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四歲半的兒子20以內的加減法,孩子學不會,家長質疑孩子智商,對此你怎麼看?

教大育小


小孩的腦部的神經元鏈接生長最高峰是3歲以前,有研究證明普通人家的孩子和教育世家的孩子在3歲前能接觸的重複的詞彙量相差3000萬字,如果父母能在小孩小時候跟他溝通,注重以下3個原則,1.共情關注,以小孩的角度去溝通,他看到什麼你就給他解釋,如:他看到被子,你就跟他說,這是被子,我們睡覺覺,取暖暖的被子。2.充分交流,我們帶孩子時要主動的跟他聊天,他看到的我們就解釋,我們一起做的也解釋,幹活時也解釋,反正就是多說話,讓他多接觸詞彙量。3.輪流談話,就是可以多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如:這花花是什麼顏色的、這是什麼等,所以想讓小孩的數學好,在小時候就多點數學的引導,如:給小孩扣扣子,我現在給你扣扣子,這是第一顆,第二顆,第三顆,我們要考考孩子,第二顆是哪顆,看到有關數學的都要去說,慢慢的加入加減法,如:寶貝,我們現在有5個蘋果,現在我們要吃一個,還剩4個,下次你可以先問他在吃蘋果。如:寶貝,我們之前有5個蘋果,我和你吃了一個,還有幾個呀!讓他想,讓他說,沒有答對,我們就一起數,一,二,三,四個。所以想要孩子聰明,3個原則很重要,不怕麻煩,你的小孩才不會輸在起跑線上,加油!


潘祥睿


四歲半的孩子學不會20以內的加減法,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嗎?看到這個問題,我先來說一件前幾年我親身遇到的事情。

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電話那頭的聲音非常焦慮;以至於我花了很長時間,才聽明白她到底在說什麼事情。

原來朋友的兒子讀中班了,看見兒子的同齡人中有些已經開始讀興趣班;朋友一個激動,也在某機構幫孩子報了一個興趣班。

可是沒想到興趣班是報了,煩惱也由此產生了;才剛過了一個多月時間,培訓機構的老師找朋友談話了。

談話的起因是因為那個培訓機構的老師覺得朋友兒子有多動症的傾向,建議朋友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朋友一下子急的不行,給我打電話討教應該怎麼辦。

我當時也被嚇了一跳,不知道那個培訓機構是怎麼會覺得中班的孩子有多動症傾向的;仔細問了朋友後,才算是弄明白了。

原來他們報的那個興趣班,一次活動整整要進行兩個小時;朋友的兒子撐不住那麼長的時間,往往在一個多小時後,會有東張西望的舉動。機構老師看在眼裡,就認為孩子有多動症,建議朋友帶兒子去就診。

聽完朋友的解釋,我當時就鬆了口氣,直接就跟朋友說:孩子是否有多動症,應該以醫院的檢查報告為準;其他的所有說法,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也就是說,醫院沒有定論之前,朋友不必自找煩惱。更何況在我看來,她兒子壓根就沒有多動症。

朋友在電話那頭有些驚訝,不知為什麼我一口咬定孩子沒有多動症?而我簡直是又好笑又好氣,真是恨不得能指著朋友的鼻子罵醒她:在幼兒園裡,中班一個集體活動的時間是二十到二十五分鐘,這是為什麼?就是說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的注意力只能堅持這麼長的時間。現在你兒子都已經能夠堅持一個多小時了,難道還會是多動症嗎?換我早就覺得孩子的專注能力和自控能力是很強的了。

當然,我不是醫生,朋友對我的說法將信將疑;後來真的帶兒子去了醫院,醫生的判斷當然和我是一致的。

眼下說起這件事情,是因為我覺得事例中的朋友和題主有相似的地方;其實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還是要注意先關注孩子的年齡特點,弄清楚孩子心理生理發育的真實水平,然後再進行教育。

我們先來看看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孩子在“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係”的要求是怎樣的。

看到了嗎?大班的孩子,還只是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那麼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說,要讓他們進行20以內的加減法,這個要求是不是太高了?


所以說,家長千萬不能被所謂的“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錯誤觀念所影響,出現為讓孩子進行練習而強化訓練的情況。要知道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只有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幫助孩子在實際生活中不斷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才能讓孩子真正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我是“諾善說育兒”,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幫助。


諾善說育兒


我家老大上幼兒園大班時,經常玩搖搖車。有段時間,他喜歡玩一種能升降的飛機搖搖車,一次2元。我帶了6元硬幣,問他能玩幾次。他想了想,回答說3次。我表揚他說:“太棒了!你都會除法了!”兒子問除法是什麼,我講是小學三、四年級會學的數學知識。

兒子當然很開心,也很得意。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細節裡,我給兒子留下了“數學很有趣,他數學很厲害”的心理暗示。

上小學時,教導主任有次對我說,你兒子特別喜歡數學,上一天數學課都不會煩的那種。因此,儘管在我結束全職,去上班那幾年,沒空管兒子功課,他成績有起伏,但數學一直很好,經常滿分,老師有時還會讓他給同學講題。

現在孩子上初中了,剛過去的期末,數學全班第一。假期裡讓他預習數學,很自覺,自己每天看書,做一些練習。相對來說,預習其他科目就會有些牴觸,需要我想辦法“威逼利誘”。

如果回頭來看,我會說,幸虧當年我更側重培養孩子對於數學的興趣,而不是侷限於一兩道題的計算快慢。就像那個拿硬幣坐搖搖車的事情,其實像他那麼大的孩子,基本都能算明白,但家長是不是有心去引導,那區別可就大了。



回到題目,讓四歲半的孩子算20以內的加減法,有些強人所難了。儘管有些孩子能做到,這是屬於非常聰明的,換句話說,人家爸媽遺傳的智商高。孩子做不到,您應該從自身找原因。

對於大多數孩子,幼兒園大班時會算10以內加減法就行了,銜接小學就不會費力了。

搬書回巢,有書智庫領讀達人,今日頭條認證作者,新浪微博認證書評人。圖書編輯、網絡編輯、運營編輯……這麼多年,兜兜轉轉還是和文字打交道。我願搬書回巢,助你師逸功倍。

搬書回巢


我兒子五歲半上學前班時。一天,有一道題問一角錢大還是一元錢大。兒子說,一角錢大。然後老公很耐心的和他講:10個一角錢等於1個一元錢,你說哪個大?兒子:一角錢大。又講了一遍,1個一元錢相當於10個一角錢,哪個大呢?兒子:一角錢大。老公急了,從兜裡掏出來一個一元硬幣,一個一角硬幣放桌子上大聲問兒子:你看看它倆到底哪個大?兒子當時眼淚汪汪委屈的答:一角錢大。老公當時都快奔潰了,跟我說:媳婦,咱兒子這是智商有問題,不行去醫院看看吧!

現在兒子快十四歲了,不能說學習多優秀吧,至少學習方面不太讓我們操心。我有時跟他講他小時的糗事,他就笑說自己當時太逗了。殊不知當時我們真的挺無奈的。


12208244406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到了今天同事說起自己的女兒。同事的女兒今年二年級,和我的兒子同歲,老師佈置作業讓數三千個數,孩子剛開始接觸大數一時反應不過來,孩子的爸爸在一邊輔導。同事說孩子一直在數,逢百就迷。


剛開始孩子的爸爸很耐心又溫柔教孩子百與百之間的轉換,只聽到孩子爸爸的聲音由溫柔的小分貝轉為高分貝,最後竟然開始了洪水猛獸般的歇斯底里。

孩子爸爸手指著孩子嘴裡唸叨著:我怎麼生了這麼個笨東西,講了一百遍了,石頭也該懂了,她還是搖頭。呼死她一巴掌的心都有。

孩子爸爸在一邊罵罵咧咧,孩子在一邊哭一邊扒手指。同事看到女兒那樣很心疼,就把女兒喊到一邊她自己輔導。


有時候不是因為孩子笨,而是因為在某一個問題上像是走到了死衚衕,孩子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柳暗花明。像同事孩子這種也算是情況好的,因為她有個和善而堅定的母親在無條件的接納著她。

我問同事你老公為什麼對孩子發怒,是因為他感覺那麼簡單的東西我講了無數遍就不懂,他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不理解的實事,而在心裡有一個好的期許。我的孩子應該和我一樣聰明,那心簡單的東西都不懂,我無法接受。在這裡作為家長老是忽略一個事實,你的年齡和孩子年齡的懸殊,一個幾歲的腦袋和一個幾十歲的腦袋在思維能力和邏輯構思上是有很大不同的。


今天讀了武志紅老師的《為何家會傷人》,實際上在生活中往往能帶來傷害的就是我們最親最近的人。為什麼父母是帶給孩子最大傷害的人,因為父母往往打著愛的名義來做傷害孩子事情。

我罵你,因為我愛你。我打你,因為我愛你。來自於父母的傷害被愛解讀了。所以中國的家長和孩子被這種傳承的愛所矇蔽。孩子認為父母愛我才會罵我,才會打我。以後他們有了孩子也會傳承給孩子這種愛的模式。

然而,這個世界上真正的道理是很簡單的,其中最簡單的道理之一是,愛只會導致好的結果,而不會導致傷害,導致傷害的一定不是愛。

健康媽媽 倆娃寶媽 執業醫師 讓我們一起關注健康 關注育兒


健康媽媽王醫生


實名反對以此評定孩子智商。

一個人的智商檢測是一個很複雜的工程,絕不是從一個小方面就可以得出結論的。如果真的擔心孩子真實智商,可以去進行科學測試,不然,千萬不要給孩子扣上智商是硬傷的帽子,有一些孩子會當真的。

我的女兒從小屬於比較晚熟的孩子,說話表達等都沒有問題,而且很是乖巧,但就是反應有點慢,對於繞彎的話總是一時反應不過來,有時候會隔天才恍然大悟,所以家裡人就總是說她笨。

到了她上學的時候,每次遇到什麼事,她的第一反應就是我不會我做不了,我笨。這個讓我很頭疼,後來再有她反應不過來的時候我就會說,人各有所長,她的特點是感情豐富知足常樂,反應快慢這件事情因人而異,跟笨不笨無關。

這樣好久以後,她遇到事的態度才慢慢變成雖然現在我不會,可是我可以試試,說不定沒那麼難。

所以,你看,如果總說質疑孩子,孩子也會質疑自己的。

到我兒子的時候,情況有點微妙,我兒子說話很晚,都已經是周圍人見過最晚的了,差不多三週歲才能基本表達。

可是我倒是不擔心,因為作為媽媽,從他平時的舉止反應是可以判斷出來他基本智商是在線的。

說話晚的原因有很多,可能他暫時不喜歡說話,也可能他的這部分器官發育比別人晚,可是等到我兒子開始會說話,進步就是肉眼可見的,他比姐姐反應快了不止一點,通常同樣的話姐姐可能還在琢磨,他已經行動起來了。

而且他的學習欲非常強烈,幾乎每天都有新東西出來,我們沒有教過他任何關於學習的東西,可是他在旁聽我跟他姐姐的交流過程中學會了很多英語口語,英語數字加法等等。

所以,你看,一個孩子某一個階段的表現其實沒有那麼大的代表性。

所以作為父母,真的不要隨便就質疑孩子的智商,只要是在正常範圍內,誰知道明天他(她)會給我們什麼驚喜呢。


木火君本君


據我爹媽說我四歲半的會算百位的加減法了,那有怎麼樣?不耽誤我笨啊 學習照樣不咋地,越學越差。所以我現在啥都不教我孩子,因為算這些根本不代表孩子的智商。

我小時候好多人誇我聰明,心裡壓力也大,就因為會算幾個數,多認識幾個字。除了滿足家長的虛榮心,別的用沒有。反倒是一些開始學習中等的,越學越明白,越學越好,越來越有信心。所以我真不覺得會算術是評價智商的標準,就算代表智商,我覺得做人的情商更重要呢!

教孩子教不會的時候,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有錯誤,看看自己的態度會不會傷害到孩子。孩子還小,愛玩,注意力不集中學不會很正常,多點耐心,對孩子期望值不要太高,他不是你生命的延續,是一個全新的個體呢!沒準他是個體育高手,美術新人類,唱歌跳舞的天才呢


曦他娘


天哪!每次看到這樣的問題,我真的想從電腦裡面衝到家長的面前,然後誠懇地對家長說,你別再毀孩子了好嗎?(原諒我是性情中人)

每次說到幼兒園孩子學數學這個問題,我都發現,許多家長都在20以內加減法的坑裡無法自拔,因為大家認為:幼兒園的數學就是學20以內的加減法,學會了上小學就沒有問題了。現在我要鄭重地告訴你:真的不是這樣的,不要在折磨孩子了。

幼兒園階段,孩子們學習的是生活中的數學,為的是更好地理解數字關係,初步建立邏輯思維。你給四歲半的孩子講20以內加減法,孩子對數概念是什麼都不明白,怎麼能學會?你要再這樣,等他上高中了,你就是他眼裡的文盲,因為你沒有基礎的話,你照樣學不會。

還有,就算你現在把20以內加減法學會了,那是孩子背過的,不是理解的,三年級以後,需要孩子利用邏輯思維學習的時候,你這一套學習模式已經形成,就是硬背硬記,你會後悔的。

你如果問我可以學什麼數學內容,那聽我說:

1.問孩子,知道數字5(或者其他數字)代表什麼意思?

2.拿一些小餅乾讓孩子聽數字取相應數量的餅乾。這是在幫孩子理解數概念。

3.第二步完成了,開始講故事:池塘裡有三隻小鴨子,又來了五隻,一共幾隻?讓孩子用玩具擺一擺,這是理解加法的意義。

4.然後列出加法算式,解釋加號等號什麼意思,再說孩子會不會。

另:20以內加減法涉及湊十和破十,中班太早啦,太早啦,大班末期接觸下還行。

5.如果你非要考驗孩子的智商,那讓孩子做這個題:5 10 15 ? 25,請問孩子問號那裡填多少?孩子多數不會對不?那是孩子不會數數。你一定說我孩子能數到100了,這很簡單,但是你讓他兩個兩個數過嗎?五個五個數過嗎?五個五個數過就能填出來。我用這個例子是想說明,數學的學習和思維力的培養真的不只是20以內加減法。

唉!可憐的孩子們!我很生氣!


幼兒園張老師


我想說的是,孩子沒有學會或許反倒是一件好事。

教育孩子,還是需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發展規律。20以內的加減法是上一年級之後才學的。讓寶寶在4歲半就開始學,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4~5歲正是寶寶上中班的年紀。已經上了一年幼兒園,開始逐漸的適應集體環境。精力集中時間已經可以達到25分鐘左右。

4~5歲有以下年齡特點。

  1. 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經常無緣無故的發脾氣。
  2. 規則意識漸漸萌芽,雖然是非觀念仍然比較模糊。
  3. 好奇心加重,積極運用感官去探索瞭解新事物。
  4. 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漸增強。
  5. 想象力逐漸豐富。詞彙量增大。

由以上幾點我們知道寶寶現在並不適合去學習加減法。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數學知識並不只是加減。並且這真的不是最重要的。

那麼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適合學習哪些數學知識呢?

  1. 分一分:幼兒現在的見識已經有所增長,可以對具體的事物進行分類。可以讓寶寶對若干的事物根據顏色,形狀,高低,粗細進行分類。既鍛鍊了寶寶的邏輯能力,也鍛鍊了寶寶的概括能力。收穫絕對要比他學20以內的加減法多的多。
  2. 辨圖形:包括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教寶寶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以及立體圖形中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
  3. 增強空間感:在空間上,使寶寶能夠區分前後,左,右,中間,最先,最後等等。
  4. 理解簡單的因果關係:比如:晚上把燈關上,屋裡會變黑。不給花澆水花就會枯死等等。
總之,我們要明白一點。就算是學習很一般的孩子,計算方面一般情況都沒有問題。卻有很多孩子在邏輯的推理和空間的理解上並不很擅長。

學習從來都是有方法的。我們看到幼兒園的小朋友每天都開開心心的好像是在玩。其實就是在遊戲的過程當中無形的接受了很多,重要的基礎的知識。而且寶寶的興致高漲,並不排斥學習。像這樣,從4歲半就開始給寶寶教授不屬於這個年齡段,含量卻並不高的知識。沒有任何的必要性,且會打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苗苗和老師


教四歲半的孩子20以內的加減法,這應該就屬於“超前學習”吧!

我家大寶從幼兒園大班開始,我們才開始給孩子教加減法,而且是10以內的加減法。大寶上的是公立幼兒園,而公立幼兒園按照政策規定,是不教幼兒園的孩子學習任何學科知識的,比如:拼音,數學等。大寶同班級孩子的很多父母都擔心:孩子在幼兒園不學習,進入小學之後,要怎麼跟進小學的進度呢?

於是,一些父母為孩子報名了學前班,學習語文,數學等。有一次,大寶班級的家長群,有個家長提議給孩子報個足球班,但意外的是,響應的家長卻很少,我記得有個家長是這樣回覆的:我給孩子報名了數學,語文,英語,畫畫,沒有時間去學足球了。當看到這個家長的回覆時,我的確嚇了一跳,才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居然學了這麼多,後來,全班那麼多男孩子,結果只有6個人報名學足球。

我家附近還有一些公益幼兒園和私立幼兒園,聽說從中班開始,小朋友們就會學寫字,學語文,學數學,到大班的時候,每天都有語文和數學作業。

學校教育方式的不同,包括現在流行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都讓家長越來越焦慮。於是,有需求就會有市場,社會上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培訓機構,打著各種培訓的旗號,而家長們也趨之若鶩。

但是,作為家長,應該仔細觀察孩子的優缺點,取長補短,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不是以孩子會多少以內的加減法來衡量孩子,更不應去質疑孩子的智商。

四歲半的孩子,父母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成長為自己",今日頭條育兒專欄作者,希望通過身邊的故事影響你我他,讓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