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逆週期!最全新老基建梳理

政策對沖什麼?

現在市場對新舊基建爭議很大,癥結在於我們能否充分理解政策對沖的任務。如果僅僅對沖一季度疫情影響,新基建七仙女或許足夠,但財政發力的目標絕非如此簡單。


今年的逆週期政策,實質上是要對沖三種力量:固定資產投資失衡、疫情衝擊和海外疫情擴散背景下全球經濟深度下行風險。


首先是固定資產投資失衡。我們知道,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的5.4%尚且包含著房地產投資近10%的增速,但2020年房地產投資已處於回落週期。


如果2020年經濟增長目標是5.5%,則倒推固定資產投資不能低於5%,經濟自然趨勢下很難實現。


其次是疫情帶來的損失,以及與此關聯的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就業、脫貧等系列問題。疫情對一季度經濟帶來顯著影響。消費條件約束影響第三產業,復工延遲影響第二產業。


十三五“翻番”需要2020年GDP增長5.5%左右,如果一季度GDP增長4%,則後續每個季度需要均值在6%左右;如果一季度GDP增長3%,則後續每個季度需要6.3%左右。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9萬億元,其中新基建投資規模僅在6600億左右,未來彈性雖大,但對沖宏觀經濟仍顯杯水車薪。


三是海外疫情擴散背景下全球經濟深度下行風險,全球金融市場近期特徵(利率走低伴隨股市調整)已經隱含對衰退風險的擔憂。

詳解逆週期!最全新老基建梳理


全球疫情有三大風險點:一是歐洲(意大利、德國、法國),歐洲經濟是全球經濟的重要一環,且歷來有財政脆弱的特徵;二是伊朗,它對中東其他地區形成輻射,而中東又是原油最關鍵產區;三是美國,疫情風險上升會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連帶影響。


三個邏輯實際上分別屬於政策的修正式對沖、補償式對沖、預防式對沖。從這三個角度認識逆週期政策,才能更全面理解其必要性。


在“房住不炒”大背景下,貨幣政策重在穩供給,通過降息刺激地產,拉動地產銷售和產業上下游的傳統刺激鏈條或將失效。


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重點在財政。

財政政策通過帶動基建投資(傳統基建投資)和新基建投資(實質是新興製造業投資),從而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及總需求的穩定。


其中不存在新老基建孰優孰劣問題,新基建(實質上是新興製造業投資)方向好,平衡增量;老基建(傳統基建部門)規模仍佔絕對主導,貢獻總量,對今年來說均十分重要。


參考研報:


《廣發證券-政策實質上要對沖三種力量》


老基建

中信證券(最近他家的策略具有半官方神秘氣質)預計2020年專項債規模或達3.2萬億,同時其用於基建的比例望提升至45%左右,約1.44 萬億。


預計2020基建投資將增長9%+至19.9萬億水平(此前券商普遍預期在5-10%範圍)。此基礎上,特別國債或政策性金融工具亦有望出臺,或可帶動基建投資增長0.5萬億以上。若因疫情在海外蔓延致進一步拖累我國出口,逆週期政策料仍有更大發力空間。


老基建發力系統性利好建築、園林、水泥、化工、房地產、工程機械、廚電產業鏈。下圖值得收藏:

詳解逆週期!最全新老基建梳理


多數子板塊我們都分析過了,這裡再重點強調一下園林,壓制園林行業估值的因素已出現邊際改善。


現金流方面,目前工程企業正進行訂單結構的調整,加速向現金流較好的EPC業務進行轉型,審慎承接訂單,嚴格審核訂單所處區域、回報率、回款等條件,預期今年企業的現金流將繼續大幅度改善。


融資環境方面,隨著疫情的發酵,政策對民企的支持力度加大,今年行業的融資成本大概率將下行,尤其是擬將控制權轉讓給國資的園林企業,融資成本的下降將尤為顯著。


行業項目質量層面,隨著專項債大幅向生態領域傾斜,整體項目的質量和回款將得到邊際改善。


行業投資可圍繞三條主線展開:


一是輕資產主線,比如稀缺的園林設計投資標的,杭州園林;


二是穩健擴張主線,業務模式健康,PPP與EPC結構配置合理,項目質量優質,現金流充裕,有較大加槓桿空間的園林企業,比如東珠生態、文科園林;


三是邊際改善主線,此前陷入流動性危機,但隨著國資取得控制權,融資成本與訂單承接有望得到邊際大幅改善的企業,如東方園林。


參考研報:


《中信證券-逆週期政策助力,基建相關板塊機會盤點》

《東興證券-融資環境改善正當時,靜待疫情後施工訂單潮》


新基建

邏輯不多羅嗦了,再梳理一下概念股,比如大數據中心產業鏈:

詳解逆週期!最全新老基建梳理


調研·和佳股份


1、疫情影響判斷

1)大環境對民營企業融資會有很大改善;

2)疫情對醫療板塊包括醫療投資和各級政府的重視程度會有很大促進。

2、公司業務概覽

1)醫療設備及學科建設:公司擁有治療類醫療設備產品註冊證26個,毛利水平較高。腫瘤介入微創治療系列設備均為自主研發生產。公司為超過800家二甲以上公立醫院建立腫瘤治療中心。


2)醫用工程:

和佳醫用工程是含醫療設備、專業設計、施工及安裝的綜合性版塊業務。公司自主研發生產製造的設備主要包括:大型醫用製氧機、醫用中心供氧系統、醫用中心吸氧系統、小型一體化醫用製氧機、醫用氣體在線監測管理系統等。公司目前客戶均為醫療機構。


公司也在疫情期間率先推出醫用負壓排氣消毒處理系統,為定點收治醫院增設排氣消毒處理設施。本次疫情會使國家及相關部門意識到在醫療建設領域的投入不足,現在明確要求加大醫療建設投入,所以預計和佳醫用工程版塊會迎來較快的發展階段。


3)康復醫療服務:康復版塊的發展模式是三位一體,即康復設備的研發製造、為公立醫院建立康復中心、投資建立連鎖康復醫院。目前該業務板塊已基本成熟,南通和佳康復醫院預計2020年可實現盈虧平衡,康復設備銷售及為公立醫院建設康復中心在2020年也會有較大的增長。


4)醫院整體建設:公司只參與縣級公立醫院的舊院改造或整體搬遷,目前整體建設項目有12家醫院,合同總額40多億元。


醫院整體建設主要包括投融資、土建、醫用工程建設、重點學科建設、藥品耗材供應鏈、後勤服務的管理運營。


在實際執行上,土建約佔30%~40%,專業醫用工程約佔30%,醫療設備約佔30%。但根據醫院實際情況,佔比也會有所不同。設備中,國產、進口的比例約為50%:50%。


項目建設期約2-3年,項目運營期在10年以上,和佳早期承接部分項目的運營期在5~8年。


目前和佳所有的主營業務板塊都能夠進入到醫院整體建設項目中去,醫院整體建設的盈利模式:

1)建設期內,土建、普通裝修、機電安裝、園林綠化、弱電部分外包,和佳收取不同比例的管理費用;

2)建設期內,實現和佳的醫用工程、醫療設備及學科建設、醫療信息化等業務的銷售;

3)進入運營期後,和佳收取投資回報;

4)運營期內,和佳獲得供應鏈運營管理收入、後勤服務收入(保潔、保安、食堂、超市、園林綠化、消毒供應中心等特色科室及其他項目);

5)運營期內醫院新增設備採購業務均由和佳採購。

目前已交付項目均順利回款,項目資金有政府兜底。


4、宏觀利好因素


除了新基建的大趨勢之外,金融機構給予疫情方面的金融支持,上市公司恢復再融資功能和宏觀經濟對醫療基建領域的投入加大都使公司明確受益。


去槓桿大背景下,19年公司負債規模不變情況下,財務成本增加近5000萬。目前已把握政策開展存量債務置換,財務費用將明顯降低。


數據看盤

1、短線情緒觀察

詳解逆週期!最全新老基建梳理


2、北向資金


分時走勢體現的流入數據=已成交數據+在委託但還沒有成交的額度,實際成交金額以日線圖數據為準。3月6日北向資金淨流出30.42億。

詳解逆週期!最全新老基建梳理

詳解逆週期!最全新老基建梳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