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大师学写作|解读张爱玲《郁金香》中“参差对照”手法的应用

文|苏米

张爱玲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中有着传奇的故事,荒诞的人生,更有着苍凉的基调,除此之外,她的写作技法也是登峰造极,尤其是“参差对照”

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可以说是出神入化。

夏志清曾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说过,张爱玲是中国文坛除曹学芹外最有叙述魅力的一支笔。

张爱玲文字的魅力就体现在她众多的小说中,其中《郁金香》作为她的代表作之一,艺术成就突出,叙事表面看起来散淡,实则暗含心机。

《郁金香》这部小说,万字出头,细节饱满。讲的是两兄弟宝余、宝初寄宿在姐姐家里,宝余经常调戏府里的丫环金香,然而金香却默默暗恋宝初。老成持重的宝初和金香真诚相爱,却因为身份地位的差距,两个人都不得不向世俗低头,各自成家,过上了庸常的生活。

本文以《郁金香》为例,深入解读“参差对照”手法与人物塑造中的关系,并探讨“参差对照”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

跟着大师学写作|解读张爱玲《郁金香》中“参差对照”手法的应用

“参差对照”手法与人物塑造

首先来谈谈什么是对照?

对照就是把两种相差、相反 、相关的事物 ,或同一 事物相差 、相反 、相对的两个方面 ,放在一起加以比照 ,使之相反相成,以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特征 ,也称对比。

对照往往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而“参差对照“手法可以说是“对照”手法的升级版,不再局限于二元对立,而是更有层次感。张爱玲也曾多次谈到自己的写法是参差对照。

她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角,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我喜欢参差的对照写法,因为它是较近事实的。”

为了解释说明这种手法,张爱玲用颜色作了形象的比喻———那就像葱绿配桃红。由此可见,“参差的对照”手法指的应该就是通过人物的互相对比和参照而呈现出的某种错位的、不均衡的状态,它不是简单的大红大绿的强烈对照,而是委婉复杂的,多层状态的复杂呈现。

因此,我们在文学创作中,就可以利用“参差对照”的写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让角色更加生动、立体,从而帮助读者挖掘人物的内在性格,感受文章的意蕴主旨。

“参差对照”手法在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通常表现为人物与环境、人物自身、以及不同人物之间的对照。

在《郁金香》中,张爱玲就充分运用了“参差对照”手法,把宝余、宝初、金香等形象塑造的真实而富有层次感。

  • 首先是人物与环境的对照,通过环境“明”与“暗"的对照揭示人物的命运走向;
  • 其次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对照,来探索人物内在性格的复杂性。
  • 最后是不同人物之间的对照,洞察不同人物形象的重叠与错位。


跟着大师学写作|解读张爱玲《郁金香》中“参差对照”手法的应用

一、人物与环境的对照,通过环境”明”与“暗"的对照揭示人物的命运走向

张爱玲喜欢用虚幻来衬托真实,在文中就足以看到张爱玲在描写环境时“明”与“暗”对照的匠心。

文中开篇就写到金香吃力拉开老式拉门的场景,客厅昏暗,金香好似隐藏不见,在这里张爱玲专门细致地描写了太太的客厅。

“墙上挂着些中国山水画,都给配了镜框子,那红木框子沉甸甸的压在轻描淡写的画面上,很不相称,如同薄纱旗袍上滚了极阔的黑边”。

这里“沉甸甸”与“轻描淡写”的对照,暗示了女性在这个社会中无足轻重的地位,与这个社会好似格格不入。紧接着张爱玲写道“太太就在自己鞋头画了花,沙发靠垫上也画了同样的花。”一点点女性的手触在这阴暗的大客厅里简直看不到什么。”

结合前文金香所处的环境来看,金香在昏暗的客厅中“简直看不到什么”

其实就隐喻着金香在这个社会中,因为身份卑微,最终也只能听天有命,虽为韶华女子, 但也好似微小到看不见的尘土罢了。

然而张爱玲文中的灯光师,也并没有让金香一直处在黑暗之中,金香也有她的“明亮”的高光时刻。

因为宝初要去徐州银行工作,太太就吩咐金香给宝初去钉棉被。在文中就有这么一段描写。

“通客厅的两扇高大的栗色的门暗沉沉的拉上了 ,如 同一面墙。地下铺的一床被面 ,是玫瑰色的绨 ,在灯光 下闪出两朵极大的荷花 ,像个五尺见方的红艳的池塘 ,微微有些红浪。金香赤脚踏在上面 ,那境界简直不知道 、是天上人间。 ”

此时此刻,拉开帷幕,金香仿佛变成站在舞台中间的荷花仙子,美艳动人。从门暗沉沉的拉上了的“暗”到“在灯光下闪出两朵极大的荷花”中呈现的“明亮”,场景的强烈对比给人的视觉带来强烈的冲击感,使文章更具张力和内涵。

宝初看到这个场景,觉得“那境界简直不知道是天上人间”,可以看出,此时的叙述是来自宝初的视角,

金香的美,宝初的痴,将整个故事推向了高潮。”金香钉被”也成了两个人在这个庸常社会中对彼此最"高光“的印象了。

除了对金香一明一暗的对照外,在文中末尾,对已是中年的宝初,张爱玲也有一段点睛的描写。

宝初从徐州回上海看牙,在电梯中恍惚听见有人喊金香的名字,此时在宝初的视野中看到了以下场景。

“电梯门上挖出个小窗户 ,窗上镶着一枝铁梗子的 花。只一瞥便隐没了。再上一层楼 ,黑暗中又出现一个窗洞 ,一枝花的黑影斜贯一轮明月。一明 ,一暗 ;一明 ,一暗。”

这里的“一明,一暗;一明,一暗”尤其值得人深究,这里的"明“意指宝初与金香之间的爱情之光的闪耀,而“暗”则指的是宝初与金香之间的爱情火苗的熄灭,最终这份爱情还是被世俗所困,沉没在现实中了。而一明,一暗交相辉映则让人感受到爱意的短暂及庸常岁月的绵长。

也许在宝初的印象中金香仍然停留在钉被的高光时刻,清晰可见,然而在现实社会中,金香却离自己的生活越来越远,最终一点点黯淡下去了。

宝初与金香两人身份悬殊,一个是少爷,一个则是丫环。张爱玲通过“明”与“暗”的环境对比,揭示出两个人的命运走向,两个人站在天平的两端,终究无法走早一起,这也体现出张爱玲笔下爱情的虚幻与苍凉。

人物与环境的对照,就是“参差对照”手法在人物塑造中的第一个表现。

跟着大师学写作|解读张爱玲《郁金香》中“参差对照”手法的应用

二、人物自身的对照,凸显人物内在性格的复杂性

张爱玲“参差对照法”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人物自身的对照,深度挖掘同一人物内在性格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在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并非像传统小说中那样非黑即白、忠奸分明,她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多层次的,是拥有着复杂性格的多面体。

人物自身对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人物的多重性格,或是表现为人物的情感和理智。

比如,从人物多重性格来分析。《郁金香》中的主人公宝初,在宝余调戏金香的时候他会不由自主地替金香解围,有一次,宝余趁金香换衣服时偷藏了金香的衣服,宝初就从宝余手中劈手夺过衣服,说道:”你越闹越不成话了!“无论是宝初的语言还是动作,都可以看出他大有一副英雄救美的姿态,从表面上看起来利落,果断。

而在金香钉被时,俩人真情告白,他面对泪流满面的金香却嗫喏地说:“我想.....将来等我...事情做得好一点的时候,我我......我想法子......那时候......"

然而,他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却连他自己都觉得不会是真的。 可是他还是说出了这番话,则展示出宝初纠结、优柔寡断的内在性格!

究其原因,宝初虽然是府里的主人,做为“大舅老爷”,可是实为庶母所生,内心终究是自卑的,对待感情也是怯懦的。运用“参差对照”的手法,作者并没有把宝初处理成一个为爱情不计后果的人,而是将人物刻画成血肉丰满,具有复杂性格内涵的形象。这样的写法既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 ,又表现出他的为人、处世方式。

那种面对感情,想得而不能得,勇敢与怯懦的反差,让宝初老成持重同时又怯懦顺从的性格特征凸显出来。

再比如,从人物的情感和理智来分析。女主人公金香几次情感的抒发和最后的理智也形成参差的对照

。当金香看见宝余在逗狗,而她“一瞥眼见宝初的脸色有点不快”就马上想方设法将狗抱走,从这个小举动中,已经看出了金香对宝初爱情的小火苗;

还有在金香忙碌了一天,满脸油汗的时候,她知道宝初要回来了,就赶紧拿一块冷毛巾擦脸,然后再拍一些胭脂在脸上,正所谓,“女为悦己者荣”,读者看到这里,金香那种小女儿恋爱的心思便跃然纸上。

金香情感的“爆发”是在给宝初钉被的时候,当宝初告诉金香过几日就要离开,他要去徐州银行上班。金香先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淡淡的一笑,随即跪在被面上偷偷的拭眼泪,这时候金香的情感是不加掩饰的、肆意流动的。

然而,在宝初嗫喏地说出让金香等他的一番话时,金香先是“摇摇头,极力的收了泪”。然后又摇了摇头,说道:“不是我不肯答应你,我知道不成呀!”两次“摇头”的动作,可以看出金香深知两人身份的差距,此时她的感情是节制的,理性的。

金香的感情由最初的“感性”到后面的“理性”,两者相对照,揭示出爱而不能的,无限苍凉的爱情悲剧。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都形象饱满、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仿佛这些人物都在读者眼前走动,这都离不开张爱玲“参差对照”写作手法的运用。

跟着大师学写作|解读张爱玲《郁金香》中“参差对照”手法的应用

三、不同人物之间的对照,洞察不同人物形象的重叠与错位。

张爱玲在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相互对照更是俯拾皆是,主要表现在身份,生存现状和外貌的描写上。

首先,从身份上来看。

宝余是主人,金香是丫环。宝余的“强势”和金香的“弱势”就形成鲜明的对照。宝余三次调戏金香的情节设定,让读者一次次担心金香命运的走向,金香虽然聪明伶俐、处处小心,但是在这夹缝中求生存也实属不易。

文章开篇就写到宝余逗狗,而金香看宝初面有不快,就借故把狗带走,宝余“捞捞狗的下巴”、“钩主狗的项圈”“在金香的背上摸了一把,其中“捞”、“钩”、“摸”这一系列动作就凸显出宝余的轻浮、浪荡的性格。

在金香换衣服时,宝余偷走金香衣服,并且在后面抓住金香的两只手,而金香脸色吓的惨白,而她却只能“不做声,只是挣扎着”,这种隐忍和无奈,揭示出当代社会的不公、以及低微身份给女性带来的不幸。

其次,从生存现状来看。

金香和老姨太的性格即有重叠又有错位。金香是阮老爷前一任太太的丫环,后来阮老爷娶了填房,也就是宝余宝初的姐姐,金香就成了阮公馆的“遗少”,所以不得不寸步留心,巴结讨好,才能更好的在阮公馆生存。

而老姨太虽然是阮太太的母亲,但是寄住在女儿家,每天还要照例到女儿床前觐见,阮太太每次都是冷冷的叫一声“妈”,可见这个'妈“在家里也是没什么地位。老姨太太也向来只有和佣人们在一起时话最多,她会大谈阔论曾经她生命史上最光荣的一页。由此可见,老姨太太内心的自卑感,所以,她只有和佣人在一起时才能找到一些存在感来。

金香和老姨太都生存在阮府的最底层,而金香毕竟年轻,未来还是有更多的可能性,而老姨太太垂垂老矣,她的生活就只能活在她自己铸造的华丽梦中。两者相对照,既有重叠又有错位,但都让人感受到底层女性在当代社会生存的不易。

最后,从外貌方面来看。

先来说说金香。文中写到,金香是个非常红的”红颜“,她“前溜海与浓睫毛有侵入眼睛的趋势,欺侮得一双眼睛总是水汪汪的。“金香的年轻、水灵跃然纸上。”圆脸,细腰身,然而同时又是胖胖的“让人感受到金香的一种青春肆意、健康的美。

而对于阮太太,文中的描写则是:“面色苍白,长长的脸,上面剖开两只炯炯的大眼睛。”从外貌描写中的“苍白”、“剖开”这些冷峻的字眼,便可以看出阮太太强势冷漠的性格。作为家庭的权利中心,她的冷漠与专制在某个程度上就影响着主人公命运的走向。

金香的水灵和阮太太的苍白就形成鲜明的对照,而此番对照,也揭示出在阮太太为的强压下,金香会一点点失去灵气,而沦为众人,变得毫不起眼,命运的悲剧就此就做好了铺垫。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都是奇妙的,张爱玲用“参差对照”的手法,从人物之间的身份、生存现状及外貌描写中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正是通过小说中不同人物之间的对照,才能更好的凸显人物命运与性格,由此带来巨大的阅读反差。


跟着大师学写作|解读张爱玲《郁金香》中“参差对照”手法的应用

结语

张爱玲创造的“参差对照”的写法是她对文坛的一大贡献,这种写法渗透在她作品的字里行间,尤其是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她主张抛开二元对立的写法,注重人物之间关系的复杂和微妙性,在她笔下,人物之间的关系对照不那么明显,不易察觉,而这种无强烈对比和激烈冲突的参差性则形成了张爱玲小说独特的美。

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尝试这将人物与环境、人物自身以及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对照,使之形成一种相辅相成、彼此呼应的关系。

除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之外,我们还可以把“参差对照"的手法运用到情节的安排、主旨意蕴的对照上,就如张爱玲一样,用最朴素、平淡的语言、在”桃红配柳绿“的平静对照中,写尽世间的悲欢离合、虚幻与真实。

这也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需要不断追求的目标,一起加油吧!

我是 ,关注我,温暖你。一起读书、写作、种出生命的小花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