土地,土地就是他们年老体蓑后养老的资源。

第二,农民闭眼的时候就是他们退休的时候。

农民真的不容易,农业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命脉,社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农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农民把自己种植生产的粮食供应城里人,把自己种植的蔬菜供应城里人,把自己养的家禽蛋肉供应城里人……农民们一辈子付出的辛劳与汗水,只有农民自己知道。在农村,农民只要有一口气在,哪怕到了七十岁、八十岁,只要能迈开腿脚走到田地里,他们大部分人还得下地干活,再苦再累也都不嫌弃,也不能嫌弃。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田地,自己不耕种,就没有口粮,就没有收入,就没有耐以生存的根本。所以,他们每一个人不知疲倦的在土地上耕种,直到死之前还一直在土地里刨食,他们闭眼的时候就是他们退休的时候。

第三,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农民迎来退休时间。

社会整体的快速发展,也带动和改善了农民这个群体的生活待遇。农民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先苦后甜,由于农民种植生产的粮食作物价格一直低迷,加之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收益本身就低,还会受天灾影响,农民从事农业的风险还是非常大,但农民一直都在坚持,春耕秋收,知足常乐的农民已经习惯了精神上的满足与安慰,总觉得辛苦是应该的。我们知道,现实中,农民不愁吃穿,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吃穿住行越来越好,农民真正享受到了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福利;为了让亿万农民享受社会发展福利,国家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自2009年在全国各地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来,这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退休待遇。从此,农民在将来也和城镇职工一样,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每月足额领取养老金!

第四,农民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干活。

勤劳的农民长期在土地上耕作,他们习惯了在土地上创造生活,他们的踏实和劳动在土地上找回到人生的所得,每个农民只要身子骨硬朗,就一定不会闲下来不耕作不种地。土地过去是他们的生活依靠,土地现在是他们的精神支柱。要知道,勤劳俭朴是传统美德。农民不喜欢懒惰王八五,也们长期生活在农村最前线,对于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最了解了;要问农民什么时候退休,什么时候不下地干活,每一个老农都会说:农民这一辈子,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下地干活。只要能下地,不管多大年纪,都会下地干活。这是他们的人生所得,是他们的生命之根,也是他们的生活之源。

第五,农民退休后的生活保障要跟进到位。

农民的生活依靠什么?当然是靠种地啊!农民对土地的热爱,这是沉浸在骨子里的。城镇户口的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每月邻取着足额的退休金养老,还享受着各种医疗福利待遇,他们老无所忧,老无所愁,老无所虑,他们真正是颐享天年,助享人生天伦之乐。可农民不行啊,他们退休不种地了,靠什么过日子?地没人种,就没有收成,就没有收入,也无法给城镇人提供粮食和蔬菜,以及蛋奶肉类。所以,在农村,年龄不是劳动与不劳动的标准,而是能不能下地。农民只要能干得动,只要能下地干活,不管多少岁,都会上地干活,因为你不下地干活,没有口粮啊!农民朴实,不愿意给子女增添负担。所以,农民退休,或者农民真正实现了退休,那福利待遇和生活保障一定跟进到位。

总之,伴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的极力推进,农业的发展将迎来更好的时代,那时,机械设备已经融入到农耕中,规模化农业发展也将形成,农民将是最让人羡慕的职业,也会和现在的城镇职工一样,达到法定退体年龄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退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的老人是没有退休的说法和想法,他们只要能动,都会继续劳作下去;如果哪一天动不了了,到那时候,也真的就是他们退休的时候了。我们真城的希望全社会都能想办法解决农村人的养老难问题。

网友朋友们,你们对这个问题还有何高见?我在下面留言评论区恭候。


本问答权属【乡村关中】,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本题作答:职业农民、农技培训师“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基哥。


乡村关中


农民会有退休的哪一天吗?。这既是个既現实,而又必需考虑如何解決的问题。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小农经济,一家一户,半人工半机械,难以奔小康社会,怎能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何谈农民退休问题。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劳苦大众救星毛主席,带领工农大众,人民子弟兵,推翻蒋家王朝。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成了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工农翻身成了国家主人,农民由一家一户逐步过度到集体所有制。当然,这是初步,并不十分完善的尝试。但也说明了集体所有制的建立,才是农民退休的前题。

总会有一天,农民的退休,必需解决。理论依据,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因此,农民退休关键,是农业体制,否定子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走向成熟的集体化,农民退休,也就不应该成问题。这,也是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所赋於的。因此,农民退休,是个早晚必需解决的问题。个人之见,欢近说理的批评指正。


老兵4200


农民既不是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也不国有企业的工人,怎么会有退休的一天呢?你务农没人管,你不务农也没人过问,你干其他行业只要能挣来钱,只要不违法,也没人干涉,,你不干任何事情只要生活能过前去,就算你本事大,没人来强调你非要干这干哪,那有退休的一天呢?只是国家规定60岁过了的农民有100多元的养老金,当然你在60岁之前如果多缴的话,过了60岁还能多领。

你如果真正想象城市人或者国家工作人员一样过了60岁在家享福,一天到晚看电视,闲聊、闲逛荡,……等等,那么乘年轻有为着多吃苦,多挣钱、多攒钱、多缴养老保险金,过了60岁你就多领养老金,到了那时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不,你得把儿女培养成大学生、国家干部、企业老板,商人,等着他们来养活你,这还要看儿女以后是否孝顺你。

我村有一位退休工人,今年70多岁了,每月拿着4000多元的退休金,按道理说,他任何活可以不干,该享受幸福生活了,可是自从他退休的第二年,就在家里闲不住了,村里谁家盖房,他就前去帮忙,也不要工钱,可是时间长了,东家不要工钱可以,西家的总该要吧,可是统统都不要,有人问长:“老杨!你有退休金,不下苦又能行,何必那么忙干嘛?”他笑着回答说:“人一天到晚,总该是要快乐的,人各有各的快乐方法,我的快乐是乐在奋斗中”。

我的老师王军,今年64岁了,每月退休金4500元,按理也该享受了,可是去年他就自己找了个给工厂看门的活,每月工资2000元,可是他不挣这2000元行吗?真的不行,因为他的儿子是个啃老族,没有正式工作,在家任何活不干,好不容易给儿子找了个对象,结婚以后,儿媳妇还要楼房,要汽车,为了给儿媳妇儿买上楼房、汽车,王军老两口子还欠了几个亲戚家的近10万的烂账,你说不干行吗?

上述的一件充分说明,农民的退休金本来就少,还要顾生活费用,如果一切都顺利,全家人身体健康,大人孩子安康,儿女孝顺,勤奋挣钱,每月能给家里或多或少给一点钱,就好办,或许你过了60岁就能轻松享福,如果儿女不孝顺,是个啃老族,你永远没有退休的一天,除非死了就真正退休了。


用户自知自爱WWW


农民会有退休的那一天吗?

我们当然希望农民也有像城市工人一样退休的那一天,可是,在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下,对多数农民来说,还只有干不动的一天,而没有退休的一天。

不错,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给农民也发放一些养老费,譬如70岁以上发120元,80岁以上发180元。可是,这样的养老费,除了政策体现和心理安慰,又怎能真正起到养老作用呢?

事实也是,对广大农民来说,要想真正能够有退休的那一天,就必须有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给农民发放可以维持正常生活的养老金。而现在,似乎又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包括在城市务工几十年的农民,回乡后也没有退休金。这也意味着,农民退而不休的问题,需要继续维持。

更为现实的是,眼下,城市居民养老金发放,都面临着收入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国有企业退休员工比较多的地区已经出现赤字的情况下,要腾出更多的资金来解决农民的养老金发放问题,不仅仅有难度,更是有点无能为力。

所以,如何解决农民的退休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统筹考虑、全方位考虑。否则,就会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问题,引发许多新的矛盾。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认为,解决农民退休的问题,必须认真研究、提出解决办法与措施。不然,对广大农民不公,尤其对在城市务工几十年的农民不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