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故事」康熙迴鑾過大同 予民恩惠永流傳

「平城故事」康熙迴鑾過大同 予民恩惠永流傳

清朝初年,住在伊犁河附近的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的準噶爾部領袖噶爾丹,用武力征服了其他部族,隨後大肆擴張,並在沙俄的鼓動與支持下,逐漸東侵。康熙皇帝先後三次帶兵親征。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皇帝第二次親征噶爾丹,費楊古統領右衛八旗兵,與大同總兵康調元、殺虎口協鎮王元從殺虎口出兵,隨著康熙皇帝一起出徵。清軍大敗噶爾丹。十二月,康熙帝得勝迴鑾,從歸化城進入關內,一路過右玉、左雲。

農曆十二月十一日,康熙皇帝帶著獲勝後的喜悅心情,英姿勃發,興高采烈,在三軍的簇擁下來到著名的雲岡石窟。萬歲光臨,光芒照耀著武州山和武州川,在雲岡石窟寺前,大同府縣官員列隊恭迎,寺院的住持帶寺內的眾僧一齊迎接康熙皇帝。

寺院裡早已清水酒塵,收拾得煥然一新,專門靜候康熙皇帝一行巡幸。康熙皇帝在方丈的陪同下,吃完了飯,稍微休息了一會兒,就乘興到大佛閣參佛敬香。當他抬起頭來看到身披袈裟、金光置身的釋迦牟尼佛像時,忍不住吃驚地感嘆道:“好高的洞窟啊!好大的佛像啊!”

在住持的引領下,府縣等官員陪同康熙皇帝遊覽了雲岡石窟。康熙皇帝讚歎不已,流連忘返,目光久久地盯著那些菩薩、力士和飛天。

作為一代皇帝,康熙皇帝走的地方不少,見到的好東西也應該說數不勝數,可他還從來沒有見到過這麼讓人驚歎的絕世精品。回到住處後,康熙沉思良久,拿起寺內和尚們早已準備好的毫筆,慢慢地把筆鋒放到硯內,濃濃地蘸墨,情不自禁地揮筆寫下“莊嚴法相”四個大字。

第二天,康熙皇帝與石窟寺的眾僧人告別,沿著十里河畔的大路一路向著大同城進發,沿途的百姓扶老攜幼,跪在道路旁邊,都想親眼看看當朝的萬歲爺。因為剛剛打了勝仗,再加上週圍美麗的風光,康熙皇帝心情愉快,任憑沿途百姓瞻仰。

進入大同城後,大同官員把皇帝的行宮設在了松潘總兵高鼎的家裡。也許是因為康熙皇帝太興奮了,他在高鼎家的書房裡縱情揮毫,將“邊山夙將”匾額賜予松潘鎮總兵高鼎,“焜耀虎符”賜予大同總兵俞益謨,“三軍挾纊”賜予大同總兵馬見龍,“建牙統眾”賜予大同總兵張文煥。

康熙帝意猶未盡,分別為大同府知府葉九思、大同縣知府周全功每人書詩一首,為大同縣知縣佘松生御書對聯一副。

康熙為葉九思所書之詩為:“設險諸侯地,承平聖主巡。東君朝二月,南斾擁三辰。塞出重關道,年隨行路新。瑞雲叢捧日,芳樹曲迎春。舞詠光馳道,恩華及從臣。汾川花鳥使,並奉屬車塵。

康熙為周全功所書之詩為:“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繞建章。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共沐恩波鳳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康熙為餘松生所書之聯為:“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農曆十二月十三日,康熙皇帝出大同,幸陽高,陽高男女老少興奮地到郊外跪著迎接。康熙皇帝非常高興,下旨護衛官兵不要呵斥攔擋,讓大家隨意瞻仰。同時,康熙皇帝還順便傳下諭旨,告訴沿途老百姓要孝順父母,各安本業。

十四日,康熙皇帝到達天鎮,住了一晚上,然後入河北境,回到了京城。

康熙皇帝這次巡幸大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了表示聖恩,他下達諭旨,將大同府屬地方三十六年分地丁錢糧根行調免。大同臣民感恩戴德,在府城的東關外建造了萬壽亭,並勒石記下了這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