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996”的公司,应该怎么修炼自身内功

一月份,不管上一年工作业绩怎么样,对于公司而言,年会是必不可少的活动。有了年会,这一年才算圆满的结束。至于那些不开心的事——秋后算账。

所以对员工而言,年会越来越像个鸿门宴了。惊喜的背后,总会冷不丁的冒出个“惊到”。去年有赞朋友跟我谈及那段不堪回首的年会,听到高管宣布996工作制,还特别体贴的考虑到员工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整了个“家庭日”,朋友当时就想把他44码的皮鞋砸上去,但是为了恰饭忍住。

一年之后朋友们再度聚会,没想到一位在杭州某独角兽上班的朋友,在经历总部“歃血为盟”的鸡血年会之后,兴奋劲还没过,公司人力宣导未来一年严格执行996。最关键的是,去年年初这位朋友公司就宣布996,不过有高效日,就是一周有2天能6点下班,而且总裁内部信说就执行一年。这一年刚熬完,总裁倒是没食言,去年不算996,今年开始才是。

面对“996”的公司,应该怎么修炼自身内功

那一天,人类终于回想起,曾经一度被他们所支配的恐怖,还有那被囚禁的屈辱?

这段来自《进击的巨人》的经典台词,我觉得特别适合此时此刻的这位朋友。但是,喝喝啤酒吐吐槽,朋友之间相互倾诉着“不易”和“无奈”,明天还得老老实实去上班。

面对“996”的公司,应该怎么修炼自身内功

“996”工作制,基本是无偿加班,而且是百分之八违反劳动法。但是,很抱歉,这是目前普遍的一个风气,而且短期之内没法改变。

这是一个事实,不得不去面对的事实。不是一个这家公司太坑了我换另一家公司就会好的。

所以如果是你,面临这种情况,这边我做一个投票,看看大家的选择。

你面对”996“的态度 (单选)
0人
0%
无所谓,麻木了
0人
0%
带着抱怨的情绪上班
0人
0%
裸辞
0人
0%
偶尔吐槽,但是还是会积极工作
<button>投票/<button>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那位朋友的态度,他是公司的运营总监,因为是干部,所以需要9106。吐槽肯定有,这是一种发泄心里挤压不满情绪的一种途径。但是只会跟我们几个朋友吐槽,而不会在公司表露不满。重要的一点是,他是属于高效率的人,在加班但是工作完成的空档期,他坚持了一年的健身练出八块腹肌,坚持一年分享自己的运营经验做自媒体输出,自学了SQl、Python等等。

面对“996”的公司,应该怎么修炼自身内功

很坦白的说,如果他辞职,都不需要挂简历,就会有一堆公司高薪聘请他。那他目前还待在这家公司的理由是价值,他新负责的海外项目正处于关键事情,他还能从公司得到价值。对他而言,公司对他的价值,除了工资,最重要的还有个人的成长。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对待公司的态度有所不一样。其实我们在上班的时候总是把自己当作一个打工仔,是给公司创造价值的,而我们的回报就是那工资。而恰恰这种思维约束了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如果我们把公司也当作自己获得价值的工具,那面对“996”,我们会有怎么的态度呢?

  1. 判断这家公司值不值得我付出。这是前提,如果你所处的是一家连目标方向都不明确的公司,那可以考虑扔掉这一家了。好比我们选工具也要选择对我们有用的,没有用的工具费一堆劲也解决不了问题。
  2. 把“996”当作自习室。坚持上班时间把工作完成,保证高效率运转。晚上加班时间,可以自学一些技能。举个例子你想做运营,你可以完善自己的运营知识框架,比如内容运营、活动运营、渠道运营。其次,可以学习提高效率、产出的技能,比如数据分析用的SQL、python,怎么写好文案,怎么分析一个渠道。
  3. 把学的用到工作中。学了不用不就浪费了吗,把公司当作实验体。
  4. 时刻评估公司还有没有价值。你不断在成长,所以你也需要留心公司是否还能给你带来价值。如果发现公司已经没有什么用了,而且这个时候你已经得到锻炼成长了,那你可以考虑往高处走了——提升职或者换更大的平台。

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公司残忍,网易开出绝症员工,华为把老员工告进了监狱。HR经常会灌输给你公司是家,培养员工对公司的依赖感,这样即使公司对员工而言没有价值了,员工也不会轻易离开。但是反之,公司会毫不留情的把你踢到一边。因为公司也把你当作工具。所以,如果你也把公司当作工具,那你会看透很多事。

大环境崇尚加班风气的职场,原因之一是员工的议价权太低。我们已经趋向于公司说什么就是什么,不敢反抗。虽然我们无力去改变整个大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通过从公司获取价值,不断地使自己成长,从而获得主动权。

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抗议或许激不起什么浪花,但是一个拥有价值的员工的抗议,却能迫使公司让步。


欢迎大家极极投票,有什么新的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及时回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