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室內的信號,移動公司操碎了心

大家好,我是蜉蝣君。

本期的主題是:

室內覆蓋

室內覆蓋?話說基站為了偽裝自己,已經不遺餘力了,為啥還非要吃力不討好,削尖腦袋往室內鑽?原因無他,都是金錢的誘惑。

首先,據日本運營商NTT DOCOMO的研究,超過70%的移動通信話務發生在室內。想想也是如此,現代人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室內活動,在比較安靜,打擾較少的環境下,大家更能專注地打電話或者上網。

為了室內的信號,移動公司操碎了心

△ 70%的移動業務發生在室內

這室內飛舞的電話和流量,對於運營商來說,就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然而,室內的覆蓋卻往往不盡人意。由於建築外牆阻隔,無線信號到室內會大幅衰減,如果大樓還非常厚的話,乾脆就形成了信號的盲區。

因此,超過70%的用戶投訴,都是因為室內覆蓋不好導致的。

為了室內的信號,移動公司操碎了心

△70%以上的投訴是由於室內覆蓋不好導致的

所以,各個運營商都在不遺餘力地進行室內覆蓋增強,畢竟流量多就意味著收入潛力大,何況那麼多的用戶在弱覆蓋裡嗷嗷待哺呢。

雖然上一期《什麼?還有能安裝在家裡的基站!》中講到皮站和飛站也都是專門用來進行室內覆蓋的,但它們能力太弱,不便於規劃大面積覆蓋,並且回傳使用公網,可靠性也不能保證,因此只能用於少量邊邊角角的覆蓋靈活補充。

這就需要專業的室內覆蓋系統來解決了。

傳統的室內覆蓋系統叫做“分佈式天線系統”,也叫室分系統,英文是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簡稱DAS。

DAS的思路非常簡單,就是在大樓的某個不為人所見的黑暗角落安裝上基站,然後通過四通八達的射頻線纜,把信號傳輸到需要的地方,再裝個蘑菇頭天線發信號發射出來。

為了室內的信號,移動公司操碎了心

△ 蘑菇頭天線,DAS系統隱藏在天花板上面

在辦公室埋頭工作的你,如果抬頭觀察天花板的話,大概率能看到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個長得很像蘑菇的圓圓的東西,那就是室分系統的天線。

你能看到的還是冰山一角,大量的射頻線纜,功分器,耦合器就羞澀地隱藏在天花板上面的角落裡,偷偷地延伸到某處暗箱操作這一切的大佬:基站。

為了室內的信號,移動公司操碎了心

△ DAS系統架構圖

下面蜉蝣君簡要介紹下這些設備及器件的作用。

1、基站:室內分佈系統的核心,作為信號源,一方面發出信號並通過各個節點傳遞到大樓的所有角落,另一方面,收集各個方向傳來的手機的信號並進行處理。

2、合路器:因為基站可能分為2G,3G,4G多種,還可能包含1800M,2100M或者2600MHz等各個不同的頻段,但傳輸信號的射頻線纜數量有限,所以需要把這些不同制式,不同頻段的信號合併起來一起傳送,這就需要使用合路器進行匯聚。

為了室內的信號,移動公司操碎了心

△ 合路器

上面的普通合路器主要用於異頻合路。另外,還有一種特殊的合路器,被稱作3dB電橋,用於相同頻段不同信號/載波合路後饋入室分系統。

3、耦合器:這個器件是用來把信號分成不對稱的兩路的。比如信號從地下室的基站出來,需要把10%的能量用於一樓的覆蓋,另外90%還要網上覆蓋更多的樓層,這就需要耦合器來進行功率分配了。

為了室內的信號,移動公司操碎了心

△ 耦合器

4、功分器:一聽名字就是用來進行信號的分路的,和耦合器不同,功分器只能平均分配,比如一分二,一分三等等。多個功分器進行級聯,可以組成複雜的網絡,像毛細血管網一樣把基站的信號分到各個角落。

為了室內的信號,移動公司操碎了心

△ 功分器

5、室內分佈天線:信號從基站出來,經過合路器,耦合器,功分器這一路的分配,到達了樓層的每一個角落,最後一步就是安裝上天線,讓信號釋放出來,彌散到整座樓中,就這樣解決了室內覆蓋難題。

為了室內的信號,移動公司操碎了心

△ 室內蘑菇頭天線和板狀天線

室分天線體積較小,一般使用形似蘑菇頭的全向天線,小型板狀天線也有,數量比較少,可放置在角落進行定向覆蓋。

這樣的室分方案看似完美,卻有不少缺點。

首先要面臨的問題是:信號自從基站出來,經過這麼多的射頻器件,每個都會引起信號的損耗,往往到了天線就已經衰減殆盡了,小範圍的覆蓋還勉強可以接受,大範圍覆蓋可就真的吃不消了。

為了室內的信號,移動公司操碎了心

△ 常用功分器的損耗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聰明的工程師想到了一個辦法:不就是信號在傳輸的過程中衰減過大麼,我在半路加個放大器(幹放),把信號再放大不就行了!

為了室內的信號,移動公司操碎了心

△ 增加幹放的有源DAS

幹線放大器,簡稱幹放,是在功率變低而不能滿足覆蓋要求時的信號放大設備。當基站設備功率難以達到覆蓋要求時,幹放可以放大信號源的功率,以覆蓋更多的區域。

為了室內的信號,移動公司操碎了心

△ 這個大塊頭就是幹放

這個方案就叫“有源DAS”,其中的“有源”就是指信號放大器使用需要電源;而原始版本的DAS就叫“無源DAS”,因為合路器,耦合器,功分器這些器件都是不需要電源就可以工作的。

有源DAS看起來完美,然而信號的放大是有代價的,會必可避免地引入噪聲。也就是說,經過放大,雖然信號強度高了,但質量卻變差了,原先的問題還是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


隨著基站形態進化,原先的一體化基站被拆分成了兩個部分:基帶單元(BBU)和射頻單元(RRU)。既然室分一直在和信號的衰減作鬥爭,那麼,何不把產生信號的裝置,也就是RRU放得離天線近一些,比如每個樓層都安裝一個,少了中間節點自然衰減就小了。

為了室內的信號,移動公司操碎了心

△ BBU+RRU分佈式基站+DAS

但是,這個架構還是有缺點的,那就是:RRU要有地方裝啊!不是啥樓都有在每一層安裝RRU的條件的。而且,無源DAS標誌性的耦合器,功分器等無源器件還都存在,只是少了些,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到了4G時代,DAS系統遇到了更為棘手的問題,那就是來自MIMO的挑戰。4G相對於3G的巨大優勢之一源自於對2x2MIMO乃至4x4MIMO的支持,要實現MIMO就要有空間上獨立的傳播路徑。

可是,在2G和3G時代佈設的DAS系統往往只有一條線,只能支持單發單收(1T1R),而4G最基礎的2x2MIMO則至少需要支持雙發。

基站支持雙發倒是問題不大,可是信號的傳播路徑也就得兩條啊!也就是說,要把DAS改造地支持2x2MIMO,就必須要整個新建另外一條信號傳輸鏈路,包含跟已有鏈路一樣的一套器件:饋線,耦合器,功分器,天線。

為了室內的信號,移動公司操碎了心

就算移動運營商一咬牙改造,再新安裝一套設備,也就僅僅是能支持4G 2x2MIMO而已。現在用戶對網速的渴求指數增長,室內又佔了70%以上的業務量,4x4MIMO早都成4G的標配了,難道再加兩條鏈路不成?

這DAS的硬傷隨技術的發展不斷凸顯,到底該怎麼破?

其實前面各種對無源DAS的改進思路是完全正確的,我們只需順著一路走到黑就行了:那就是,把基站的信號源拉得遠一些,更遠一些,直到和最終端的蘑菇頭天線融為一體!

這樣一來,基站的基帶單元BBU到射頻單元RRU+天線的傳輸鏈路就全部可以使用光纖或者網線,這些數字信號完全可以無損地傳輸到RRU,再通過天線把信號發出來。

由於RRU和天線是合一的,它們之間可以零距離直接相連,沒有任何饋線,合路器,耦合器,功分器這類玩意,也就不會引入損耗。

此時的RRU,已經和傳統DAS的RRU不同。由於它拉得跟BBU相當遠,一般在屋頂上貼近用戶安裝,因此被叫做“

射頻遠端”。

由於射頻遠端沒有功率損耗,因此它的發射功率可以非常小,一般也就是每載波100到200毫瓦,跟皮站(Pico cell)的發射功率相當;其次它和天線集成在一起取代了原先的蘑菇頭天線,因此,這些小型RRU被稱為pico RRU,簡稱pRRU。

這個方案好是好,但一細想還是有些問題。一棟樓有好多層,每層都布有很多的pRRU,少了幾十個,多了上百個,它們全部連到同一個BBU上的話,費線不說,BBU也沒有這麼多接口啊!

其實這個問題系統規劃專家早都想到了,那就是在BBU跟pRRU之間,再加一個類似交換機一樣的設備,專門用來連接pRRU。這個設備相當於BBU上接口的擴展,因此叫做“擴展單元”。

擴展單元可以每層樓都放一個,還可以級聯起來以方便安裝。這樣一來,BBU只需要直接管理少量的擴展單元就可以了,三級架構各司其職,完美。

目前全球四大主流通信設備供應商都提供這種新型室內覆蓋方案,雖然產品名稱各不相同,但架構都是類似的,均由

BBU,擴展單元,射頻遠端這三部分構成

為了室內的信號,移動公司操碎了心

下面蜉蝣君就以華為的lampsite為例,介紹下室內分佈的翹楚,這種新型有源室內覆蓋方案的結構。

為了室內的信號,移動公司操碎了心

華為的lampsite產品的名字由“lamp”和“site”這兩個單詞組成,其中lamp就是燈的意思,site就是基站的意思。這個名字傳達的含義非常精準:像吸頂燈一樣,安裝在天花板上的基站,自帶擬態偽裝!

如上圖所示,lampsite由BBU,RHub,以及pRRU三部分組成。其中的BBU和宏站的BBU是完全一樣的;pRRU也就是射頻遠端,前面也已介紹過。

RHub就是那個類似“交換機”的設備:擴展單元。每個RHub可以連接8個pRRU,並且RHub之間還可以支持4級級聯,連成一串部署方便佈線。

BBU和RHub之間採用光纖連接,RHub和pRRU之間採用網線(類型為Cat5e或者Cat6類)連接。光纖和網線遠比普通DAS的射頻線要輕軟得多。

採用這種新型DAS,可以帶來諸多好處。

1、架構簡單

只需三種設備,再加上連接它們的光纖和網線即可。傳統DAS的的饋線,合路器,耦合器,功分器,天線等物料統統不再需要。

為了室內的信號,移動公司操碎了心

這樣一來,不但易於規劃,方便施工,而且吃瓜群眾對網線等物料也沒那麼神經敏感,物業協調相對容易,施工阻力減少。

2、全面管理

傳統的DAS使用了大量的合路器,耦合器,功分器等無源器件,這些器件數量多,但是卻在網管上不可見,無法集中管理。雖說無源設備一般很不容易壞,但是萬一呢?

如果真的某個節點發生了故障,就只能看到服務小區的指標異常,但排查定位非常困難。而新型DAS就的所有設備都是有源的,網管可以隨時無死角監控。如果出現問題,故障點也一目瞭然。

為了室內的信號,移動公司操碎了心

3、天生MIMO

由於pRRU和天線集成並直接部署在天花板上,只需要pRRU就可支持多路發射和接收,不用再像傳統的DAS一樣要考慮增加一整套鏈路來支持MIMO。

在4G環境下,有了MIMO加持,下載速率可能就要快上一倍!

為了室內的信號,移動公司操碎了心

這樣一來,實現了不但2x2MIMO,並且,多個pRRU還可以多點協作,下行共同實現虛擬4x4MIMO的效果,上行也可以通過聯合接收來提升速率。


4、彈性容量

如果話務量較少,多個pRRU可以聚合成一個比較大的小區,小區內的用戶自由移動,不會發生切換重選等信令,用戶體驗好。

舉例來說,如果在整棟樓存在多個小區,你打著電話走到小區邊界時,就會發生切換,頻繁切換不但會影響用戶體驗,還會加大掉話風險,增加網絡信令負荷。而如果在話務量很小的時候把這些小區合併成一個,那在整棟樓內活動就不再需要切換了。

在話務量較大的時段,在把大的小區分裂為多個,這樣容量也就增加了多倍。當然這樣也是有代價的,那就是小區間干擾增多,切換重選增加,用戶體驗降低。但是,保證大家在忙時都能打電話上網是第一要務。

為了室內的信號,移動公司操碎了心

因為新型有源DAS的優點眾多,因此在世界上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光是中興的Qcell,就在全球40多個運營商得到了應用,並廣受讚譽。

好了,本期的介紹就到這裡,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能看到這裡的,都是真愛。

且慢!看都看完了,不點個“”再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