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該由蝙蝠背嗎?


蝙蝠類是真正能夠飛翔的獸類,它們雖然沒有鳥類那樣的羽毛和翅膀,飛行本領也比鳥類差得多,蝙蝠的卡通形象還是很可愛的。

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是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是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現生物種類共有19科185屬961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佈遍於全世界,在熱帶和亞熱帶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覓食。

蝙蝠類動物的食性相當廣泛,有些種類喜愛花蜜、果實,有的喜歡吃魚、青蛙、昆蟲,吸食動物血液,甚至吃其他蝙蝠。一般來說,大蝙蝠類一般以果實或花蜜為食,而大多數小蝙蝠類則以捕食昆蟲為主。

吃什麼的蝙蝠種類都有:包括果實、魚類、花粉、甚至血。大部分蝙蝠在夜間飛行時捕食昆蟲,每隻蝙蝠都能辨別出自己發出的聲波,這說明即使與其他蝙蝠一起捕食,它也不會被別的聲波所幹擾。

蝙蝠居住在各類大、小山洞,古老建築物的縫隙、天花板、隔牆以及樹洞、山上岩石縫中,而一些南方食果的蝙蝠還隱藏在棕櫚、芭蕉樹的樹葉後面。

有些蝙蝠種群上千只在一起,有些蝙蝠雌雄在一起生活,有些則是雌雄分開棲息。許多棲息在樹林中的蝙蝠冬季時遷徙到溫暖地區,有時要飛過數千里路。密集恐懼症請劃過。

蝙蝠類動物全世界共有900多種,我國約有81種,是哺乳類中僅次於齧齒目的第二大類群。溫帶的穴居蝙蝠一般都冬眠。蝙蝠每年只繁殖一次,在較早的溫暖季節,蝙蝠生產幼仔。

蓄意地殺害也是一個問題,迷信使人們殺死蝙蝠,從而使蝙蝠的數量減少。人們對吸血蝙蝠以及確認的對作物有害的蝙蝠的控制,不僅殺害了引起問題的蝙蝠,而且殺害了與它們共享棲息地的其他蝙蝠種類。

同其他動物一樣,許多蝙蝠也在自然界越來越少,趨於滅絕。蝙蝠在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各種食蟲類蝙蝠能消滅大量蚊子、夜蛾、金龜子、尼姑蟲等害蟲,一夜可捕食3000只以上,對人類有益。

蝙蝠沒有毒,但蝙蝠身上確實至少帶有14種可傳染人類或動物的病毒,包括狂犬病、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漢塔”病毒等,尤其是尼帕病毒,感染上的人50%以上都會死亡。蝙蝠在內的一些野生動物攜帶各種病毒是自然進化的結果,是正常現象。

目前最讓全國人痛恨,莫過於就是那群吃野味的傢伙。隨著疫情的蔓延,已經影響到全國各行各業了,但是否應該由蝙蝠來背鍋呢?如果沒有口腹之慾,哪來生命的流逝!

蝙蝠寓“遍福”。象徵幸福,如意或幸福延綿無邊。在中國傳統的裝飾藝術中,蝙蝠的形象被當作幸福的象徵,習俗運用“蝠”、“福”字的諧音。希望順利戰勝疫情,武漢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