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場新貴耀州窯,是如何成為市場新寵的?


拍場新貴耀州窯,是如何成為市場新寵的?

“市場就如同少女的心,永遠猜不清楚。昨天還冷若冰霜,今天就熱情如火。”與明清瓷兩極分化不同的是,高古瓷的整體升溫顯然是跑在了政策放開之前。而近期市場中頻頻爆冷的獨秀,非耀州窯莫屬。耀州窯因地處陝西銅川市黃堡鎮,舊稱“銅川窯”或“黃堡窯”,由於宋金時期轄於耀州,故以習慣稱之為“耀州窯”。

拍場新貴耀州窯,是如何成為市場新寵的?

圖1 五代 耀州窯鳳柄獅流青瓷倒流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雖然不是躋身於耳熟能詳的五大名窯,但耀州青瓷也因為剔刻精美,刀法犀利素有瓷中“範金琢玉”的美譽而備受藏家青睞。陝西曆史博物館藏的五代耀州鳳柄獅流青瓷倒流壺(圖1)更是使其神秘感倍增而名聲大噪,成為古代科技智慧與藝術相結合的成功典範。近幾年,由於古陶瓷學者對於所謂“柴窯”問題的進一步探討,唇槍舌劍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使得耀州窯的關注度持續升溫,搔弄著藏家敏感的神經。

耀州窯能夠鑄就今日的火爆市場,筆者以為與以下幾點有關:

其一,高古瓷與明清瓷出現的價差鴻溝。高古瓷中不乏精美之作,所蘊含的藝術美學及稀缺程度都不亞於明清官窯,但是“價值”和“價格”始終不相匹配。筆者曾做過分析,目前高古瓷價格的整體飆升有賴於定窯在國際市場的價值迴歸。由於定窯是宋代極簡美學的代表之一,存世可流通的精品也相對較多,又有曾經良好的國際價格基礎,所以藏家接受度更高。定窯的一系列高價引發了藏家對於其他窯口後市的期望,從而使得高古瓷全面升值。

其二,國際拍賣的引領。尤其是幾位名人專場對於耀州窯熱度的提升以及對其價值的認同。筆者將逐一分析,梳理耀州瓷器成為市場新寵的發展脈絡。

拍場新貴耀州窯,是如何成為市場新寵的?

圖2 宋 耀州窯刻牡丹紋雙耳瓶 香港邦瀚斯2014年拍品

早在2014年香港邦瀚斯徵集到已故藏家陳淑珍“奉文堂”的一批高古瓷,將其中157件作了“古雅緻臻”專場。由於這批高古瓷涵蓋了中國陶瓷史中各個時期多個窯口的典型器,所以這次被喻為“教科書”式的拍賣為藏家提供了一次全面瞭解市場認知的機會。其中本場的11件耀州青瓷悉數成交,為今後的普漲注入了強心劑。而一件宋代耀州窯刻牡丹紋雙耳瓶(圖2)更是以304萬港幣成為該專場的第二高價(注:本場第一高價為定窯),視為拉開了序幕。

拍場新貴耀州窯,是如何成為市場新寵的?

圖3 北宋 耀州窯青釉剔刻牡丹淨瓶 香港蘇富比2016年秋拍拍品

而真正檢驗耀州窯稀少品認知度的轉折點,從而確定精品價值體系的形成,筆者認為是源於2016年香港蘇富比為英國著名收藏家羅傑·琵金頓(Roger Pilkington)舉辦“賞心菁華”專場,一件北宋耀州窯剔刻牡丹紋淨瓶(圖3)的面世。眾所周知,淨瓶是高檔的禮佛聖物,是一個時代宗教信仰與禪宗美學以及手工藝技術相結合的重要產物。雖然歷史上很多重要的窯場都燒製過淨瓶,但總量卻不是很多。除了河南鞏義窯唐代的淨瓶較為常見外,其他窯場的瓷制淨瓶很少在市場流通,尤其是器型俊美,品相完好的更是鳳毛麟角。目前考古發掘最多的是1969年河北定州靜志寺與淨眾院兩處塔基地宮出土的定窯淨瓶,大小共約28件,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之最。通過對這批定窯淨瓶的研究發現,瓷制淨瓶應該是當時社會地位較高的信徒為了盛大的宗教活動而特殊定燒的貢物,因其功能的特殊性與其他瓶類不盡相同,所以製作背景比較複雜,當時燒造量就不多,加之淨瓶多為寺院遺址或地宮才偶有出土,所以民間能夠收藏到的機會微乎其微。而耀州窯淨瓶就更為罕見,截至目前類似尺寸的已知僅有兩件完整品存世,而另一件則為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收藏,陝西曆史博物館亦有一件尺寸稍小的耀州青釉刻花淨瓶收藏,唯釉色稍遜。蘇富比拍賣的這件無論是品質還是傳承上都是能勾起收藏家慾望的精品。由於起拍價較低,就連筆者也曾想傾囊一試運氣,但其實心裡也清楚在這種重要的專場裡是沒有什麼便宜可撿的,畢竟一級市場已然成為資本逐鹿的舞臺。最終這件宛如“曹衣出水”般清秀婀娜的橄欖青色淨瓶以548萬港幣被國內藏家購藏。自此之後,耀州窯似乎是打開了價格封鎖的壁壘,不僅精品價格屢屢創出新高,就連一般普品的價格也是風生水起。

拍場新貴耀州窯,是如何成為市場新寵的?

圖4 北宋至金 耀州窯青釉刻牡丹紋蓋罐 香港蘇富比2017年秋拍拍品

2017年10月香港蘇富比秋拍,在以汝窯洗作為主打的“樂從堂”——俊雅清凝宋瓷專場中,一件僅13釐米直徑的金代耀州窯青釉刻牡丹紋蓋罐(圖4)以490萬港幣成交,成為耀州窯小件精品在市場中藏家對其價值認同的表現。這件蓋罐整體呈鼓墩造型,口和底部環繞貼塑一週梅花形的鼓釘,器身光素,僅在蓋面上刻牡丹一朵,由於一改通體滿刻紋飾的繁縟,反而更顯得動靜結合,張弛有度。1986年耀州窯遺址也出土過一件類似的蓋罐,裡面還存有圍棋子。或許此罐造型旨在提醒對弈雙方欲“一枝獨秀”必當“一鼓作氣”。也許連“樂從堂”主人曹興誠也未曾料到,最後這件圍棋罐高價成交,著實契合了耀州工匠以鼓為形“一鳴驚人”的美好夙願。

拍場新貴耀州窯,是如何成為市場新寵的?

圖5 金代 耀州窯青釉玉壺春瓶 倫敦蘇富比2018年拍品

接下來的一年,耀州窯藏家也是頻頻出手利用資本橫掃市場。2018年5月英國倫敦蘇富比,一件金代耀州窯青釉玉壺春瓶(圖5)引起了資本方的注意。此件玉壺春通體光素無紋,釉色青褐閃黃、瑩潤剔透,器身佈滿開片,是一件典型的金代耀州月白釉製品。其實這類玉壺春瓶在金代耀州窯中都算不上罕見品種,但因其品相良好並有著香港“養志堂”關善明以及香港華商徐展堂舊藏的出身,憑藉1994年《關氏所藏宋代陶瓷》的著錄,最終以近700萬人民幣的價格成交,高出估價近12倍。而同一場其餘的兩件耀州窯器物也均以過百萬的成績被一掃而光。

拍場新貴耀州窯,是如何成為市場新寵的?

圖6 北宋 耀州窯刻蓉塘戲鷺紋嘟嚕瓶 香港佳士得2018年拍品

依然是2018年5月,香港佳士得“浮生閒趣”專場一件殘拼的北宋耀州刻蓉塘戲鷺紋嘟嚕瓶(圖6)以212萬港幣成交。這件直徑僅14釐米的小嘟嚕瓶刻兩組纏枝牡丹,枝葉繁密,花型豐腴,刀法剛勁有力,酣暢淋漓,花間綴以兩隻鷺鳥振翅嚶鳴,器型飽滿、線條流暢,是臺北“養德堂”主人楊俊雄的舊物。而2008年紐約蘇富比時,估價8萬美元卻遇流標。恰好相隔十年,充分地顯示出市場對於精品殘器的包容和認同。自此,收藏高古瓷的國內藏家開始由“求品相”朝著“求品位”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拍場新貴耀州窯,是如何成為市場新寵的?

圖7 元 耀州窯開光貼塑力士八方型供器 北京保利2019春拍拍品

拍場新貴耀州窯,是如何成為市場新寵的?

圖8 鈞窯八方供器 安思遠舊藏

拍場新貴耀州窯,是如何成為市場新寵的?

圖9 五代 耀州窯青釉剔刻牡丹紋蓮瓣口葫蘆形執壺 紐約蘇富比2007年、北京保利2019年拍品

時隔一年,昔日的一幕再次上演。一件為了規避政策而標元代的耀州窯開光堆塑力士八方型供器(圖7),在2019年北京保利春拍“佞宋——十面靈璧山居宋元清翫”專場中以414萬元人民幣成功易主。雖然殘損嚴重,當年修復之處已經大面積變色,但因其身出名門,存世罕見而成為眾多藏家輪番競價的目標。此類八方型供器形似古代暖硯,分為上下兩層。筆者在晚唐時期的定窯、邢窯,金代的鈞窯以及河南青瓷中均見過類似的標本和殘器,尚不明確具體用途,綜合分析應與佛教禮器有關(圖8)。此件2007年3月曾出現在紐約蘇富比,估價10萬美元。由於當時藏家對於精品殘器的接受程度不高,同樣遭遇流標。而同場僅一個標的之隔的五代耀州窯青釉剔刻牡丹紋蓮瓣口葫蘆形執壺(圖9)卻被國際大行以243萬人民幣的價格收入囊中。也許是機緣巧合,12年後“佞宋”專場這兩件耀州瓷再次同場競演。五代青釉耀州蓮瓣口葫蘆形執壺不負眾望,成功賣出3047萬人民幣並一舉創造了耀州瓷最高價。2019年,一件雖殘終被慧眼識珠,另一件則被跨界的書畫藏家捧為耀州標王,兩者皆大歡喜。可見只要藏家耐得住寂寞,藏品經受得住考驗,古董實是一個以時間換空間,用空間換金錢的長線投資。

近些年,隨著物質充盈,城鎮化腳步的加快,在壓力和現實面前更多人開始呼喚內心的迴歸,倡導極簡主義的生活理念。一時間明式傢俱、茶道、香道以及宋代美學方興未艾。高古茶具也一直也是被逐鹿的目標之一。由於體積小,存量大,單價低,能實用,易上手等優點,熱度一直未減。尤其是臨宇山人舊藏的宋代建盞創造了7800萬單價之後,用宋盞品茗幾乎一夜成為大江南北茶客必備的標配。舉杯一盞一盅之間,品悟儒釋道中的天地方物。耀州茶盞價格的一路飆升與此可謂不無關聯。

拍場新貴耀州窯,是如何成為市場新寵的?

圖10 五代 耀州窯花口斗笠盞 北京保利2019拍品

拍場新貴耀州窯,是如何成為市場新寵的?

拍場新貴耀州窯,是如何成為市場新寵的?

圖11 五代 耀州窯花口斗笠盞 大唐國際2019拍品

筆者20年前逛西安古玩市場,隨處可見幾十元的金代耀州光素小斗笠盞,近些年價格高峰時要三萬多元一枚,雖然目前有所回落,但隨著初級收藏者的增多,昔日那種三萬元品質的也已難覓其蹤,取而代之多是萬元以內性價比等同的普品。耀州窯高價的茶盞多數是五代時期燒製的,由於這個時期的茶盞少有剔刻所以更是講究製作的精細與造型的唯美。今年香港大唐國際與北京保利“佞宋”專場各上了一隻五代耀州花口斗笠盞。兩隻口徑相仿,均在12.5釐米,五瓣花口怒放呈傘狀敞開,花瓣間的脊背高高隆起,挺括有力,曲折翻轉中如旋轉的裙襬,無不展現工匠高超的製作技巧與極高的審美品位。兩件雖同屬上乘之作,但保利這件花口盞(圖10)在盞心處多了一道旋紋使得整體更為規矩,且釉色更為勻淨嬌嫩。相比之下,大唐國際的花口盞(圖11)底心有些微偏,整體略顯失圓,雖傳是好萊塢巨星奧黛麗·赫本的舊藏,但因為她在中國藝術品方面並沒有自己獨特的收藏體系,所以僅以50萬港幣落錘。

時隔僅一個月後保利“佞宋”上拍的這件小盞歷經“沐文堂”“十面靈璧山居”Eskennazi等多位藏家加持且有《關氏藏宋代陶瓷》出版及香港藝術博物館展覽的背書,導致場上競爭激烈。5萬人民幣起拍,舉牌者絡繹不絕,有些乾脆就持牌不放。筆者也是一路緊跟,無奈地觀其“水漲船高”。但是畢竟這是資本演繹的舞臺,經過大行家激烈的“搏殺”,最終還是被那位從書畫拍賣廳過來看看“熱鬧”的跨界藏家以207萬元人民幣摘走。可見,藝術品領域的“名人效應”更看重的是其在收藏業內的專業影響力和審美眼光,而並非社會地位與名氣。不過從一榮俱榮的角度看,由於保利“盞王”的誕生,香港那件花口盞也增值了不少,這也是收藏能夠獲得快樂的一部分。

其實,對於無可複製的藝術品來說,精品的價格沒有固定的參考。資本市場的介入,只是加快了精品應該天價的步伐。“價值”與“價格”正朝著有序並且理性的方向齊頭並舉。而在精品貨源短缺,資本方介入的當下,高古瓷的收藏需要更加專業的知識和眼光才能分得一杯羹。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909期《拍場新貴——耀州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